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素兰
李育明
+1 位作者
杨洪康
黄迎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1-485,共5页
试验以"西成薯007"原种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西成薯007"鲜薯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鲜薯和淀粉产量的作用顺序为:密度>磷肥用量&...
试验以"西成薯007"原种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西成薯007"鲜薯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鲜薯和淀粉产量的作用顺序为:密度>磷肥用量>氮肥用量>钾肥用量;在较大密度,较多氮、磷肥的前提下,增施钾肥可获得鲜薯和淀粉的高产;"西成薯007"的鲜薯、淀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667 m2施尿素9~11 kg、过磷酸钙10~14 kg、硫酸钾11~14 kg,立冬前后收获,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即可获得鲜薯2000 kg/667 m2、淀粉500 kg/667 m2以上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
薯
“
西成薯007
”
栽培技术
密度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种植垄距对西成薯007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明双
李育明
+4 位作者
何素兰
刘莉莎
王梅
周全卢
黄迎冬
《湖北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611-612,620,共3页
以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为研究材料,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hm2的情况下,研究5个不同垄距(75、80、85、90、95 cm)种植模式下的甘薯产量变化规律,以确定最佳种植垄距模式,为西南地区甘薯机械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这5种种植模...
以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为研究材料,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hm2的情况下,研究5个不同垄距(75、80、85、90、95 cm)种植模式下的甘薯产量变化规律,以确定最佳种植垄距模式,为西南地区甘薯机械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这5种种植模式下,鲜薯以垄距为90 cm的产量最高,垄距为75 cm的产量最低。随着垄距的增加,产量逐渐上升,90 cm的产量达到最高,垄距为95 cm时产量开始降低。综合考虑,在西南丘陵地区甘薯机械化起垄时,垄距设置为90 cm,鲜薯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
薯
西成薯007
垄距
产量
机械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素兰
李育明
杨洪康
黄迎冬
机构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1-485,共5页
基金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经费资助
文摘
试验以"西成薯007"原种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西成薯007"鲜薯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鲜薯和淀粉产量的作用顺序为:密度>磷肥用量>氮肥用量>钾肥用量;在较大密度,较多氮、磷肥的前提下,增施钾肥可获得鲜薯和淀粉的高产;"西成薯007"的鲜薯、淀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667 m2施尿素9~11 kg、过磷酸钙10~14 kg、硫酸钾11~14 kg,立冬前后收获,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即可获得鲜薯2000 kg/667 m2、淀粉500 kg/667 m2以上的产量。
关键词
甘
薯
“
西成薯007
”
栽培技术
密度
施肥
Keywords
Sweet potato
'Xichengshu
007
'
Cultural strategy
Density
Manure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种植垄距对西成薯007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明双
李育明
何素兰
刘莉莎
王梅
周全卢
黄迎冬
机构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611-612,620,共3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1-B-12
CARS-11-C-23)
+1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项目(20130310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101204)
文摘
以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为研究材料,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hm2的情况下,研究5个不同垄距(75、80、85、90、95 cm)种植模式下的甘薯产量变化规律,以确定最佳种植垄距模式,为西南地区甘薯机械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这5种种植模式下,鲜薯以垄距为90 cm的产量最高,垄距为75 cm的产量最低。随着垄距的增加,产量逐渐上升,90 cm的产量达到最高,垄距为95 cm时产量开始降低。综合考虑,在西南丘陵地区甘薯机械化起垄时,垄距设置为90 cm,鲜薯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关键词
甘
薯
西成薯007
垄距
产量
机械化栽培
Keywords
sweetpotato
Xichengshu
007
row spacing
yeild
mechanized farming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8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何素兰
李育明
杨洪康
黄迎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种植垄距对西成薯007产量的影响
唐明双
李育明
何素兰
刘莉莎
王梅
周全卢
黄迎冬
《湖北农业科学》
CAS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