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沈鸿 赵永乐 胡中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年第4期99-103,共5页
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离差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综合... 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离差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看来,除民族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水平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外,教育、经济、法律法规、自然地理、人口等指标评价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民族文化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沈鸿 赵永乐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3,共5页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农业不发达、农民增收缓慢,"三农"问题突出;农村人力资源比例高、数量多、素质偏低;少数民族种类多且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边疆线长和自然资源丰富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农业不发达、农民增收缓慢,"三农"问题突出;农村人力资源比例高、数量多、素质偏低;少数民族种类多且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边疆线长和自然资源丰富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价值表现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农"战略的实施基础;是实现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利于促进民族和谐;事关边疆和国家稳定;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战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春雷 申仁洪 +2 位作者 马利 黄儒军 刘成益 《西北人口》 CSSCI 2018年第2期49-56,共8页
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其生活状况,对儿童发展、家庭与社会安定及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结合运用,本研究对该地区其中的共162个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该地区特殊... 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其生活状况,对儿童发展、家庭与社会安定及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结合运用,本研究对该地区其中的共162个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该地区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一般。特殊儿童的障碍状况、家庭的经济与支持情况以及家庭内部的交往对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婚姻预示着更高的家庭生活质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家庭生活质量更高,这与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心理资源所形成的归属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特殊儿童家庭 家庭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涤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102,共7页
民族政策"去政治化"及"文化化"的争论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论文采用实证方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界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民族政策"去政治化"及"文化化"的争论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论文采用实证方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界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研究发现:人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是肯定的,但该制度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并不相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经济因素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认同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去政治化” “文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泰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本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0-75,共6页
鄂尔泰一生建树颇多,政绩斐然,但以其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云贵广西总督期间(雍正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725年11月30日)至九年七月初六(1731年8月8日)的政绩最为突出。他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 鄂尔泰一生建树颇多,政绩斐然,但以其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云贵广西总督期间(雍正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725年11月30日)至九年七月初六(1731年8月8日)的政绩最为突出。他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开辟苗疆,既扩大了清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鄂尔泰 水利工程 水利官员 滇池海口 兴修水利 雍正四年 云南 西南地区 清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周谊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现状是职业学校每年招生太少,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水平低,课程不适合当地实际需要等。当地政府、教育系统在艰苦奋斗,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他们需要国家支持,即:规范职业教育和就业立法,强制实...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现状是职业学校每年招生太少,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水平低,课程不适合当地实际需要等。当地政府、教育系统在艰苦奋斗,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他们需要国家支持,即:规范职业教育和就业立法,强制实行职业义务教育;增拨经费以解无米之炊;提高师资水平;增设当地需要的课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职业技术教育 调查研究 教育经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移民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多学科解读——《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评述
7
作者 姚伟钧 霍晓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新史学”思潮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史学新气象,影响着研究者以新角度分析史学问题。受当代日常生活史、环境史等史学思潮以及民族史理论、方法的影响,杨洪林博士的《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新史学”思潮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史学新气象,影响着研究者以新角度分析史学问题。受当代日常生活史、环境史等史学思潮以及民族史理论、方法的影响,杨洪林博士的《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明清移民和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并就移民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微观展示。该书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移民史的理论研究,对当代中国移民问题也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社会变迁 移民史 明清 社会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移民的微观考察——评《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8
作者 霍晓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新史学思潮为史学注入新动力,开辟了史学新气象。受当代日常生活史、环境史等史学思潮以及民族史理论、方法的影响,杨洪林的《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新史学思潮为史学注入新动力,开辟了史学新气象。受当代日常生活史、环境史等史学思潮以及民族史理论、方法的影响,杨洪林的《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明清移民和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微观考察,并就移民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微观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社会变迁 移民 明清 微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新史学思潮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少数民族农业旅游资源以及典型特色——评《旅游感知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9
作者 李永芬 高姗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4,共1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与农民一直是社会聚焦的热点,同时也是政府扶持发展的重点,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及发展机会的注入,以达到改善农村面貌的目的;但是农村大力发展经济的模式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例如环境严...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与农民一直是社会聚焦的热点,同时也是政府扶持发展的重点,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及发展机会的注入,以达到改善农村面貌的目的;但是农村大力发展经济的模式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例如环境严重污染、传统文化没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模式 背景下 旅游感知 《旅游感知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发展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小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5-70,共6页
由于史料的匮乏,唐代吐蕃对剑南西山和大渡河以南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情况,在吐蕃史研究中历来是个薄弱环节,至今未见专文问世。该文作者通过对数量有限的藏、汉文史料的整理研究,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 吐蕃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南诏德化碑 节度使 西山八国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汉文史料 新唐书 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清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7-64,共8页
