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董玉杰
冯俊乔
胡敦欣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0-166,共7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101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41330963
+2 种基金
41476017
41421005)
NSFC-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406401)~~
-
文摘
为了进一步明确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对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影响,利用1948~2012年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逐月的海温资料、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南海夏季风强度与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和SST的关系;探讨了海洋热含量影响南海夏季风强度的机制。结果表明:(1)相比于西太暖池SST,西太暖池上层海洋热含量是南海夏季风强度更好的预测因子;(2)前期冬春季的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尤其在3月,二者相关系数最大;当暖池热含量偏高(低)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强),赤道印度洋出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印度洋上空的Walker环流分支偏强(弱),南海越赤道气流增强(减弱),最终使得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弱)。
-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强度
西太暖池热含量
WALKER环流
越赤道气流
-
Keywords
intensity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 of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alker circulation
cross equatorial flow
-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不同路径台风对中国近海海温的影响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孙泽铭
韩树宗
王明杰
苏翰祥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共1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22YFC3104000)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JSZRHYKJ202304)。
-
文摘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002年至2021年由西太暖池进入中国近海的台风分为3类,并依据台风路径特征将3类台风分别命名为西行路径台风、西北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并使用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systems,REMSS)提供的海表面温度最优插值日产品和区域海气浪耦合模型(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COAWST)的模拟结果,对这3类台风造成的上层海洋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3种台风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影响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SST的冷却幅度和作用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对SST的冷却幅度最大并且作用时间最长,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而西行路径台风冷却幅度最小且作用时间最短;3种台风对混合层厚度(mixed layer thickness,MLT)与温跃层厚度(thermocline thickness,TT)影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LT和TT的变化幅度和恢复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的MLT和TT变化幅度最大,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西行路径台风最小。对于MLT与TT的恢复速度,西北路径台风整体上要明显快于西行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
-
关键词
典型台风路径
西太暖池
中国海
上层海洋
海表面温度
混合层厚度
温跃层厚度
-
Keywords
typical typhoon path
west Pacific warm pool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upper oc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mixed layer thickness
thermocline thickness
-
分类号
P732.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