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习得性无助”儿童及其教育策略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英敏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2期31-32,共2页
-
文摘
“习得性无助”儿童及其教育策略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英敏“习得性无助”(leaminghelplessness)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心理学家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塞利格曼和梅尔(seligman&Maier,1967年)等人在用狗做的一项经典实验中,将狗关入...
-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
儿童心理发展
无助感
不可控因素
归因方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认知心理学
抑郁症
学习能力
教育策略
-
分类号
G6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汉字—现代标志设计的源泉
- 2
-
-
作者
郜珍
-
机构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4期66-67,共2页
-
-
关键词
现代标志设计
汉字
表现手法
抽象到具象
中国农业博物馆
象形文字
兆龙饭店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魏晋南北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分类号
J524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文言兼词“诸”与仿古句式“公诸于世(众)”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徐流
-
机构
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0-11,共2页
-
文摘
文言兼词“诸”与仿古句式“公诸于世(众)”□徐流“公诸于世”或“公诸于众”的说法在书面语和口头语中都习用为常。但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早就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一种“谬误的仿古”,〔1〕因为“公诸于世(众)”的“诸”是一个文言兼词,是“之于”的合...
-
关键词
兼词
现代汉语
文言
“之”
《古代汉语》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而优则仕
古句
“之于”
汉语词汇史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徐流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32,共8页
-
文摘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徐流“为”与“搞”是汉语词汇史中两个使用范围最广泛,意义最丰富,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动词,而已,它们是古今汉语中意义一脉相承的万能动词。研究这两个万能动词,尤其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二词进行发展联系的比较研究,甚有价值。一...
-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搞”
万能动词
《汉语大字典》
使用频率
词义
基本意义
“为”字
四川方言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连词and的意义和用法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王成芳
-
出处
《外国语文》
1994年第3期74-81,共8页
-
文摘
连词and的意义和用法王成芳由意义上同等重要的同一种类的词、短语或子句(分句或从句)组成并具有相同的句法作用的结构叫做并列结构(CoordinateStructure)。并列结构中的各个成分语法上互不依从,彼此并列,叫做并列成分(Coordinate...
-
关键词
并列成分
连词and
并列连词
并列结构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意义和用法
句法作用
正式文体
英语语法
形容词
-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关于“苗裔”释义的商兑
- 6
-
-
作者
陆永品
-
机构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
出处
《云梦学刊》
1997年第2期10-10,共1页
-
-
关键词
苗裔
苗文化
释义
《楚辞》
《离骚》
高阳氏
苗族
《史记·五帝本纪》
《史记·秦本纪》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寻你的乡情——致诗友张大成(代序)
- 7
-
-
作者
尹在勤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2-52,共1页
-
文摘
还记得两年前你来找我,抱一撂你发表过的从报刊上剪贴的诗稿,你和我倾心交谈,谈诗也谈写诗的经历。我得知,你已经写了30多年诗。你写得好欢愉。你写得好痛苦。而今你的第一本诗集——这精心编汇而成的《巴蜀诗旅》,终于问世在望,在重庆北碚,在你的母校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你兴奋,我也兴奋。你兴奋的是你的母校慨然应允出版你的第一本诗集。我兴奋的是这家出版社的出版家们并非那一路见利忘义的出版商,他们扶持的是走正路的诗人和诗。
-
关键词
乡情
代序
诗集
熊猫
巴蜀
重庆北碚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家
巴山
出版商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书讯
- 8
-
-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3期17-17,共1页
-
文摘
书讯·《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出版李怡著,最近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探讨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的相互关系,从新诗的文化特征、历史形态、本文结构、个体选择等方面入手,比较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原型”对新诗的复杂影响。该书系作...
-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典诗歌传统
鲁迅小说
中外文学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编读往来
- 9
-
-
-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96年第4期68-68,共1页
-
文摘
编读往来编辑同志:您好!每次都如期收到贵刊,每次都是急切地将它阅完,每次都会生出几许的赞叹和敬佩,对于刊物,对于编辑,对于学会!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一切的今天,能有这么一份严肃的学术期刊在乐山如期出版,好象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据我所知,目前中国现代文学界...
-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郭沫若学
编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术期刊
鲁迅研究
鲁迅博物馆
现代文化
此致敬礼
学术阵地
-
分类号
K825.6-55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