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草原重要古文化区氏族的经济形态——兼论北狄与西戎何时成为游牧部落
1
作者 杨东晨 周五龙 《阴山学刊》 2004年第5期75-84,共10页
广义的北方,指包括我国东北、北部、西方及西南偏北的一部分,地垮西藏至黑龙江的辽阔地区,基本与通常所说的"草原"或古代"游牧"部落地域相当。狭义的北方,指辽宁省辽河以东至内蒙古西境及陇西,即考古界称的"... 广义的北方,指包括我国东北、北部、西方及西南偏北的一部分,地垮西藏至黑龙江的辽阔地区,基本与通常所说的"草原"或古代"游牧"部落地域相当。狭义的北方,指辽宁省辽河以东至内蒙古西境及陇西,即考古界称的"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相比而言,黄河中游、下游的农耕氏族部落先民,迁入"狭义"北方与中原交界地带者较多(尤其是耕牧交错地区),迁入其它的北方地域者较少。按传统说法,父系氏族社会(即"五帝"时代)形成的"五大民族集团"中,"西戎"与"北狄"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而广义北方区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却反映出绝大部分地区的氏族或部落还处在渔猎、农业或农牧并重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 经济形态 北狄 西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人对汉民族形成的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45,共6页
秦人起源于山东,崛起于陕甘,主要由老秦人、商奄之民、西戎之人、周余民构成。秦人先是统一了西部地区,壮大了华夏族群队伍;然后统一了中国,壮大了汉民族队伍。秦人沟通东夷与西戎,交融华夏各族,促进各族群之间的融合,最后自己也完全融... 秦人起源于山东,崛起于陕甘,主要由老秦人、商奄之民、西戎之人、周余民构成。秦人先是统一了西部地区,壮大了华夏族群队伍;然后统一了中国,壮大了汉民族队伍。秦人沟通东夷与西戎,交融华夏各族,促进各族群之间的融合,最后自己也完全融入到汉人中去,成为汉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秦人本身是多元一体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汉民族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一个缩影。如果缺少了秦人,多元统一的中国就难以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也会减色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 东夷 西戎 商奄之民 周余民 汉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川大禹故里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东晨 《阴山学刊》 2008年第2期60-65,75,共7页
中国历史以重庆(原四川)巫山猿人为开端,其中的炎帝神农时代(共八代)已形成庞大部落集团,分迁四方。西方的土著和炎帝裔氏族交错相处后,尊奉姜姓炎帝为祖先。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的黄帝氏族部落兴起后,逐渐形成以炎黄族为主体(吸收部分东... 中国历史以重庆(原四川)巫山猿人为开端,其中的炎帝神农时代(共八代)已形成庞大部落集团,分迁四方。西方的土著和炎帝裔氏族交错相处后,尊奉姜姓炎帝为祖先。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的黄帝氏族部落兴起后,逐渐形成以炎黄族为主体(吸收部分东方土著人)的华夏民族集团,定都于中原,称四边的土著族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民族集团。黄帝的五代孙鲧及其子禹生于石纽、兴盛于嵩山之说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商周时期氐、羌成为西戎民族集团的主要成分,氐族一直定居农耕,分布于今甘肃东部;羌族原为定居农耕部族,在商代由半耕半牧转为畜牧为生,分布于今甘肃洮河流域以西至青海省东部,后向西方及南方迁徙。至秦献公后,羌族的部分人又迁入今四川嘉陵江上游与岷江流域,秦汉形成白马羌等种落。羌民亦称黄帝后裔禹为祖先,羌族也成为汉朝的属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西戎 羌族 石纽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域神鬣”考辨
4
作者 陈强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
通过对电影《赵氏孤儿》中"西域神鬣"这一西域方物的考辨,本文认为其中的"西域神鬣"这一称谓其实是现代人的杜撰,它直接来源于元代杂剧中的"西戎神獒",而西域出神犬——"西戎神獒"的观念和古... 通过对电影《赵氏孤儿》中"西域神鬣"这一西域方物的考辨,本文认为其中的"西域神鬣"这一称谓其实是现代人的杜撰,它直接来源于元代杂剧中的"西戎神獒",而西域出神犬——"西戎神獒"的观念和古人对西域的神话乐园想象是分不开的,现实中的"西戎神獒"很可能就是今天产自青藏高原的藏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神鬣 西戎神獒 罽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新魁 《语文建设》 1987年第6期11-18,共8页
