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学中源”说与晚清早期驻外使节的文化心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常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西学中源"说曾对晚清国人的文化观念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一批中国人,早期驻外使节通过在西方社会的考察与学习,对"西学中源"说给出了不同层面的解读和阐释:既有... 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西学中源"说曾对晚清国人的文化观念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一批中国人,早期驻外使节通过在西方社会的考察与学习,对"西学中源"说给出了不同层面的解读和阐释:既有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基础的,也有将其改进为"西学东源"的,甚至有转变为文化多元观的。这一现象反映出中西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情况下晚清士人在两种文化抉择上的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外使节 西学中源 西学东源 文化多元 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明互鉴中的三种知识汇通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云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所引发的知识汇通,是中西文明互鉴的客观需求和重要表现。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知识汇通模式:“中学为本”“西学为本”和“中西学并举”。它们分别以“西学东源”“中学西源”和“中西学异源”学说为理论...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所引发的知识汇通,是中西文明互鉴的客观需求和重要表现。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知识汇通模式:“中学为本”“西学为本”和“中西学并举”。它们分别以“西学东源”“中学西源”和“中西学异源”学说为理论依据,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发挥了主流作用。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下,如何将中西知识实现恰如其分的对接,仍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明末清初以来形成的三种中西知识汇通模式或可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源 中学西源 西学异源 知识汇通 耶稣会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