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非毛塞几比盆地近海白垩系阿尔布阶-土伦阶油-源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詹鑫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10,共16页
长期以来,对西北非毛塞几比盆地白垩系主力烃源岩层系的认识不清,本次研究旨在明确毛塞几比盆地白垩系阿尔布阶-土伦阶主力烃源岩并建立成藏模式,为盆地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等方法,... 长期以来,对西北非毛塞几比盆地白垩系主力烃源岩层系的认识不清,本次研究旨在明确毛塞几比盆地白垩系阿尔布阶-土伦阶主力烃源岩并建立成藏模式,为盆地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等方法,对该盆地塞内加尔近海陆架边缘Z-1井和X-1井不同深度的白垩系阿尔布阶、塞诺曼阶、土伦阶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化学计量学分析。烃源岩精细评价结果表明,斜坡带土伦阶烃源岩品质以极好为主,塞诺曼阶与阿尔布阶烃源岩品质好-极好,其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都是品质好烃源岩;缓坡带阿尔布阶烃源岩品质差异较大,在中-极好之间。依据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共划分出6个族群IA-C及IIA-C,并根据油-源以及油-油对比结果,建立了2类油气成藏模式。其中,Z-1井原油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结果显示,该井为台地边缘外凹陷“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油-油对比结果与交替最小二乘法逆卷积计算结果表明,X-1井为台地边缘内凹陷“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本文创新运用交替最小二乘法逆卷积算法,首次量化了盆地内阿尔布阶、塞诺曼阶、土伦阶烃源岩对储层油气的贡献,明确了盆地主力烃源岩及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成藏 化学计量学 -源对比 阿尔布阶-土伦阶 白垩系 毛塞几比盆地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斌 黄晓波 +4 位作者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5,共12页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一个完整的近源搬运型源-汇系统,庙西北凸起为物源区,渤东凹陷为主要沉积区;庙西北凸起物源岩性包括中生界花岗岩、下元古界石英片岩及下元古界角砾岩;主分水岭沿凸起长轴呈近南北向展布,古水系散布其间,搬运通道主要为5个古沟谷和2个古断槽;渤东凹陷沙三段主要发育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及泥岩,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岩石成分及矿物组合均与庙西北凸起石英片岩及花岗岩较为匹配,扇三角洲沉积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在渤东凹陷北部以连片朵状扇三角洲为主,南部为孤立朵状。(2)沙三段沉积期,庙西北凸起剥蚀作用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古分水岭逐渐向西迁移,凸起中部及北部物源面积大、垂向高差大,物源供给能力更强;渤东凹陷沙三段厚度为100~600 m,具有东南薄、西北厚的特征,沉积中心位于区域北部,且北部地层剥蚀作用更强,向东部延伸长度可达3.2 km;扇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受控于物源区搬运通道,其发育规模则受控于物源区域面积,渤东凹陷北部及中部扇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更大,是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系统 分水岭 古水系 古地貌恢复 扇三角洲 古沟谷和古断槽 沙河街组三段 古近系 西北地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占荣 韩双平 荆恩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天山北麓平原区,每年冻结过程的时间远大于融化过程。在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选择该平原的3种代表性土壤(粉质轻粘土、细砂、砂砾石),利用地中渗透仪观测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根据不同岩性的地下水蒸发极限深度,设计了不同... 天山北麓平原区,每年冻结过程的时间远大于融化过程。在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选择该平原的3种代表性土壤(粉质轻粘土、细砂、砂砾石),利用地中渗透仪观测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根据不同岩性的地下水蒸发极限深度,设计了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在冻结期,砂砾石、细砂岩性分布地区有利于浅埋型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在冻融期,无论何种地下水埋深水平,3种岩性的地下水都获得冻融水的补给,但细颗粒岩性的补给量相对较少且存在滞后效应,相反,粗颗粒岩性更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冻结期一个月的地下水最大损耗量不超过25 3mm(砂砾石),而冻融期一个月的地下水最大补给量高达113 3mm(细砂),冻融期是年内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损耗 冻结-冻融期 西北内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与南天山早-中二叠世盆山耦合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2 位作者 张国锋 年秀清 张小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06-2514,共9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中二叠世的沉积中心处于不断沉降的状态,而且沉积中心逐渐向塔里木地块之上迁移。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隆升作用导致塔里木岩石圈向南天山之下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在山前形成类似周缘前陆盆地的构造环境,山前沉积中心相当于周缘前陆盆地系统的前渊相带。塔里木盆地内部早二叠世的地幔柱活动与南天山的碰撞后伸展作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的碰撞后伸展作用则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沉积-构造作用具有良好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 南天山造山带 盆山结合部位 -中二叠世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下侏罗统碎屑岩骨架组分及其物源与构造背景演化示踪 被引量:7
