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经营探索(1984-1988)
1
作者 王佳兴 张也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32,共6页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电影事业并没有率先步入体制改革的节奏中。“计划产品经济模式”的体制下,电影制片部门与电影发行部门利益倒挂,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实质性变革的电影体制与力求经营机制改革的电影企业之间,呈...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电影事业并没有率先步入体制改革的节奏中。“计划产品经济模式”的体制下,电影制片部门与电影发行部门利益倒挂,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实质性变革的电影体制与力求经营机制改革的电影企业之间,呈现出中国电影体制内在的改革张力。西安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西影厂”)就跻身于推动电影体制改革的行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电影制片 电影事业 电影发行 电影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影,一群男子汉——近访西安电影制片厂
2
作者 屈军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7,共1页
雁塔的晨钟响了一日又一日,曲江的悠水流了一年又一年,什么都未改变。而它们侧邻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经三十载风风雨雨的吹打,却是日新月异,矗立在了国际影坛。小字辈的虎劲人才为立厂之本——吴天明说起西影,人们即刻就想起了张艺谋、周... 雁塔的晨钟响了一日又一日,曲江的悠水流了一年又一年,什么都未改变。而它们侧邻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经三十载风风雨雨的吹打,却是日新月异,矗立在了国际影坛。小字辈的虎劲人才为立厂之本——吴天明说起西影,人们即刻就想起了张艺谋、周晓文、滕文骥、颜学恕……这些幕后的英雄们用他们的影片征服了观众,观众呢,也深深地崇拜着他们。在生产部,负责人杨欣同志,向我介绍了这些“影坛奇才”的近况——艺谋和他的伙伴们走出高粱地后,一直忙着“劫机”,拍娱乐片《代号“美洲豹》。该片与《红高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国际影坛 周晓文 《红高粱》 杨欣 起西 伙伴们 电影特技 献礼片 晨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影像的当代演进及书写——论新时期以来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城市电影
3
作者 杨致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之交,西安电影制片厂是推动中国当代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城市电影是其电影创作中的重要部分。滕文骥、黄建新、周晓文等第五代导演从不同的思考面出发,创作出诸多在题材、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迥异的影片,表现... 从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之交,西安电影制片厂是推动中国当代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城市电影是其电影创作中的重要部分。滕文骥、黄建新、周晓文等第五代导演从不同的思考面出发,创作出诸多在题材、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迥异的影片,表现出与张艺谋、陈凯歌等同代导演不同的创作旨趣。进入20世纪90年代,张元、张扬、施润玖等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更加多元化,对于城市生活及城市人存在境遇更具反思意识。西影厂的这些城市电影既是中国当代城市影像演进过程的书写痕迹,也是表征当代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影像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西安电影制片厂 城市空间 城市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年全国故事片厂文学部主任暨电影期刊主编会在西安召开
4
《电影文学》 1987年第12期71-71,共1页
1987年全国故事片厂文学部主任暨电影文学期刊主编联席会,10月14日至20日在古城西安召开。全国十四家电影制片厂出席。西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郑定宇主持会议,厂长、著名导演吴天明看望了与会代表。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电影文学 期刊主编 部主任 故事片 副厂长 联席会 吴天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举办滕文骥电影艺术研讨会
5
作者 王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27-27,共1页
西安市职工影评学会胡家庙分会、西安电影制片厂于六月中旬联合举办了“滕文骥电影艺术研讨会”。西安市25家企事业单位的影评员参加了研讨,十三篇论文获优秀奖。导演生涯始于电影观众在我国发生重大变化之际的滕文骥,从79年执导《生活... 西安市职工影评学会胡家庙分会、西安电影制片厂于六月中旬联合举办了“滕文骥电影艺术研讨会”。西安市25家企事业单位的影评员参加了研讨,十三篇论文获优秀奖。导演生涯始于电影观众在我国发生重大变化之际的滕文骥,从79年执导《生活的颤音》起,已执导了《苏醒》、《都市里的村庄》、《海滩》、《飓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研讨会 西安电影制片厂 胡家庙 企事业单位 十三篇 美学追求 思想艺术 欣赏习惯 国际大奖 民族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现实·继承——吴天明电影思想的阶段式呈现
6
作者 苑笑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7-70,共4页
一、初期:西影路上的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式落成,门前的那条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著名的"西影路"。改革开放之初,西安电影制片厂在全国各省电影制片厂中脱颖而出,让张艺谋拿下无数国际荣誉的《红高粱》、... 一、初期:西影路上的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式落成,门前的那条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著名的"西影路"。改革开放之初,西安电影制片厂在全国各省电影制片厂中脱颖而出,让张艺谋拿下无数国际荣誉的《红高粱》、令陈凯歌一举成名的《黄土地》、使田壮壮收获好评如潮的《盗马贼》等,都是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诞生的。同时,从这里走出的导演也为"中国制造"走向国际打响了名声,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黄土地》 《红高粱》 好评如潮 田壮壮 陈凯歌 《盗马贼》 吴天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雅的婚事》:西部电影跨文化传播启示录 被引量:2
