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学中源说”与“中学西源说”先后关系辨正——“西学中源说”是中华学者对于“中学西源说”的高级应对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耀南 王书慧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25,共7页
“中学西源说”晚明就已出现,明清间中华学者提出过初级应对方案“中西并置说”,也提出过高级应对方案“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的核心思想是“以中化西”,尽最大努力把“耶教文化”与“欧西学术”纳入“华夏文化”体系与“中华... “中学西源说”晚明就已出现,明清间中华学者提出过初级应对方案“中西并置说”,也提出过高级应对方案“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的核心思想是“以中化西”,尽最大努力把“耶教文化”与“欧西学术”纳入“华夏文化”体系与“中华学术”框架之中。围绕此点,以王韬“中国为西土文教之先声”、陈炽“西法之本出乎中”、王仁俊“西学源于中书”三大典型高级应对方案为例,可提出“西学中源说”是中华学者对于“中学西源说”的高级应对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西 西学中源说 高级应对方案 比较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与“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及命运 被引量:3
2
作者 汤奇学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6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西学 康有为 托古改制 梁启超 今文经学 《周礼》 郑观应 资产阶级改良派 《饮冰室文集》 《孔子改制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中源”说新评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君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1,共5页
关于“西学中源”说的讨论由来已久 ,为数不少的学人对其持否定态度。就“西学中源”说的源起时间而言 ,也众说不一。该文对“西学中源”说的源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 ,作者通过阐述“西学中源”说在晚清的发展变化过程 ,论证了“西... 关于“西学中源”说的讨论由来已久 ,为数不少的学人对其持否定态度。就“西学中源”说的源起时间而言 ,也众说不一。该文对“西学中源”说的源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 ,作者通过阐述“西学中源”说在晚清的发展变化过程 ,论证了“西学中源”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曾经产生过的历史作用 ,并给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流行 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中源”与近代文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克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36-40,共5页
“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是近代中国史上一种表现得比较充分的文化现象和学术思想。所谓“西学中源”,即西学出于中学,中学是西学的本源,西学是中学的派生;中学孕育了西学,西学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中学为根基的。它在近代的表现形... “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是近代中国史上一种表现得比较充分的文化现象和学术思想。所谓“西学中源”,即西学出于中学,中学是西学的本源,西学是中学的派生;中学孕育了西学,西学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中学为根基的。它在近代的表现形态主要有:“西学源出中国”说,“西学中国古已有之”说,“西人窃我之余绪”说,“西学难出中学之窠臼”说,“西法得之中法”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中源说 近代文化 西文化 西方文化 国文化 文化现象 近代 学术思想 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体西用”说与文化保守主义的生成与转型——以民初以来的若干讨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念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7,共14页
“中体西用说”是由19世纪末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率先提出,后经洋务派官僚引申论证所形成的一种融合中西知识的学说,“中体西用说”最初论证的着力点落在“西学”,虽然表面主张“以中学为体”,实则是以此掩饰其输入西学的真... “中体西用说”是由19世纪末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率先提出,后经洋务派官僚引申论证所形成的一种融合中西知识的学说,“中体西用说”最初论证的着力点落在“西学”,虽然表面主张“以中学为体”,实则是以此掩饰其输入西学的真实意图。随着甲午战后维新派力促变更政体,此说取向随之发生变异,成为维护儒教正统以对抗清末政治改革的学说。“中体西用”的内涵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逐渐成为守旧文人抗衡与疏离西学侵蚀的精神支柱。因此,有必要对民初以来有关“中体西用说”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的诸般讨论做概要性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西用 文化保守主义 西学中源说 政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32,161,共10页