5
作者 蔚远江 胡素云 何登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7-1366,共20页
紧邻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年勘探钻揭了二叠系-下侏罗统砂砾岩地层,这为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较齐全的沉积记录。笔者基于砂砾岩43个岩心和37个薄片样品,采用岩心观察与镜下碎屑骨架成分统计、多类型碎屑及端元成分分析、... 紧邻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年勘探钻揭了二叠系-下侏罗统砂砾岩地层,这为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较齐全的沉积记录。笔者基于砂砾岩43个岩心和37个薄片样品,采用岩心观察与镜下碎屑骨架成分统计、多类型碎屑及端元成分分析、典型物源区碎屑组合模式及特征参数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物源类型与构造背景演化开展了全层系示踪。其砂砾岩骨架碎屑组成较为复杂,砾石成分有岩浆岩砾石(30%~80%)、沉积岩砾石(10%~40%)、变质岩砾石(0%~30%)三类;岩屑成分均以凝灰质、安山质、霏细岩类岩浆岩岩屑和砂泥岩、粉砂质粘土岩、燧石类沉积岩屑为主,仅见少量石英岩、片岩岩屑,表明本区物源主要来自岩浆岩分布区,也有遭剥蚀再沉积的物源供应。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准噶尔造山带(扎依尔山、哈拉阿拉特山和德仑山),沉积记录反映了物源区母岩类型、组合特征及其隆升剥蚀过程。由二叠系至下侏罗统,砾岩碎屑组分和含量变化呈现"两个组骤变、三段式增减"的特点,砂岩碎屑成分和含量也有变化,表明源-汇系统经历了多次构造抬升与沉降、深部岩石被多次暴露剥蚀与沉积的幕式演化。划分出P1j-P1f、P2w、P3w、T1b-T2k、J1b-J1s五个构造-碎屑沉积响应旋回,其中P2w旋回和P3w旋回,火山岩和沉积岩砾石含量彼此消长和跳跃式变化,反映构造活跃和快速堆积;P1j-P1f、T1bT2k、J1b-J1s三个旋回,火成岩和沉积岩砾石含量均呈由高到低减少趋势,显示早期构造活跃、晚期沉积稳定的构造-碎屑沉积响应。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二叠纪伸展-挤压→三叠纪继承性挤压→早侏罗世弱伸展的构造演化发展中,物源区构造背景经历了由弧造山带→弧造山带+冲断造山带→未切割弧造山带及碰撞造山带→切割弧造山带+冲断造山带+基底隆起区的发展演变,物源类型组合经历了由单陆源为主→陆源+内源叠加→多陆源为主→多陆源+再旋回物源混合的演化和响应。该成果为原型盆地和区域地质演化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为油气勘探和矿产预测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碎屑组分 物源区(类型) 构造背景 -汇系统 沉积响应 二叠纪-早侏罗世 准噶尔盆地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上寒武统—下志留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对物源体系和构造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春涛 董顺利 李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59-2769,共11页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发生急剧突变的地球动力学来源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寒武系-志留系剖面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以此厘定研究区物源体系并刻画该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发生急剧突变的地球动力学来源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寒武系-志留系剖面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以此厘定研究区物源体系并刻画该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碎屑锆石样品记录了~500Ma、~800Ma、~1000Ma、~1800Ma、~2500Ma共5期构造热事件。对比潜在物源区,上寒武统物源主要为盆地内碎屑物的再循环沉积,直接来源于柯坪或邻近地区的局部隆起,最终来源于盆地内更古老岩石的风化剥蚀。至早志留世,物源区则可能增加了昆仑造山带,同时也说明早志留世西昆仑洋已经俯冲闭合,甚至隆升形成高山。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晚奥陶世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突变、台地消亡的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盆地南侧的洋盆的俯冲闭合造山,而是否有来自北侧洋盆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但即使有来自北侧洋盆活动的影响,其力度和范围也远小于南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 碎屑锆石 昆仑造山带 构造演化 上寒武统-下志留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巴拉望盆地生物礁识别与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科 赵汝敏 +2 位作者 程岳宏 柏冠军 陈中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5,152,共4页
西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第三系生物礁储层中,该区生物礁形态多样,类型复杂,预测难度大。针对该区礁灰岩的储层特点,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以地震沉积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划分有利储集相带... 西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第三系生物礁储层中,该区生物礁形态多样,类型复杂,预测难度大。针对该区礁灰岩的储层特点,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以地震沉积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划分有利储集相带,交叉应用AVO技术和烃类检测等技术研究含油气性。初步探索出1套适合于该区生物礁识别和预测的方法,摸清了礁灰岩的分布规律和储层特征,预测了生物礁的平面分布范围,划分了有利勘探相带,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地球物理方法 储层预测 西北巴拉望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油气运聚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8
