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西北沿边的入中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纯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92,共7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入中成为宋政府解决军需财用的重要办法,在西北沿边军需供给中更成为主要手段。西北沿边的入中物品并不限于粮草,还有茶、盐、布帛、瓦木铁器等。折中的方法频繁变化,主要可分为折物、折钱和折钞三种。西北沿边...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入中成为宋政府解决军需财用的重要办法,在西北沿边军需供给中更成为主要手段。西北沿边的入中物品并不限于粮草,还有茶、盐、布帛、瓦木铁器等。折中的方法频繁变化,主要可分为折物、折钱和折钞三种。西北沿边的入中对茶盐政策、国家财政、商品贸易、市场物价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西北沿边 入中 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西北沿边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
2
作者 陈旭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57,共7页
北宋西北区域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北宋西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宋夏战争影响也有力推动了西北区域市场的形成。此外,西北周边少数民族同北宋的双边贸易是形成西北区域市场的主要外在推动力。北宋沿边区域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市场的... 北宋西北区域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北宋西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宋夏战争影响也有力推动了西北区域市场的形成。此外,西北周边少数民族同北宋的双边贸易是形成西北区域市场的主要外在推动力。北宋沿边区域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市场的商品流通等功能外,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有极强的军事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拉动商品流通,从而有力地保障了西北战场的军需供应。在宋夏战争中,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是北宋政府用经济手段制裁西夏的重要工具。从9至11世纪民族关系的角度考察,西北沿边区域市场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北宋政府利用这个市场的经济力量紧密地联系了周边少数民族,体现了西北沿边市场强大的经济、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西北沿边 市场 形成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尹立河 王平 +4 位作者 王田野 乔冈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0,共15页
植被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科学问题。西北旱区广泛分布地下水依赖型植被,部分地区人类活动造成的水位下降已超过其生态水位阈值,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甚至植被大面积枯死,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基于... 植被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科学问题。西北旱区广泛分布地下水依赖型植被,部分地区人类活动造成的水位下降已超过其生态水位阈值,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甚至植被大面积枯死,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基于国内外在区域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的识别、生态韧性评价、植被-地下水协同演化以及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等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应当关注的重点方向。综合分析表明,西北地区流域尺度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而对识别结果进行地面验证的稳定同位素方法还需改进;生态韧性研究多注重地表生态与环境指标,而忽略了地下水、根系布等地下指标,缺少基于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的生态韧性综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的研究不能满足生态保护修复的需要;植被-地下水协同演化研究受限于不能精准探测根系变化,根系动态探测技术及刻画根系-水源协同变化的模型有待进一步发展;生态水位主要是基于现状条件确定的静态水位,对受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影响下的水位变化空间差异以及植物自身适应性考虑不足,还需研究外界条件改变下的动态生态水位。通过梳理西北地区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研究的薄弱研究环节和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西北旱区生态水文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依赖型植被 西北地区 生态韧性 生态水位 植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气赋存条件与聚集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满 黄正良 +1 位作者 马占荣 陈如彪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43,共1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是中国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赋存条件和富气特征尚未被勘探界充分认识。依据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和地震等基础资料,通过对李105井、忠平1井等重点井解剖和区域地质分析,探索揭示乌拉力克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是中国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赋存条件和富气特征尚未被勘探界充分认识。依据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和地震等基础资料,通过对李105井、忠平1井等重点井解剖和区域地质分析,探索揭示乌拉力克组页岩气富集条件和聚集模式。斜坡相环境控制形成有利生储盖组合,下段发育深水斜坡相硅质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和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形成主力烃源岩和储层,上段发育浅水斜坡相黏土质页岩、钙质泥岩或泥灰岩,构成良好封盖层;地球化学指标达到中—好烃源岩标准,以自生油型裂解气为主,气源条件较好;储层段普遍具有高脆性特征,脆性指数平均为51.6%;储集空间以基质孔隙和顺层裂缝系统为主,总孔隙度平均为4.7%,裂缝孔隙度平均高达1.8%(占比超过38%);顶板封盖性总体较好,在中段和南段为黏土质页岩封盖,在北段为泥灰岩封盖;页岩气赋存以游离气为主,占比超过64%。综合分析认为,乌拉力克组页岩气富集受下段高脆性页岩稳定分布、气源条件、构造背景和裂缝发育程度、上段良好的封盖层等四大要素控制,裂缝发育期主体为早白垩世中期至今,与生气高峰期同步;存在两种主要页岩气聚集模式,南段主体为受构造控制的裂缝型页岩气藏,以反倾断层遮挡形成的断鼻、断背斜聚集为主,北段为混合型页岩气藏,以大面积连续性聚集为主;乌拉力克组具有良好勘探前景,南段和北段为现实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北 奥陶系 乌拉力克组 页岩气 赋存条件 聚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团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三十年工作回顾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明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证、社会进步的印记。