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德尼·吕美特电影对人性的透视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毛美娜
-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7-69,共3页
-
文摘
美国著名导演、编剧、演员西德尼·吕美特一生成就斐然,在他所拍摄的50余部电影中,获得过46次奥斯卡的提名。吕美特的电影并不通过炫目的特效技巧与大牌演员的名单来吸引观众,而是凭借精妙的剧本和拍摄手法促使人们对人性进行反思。吕美特擅长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通过他们来展示人性的深邃。本文从吕美特电影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弱点的包容、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三方面,分析其影片对人性的透视。
-
关键词
西德尼·吕美特
电影
人性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视觉空间中的西德尼·吕美特电影美学
- 2
-
-
作者
罗进
-
机构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6-78,共3页
-
文摘
视觉空间是电影美学形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电影的艺术表现力。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的电影一向以场景设置独特,能够在有限、简单的空间之中叙述错综复杂的故事著称。他在电影空间设置上的奇思妙想控制了电影的叙事节奏,延伸了电影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视觉空间是了解吕美特电影美学魅力所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章从服务于叙事的密闭空间、自然景深下的城市空间、表征空间与空间表征三方面,分析吕美特电影中的视觉空间。
-
关键词
西德尼·吕美特
电影
视觉空间
美学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西德尼·吕美特影片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 3
-
-
作者
关长平
-
机构
西安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9-81,共3页
-
文摘
由于西德尼·吕美特热衷于表现犯罪和战争题材,善于在这些故事中表现男人们的智慧或错综复杂的情感,导致了其电影之中推动叙事的主要为男性。也正是吕美特在塑造男性形象上的卓越,亨利·方达、理查德·伯顿等男星才在与吕美特的合作之中留下了自己一生中最值得为人们铭记的表演。文章从富有智慧与理性思辨的男性形象,压抑、具有心理创伤的男性形象,践踏、漠视法律与规则的男性形象三方面,分析吕美特影片中的男性形象。
-
关键词
西德尼·吕美特
电影
男性形象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电影策略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娟
-
机构
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1-64,共4页
-
文摘
在影像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广受追捧的畅销小说一度成为影视作品热衷改编的对象,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推理小说原是经典,改编成影视剧集之后,更是将热度持续推向高潮。1974年,瑞典演员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凭借由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西德尼·吕美特)一举夺得奥斯卡桂冠。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作品改编的《无人生还》(克雷格·比贝洛斯,2015)、《尼罗河上的惨案》(约翰·古勒米,1978)更是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
关键词
影像时代
褒曼
西德尼·吕美特
贝洛斯
畅销小说
《尼罗河上的惨案》
推理小说
克雷格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在路上:公路电影中的空间表征与本体叙事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尹晓楠
-
机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2-75,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形式理论’及应用策略研究”(编号:2020BYS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公路电影诞生距今已有五十余年。从马龙·白兰度在《逃亡者》(西德尼·吕美特,1960)中那个著名的无脚鸟的艺术形象,到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以“在路上”为名义的叛逆宣言和自由征程,众多饱满复杂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人世传说仍然在源源不断地问世,其生命力的持久与创造性的广度令人称奇。
-
关键词
公路电影
白兰度
电影类型
空间表征
垮掉的一代
西德尼·吕美特
无脚鸟
艺术形象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