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民族文化与教育的人类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
作者 顾尔伙 马颖 +5 位作者 杨俊 旦智多杰 喻涛 满忠坤 曾莉 王丽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8-160,F0003,共4页
2011年11月5-6日在西南大学举行的"西南民族文化与教育的人类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民族文化与教育关系研究、西南民族教育发展现实问题研究、民族教育、文化发展与民族认同、民族宗教文化与教育、民族文化与教育的人类学... 2011年11月5-6日在西南大学举行的"西南民族文化与教育的人类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民族文化与教育关系研究、西南民族教育发展现实问题研究、民族教育、文化发展与民族认同、民族宗教文化与教育、民族文化与教育的人类学考察展示、民族文化与教育的影视人类学、西南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新途径、民族教育与文化的多类型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而引起对民族文化与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共生"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文化 教育 民族教育 学术交流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峰 李旭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1-134,共4页
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的现状分析,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现状,提出了适宜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探讨了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上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的现状分析,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现状,提出了适宜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探讨了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上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问题,同时强调了旅游纪念品不仅应突出其纪念、审美和实用特征,更应表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和生活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 纪念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现状、意义与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龙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7,共8页
纵观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现状,水政宏大历史研究居多,生态共同体视野下整体研究与传承转换应用研究缺失。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的意义,在于推进中华水文化的总体研究,拓展人类学生态研究的新领域与新视角,重建人—水和谐的可持续... 纵观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现状,水政宏大历史研究居多,生态共同体视野下整体研究与传承转换应用研究缺失。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的意义,在于推进中华水文化的总体研究,拓展人类学生态研究的新领域与新视角,重建人—水和谐的可持续生态观。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研究方法,需要文献耙梳、田野调查与文化比较三者合一。只有以西南少数民族水生活为中心进行多点民族志田野调查,通过缜密的跨文化比较分析,才能还原具有西南水生态共同体整体性的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全貌,总结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同质性内在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生态共同体视野 多点民族 可持续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进程与演进逻辑——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到“西南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带”
4
作者 胡洪斌 江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7,共6页
“区域发展”与“特色发展”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战略。从“十一五”时期“西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的战略部署,到“十三五”时期“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规划,再到“十四五”时期“西南民族特色文... “区域发展”与“特色发展”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战略。从“十一五”时期“西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的战略部署,到“十三五”时期“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规划,再到“十四五”时期“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呈现了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实现协调发展的演进过程。一方面,民族内部强社会关系凝聚的文化独特性是特色文化产业在地性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之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弱社会关系又可以使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特色文化产业分工得以在空间上实现具有规模效应的集聚。因此,借助“社会关系—民族文化—经济行为”分析框架来剖析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进程及其演进逻辑,尤其是从社会网理论的中观视角来看待协调发展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研究多民族区域实现协调发展的一个有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西南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带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的生态智慧
5
作者 黄龙光 鲁国贵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5年第5期86-96,155,共12页
西南各民族水文化,是人们长期应对自然、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人-水观念及其实践的结果,是因水而治获得生态治理的一套惯习制度。既有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重自然生态而轻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缺乏从整体上阐释水文化的生态价值。西南各民... 西南各民族水文化,是人们长期应对自然、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人-水观念及其实践的结果,是因水而治获得生态治理的一套惯习制度。既有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重自然生态而轻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缺乏从整体上阐释水文化的生态价值。西南各民族创造性处理人与水、人与人、人与社群等多重关系,赋予水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内涵意义。在当代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等现代性冲击下,西南各民族水文化渐显式微,亟待文化重构与价值转化,为人类世解决水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反思。作为一种地方之上的实践性传统生态知识,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要沿水系水域通过多点民族志调查,综合比较各民族水文化相关要素,才能系统总结水文化超越地方的普遍意义,揭示人们应对水的利-害两重矛盾属性而创造的生态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文化 自然生态 文化生态 社会生态 地方之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