“陕西文物甲天下”,西北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在基因里就赋予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和担当。在百年的历史上,为中华文明探究和保护卓有建树。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文化遗产的...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证、社会进步的印记。“陕西文物甲天下”,西北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在基因里就赋予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和担当。在百年的历史上,为中华文明探究和保护卓有建树。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文化遗产的保存、研究、展示和利用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1995年西北大学周明全、耿国华教授从法国留学归来,率先将数字图形图像技术引入文遗保护领域,成立了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所,开创了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先河;1998年陕西省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30年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地方特色,依托西北大学考古学与软件工程两个A类学科,开展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实践应用。团队坚持信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研发了文化遗产数字化设备、博物的智能管理、虚拟修复、颅面复原、非遗全息展示的5大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工程 可视化技术 图形图像技术 国家发改委 古都西安 历史名城 文化遗产 西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潮主轴与产卵场位置的叠加态对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补充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6
作者 李曰嵩 杨宗达 +2 位作者 余为 潘灵芝 张瑜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为探究黑潮对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输运分布和补充量的具体动力学影响机制,运用基于个体的生物-海洋耦合模型,采取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技术模拟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早期生活史过程。结果显示:2008—2016年间的西北太平洋日... 为探究黑潮对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输运分布和补充量的具体动力学影响机制,运用基于个体的生物-海洋耦合模型,采取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技术模拟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早期生活史过程。结果显示:2008—2016年间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补充量存在较大波动,4月中下旬为每年日本鲭生长补充的关键时期。黑潮主轴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产卵场在补充量的关键时期(4月中下旬)的叠加态可以归纳为两种典型情况,即贯穿态与绕行态。贯穿态时日本鲭的最终资源补充量较高,绕行态时则相反。分析认为,贯穿态时,日本鲭仔幼鱼输运分布海域的流速较慢,导致其仔幼鱼向东输送的距离较近,垂向输运的水层深度也较浅,仔幼鱼分布更集中于靠近黑潮一侧,使其所处水温较高,生长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最终导致资源补充量较高;绕行态时,其动力学机制与贯穿态相反。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当年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补充量的丰歉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主轴 西北太平洋 日本鲭 补充量 基于个体模型 产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膜下秸秆还田减氮的响应
7
作者 党翼 张建军 +5 位作者 赵刚 王磊 周刚 樊廷录 胡靖宇 米文博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9,共8页
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西北黄土旱塬玉米可持续生产的重要目标。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降水年型膜下秸秆还田的氮肥-水分-产量变化关系,旨在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不施氮... 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西北黄土旱塬玉米可持续生产的重要目标。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降水年型膜下秸秆还田的氮肥-水分-产量变化关系,旨在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不施氮(CK)、常量施N+秸秆还田(N 225 kg·hm^(-2)+9000 kg·hm^(-2),F+TS),80%N+秸秆还田(N180 kg·hm^(-2)+9000 kg·hm^(-2),80%F+TS),60%N+秸秆还田(N 135 kg·hm^(-2)+9000 kg·hm^(-2),60%F+TS)共4个处理。测定播前、抽雄-吐丝期和收获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查玉米产量,计算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春玉米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发生在0~100 cm土层,干旱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平水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丰水年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变化。不同降水年型均以80%F+TS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2801.4 kg·hm^(-2),较正常施氮与秸秆还田配施平均增产7.4%,较不施肥(CK)增产51.4%。耗水量变化为丰水年>干旱年>平水年,干旱年各施肥处理耗水量显著低于CK(P<0.05);平水年F+TS和80%F+TS处理耗水量显著高于60%F+TS和CK处理(P<0.05),丰水年各施肥处理耗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年和丰水年均以80%F+TS最高,平水年以60%F+TS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西北黄土旱塬旱作玉米田土壤含水量变化主要发生在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耗水量因降水年型而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降水年型均以80%F+TS处理最高。因此,西北黄土旱塬区在9000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在常量施氮225 kg·hm^(-2)基础上减N 20%优化了玉米耗水结构,提高了不同降水年型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西北黄土旱塬及其类似生态区提供新的施氮与秸秆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旱塬 秸秆还田减氮 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循环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规划对策
8
