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途日记》与吴禄贞西北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聂红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2,共9页
辛亥革命先烈吴禄贞遗留文献不多。日本京都大学所藏《沿途日记》的作者阙名。根据日记第1册作者称湖北、湖南人为同乡,并有与时任陕甘总督升允发生冲突的记载,结合《清德宗实录》等相关史料,确定该日记为吴禄贞及其好友周维桢所作。这... 辛亥革命先烈吴禄贞遗留文献不多。日本京都大学所藏《沿途日记》的作者阙名。根据日记第1册作者称湖北、湖南人为同乡,并有与时任陕甘总督升允发生冲突的记载,结合《清德宗实录》等相关史料,确定该日记为吴禄贞及其好友周维桢所作。这为研究光绪三十二年(1906)吴禄贞西北考察提供了新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朝 吴禄贞 《沿途日记》 西北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西北考察团与敦煌研究院学者座谈
2
作者 卞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3-133,共1页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西北考察团于7月23日至25日在敦煌参观考察。考察团团长淡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台湾学生书局总编辑龚鹏程以及淡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明荪、淡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寿林、讲师唐文宠。
关键词 西北考察 大学教授 台湾学者 考察 系主任 副教授 王明 敦煌研究 讲师 台湾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登堡考察中的“斯米尔诺夫”身分考——兼论敦煌考察返程路线
3
作者 李梅景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奥登堡两次中国西北考察中都有一位“斯米尔诺夫”,并且主要都负责测绘工作。此前学界多认为奥登堡两次考察中的“斯米尔诺夫”系同一人。但根据俄方近年刊布的新资料可知,两次考察中的“斯米尔诺夫”并非同一人,而是兄弟俩。另据新资料... 奥登堡两次中国西北考察中都有一位“斯米尔诺夫”,并且主要都负责测绘工作。此前学界多认为奥登堡两次考察中的“斯米尔诺夫”系同一人。但根据俄方近年刊布的新资料可知,两次考察中的“斯米尔诺夫”并非同一人,而是兄弟俩。另据新资料,可考证出奥登堡敦煌考察返程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登堡 斯米尔诺夫 敦煌学 中国西北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敦煌考察时间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慧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4,共7页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于1940年6月,解散于1944年12月。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间,该团在敦煌进行石窟内容调查、壁画临摹、照片拍摄、购买文物等活动。本文主要考证考察团至敦煌的时间、在此考察的成员及其活动,纠正一些回忆录、口述历...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于1940年6月,解散于1944年12月。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间,该团在敦煌进行石窟内容调查、壁画临摹、照片拍摄、购买文物等活动。本文主要考证考察团至敦煌的时间、在此考察的成员及其活动,纠正一些回忆录、口述历史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云 何正璜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 敦煌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史上一次伟大的考察——纪念“中瑞西北科学考察”90周年 被引量:1
5
作者 国连杰 何京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1435,共25页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与瑞典合作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西北科学考察, 考察时间长达 6 年, 范围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地, 内容涉及地质、 古生物、考古、气象、地理、水文、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多个学科,...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与瑞典合作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西北科学考察, 考察时间长达 6 年, 范围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地, 内容涉及地质、 古生物、考古、气象、地理、水文、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多个学科, 考察的地域之广阔、时 间之漫长、学科之广泛、成果之丰硕都是空前的。 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增进了中瑞之间的友谊, 加强了中外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为我国锻炼和培养 了一批早期的科学人才。 此次考察在我国科学发展史以及对外学术合作交流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科学考察 斯文·赫定 袁复礼 陈宗器 丁道衡 徐炳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激活历史主体性的法人类学研究——以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合同拟立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抱朴 杜靖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67-74,112,共9页
20世纪以来,中国法律人类学先后经历了结构-功能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社区变迁论、文化实践论等若干研究范式的尝试与转换,但大多忽略了法律活动中行动者的主体性。而对于法学研究来说,往往只专注法律条文或契约条款的社会背景和语义... 20世纪以来,中国法律人类学先后经历了结构-功能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社区变迁论、文化实践论等若干研究范式的尝试与转换,但大多忽略了法律活动中行动者的主体性。而对于法学研究来说,往往只专注法律条文或契约条款的社会背景和语义学分析以及对权利和责任的追究,同样遗忘了法律活动中人这个行动的主体。法律场景中,人如何理解、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行动、如何操弄、如何表演、并最终如何生成他所期乎的目标,是本项研究思考的终极目的。本研究通过选取互动-生成理论来展现法律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和科学合同的确立,希望这个观察视角能引起法人类学界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互动-生成论 科学合同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 法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子云先生绘制的五幅水彩写生画--西北大学藏“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资料整理研究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资料整理组 冉万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王子云教授所绘有关龙门石窟的五幅水彩写生画,是民国时期"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遗物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绘画的概况,并将其内容与龙门石窟的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对比,为深入了解王子云先生的学术生平提供重要资料。