三魏晋南北朝时共同语的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是中原汉语向四方“辐射”的历史时期,共同语传向北方和东南一带。这一时期,汉语与外语的交流大规模进行。一是汉语向国外传播,日本、朝鲜等国的语言接受汉语语音的强烈影响,这一趋势已在三国... 三魏晋南北朝时共同语的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是中原汉语向四方“辐射”的历史时期,共同语传向北方和东南一带。这一时期,汉语与外语的交流大规模进行。一是汉语向国外传播,日本、朝鲜等国的语言接受汉语语音的强烈影响,这一趋势已在三国时开始;另一是汉语对国内其他各民族语影响的增强。《晋书·匈奴传》说:“前汉末,匈奴大乱,五单于争立,西呼韩邪失其国,携率部落入臣于汉。汉嘉其志,割并州北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北诸郡,与汉人杂处。”魏时,匈奴大水、塞泥、墨难等二万余落前来归化,定居于河西宜阳城下。到了晋代,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等地都有“胡人”与汉人杂居。《魏略·西戎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阳城 西戎 于汉 中原雅音 呼韩邪 洛下 中州乐府 晋书 古今词话 宋元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烽小说创作论
6
作者 蔺羡璧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6-61,80,共7页
马烽是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的重要成员,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电影文学作家。马烽是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引下成长起来的。虽然,1945年和西戎合作的《吕梁英雄传》是他的成名作,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可贵的... 马烽是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的重要成员,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电影文学作家。马烽是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引下成长起来的。虽然,1945年和西戎合作的《吕梁英雄传》是他的成名作,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可贵的是跨入了历史的新时期,他虽已年逾花甲,还在小说和电影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形式 创作论 电影文学 赵树理 英雄传 当代文学史 赵满囤 西戎 三年早知道 结婚现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段调整行将见底
7
作者 金学伟 《股市动态分析》 2004年第26期17-17,共1页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经牧野大战,血流漂杵,长达6个世纪的殷商朝由此灭亡。这一王朝更替给中国文化带来2个重大成果。一是龙凤文化的形成。商是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奉行太阳崇拜,其居住格局是以一个中心团团展开,最中间的最...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经牧野大战,血流漂杵,长达6个世纪的殷商朝由此灭亡。这一王朝更替给中国文化带来2个重大成果。一是龙凤文化的形成。商是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奉行太阳崇拜,其居住格局是以一个中心团团展开,最中间的最尊贵。周属西戎文化,以蛇为图腾,奉行北极崇拜,其住宅均坐北朝南,最北边的地位最高。中国以龙凤为尊、以北为尊的文化就是在那以后成型的。二是楚文化的形成。楚原是中原诸侯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 武王伐纣 楚文化 分形 西戎文化 龙凤文化 牧野大战 上证指数 东夷部落 居住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爱国思想
8
作者 陈铁镔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31-37,共7页
一研究古代文艺创作的爱国思想,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国家,亦即国家的性质。恩格斯在《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之起源》中说:“国家绝不是从外面强迫加于社会的一个力量。国家也并非如黑格尔所断定的是什么‘道德观念底现实’或‘理性底... 一研究古代文艺创作的爱国思想,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国家,亦即国家的性质。恩格斯在《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之起源》中说:“国家绝不是从外面强迫加于社会的一个力量。国家也并非如黑格尔所断定的是什么‘道德观念底现实’或‘理性底外形和现实。’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社会陷入自身不可解决的矛盾中并分裂为不可调合的对立方面而又无力摆脱这种对立情势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穆夫人 文艺创作 卫宣公 采薇 中说 《诗序》 我行其野 西戎 尹吉甫 《诗集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