作者 黄梅 于洋 +1 位作者 段德罡 乔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生活污水治理是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薄弱环节。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空间广阔、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基本特征为“以用促治”的生活污水循环治理模式提供了天然的适用场景。然而,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面... 生活污水治理是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薄弱环节。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空间广阔、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基本特征为“以用促治”的生活污水循环治理模式提供了天然的适用场景。然而,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面临着传统循环治理方式日益式微、集中处理设施配套条件不足、工程技术与空间布局关系脱节的现实困境。鉴于此,遵循自然水循环的“源—流—汇”逻辑,协调设施配置与人居空间的关系,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村庄水基础设施规划策略,包括三大关键措施:一是重建就地消纳、高效闭环的用排水循环系统;二是构建“层级消解式”循环空间单元、分解落实设施空间需求;三是加强工程与空间协同、提升治理技术的适用性。通过对典型案例村庄N村的实地应用,验证了上述策略的有效性,为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循环治理及设施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实践参考。研究在促进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循环治理 循环空间单元 水基础设施规划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瘤胃氨基酸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浆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9
作者 达瓦 索朗达 +5 位作者 巴桑玉珍 阿旺措吉 巴贵 德吉 吴玉江 仁青措姆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过瘤胃氨基酸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12月龄的藏西北绒山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羊饲喂基础饲粮,RPMet组羊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过瘤胃氨基酸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12月龄的藏西北绒山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羊饲喂基础饲粮,RPMet组羊饲喂基础饲粮+0.5%RPMet(过瘤胃蛋氨酸),RPLys组羊饲喂基础饲粮+1%RPLys(过瘤胃赖氨酸),RPLys+RPMet组羊饲喂基础饲粮+0.5%RPMet+1%RPLys,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RPLys组和RPLys+RPMet组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PMet组(P<0.05);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21天,各试验组的血浆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49天,RPMet组和RPLys+RPMet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PMet组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PMet组和RPLys+RPMet组的血浆蛋氨酸(M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血浆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苯丙氨酸(Phe)含量RPLys组最高,对照组最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RPMet组与RPLys+RPMet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PMet+RPLys组的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PMet组和RPMet+RPLys组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可以显著提高藏西北绒山羊的生长性能和血浆抗氧化能力,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绒山羊 过瘤胃蛋氨酸 过瘤胃赖氨酸 生长性能 血浆指标 瘤胃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数字露头构建及其地质信息提取与分析
10
作者 王韬 李婷 +4 位作者 郑孟林 吴海生 许媛媛 巴黑扎提·努尔塔依 徐淼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70,共9页
野外地质露头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随着研究目的日趋精细化、复杂化,传统研究中露头资料保存不便、细节记录有限、视野呈现受限等局限性日渐凸显。为此将无人机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与传统研究方式融合并构建三维数字露头,为解决传统研... 野外地质露头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随着研究目的日趋精细化、复杂化,传统研究中露头资料保存不便、细节记录有限、视野呈现受限等局限性日渐凸显。为此将无人机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与传统研究方式融合并构建三维数字露头,为解决传统研究中存在的效率低、数据复用性差等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实践表明:数字露头将露头相关的描述、图片、视频、全景、文献、观察点等信息与露头三维模型有效结合,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地质信息,易于观察宏观面貌,尤其对于人力不易到达处判断岩层走向和叠覆情况、开展岩性判别和地质界线识别十分有利,相较于传统方式该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直观地理解露头地质现象的时空展布和地质特征,后续地质分析与露头资源的共建、共享高效便捷,可成为野外地质剖面观测与地质特征分析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 三维建模 无人机航拍 地质分析 准噶尔盆地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耦合分析
11
作者 王鹏程 吉泽男 +1 位作者 廖升 王礼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基于2011-2021年西北五省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耦合协调度模型、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在较长时间序列内产生积极影响。且数字金融对... 基于2011-2021年西北五省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耦合协调度模型、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在较长时间序列内产生积极影响。且数字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数字信息与数字服务对农业绿色发展始终产生较强积极影响。西北五省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水平逐年上升,但空间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大对高新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研发力度;支持数字金融嵌入乡村,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加强对数字信息监管力度,避免风险,保护农户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滇西北中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
12