关键词 王子云 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 龙门石窟 水彩写生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史地考察团历史考古组的任务与分工——兼谈向达与劳榦、石璋如的误会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大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在"中央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西北史地考察团中,向达与劳榦、石璋如产生了矛盾冲突,前人从多方面对产生矛盾的原因有所解释。新近发现的劳榦敦煌考察期间致陈槃的两封信为向达与劳、石二人的关系提供了前人未予关注的细节,其... 在"中央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西北史地考察团中,向达与劳榦、石璋如产生了矛盾冲突,前人从多方面对产生矛盾的原因有所解释。新近发现的劳榦敦煌考察期间致陈槃的两封信为向达与劳、石二人的关系提供了前人未予关注的细节,其中关于考察团内部分工的信息为解释向达与劳、石二人产生矛盾的原因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史地考察 敦煌 向达 劳榦 石璋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鼐与西北科学考察团——兼论西北科学考古之肇始 被引量:2
9
作者 闫丽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效解决,极大地推动考察团顺利进行。考察所获汉简、碑刻、随葬品等文物为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鼐 西北科学考察 科学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子云与西北艺术文物考察
10
作者 黄孟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1-216,共6页
1939年,王子云推动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政府层面第一次有组织的文物考察活动,历时六年。王子云促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并转向艺术考古的动因有四个方面:1935年和1936年两次在伦敦观看... 1939年,王子云推动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政府层面第一次有组织的文物考察活动,历时六年。王子云促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并转向艺术考古的动因有四个方面:1935年和1936年两次在伦敦观看中国古代艺术展使他对中国历史上艺术文物博大精深有了初步理解;1936年参观欧洲数国美术馆和游历考察欧洲之艺术考古成果后,形成了对世界艺术考古潮流的认知;1937年回国游历考察了河南、山东等地文物遗迹后,对中华历史艺术文化遗产有了深切感受;1939年其承担的"重庆无名英雄纪念碑"项目停工,他有充足时间促成考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云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 文物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旭生治学道路和学术研究的“致用”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江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徐旭生早年受明末清初王船山等人学术思想的影响,目睹西方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以及西方学者在中国考察时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等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学术研究要为民族和国家服务的“学术致用”理念。他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既学习和积累了考... 徐旭生早年受明末清初王船山等人学术思想的影响,目睹西方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以及西方学者在中国考察时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等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学术研究要为民族和国家服务的“学术致用”理念。他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既学习和积累了考古学知识,又加强了对西方学者掠夺中国文物资源的深入了解。他在北平研究院主持陕西考古发掘目的是寻找考古材料编修国史,而编修国史可以激发抗战时期民众需要的民族自信心。他在抗战期间研究传说时代的历史和中西文化,也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密切相关。相较于民国时期以史学“求真”为主导的研究风气,徐旭生的学术研究始终充满着“致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旭生 西北考察 古史研究 中西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眸瞬间 历史再现——1874-1875年俄国考察团中国摄影档案述评
12
作者 尹玉霞 易雪梅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5年第1期94-96,共3页
1874-1875年俄国总参谋部索斯诺夫斯基上尉率领俄国探险与贸易考察团前往中国,行程中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后来收藏在英国的大英图书馆, 1993年瑙姆金选择了其中的 160多幅,经过编辑之后,由英国日内特出版公司出版。文章对这些 100... 1874-1875年俄国总参谋部索斯诺夫斯基上尉率领俄国探险与贸易考察团前往中国,行程中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后来收藏在英国的大英图书馆, 1993年瑙姆金选择了其中的 160多幅,经过编辑之后,由英国日内特出版公司出版。文章对这些 100多年前的照片的历史价值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考察 回民起义 左宗棠 索斯诺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学术》的科技内容及其主旨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远 徐象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3-495,共3页
运用科学史研究方法,对《西北大学学报》的前身之一《西北学术》的科技史价值和办刊宗旨进行讨论。认为该刊为20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的最高学术论坛,其有关西北国防文化、西北学术思想、西北地理、西北物理学会的研究和活动等内容,突出... 运用科学史研究方法,对《西北大学学报》的前身之一《西北学术》的科技史价值和办刊宗旨进行讨论。认为该刊为20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的最高学术论坛,其有关西北国防文化、西北学术思想、西北地理、西北物理学会的研究和活动等内容,突出了西北大学的区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学术》 西北科学考察 科学技术史 科技期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四次中亚科学考察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云 《敦煌学辑刊》 199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中国主要有四次大规模的中亚科学考察,即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1927年5月—1935年5月)、中法科学考察团(1931年5月—1932年3月)、美国中亚科学考察团(1930年5月—10月)、斯坦...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中国主要有四次大规模的中亚科学考察,即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1927年5月—1935年5月)、中法科学考察团(1931年5月—1932年3月)、美国中亚科学考察团(1930年5月—10月)、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1930年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科学考察 斯坦因 三十年代 中亚考察 二十年代 保管委员会 学术团体 搜集品 平等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达第二次敦煌考察中的“美国捐款”
