1
|
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
宋国栋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2 |
0 |
|
2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追问 |
冯石岗
王洋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2
|
|
3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教育改革 |
菲利普.克莱顿
柯进华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4
|
新有机建筑理念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关联研究 |
张若诗
庄惟敏
|
《世界建筑》
|
2016 |
1
|
|
5
|
学前教育的理性精神:缺席与回归——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角 |
何浩
胡福贞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6
|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
叶浩生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5
|
|
7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困境的回应 |
张欣
|
《改革与开放》
|
2017 |
0 |
|
8
|
从西方后现代主义到中国的“新生代”小说创作 |
何云霞
|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
2002 |
1
|
|
9
|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评介 |
汪汉利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7 |
0 |
|
10
|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80年代西方服装潮流变迁的启示 |
任利民
|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
2000 |
5
|
|
11
|
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读昆丁《低俗小说》的“戏仿”文化 |
耿殿磊
许凌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2
|
简析西方美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 |
邱婷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5 |
0 |
|
13
|
杰姆逊不是后现代主义者——略论杰姆逊的基本学术立场 |
朱立元
王文英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4
|
从《变形记》《等待戈多》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 |
刘小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5
|
语言模因学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审视 |
周乐乐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6
|
后现代主义文化对中国音乐审美观的影响 |
秦俊
|
《北方音乐》
|
2012 |
0 |
|
17
|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对架上绘画的颠覆 |
鲁永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0 |
|
18
|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评述 |
龙燕春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2 |
0 |
|
19
|
后现代主义理论视阈下的电影批评——以《海边的曼彻斯特》为例 |
刘强
李婧
|
《百家评论》
|
2018 |
0 |
|
20
|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在中国 |
李达林
|
《美术大观》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