作者 杨建文 金明培 +2 位作者 叶泵 茶文剑 黑贺堂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3-1131,共19页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 滇西北构造运动剧烈、强震多发,对其进一步开展精细结构探测,了解孕震机理,可满足防范地震风险的实际需求。文中通过对滇西北74个台站2年记录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1~20s周期的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面波直接成像方法反演了0~20km深度范围内的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模型,并据此对滇西北地区的速度结构及孕震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上地壳S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和垂向非均匀性。在0~8km深度范围内存在厚度不均匀的低速层,隆起和凹陷特征明显。10km深度附近存在厚5~10km的高速异常体,主要分布在程海断裂中部的永胜—宾川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中段的洱源—漾濞之间、维西-乔后断裂与龙蟠-乔后断裂的交会区,推测这些高速体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有关,其应是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残留在地壳内部的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洱源—漾濞之间的高速体可能还与元古界苍山群岩的分布有关。2)从孕震环境来看,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速度结构之间表现出了很好的对应关系。横向上,地震主要集中在高速体的薄弱区域或高、低速过渡带偏向高速体的一侧;垂向上,地震大多发生在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层且上覆高速体的脆性地壳中。在速度结构高、低速过渡区,地壳介质岩石组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壳内应力易于积累,有利于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背景噪声成像 面波直接反演 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地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研究
13
作者 常芳 王雅洁 +1 位作者 马慧劼 史耀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83,共20页
社会情感能力与学生的人力资本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西北某省3市13县的田野调查数据,探究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女生、留守儿童、非寄宿学生、非单亲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和家庭经... 社会情感能力与学生的人力资本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西北某省3市13县的田野调查数据,探究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女生、留守儿童、非寄宿学生、非单亲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和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其社会情感能力得分更高;第二,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家庭资产、理解型父母、亲子交流、与朋友玩耍、阅读课外书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关系是正向的,而惩罚型父母和上网、玩手机等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呈负向关系;第三,社会情感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成绩、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校园欺凌以及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第四,在社会情感能力的国际比较中,苏州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大多国际同龄学生的水平,西北农村地区学生的宜人性处于国际学生的中间水平,但是社会情感能力的其他方面处于弱势。此外,国际趋势表现出女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家庭资产较高的学生在社会情感能力上普遍优于男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家庭资产较低的学生。因此,应更加重视处于教育资源不利地位的农村地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让学校和家庭共同联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情感能力 西北农村 相关关系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分带性及勘探方向
14
作者 史乐 李婷 +2 位作者 杜引鱼 童坤 马鹏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3,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发育大型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与其他地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不同的是,该风化壳储层垂向上具有多层性和较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目前对该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带性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发育大型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与其他地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不同的是,该风化壳储层垂向上具有多层性和较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目前对该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带性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阻碍了该区进一步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因此需对这种独特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深入分析。以测井、钻井、岩性、野外地质剖面等资料为依据,分析了火山岩风化壳形成过程、垂向和横向分带性以及有利勘探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古潜山演化可划分为裂隙式火山岩初始喷发阶段、火山喷发间歇阶段、火山再次活动阶段、石炭系火山顶部风化壳形成阶段4个阶段。火山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形成于火山喷发间歇性,而风化物质则为喷发期形成的火山岩以及与火山岩相关的沉积岩,多期次火山喷发与风化形成了火山岩内部多层风化壳。每一期的风化壳自下而上均可划分出基岩层、裂缝层、砂化层、沉积层等,其中裂缝层和砂化层储层物性较好,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平面上,风化壳划分为溶蚀台地、溶蚀斜坡、溶蚀洼地等,其中溶蚀斜坡裂缝和溶孔最发育,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溶蚀洼地胶结作用严重,储层物性最差。研究结果可为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重要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 风化壳分带性 砂化层 风化裂缝带 溶蚀斜坡 火山岩风化壳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可利用野生经济植物调查研究
15
作者 苏泽春 杨燕林 +4 位作者 杨洪涛 杨正松 和文佳 余莹 和加卫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7-23,31,共8页
通过对滇西北野生植物资源开展调查,旨在鉴定物种并梳理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鉴种相结合的方式,在野外使用GPS定位,沿预设样线开展野生植物调查、样本采集与数据记录;随后... 通过对滇西北野生植物资源开展调查,旨在鉴定物种并梳理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鉴种相结合的方式,在野外使用GPS定位,沿预设样线开展野生植物调查、样本采集与数据记录;随后在室内制作和鉴定植物标本。调查共覆盖了14个县市,收集了80科197个属野生植物资源,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识别出多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野生经济植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可利用野生经济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肉牛养殖发展概况
