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进程与演进逻辑——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到“西南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带”
1
作者 胡洪斌 江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7,共6页
“区域发展”与“特色发展”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战略。从“十一五”时期“西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的战略部署,到“十三五”时期“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规划,再到“十四五”时期“西南民族特色文... “区域发展”与“特色发展”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战略。从“十一五”时期“西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的战略部署,到“十三五”时期“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规划,再到“十四五”时期“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呈现了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实现协调发展的演进过程。一方面,民族内部强社会关系凝聚的文化独特性是特色文化产业在地性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之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弱社会关系又可以使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特色文化产业分工得以在空间上实现具有规模效应的集聚。因此,借助“社会关系—民族文化—经济行为”分析框架来剖析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进程及其演进逻辑,尤其是从社会网理论的中观视角来看待协调发展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研究多民族区域实现协调发展的一个有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西南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带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乡村振兴中特色村寨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发展路径优化——以浙西南畲族民族村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邵青 周鸿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民族地区需要充分借助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探索一条契合本地发展需要的乡村振兴模式,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则是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浙西南畲族特色村寨建设源自浙江"山海协作"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民族地区需要充分借助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探索一条契合本地发展需要的乡村振兴模式,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则是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浙西南畲族特色村寨建设源自浙江"山海协作"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两项推动欠发达山区、农村地区发展的政府工程。结合浙西南2个畲族村案例分析发现,特色村寨建设在"修复改造畲族村寨建筑、传统产业转型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畲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依托生态资源走美丽+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凸显了东部发达地区促进民族乡村发展"坚持以民生改善为导向,建立省级政府引导、市县政府结对帮扶的政策资源输入体系,构建基层组织、工商资本、乡村精英、普通民众多元主体参与特色村寨建设"等实践特征。但在特色村寨精品化发展、保护传承畲族活态文化、引导畲族民众协商参与村级治理等方面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结合民族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从发展理念、机制与重点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村寨 西南畲族 民族文化 生态资源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学——《民族文化学论集》简介
3
作者 戴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4-94,共1页
《民族文化学论集》(由著名学者张文勋教授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该学科对象、范围、方法及发展方向的论集.收文26篇,通过三个部分,即文化学基本理论、民族文化学理论构建和区域民族文化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学科... 《民族文化学论集》(由著名学者张文勋教授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该学科对象、范围、方法及发展方向的论集.收文26篇,通过三个部分,即文化学基本理论、民族文化学理论构建和区域民族文化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学科背景、来源、学科理论构架、学科赖以产生的重要实证基础—西南民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论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有中国特色 体系结构 区域民族文化 西南民族 基本理论 理论构建 理论构架 发展方向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叶树林文化论与云南民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9-85,共7页
照叶树林文化论是目前国外对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少数民族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并逐步使之系统化。其内容包括生态研究、农耕的起源和发展,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播等。作者认为:作为一个较大区域的整体文化论,其理论构架... 照叶树林文化论是目前国外对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少数民族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并逐步使之系统化。其内容包括生态研究、农耕的起源和发展,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播等。作者认为:作为一个较大区域的整体文化论,其理论构架和理论特色有其新颖独到之处,结合我国西南民族研究,借鉴这一理论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拓展和加深我们的研究领域。但也要看到,这一理论也有片面和不足的地方,对此应持慎重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要素 树林 日本民族学会 文化研究 理论特色 文化传播 云南地区 西南民族研究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乡油茶及其茶文化初探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胜海 蒋芳芳 杨昌秀 《中国茶叶》 2009年第6期33-35,共3页
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296.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邻区域。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勤劳耕作,“饭稻鱼羹”,繁衍发展,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尤其是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明显... 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296.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邻区域。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勤劳耕作,“饭稻鱼羹”,繁衍发展,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尤其是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品种丰富,如酸鱼、酸肉、牛羊瘪、油茶等,其中油茶在侗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茶,颐名思义,与水泡的茶不一样,而是与油有关的茶饮:同时,喝油茶除了品饮之外,主要还是用来食用充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油茶 少数民族 饮食文化 西南地区 文化体系 民族特色 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职业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智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29,共4页
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相一致的是民族的职业结构内容丰富、复杂,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向性、传统性、变革性等诸多特征;西南地区民族族别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3%和56%,从价值观的深层来研究少数民族的职业问题... 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相一致的是民族的职业结构内容丰富、复杂,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向性、传统性、变革性等诸多特征;西南地区民族族别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3%和56%,从价值观的深层来研究少数民族的职业问题有助于深刻认识少数民族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观念,有利于推进西南少数民族职业价值观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价值观 民族地区 西南少数民族 民族特色 职业心理 多向性 传统性 现代职业 变革性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马古道》:边疆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
7
作者 路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被誉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不仅是滇藏川等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商品流通的纽带,其延伸亦见证着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播与变迁。由KBS和NHK合作摄制的《茶马古道》系列纪录片,在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能... 被誉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不仅是滇藏川等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商品流通的纽带,其延伸亦见证着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播与变迁。由KBS和NHK合作摄制的《茶马古道》系列纪录片,在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出与古道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彰显出茶马古道所具有历史凝重感和中国的边疆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西南边疆地区 地域特色 文化元素 影视作品 文化传播 商品流通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地上的收获——云南教育出版社实施“精品工程”回眸
8
作者 何学惠 李菁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2-22,共1页
近几年来,在云南这块红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云南教育出版社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出版举措和前瞻性的市场眼光,以及对民族文化那份割舍不掉的情怀,在实施“精品工程”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构建了该社颇具特色的图书结构和出书方向,好书层... 近几年来,在云南这块红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云南教育出版社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出版举措和前瞻性的市场眼光,以及对民族文化那份割舍不掉的情怀,在实施“精品工程”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构建了该社颇具特色的图书结构和出书方向,好书层出不穷,源源不断。“云南民族女性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工程” 教育出版社 云南教育 民族文化特色 心理健康 中小学素质教育 产业支柱 礼仪教育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出版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