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文艺学史上的社会—民族学派——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流派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锡诚 《民族艺术研究》 2003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旨在描述和讨论 2 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活跃于 30~ 4 0年代的一个学派———社会—民族学派 ,评价该学派在学科史上的贡献和局限。该学派滥觞于蔡元培领导的中央研究院学者们的东北、西南、台湾等一些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 (如... 本文旨在描述和讨论 2 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活跃于 30~ 4 0年代的一个学派———社会—民族学派 ,评价该学派在学科史上的贡献和局限。该学派滥觞于蔡元培领导的中央研究院学者们的东北、西南、台湾等一些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 (如凌纯声、芮逸夫、林惠祥等 ) ,以抗战时期迁移到西南地区的西南联大和其他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当地学者 (如闻一多、吴泽霖、马长寿、岑家梧、楚图南等 )所作的研究 ,达到学科发展的高峰。他们吸收外国人类学、社会学的成果和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以综合取向、多重互证和比较研究作为研究方法 ,并以此与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等流派相区别。社会—民族学派的出现 ,是国难当头对民间文艺学界所特有的民族尊严和凝聚力的一种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学 社会—民族学派 神话传说 西南社会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