16
作者 袁理星 马桢 +5 位作者 李红波 马义诚 崔繁荣 叶治兵 王东珂 闫向民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7-63,70,共8页
肉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支柱产业之一,而拥有国土陆地面积31.7%的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是畜牧业的重要产区之一。西北五省的肉牛养殖业发展,肩负着食物供应稳定及品质安全的双重任务。该文介绍了西北五省区肉牛养殖... 肉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支柱产业之一,而拥有国土陆地面积31.7%的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是畜牧业的重要产区之一。西北五省的肉牛养殖业发展,肩负着食物供应稳定及品质安全的双重任务。该文介绍了西北五省区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和肉牛品种发展概况,最后总结了近年来的发展经验,并对西北地区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肉牛养殖 发展现状 经验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栽培技术
17
作者 兰玉梅 刘兴杰 +3 位作者 贾礼桂 张泽志 余长平 周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0-113,共4页
马铃薯作为湖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提升湖北高山地区马铃薯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和蔬菜供应安全。结合鄂西北地区的独特地域环境、早熟马铃薯与玉米品种以及生产现状,从品种筛选与处理、大田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以... 马铃薯作为湖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提升湖北高山地区马铃薯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和蔬菜供应安全。结合鄂西北地区的独特地域环境、早熟马铃薯与玉米品种以及生产现状,从品种筛选与处理、大田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以及采收与加工等方面,系统总结马铃薯与玉米套种生产技术体系。鄂西北地区马铃薯与玉米高效套种生产,加强了作物之间互补优势,能够优化利用光照、空间、时间、土壤等资源,进而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马铃薯 玉米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界约与清朝对西北边民归属的态度变化(1860—1894)
18
作者 易锐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19世纪后期,伴随着中俄界约议订和边界划分,清朝对西北边民归属的态度发生了重要转变。同治初年,鉴于“地随人归”之恶果,清廷之态度从过去宽允藩属入界游牧而拒其内附,调整到确保边民各安其境。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为... 19世纪后期,伴随着中俄界约议订和边界划分,清朝对西北边民归属的态度发生了重要转变。同治初年,鉴于“地随人归”之恶果,清廷之态度从过去宽允藩属入界游牧而拒其内附,调整到确保边民各安其境。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为防“人随地归”条款造成边民过度流失,清朝开始对新界外真心内附之边民予以接纳。中俄《改订条约》签订前后,针对俄方争民占地之图谋,清朝始则限制伊犁民人“自愿”迁居俄国,继则主张对边民实行真正“自愿迁居”。这一系列态度变化,影响到中俄界约签订和运作,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边民流失和疆土沦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俄界约 西北边疆 边民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赵勇成 张中锋 +1 位作者 陈聪 冉香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6,共7页
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土壤板结、耕层变浅和犁底层加厚而出现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的问题,设计一次进地可完成深松、旋耕、碎土等多项作业工序的1SZL-1600型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介绍整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25~45 cm设计深松深度... 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土壤板结、耕层变浅和犁底层加厚而出现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的问题,设计一次进地可完成深松、旋耕、碎土等多项作业工序的1SZL-1600型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介绍整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25~45 cm设计深松深度、8~16 cm设计旋耕深度和“人”字型排列等7个深松铲主要技术参数,对机具的弯刀破土深松铲、旋耕刀和铰接机构等主要工作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确定机具作业合格率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整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地土壤坚实度为974.4 kPa、土壤含水率为13.26%及耕前植被覆盖量为35.9 g/m~2时,深松深度为33.1 cm,旋耕深度为11.67 cm,土壤膨松度为16.04%,土壤扰动系数为57.24%,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旋耕 联合整地机 西北干旱区 蓄水保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以来西北地区土汉民族交融的实践论析——基于民间文献《闲词一宗》的历史文本分析
20
作者 杨文炯 桑凡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3,共11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生成的重要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途径。通过对光绪末年甘肃平番县先密沟水磨乡约纠纷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土汉民族交融汇聚的微观情境。所谓土汉民族,更多的是就其地方性政治身...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生成的重要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途径。通过对光绪末年甘肃平番县先密沟水磨乡约纠纷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土汉民族交融汇聚的微观情境。所谓土汉民族,更多的是就其地方性政治身份的差异而言,双方之间的边界或身份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呈现因人、因时、因地、因利而宜的流动性或有意的模糊性。随着土汉民众间频繁的婚姻、物产、土地等交往交流,逐渐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局面。双方之间的身份差异也在长期的齐民话语导向下不断消弭,“土民”(土官所管之人)逐渐获得与汉族同等的法律地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建立起和谐平等的乡邻关系。在此基础上,“土民”依据其自身的主体性主动接纳、学习汉文化因素,使得土汉民族文化与习俗不断渗透交融。这一层级递进的共同体连续谱之生成过程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结构过程的局部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性 西北地区 土民/土人 民间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