15
作者 赵大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向达第二次赴敦煌考察获得胡适在美国募得捐款的资助,向达将这笔捐款交给考察团集体使用。考察结束后,向达由于与“中研院”及傅斯年产生矛盾,将所领“中研院”款项全部退回,夏鼐为弥补其经济上的损失,将向达所获“美国捐款”退还给向... 向达第二次赴敦煌考察获得胡适在美国募得捐款的资助,向达将这笔捐款交给考察团集体使用。考察结束后,向达由于与“中研院”及傅斯年产生矛盾,将所领“中研院”款项全部退回,夏鼐为弥补其经济上的损失,将向达所获“美国捐款”退还给向达。此外,“中研院”总务处和向达之间关于向达返程旅费的报销问题也产生了分歧,“中研院”认为向达从夏鼐手中领取的旅费属于“中研院”经费,应向“中研院”报销;而向达坚持认为这笔钱出于胡适所募得的“美国捐款”,因此拒绝向“中研院”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达 夏鼐 西北科学考察 胡适 美国捐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探索与保存:斯文·赫定与丝绸之路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宗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74-80,共7页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一批西方探险家、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纷至沓来,活跃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地图测绘、动植物标本采集、古生物学探查等各种考察活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留...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一批西方探险家、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纷至沓来,活跃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地图测绘、动植物标本采集、古生物学探查等各种考察活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和论著,但与此同时也对中国历史文物的保存与研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与损失。如何看待他们的探险活动,以往在学界是颇有争议的。本文选择了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作为代表,通过介绍他一生在华的主要活动,来审视和评价他本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一批西方探险家在中国西北考察活动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文·赫定 丝绸之路 西北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第一峰——梅里雪山简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永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76-76,共1页
我省地势的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其中西北最高,东南最低。最低点在河口县的一元江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七十六点四米。最高点在什么地方?最高点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过去由于缺少大比例尺地形图,无从查对;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去滇西北考察。因此... 我省地势的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其中西北最高,东南最低。最低点在河口县的一元江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七十六点四米。最高点在什么地方?最高点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过去由于缺少大比例尺地形图,无从查对;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去滇西北考察。因此,省内最高峰的桂冠,较长时间被戴在海拨只有五千五百九十六米的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的头上。而真正的最高峰却长期默默无闻地屹立在那里,很少有人问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里雪山 大比例尺地形图 云南 交汇处 海拔高度 长时间 最高点 西北考察 玉龙雪山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简牍述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甘肃简牍述论王锷一、简牍的出士情况及其数量自从本世纪初发现敦煌汉简以来,先后在敦煌、居延、武威、天水、甘谷、高台等地发掘简犊四十余次,出士了秦、汉、晋、唐、西夏五个时期的大量简犊,现以朝代先后和出士时间为序记述如下:... 甘肃简牍述论王锷一、简牍的出士情况及其数量自从本世纪初发现敦煌汉简以来,先后在敦煌、居延、武威、天水、甘谷、高台等地发掘简犊四十余次,出士了秦、汉、晋、唐、西夏五个时期的大量简犊,现以朝代先后和出士时间为序记述如下:1.秦简即“天水秦简”,198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简牍学 敦煌汉简 《居延汉简甲乙编》 甘肃省博物馆 《仪礼》 西北科学考察 学术价值 简牍研究 考古研究所 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质科学杰出的早期开拓者和卓越的地质教育家——袁复礼教授
19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5-1430,共6页
中国现代地质学史上第一代本土培养后留学海归的地质大家袁复礼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34年了,他在我国近代考古事业、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新构造学以及地质教育事业上的不朽功勋一直为后人... 中国现代地质学史上第一代本土培养后留学海归的地质大家袁复礼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34年了,他在我国近代考古事业、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新构造学以及地质教育事业上的不朽功勋一直为后人所赞颂,永留史册。自1921年他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回国后,即参与了被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考古发掘,之后即全部精力投入到早期的中国地质事业中。1922年他偕同谢家荣等同时代地质学家,提议并参与创建了中国地质学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地质学科及地质学家的学术共同体,并编辑出版相应会刊;继后又参与并后期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及一系列地质学科的开拓工作。更需强调的是他对地质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重视及投入,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其中1980年增选的学部委员就达数十人之多。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今天,纪念并发扬袁复礼先生一生践行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显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科学考察 第四纪地质学 古脊椎动物学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学科 袁复礼 地质学史 学术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