7
作者 秦保群 巩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31,共5页
纵观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表现中国西部地区人文故事的电影题材屡见不鲜,但这些带着西部元素的早期中国电影并没有形成一种类型电影的气候。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评论家钟惦棐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西部片”这个概念,并对其做出了... 纵观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表现中国西部地区人文故事的电影题材屡见不鲜,但这些带着西部元素的早期中国电影并没有形成一种类型电影的气候。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评论家钟惦棐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西部片”这个概念,并对其做出了自己的构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西部片”的大量制作与发行,逐渐形成了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主要依托、以钟惦棐的中国“西部片”概念为理论指导、以导演吴天明为开拓者的中国西部电影鲜明的影像风格和特色表达,引起了海内外观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屡获国际电影节大奖(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西部电影 电影事业 早期中国电影 《图雅的婚事》 影像风格 钟惦棐 类型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部电影”概念的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茹溪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6期80-82,共3页
一、“新西部电影”提出的背景 从1984年钟惦棐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下文简称“西影”)提出中国的西部电影理论开始,中国西部电影便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1984年到1989年,是以“黄土片”为主的西部电影的发生阶段.文革刚刚结束,电影创... 一、“新西部电影”提出的背景 从1984年钟惦棐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下文简称“西影”)提出中国的西部电影理论开始,中国西部电影便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1984年到1989年,是以“黄土片”为主的西部电影的发生阶段.文革刚刚结束,电影创作者们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精诚团结,爆发了极高的创作热情,结合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寻根”思潮和国内的“反思”潮流,肩负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心,将目光投向了西部这片中国文化之根的广袤土地上,以表现质朴的“黄土文化”为主,形成了雄浑阳刚的影视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电影 西安电影制片厂 概念 黄土文化 政治责任心 社会责任感 电影理论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需要电影 电影更需要农民
9
作者 王永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4,共1页
中国电影已经处于尴尬的境地,日益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将中国电影推出困境,圈内圈外的各方人士分析原因,出谋划策,但方案一大堆,收效却甚微。 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到处乱撞,眉毛胡子一把抓,... 中国电影已经处于尴尬的境地,日益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将中国电影推出困境,圈内圈外的各方人士分析原因,出谋划策,但方案一大堆,收效却甚微。 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到处乱撞,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使问题愈来愈复杂,对问题的解决也愈来愈无奈。那么将中国电影推出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需要 西安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 农村电影 广大农民 精神文明建设 电影艺术 电影事业 农村文化建设 《二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9,共3页
2016年5月6日,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执导的电影遗作《百鸟朝凤》历经艰辛终于在全国公映。电影《百鸟朝凤》改编自肖江虹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说主要聚焦农村一支民间唢呐乐班的际遇,描写了两代唢呐艺人以及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2016年5月6日,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执导的电影遗作《百鸟朝凤》历经艰辛终于在全国公映。电影《百鸟朝凤》改编自肖江虹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说主要聚焦农村一支民间唢呐乐班的际遇,描写了两代唢呐艺人以及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化的挤压下正逐渐消亡的过程。而吴天明则对小说进行了"西部电影"式风格的改编,影片充满情怀而感人至深,讲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西部电影 同名小说 民间艺术形式 西安电影制片厂 民间技艺 民族命运 领军 现代文明 精神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 长影新片《愁眉笑脸》荣获优秀华语故事片奖
11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1-31,共1页