作者 沈扬 林会喜 +4 位作者 赵乐强 曾治平 宫亚军 郭瑞超 闵飞琼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毯砂边缘-壳下聚集"的成藏特征。超剥带主要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淋滤层-毯砂"等3种油气输导样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总体具有"远源供烃,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输导效能主控成藏与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 超剥带 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油气运聚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18
9
作者 何治亮 高山林 郑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7-240,共14页
中国西北地区是不同地质时期多个全球性大地构造单元的组成部分,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特征,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洋-陆转换、板块开-合旋回、晚二叠世以来盆地的叠加改造和新生代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远源效... 中国西北地区是不同地质时期多个全球性大地构造单元的组成部分,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特征,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洋-陆转换、板块开-合旋回、晚二叠世以来盆地的叠加改造和新生代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远源效应等长期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研究表明,现今盆地多位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过前震旦系不断增生作用所形成的陆块基底之上,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塔东北地区基底可能以古元古界为主,而巴楚地区则以晋宁期的变质基底为主。准噶尔盆地前震旦纪存在多个独立发育的块体,古生代总体具有多岛洋的性质。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及邻区的诸多中小型盆地的基底主要为中元古代形成。敦煌盆地、北山地区众多中小型盆地坐落在中小地块或者古生代活动陆缘的岛弧之上。西北地区早古生代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板块开-合旋回,但不同地区有不同表现方式。北疆地区至少存在寒武纪—早奥陶世、志留纪和泥盆纪3个主要时期的蛇绿岩,反映了在早、晚古生代各存在一定规模的洋盆。在不同带的早古生代洋盆具有不同的闭合时间。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天山洋、西昆仑洋及阿尔金、祁连、东昆仑、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洋盆的发育时间为寒武纪早期,经过了中、晚寒武世到早奥陶世早期洋盆的扩张,早奥陶世晚期构造应力场转为挤压体制。志留纪中晚期至早泥盆世,西北地区存在全区性的板块拼合与碰撞以及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过程。西北地区晚古生代又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板块开-合旋回,天山全区、准噶尔南部、东西两侧分别进入碰撞后新的大规模的伸展阶段,均形成了有限洋盆,其时代略有差别,上、下石炭统之间可能存在构造转换。塔西南地区早石炭世伸展作用形成了晚古生代的西昆仑洋和陆缘裂陷盆地,中二叠世康西瓦—苏巴什洋盆向北侧俯冲消减,发生于中、晚二叠世之间的海西晚期构造运动是西北地区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一次构造运动。晚二叠世—新生代是西部地区构造格局大的调整与定型时期,在总体表现为多板块拼合后的宏观背景下,经历了多期幕式挤压与伸展交替的构造演化过程,并不是以往所简单认为的各种前陆盆地的组合,晚期均受到了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所导致的远源碰撞作用的强烈改造。构造格局的差异性和演化的阶段性使西北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盆地发育和叠加组合方式差异很大,油气地质条件的明显不同,油气资源丰度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区域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盆地基底 板块开-合旋回 复合叠加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曾母盆地与北巴拉望盆地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及其比较沉积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强 许红 +1 位作者 吴时国 曹飞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共9页
勘探证实,生物礁—碳酸盐岩是南沙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系,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根据来自该区有关三维地震、钻井岩心精细分析的资料,对南沙上第三系曾母盆地路科尼亚(Luconia)及北巴拉望盆地马拉帕亚(Malampaya... 勘探证实,生物礁—碳酸盐岩是南沙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系,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根据来自该区有关三维地震、钻井岩心精细分析的资料,对南沙上第三系曾母盆地路科尼亚(Luconia)及北巴拉望盆地马拉帕亚(Malampaya)生物礁—碳酸盐岩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二者都形成于南海扩张过程中微陆块断裂、碰撞、拼接的构造背景下,由于发育时期及构造部位的差异,演化进程很不相同。路科尼亚台地始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期间最为繁盛,演化过程伴有多期进积、退积及台地翼部同沉积断裂导致的阵发性滑塌;台地中最明显的地震反射多与淹没事件有关。马拉帕亚碳酸盐台地发育相对较早,持续时间也较长,始于晚始新世,中中新世末台地发育终止。马拉帕亚碳酸盐台地发育高频米级潮下旋回,常以暴露面为界,而且台地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构造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碳酸盐岩台地 高频旋回 曾母盆地 巴拉望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扫描和定年技术在古老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翰轩 胡安平 +4 位作者 郑剑锋 梁峰 罗宪婴 俸月星 沈安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5-946,共12页