略论清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变化方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它结束了明末以来的战乱,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国家的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就西南地区而言,较... 略论清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变化方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它结束了明末以来的战乱,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国家的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就西南地区而言,较之其他地区和别的朝代,又有其自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西南地区 西双版纳地区 汉族人民 边疆地区 汉文化 普洱 马铃薯 汉族人口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评《旅游感知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12
作者 严璐璐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I0044-I0044,共1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不仅拉大了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还使得都市人长期处于无奈、紧张、烦躁等情绪之中不可自拔,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农村生活,恬静乡野、田园风光、清新空气、...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不仅拉大了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还使得都市人长期处于无奈、紧张、烦躁等情绪之中不可自拔,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农村生活,恬静乡野、田园风光、清新空气、绿色食品,无疑带来精神的放松与压力的释放,进而构成一种强烈的诱惑,间接推动农业旅游发展。农业旅游的兴起是都市居民渴望回归大自然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旅游研究的重点,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但农业资源极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居民 旅游发展模式 间接推动 田园风光 自然环境恶劣 绿色食品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不可自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林业发展初探——以四川美姑县为例
13
作者 蒋晓华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对四川美姑县林业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林业的思路和对策,以对改善当地环境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等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林业 问题 潜力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规范研究
14
作者 佴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纠纷解决 元明清时期 中央王朝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刑法的发展(上)
15
作者 韩敏霞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2期31-50,共20页
唐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已完成了从秦汉时期羁縻制的理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推行经制州县的同时,羁縻州县制也在西南广泛推行,成为这一时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色。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基于其自身尚有少数民族血... 唐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已完成了从秦汉时期羁縻制的理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推行经制州县的同时,羁縻州县制也在西南广泛推行,成为这一时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色。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基于其自身尚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原因,认为“夷狄亦人耳,……不必猜忌异类。益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一改以往“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偏见,以较为宽容与公平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收到了“中华既安,四夷自服”的统治效果。羁縻府州主要为控制边疆少数民族而设,任命当地部落的首领为羁縻机构的都督、刺史等官吏,并允许世袭,其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其义务主要是奉命出征协助唐朝作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唐宋时期 刑法 地方行政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边疆少数民族 实践形态 理念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禾晾架造型艺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晨晨 许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59,共5页
禾晾架是我国西南山地少数民族常用的晾晒谷物之农器。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因地制宜,设计制造出符合地形特点和生活所需的各式禾晾架,不仅造型结构、材料选用等方面各有特点,其中还蕴含着广大民众的生活习俗和美好的祈愿。本文结合史料记... 禾晾架是我国西南山地少数民族常用的晾晒谷物之农器。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因地制宜,设计制造出符合地形特点和生活所需的各式禾晾架,不仅造型结构、材料选用等方面各有特点,其中还蕴含着广大民众的生活习俗和美好的祈愿。本文结合史料记载和田野考察所得资料,对禾晾架出现的历史源流、应用地域、生活中的习俗仪式和禁忌以及建造环境与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出禾晾架能够沿用至今所具有的独特造型艺术、民间智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晾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禾晾寓意与形制 造型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世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42-47,共6页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李世平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于明清时期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末年,天主教传入广西壮族地区,这是已知最早传入西南民族地区的西方宗教。清雍正年间,天...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李世平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于明清时期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末年,天主教传入广西壮族地区,这是已知最早传入西南民族地区的西方宗教。清雍正年间,天主教又从四川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教育师资 西方宗教 西方传教士 教会学 石门坎 西南民族地区 民族 基督教 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女童入学问题探讨
18
作者 李世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52-57,共6页
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今天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已被各界人士普遍关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发展.但是,应该承认,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少数民族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各民族的文... 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今天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已被各界人士普遍关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发展.但是,应该承认,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少数民族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各民族的文化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和繁荣发展培养建设人才.民族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切实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及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教育 民族 少数民族女童 入学率 西南地区 教育事业 儿童 女生 入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 被引量:2
19
作者 尤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60,共7页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尤中一、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公元五八一年,杨坚从北周宇文氏手中夺取政权,在北方建立了情王朝。公元五八九年,隋灭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甫北分裂二百七十二年之久的政...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尤中一、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公元五八一年,杨坚从北周宇文氏手中夺取政权,在北方建立了情王朝。公元五八九年,隋灭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甫北分裂二百七十二年之久的政治局面。隋朝统一内地之后,接着便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州 洱海地区 宋王朝 都督府 “乌蛮” 民族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都护府 唐王朝 南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被引量:5
20
作者 尤中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8-64,共7页
本文认为,明王朝在元代所建立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上,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适应该地区具体情况的措施,包括设置布政、都指挥、按察三司;建立和健全土司制度;大规模的汉族移民垦殖以及改土归流。文章对这些... 本文认为,明王朝在元代所建立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上,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适应该地区具体情况的措施,包括设置布政、都指挥、按察三司;建立和健全土司制度;大规模的汉族移民垦殖以及改土归流。文章对这些措施实行的地区和情况,作了较全面的概述。作者指出,虽然这些措施具有民族压迫、民族剥削的一面,但客观上促进了西南各少数民族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西南地区更加稳固地统一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土司制度 汉族移民 西南地区 宣慰司 贵州 汉族人 宣抚司 云南 官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