1998年8月28日晚,第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式及领奖文艺晚会在长春五环体育馆举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荣获最佳华语故事片奖;长影出品的故事片《愁眉笑脸》和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十万火... 1998年8月28日晚,第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式及领奖文艺晚会在长春五环体育馆举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荣获最佳华语故事片奖;长影出品的故事片《愁眉笑脸》和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十万火急》荣获优秀华语故事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片 电影 华语 长春 西安电影制片厂 成吉思汗 体育馆 文艺晚会 内蒙古 有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现状 前瞻未来——“新中国电影五十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业陆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6-58,共3页
金鸡百花电影节于于1999年10月18至20日举办了“新中国电影五十年”学术研讨会,重点邀请一些来自电影生产厂家、影视公司的一线创作、管理人员、意在从理论学术上多视角、全方位地回顾总结新中国电影五十年的经验教训,关注现状、前瞻未... 金鸡百花电影节于于1999年10月18至20日举办了“新中国电影五十年”学术研讨会,重点邀请一些来自电影生产厂家、影视公司的一线创作、管理人员、意在从理论学术上多视角、全方位地回顾总结新中国电影五十年的经验教训,关注现状、前瞻未来,以期达到高屋建瓴的共识。建国初期,新中国电影继承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创作方针上贯彻执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指导思想,即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当时,许多旧影片还在上映,电影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摄制一些新的影片来取代旧影片。而这些新影片当然要代表这个新社会的形象要求。这就是:“创造以工农兵为对象,为工农兵服务的电影”。在这个大的政治文化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研讨会 市场经济 艺术创作 经济体制 影片创作 电影文学 电影编剧 电影艺术家 电影观众 西影厂 西安电影制片厂 新中国电影 五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建新谈大陆电影
13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19,共1页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第二届珠海电影节上。西安电影制片厂青年导演黄建新的一部新作《背靠背、脸对脸》一举获得了该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黄建新1954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曾当过军人。后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做编辑、场记、副导演。后到北...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第二届珠海电影节上。西安电影制片厂青年导演黄建新的一部新作《背靠背、脸对脸》一举获得了该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黄建新1954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曾当过军人。后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做编辑、场记、副导演。后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86年毕业后返回西影厂。198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建新 西安电影制片厂 外国电影 低成本 大陆 国际电影 动作片 电影观众 西安 电影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冒出新一代
14
作者 龙超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12,共1页
一、张晓敏的“大冲撞” 已到而立之年的张晓敏,自己首次拍片,即自作编剧,自担导演,自任主演,自当制片人,足令演艺圈内不少人瞠目结舌;这在中国影坛,亦确属女性第一! 张晓敏是演员,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她并非只是演员,《大冲撞》的问... 一、张晓敏的“大冲撞” 已到而立之年的张晓敏,自己首次拍片,即自作编剧,自担导演,自任主演,自当制片人,足令演艺圈内不少人瞠目结舌;这在中国影坛,亦确属女性第一! 张晓敏是演员,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她并非只是演员,《大冲撞》的问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她的个性,她的风格,她的毅力,她的魅力,都在此展露无余。过去,为《非常大总统》、《川岛芳子》、《我是一片云》、《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死水微澜》及《情天恨海》、《第三女神》等作过主演而成功地推出一系列艺术形象的她,在成了名演员之后,竟然仍在坚执地拒斥着自己的演员角色——当演员并非其初衷,最多仅是她人生梦想的一个桥梁而已;当导演,才是她最根本的夙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冲撞 非常大总统 张晓 情天 艺术形象 西安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学院 微澜 投资拍摄 爱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逛电影城——访西影
15
作者 徐一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17-17,共1页
盛夏,途经西安,乘机走访了西安电影制片厂。今年,西影厂争魁的影片是《核武器风云录》。描写了我国核工业艰苦创业的过程和辉煌成果,是一部具有史诗风范的正剧。它生动地纪录了新中国为了谋求国力强盛,维护民族尊严,在进入原子时代的艰... 盛夏,途经西安,乘机走访了西安电影制片厂。今年,西影厂争魁的影片是《核武器风云录》。描写了我国核工业艰苦创业的过程和辉煌成果,是一部具有史诗风范的正剧。它生动地纪录了新中国为了谋求国力强盛,维护民族尊严,在进入原子时代的艰难道路上进行的追求和奋斗。该剧在宏阔的背景上展现了中央领导人的决策及国际斗争的风云,同时有声有色地刻画了新老几代献身研制核武器的科技人员的生动形象。国家支持重大题材影片拍摄,曾拨款一千九百五十万元。《核武器风云录》就是十四部影片中的一部。此外《哈萨克将军》《黑山路》《双旗镇》《绿湖》各片都正在积极拍摄制作中。西安电影城是西影厂重要组成部份,座落在厂的院后,四方城墙用青砖砌成,高约四米。城内主体建筑要算是“秦宫”了。它是西影厂与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为联合摄制巨型银幕影片(IMAX)《秦始皇》而设计造成的。其正殿东西长达一百三十米,屋脊高达二十六米,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如此规模宏大的秦汉高台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影片拍摄 风云录 双旗 国际斗争 中央领导人 加拿大国家 民族尊严 秦官 神态各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公关”引入电影宣传——关于如何培育电影市场的思考之二
