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弩突发 势如破竹——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指挥进军解放大西南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毅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45,共7页
1949年11月至12月,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指挥所部发起进军解放大西南战役。此役历时近两个月,歼敌90余万人,解放了西南广大地区。西南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战略追击阶段通过大迂回、大包围,完成大歼灭的大规模山地进攻战役,是追歼西... 1949年11月至12月,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指挥所部发起进军解放大西南战役。此役历时近两个月,歼敌90余万人,解放了西南广大地区。西南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战略追击阶段通过大迂回、大包围,完成大歼灭的大规模山地进攻战役,是追歼西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行动,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秘密大迂回截断敌退路,军政两手兼施迅速歼敌,加强协同临机灵活指挥等方面,展示邓小平等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文韬武略和成竹在胸、从容不迫的指挥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刘伯承 贺龙 解放大西南战役 军事思想 指挥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会战》前后
2
作者 胡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西南战役 刘伯承邓小平 刘邓大军 解放战争 第二野战军 邓小平研究 文化部长 科研管理 中央文献研究室 老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成都战役”几个问题的探讨和考订
3
作者 余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4-19,共6页
1949年12月发生在成都西南部的解放战事,被命名为“成都战役”不够确切,似可命名为“成都西南战役”。中央军委和二野、十八兵团指挥员准备在川西地区打一次大战,以歼灭国民党残军,但国民党军队却迅速溃逃,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发生在成都西南部的解放战事,被命名为“成都战役”不够确切,似可命名为“成都西南战役”。中央军委和二野、十八兵团指挥员准备在川西地区打一次大战,以歼灭国民党残军,但国民党军队却迅速溃逃,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此外,与成都解放相关的一些史实也有探讨、考订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战役 1949年 解放战争 称谓 成都西南战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陕甘宁边区第一野战医院的回忆
4
作者 徐承俊 刘刚 余仁 《中国医院管理》 1983年第11期51-53,共3页
1946年的冬季,悄声无息地来到了延安。雪花漫天飞舞着,给杨家岭、枣园和宝塔山披上了银装,延河水冻结了,但冰层的下面,水花依然在流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掠夺抗战胜利的果实,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派手法,一面筹备召开“国... 1946年的冬季,悄声无息地来到了延安。雪花漫天飞舞着,给杨家岭、枣园和宝塔山披上了银装,延河水冻结了,但冰层的下面,水花依然在流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掠夺抗战胜利的果实,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派手法,一面筹备召开“国大”,一面调兵遣将积极部署围剿延安。随着南京城里的鞭炮声,进攻延安的枪炮声也步步逼近了。久经考验的延安军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反动派 延安精神 漫天飞舞 枪炮声 宝塔山 革命热情 西南战役 战争形势 胡宗南 日本投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征论(下)
5
作者 张鸿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30-38,共9页
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刘伯承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解放战争前期,作为“四战之地、四战之军”的统帅,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同志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转战于黄河两岸和陇海铁路南北,执行党中央“大踏步机... 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刘伯承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解放战争前期,作为“四战之地、四战之军”的统帅,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同志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转战于黄河两岸和陇海铁路南北,执行党中央“大踏步机动,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为中国革命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将永远彪炳史册! 工作在刘邓首长身边的胡征,还在转战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史诗《七月的战争》和《大进军》。这两部作品,分别脱稿于1950年和1951年。后来在1953年,一起获得由邓小平、贺龙两位首长共同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的嘉奖证书。由两部史诗构筑而成的艺术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为刘伯承用兵的生动写照。 史诗《七月的战争》是自由体抒情长诗,是胡征“凭着这个伟大的战争给我的那种激动心情,顺着战争发展的气势,来述说当时的实感”的一部重要作品。长诗题目中的七月,指1947年7月。七月的战争,亦即具有历史意义的鲁西南战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战役 晋冀鲁豫野战军 刘邓大军 四战之地 战略方针 西南军区 挺进大别山 战略进攻 文艺创作 战斗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伯承历险记
6
作者 杨国宇 《人民论坛》 1997年第6期30-31,共2页
谈刘伯承遇险首先得说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这是主因。 1947年5月1日新华社发表《全力准备大反攻》,5月4日党中央令刘邓部队休整一个月后,过黄河挺进到鲁西南地区。6月30日,刘邓率领4个纵队从山东的临濮集以北到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强... 谈刘伯承遇险首先得说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这是主因。 1947年5月1日新华社发表《全力准备大反攻》,5月4日党中央令刘邓部队休整一个月后,过黄河挺进到鲁西南地区。6月30日,刘邓率领4个纵队从山东的临濮集以北到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强渡黄河后,歼灭国民党军4个师部9个半旅,计6万人,鲁西南战役7月28日胜利结束。7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电令刘邓部队集中休整10天左右,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8月1日开会下令,8月2日各纵队开始集结,8月7日出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伯承 大别山 指挥部 国民党军 后方指挥 集合点 邓小平 司令部 西南战役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意识的精采一笔
7
作者 田兆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1-21,共1页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不仅以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景,向观众展示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全境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西南战役的伟大历史画卷,更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邓小平高超的领导艺术及其在...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不仅以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景,向观众展示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全境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西南战役的伟大历史画卷,更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邓小平高超的领导艺术及其在组织领导政治工作中所表现出的难能可贵的现代意识。 重场戏“逃兵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意识 邓小平 政治工作 领导艺术 西南战役 解放战争 思想政治 国民党军队起义 历史画卷 民主平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