明末清初,战国以来中国学者编排的从盘古到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与建构的中国民族文化起源本土一系说,首遇耶稣会士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的激烈挑战,并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之争。由于中西方学... 明末清初,战国以来中国学者编排的从盘古到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与建构的中国民族文化起源本土一系说,首遇耶稣会士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的激烈挑战,并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之争。由于中西方学者均对于对方文化缺乏实质性的接触和义理疏通,耶稣会士积极倡导的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和康乾以后主导中国学界的"西学中源说",多缺乏严格意义的学术价值。激烈的辩论背后,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旨趣格外明显。辩论开启了近代中西学术"会通"之先河,加速了中国古史观念的更新,引出了一个跨学科、前瞻性的国际学术课题。对明末清初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的价值,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显然并不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族文化 本土一系 自西徂东 西学中源说 西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耶稣会传教士“ 西学 儒家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清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小明 任春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明清之际西方岁差的"恒星东移"解释传入中国,引爆了激烈的中西论争。梅文鼎通过对历算史的重构将"恒星东移"纳入中法范式,但分歧并未就此消弭。安清翘通过解构西学、回归中学,将"恒星东移"从中学体系剔... 明清之际西方岁差的"恒星东移"解释传入中国,引爆了激烈的中西论争。梅文鼎通过对历算史的重构将"恒星东移"纳入中法范式,但分歧并未就此消弭。安清翘通过解构西学、回归中学,将"恒星东移"从中学体系剔除出去,同时对"西学中源说"提出了系统性的批评。令人深思的是,梅文鼎倡导"西学中源说"是以默认西学优于中学为隐含前提,安清翘批评"西学中源说"则以否定西学优于中学为预设基础,立论虽然不同,但目标却出奇的一致,即发扬传统以求超胜!就中学的维护和弘扬而言,"西学中源"的解构者安清翘甚至比倡导者梅文鼎更坚决、更彻底。岁差与中西之争的表象之下,隐含着当时受到西学影响而升华的中国传统天旋模式之争这一深刻背景。三者复杂纠缠、整体联动,刻画出有清一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清晰而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旋 岁差 安清翘 “斜转” 西学中源说 西之争 科学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关于岁差理论之争议与解释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广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76,共14页
关于岁差,古代中国和西方天文学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天文学分"天自为天,岁自为岁",认为是黄道沿赤道的西滑导致了冬至点的西退,从而致使"天周"与"岁周"不同。中国传统天文学中,岁差只是一个历法概念。而... 关于岁差,古代中国和西方天文学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天文学分"天自为天,岁自为岁",认为是黄道沿赤道的西滑导致了冬至点的西退,从而致使"天周"与"岁周"不同。中国传统天文学中,岁差只是一个历法概念。而古代西方天文学则继承了古希腊传统,将岁差解释为"恒星东移"的结果。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引入与中国传统岁差理论截然不同的"恒星东移"之论。当时恰逢"中西历争",为争夺钦天监控制权,奉教天文学家和保守士人之间曾发生激烈争斗,而由西方传入的"恒星东移"之论曾卷入这场争论当中。文章试图以"中西历争"为线索讨论当时不同背景中的士人或历算家关于此论的争议与解释。通过考察发现:"中西历争"之中,奉教天文学家藉此论宣扬西法之优越,保守士人则将其作为抨击奉教天文学家的主要着力点之一。而当时一些志在"会通中西"的历算学者对此却持一个较宽容的态度。在"西学中源"说这一背景之下,梅文鼎等又通过历算史重构的方式将"恒星东移"之论纳入到传统的"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框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差 恒星东移 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韬的西学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国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6-60,共4页
王韬以“西学中源”说为内在根据论证了学习西学的必要性。学习西学的原则是“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学习西学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学习西学的方式则是请进来和走出去。
关键词 王韬 西学教育 学习西方 西学 政治制度 清政府 上海格致书院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 向西方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师培文章写作模式与骈文理论探微
11
作者 张明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7,共10页
刘师培的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以家学及扬州学派为核心的国学和以进化论、逻辑学为核心的西学,国学和西学成为其学术的两个维度,西学中源说、中国文化外来说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影响尤大。清末民初,刘氏以学术为经世之具,将学术与政治融合,... 刘师培的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以家学及扬州学派为核心的国学和以进化论、逻辑学为核心的西学,国学和西学成为其学术的两个维度,西学中源说、中国文化外来说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影响尤大。清末民初,刘氏以学术为经世之具,将学术与政治融合,在投身社会活动和宣传学说过程中形成了功利性的学术理念和“理念—证据—理念”的文章写作模式,值得关注和反思。刘师培将这种写作模式运用到骈文研究中,综合凌、阮二人的骈文理论,推阐扬州学派骈文理论,运用西方名学、进化论完善骈文正宗说,揭示骈文独特性。他是清代扬州学派骈文理论的集成者,也是近代首位骈文理论的大力传播者,推动骈文研究由传统走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扬州学派 国学 西学中源说 骈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