16
作者 李建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11,共4页
把电影作为文化商品投入市场,这是一种革故鼎新的变化,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必须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电影市场并没有发育成熟,还有许多配套的措施没有跟上。而要摆脱现实的困窘,使中国电影真正适应现实文化市场的需要,除了继续坚... 把电影作为文化商品投入市场,这是一种革故鼎新的变化,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必须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电影市场并没有发育成熟,还有许多配套的措施没有跟上。而要摆脱现实的困窘,使中国电影真正适应现实文化市场的需要,除了继续坚持体制改革,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之外,还需要电影制作、发行、宣传、放映等相关部门各自作出剧烈的努力。这里我仅就运用公关理论。改善电影宣传的方法,促进电影消费,培育电影市场来谈些看法。一、变一般化为特色化。公关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通过各种公关手段,“争取更多对你有用的朋友”。具体到电影宣传,就是要争取更多的电影观众。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公关手段。坦率地说,过去的电影宣传以一般化的居多,且形成了相应的模式:先为故事梗概,次为编导演阵容,再为映出日期。这种几十年一贯制的宣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市场 电影宣传 电影观众 电影消费 中国电影 电影制作 故事梗概 文化商品 十年一贯制 西安电影制片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影评一枝花——西安胡家庙职工影评结硕果
17
作者 童祖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2,共1页
西安胡家庙职工影评学会现有会员530人,四年多来,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目前,他们已在《中国电影时报》等地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作品一百八十多件;消息报导八十多条。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主动地与上... 西安胡家庙职工影评学会现有会员530人,四年多来,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目前,他们已在《中国电影时报》等地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作品一百八十多件;消息报导八十多条。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主动地与上海黄埔影评协会、南京大华电影院影评协会、西安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艺术交流中心等单位,为推动电影创作和评论事业的发展,交流信息,相互切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电影创作 新闻纪录电影 胡家庙 中国电影 艺术交流 社会影响 普及与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互渗的和谐与冲突——滕文骥电影艺术研讨会纪要
18
作者 阿良 樵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2-12,共1页
西影导演滕文骥以荣获第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而蜚声影坛。西安胡家庙职工影评学会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干六月十一日,在胡家庙工人文化宫联合召开“滕文骥电影艺术研讨会”。现将发言要点整理于后,以期更大范围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研讨会纪要 西安电影制片厂 互渗 最佳导演奖 胡家庙 中国电影 艺术研讨会 国际电影 纪实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探索·超越——评张子良的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剧作
19
作者 梁天明 《电影文学》 1987年第5期68-69,共2页
十七年的电影文学创作,在反映战争生活方面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优秀剧作,至今还有生命力。近年来这类题材的佳作不很多,人们以焦虑的心情等待着。然而,西安电影制片厂中年编剧张子良不负众望,先后创作了《黄土地》《一个和八个》... 十七年的电影文学创作,在反映战争生活方面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优秀剧作,至今还有生命力。近年来这类题材的佳作不很多,人们以焦虑的心情等待着。然而,西安电影制片厂中年编剧张子良不负众望,先后创作了《黄土地》《一个和八个》《默默的小理河》等电影副本,给战争题材的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信息。三部剧作把握与超越了战争题材表现的角度,塑造出了一批性格丰富的崭新艺术形象,展示了深邃意境,发现了张子良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题材 电影剧作 电影文学创作 西安电影制片厂 《一个和八个》 《黄土地》 电影创作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艺人”和《黄河谣》——访著名电影导演滕文骥
20
作者 胡必利 朱早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9,共2页
《黄河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自身生活的新视点,它没有停留在文明与野蛮的简单判断上,而是将生命投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中,它没有对这片土地的文化轻易地作出否定或肯定的结论。俨如《黄河谣》中老当归唱到的“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 《黄河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自身生活的新视点,它没有停留在文明与野蛮的简单判断上,而是将生命投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中,它没有对这片土地的文化轻易地作出否定或肯定的结论。俨如《黄河谣》中老当归唱到的“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条船,九十九个船公把船儿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并不在它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电影导演 黄河谣 九十九 九道湾 简单判断 西安电影制片厂 国际影坛 威尼斯电影 国际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