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北干旱荒漠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李晓英
禹熙
王方
梁添
-
机构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6-223,232,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0909
2018YFC0407902)。
-
文摘
为对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以吐鲁番市为研究区域,建立包含表征该区域特点的15个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比重法无量纲化指标数据,采用加成综合法进行退耕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并通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21—2025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综合效益指数逐年提高,新一轮退耕提升幅度是前一轮的两倍。(2)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和人均林业产值增加,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3)退耕工程的实施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良性发展趋势。退耕所涉农户再退耕意愿的提升巩固了退耕成果,使其具有长效性。(4) 2021—2025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预测值均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指数>政策响应指数>生态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依据预测结果,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在新一轮退耕工程的实施中应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强生态补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政策响应间的协调发展。
-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综合效益
权重确定
比重法
预测模型
西北干旱荒漠地区
-
Keywords
the project of convert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
weight determination
proportion method
prediction model
arid desert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S72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