针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叠加改造复杂、储集层成因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测算难等问题,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为例,应用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技术和碳酸盐矿物激光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开展基于地球化... 针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叠加改造复杂、储集层成因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测算难等问题,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为例,应用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技术和碳酸盐矿物激光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开展基于地球化学信息的成岩环境和基于绝对地质年龄的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得到以下两点认识:①在岩石学观察基础上,对孔洞中充填的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物开展元素面扫描成像、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锶同位素组成、阴极发光等分析,认为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储集层依次经历了沉积期白云石化、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极浅埋藏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热液成岩环境6个阶段,储集空间主要形成于埋藏前的沉积环境(原生孔)和淡水成岩环境(表生溶蚀孔洞),海水、埋藏和热液环境引起白云石胶结物的逐渐充填减孔;②在储集层成因认识基础上,对孔洞中充填的各期次白云石胶结物开展测年,建立基于绝对地质年龄的成岩-孔隙演化曲线,认为胶结减孔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早期,在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烃高峰期,储集层孔隙度仍可达到6%~10%。研究成果不仅为奇格布拉克组成藏有效性评价提供一定依据,也为定年和面扫描成像技术在古老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面扫描 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西北 碳酸盐岩 成岩环境 成岩-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单祥 郭华军 +2 位作者 邹志文 李亚哲 王力宝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岩石物性等资料,详细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下二叠统广泛发育碱性环境...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岩石物性等资料,详细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下二叠统广泛发育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包括火山碎屑水解、火山碎屑钠长石化、沸石类矿物形成、绿泥石形成等。碱性环境下发育多种伴生孔隙:火山碎屑碱性溶孔、钠长石化伴生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对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影响主要有:碱性流体造成储集层流体压实效应强,即碱性流体下储集层压实率高,对原生孔隙保存不利;碱性环境成岩作用下储集层自生矿物含量高,局部胶结减孔量大;碱性流体溶蚀增孔效率高,火山岩屑的碱性溶蚀孔隙可以成为重要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 -下二叠统 碱性流体 成岩作用 碎屑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周缘的晚新生代张扭性断层带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曰俊 孙龙德 +7 位作者 杨海军 张光亚 齐英敏 桑洪 王月然 刘亚雷 张强 文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瓦提凹陷周缘发育晚新生代正断层,其中第四纪的正断层活动是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研究的新发现。这些正断层受先存基底断裂控制,平面上沿沙井子断裂带、阿恰断裂带和吐木休克断裂带右阶式雁列状分布,构成右阶左旋张...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瓦提凹陷周缘发育晚新生代正断层,其中第四纪的正断层活动是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研究的新发现。这些正断层受先存基底断裂控制,平面上沿沙井子断裂带、阿恰断裂带和吐木休克断裂带右阶式雁列状分布,构成右阶左旋张扭性正断层带。剖面上,向下断达下古生界后不清楚,向上断至第四系上部,构成阶梯状或小型地堑(或负花状构造)构造。生长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正断层带形成于新近纪末,第四纪早-中期持续活动,到第四纪晚期停止活动。这些张扭性正断层带的成因是阿瓦提地块相对于周边地质体的顺时针旋转而致,其动力学来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一陆碰撞,在晚喜马拉雅山期依然持续作用而导致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 阿瓦提凹陷 上新世晚期-第四纪中期 正断层 张扭性断层带 顺时针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西北缘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Cu-Ni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钱兵 张照伟 +2 位作者 刘会文 邵继 王亚磊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5-49,共15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群变质岩系中,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从西向东依次为牛鼻子梁、大通沟南山、青新界山西、柴达木大门口等。岩体多呈透镜状、脉状,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辉石岩、二辉岩和辉长岩,...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群变质岩系中,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从西向东依次为牛鼻子梁、大通沟南山、青新界山西、柴达木大门口等。岩体多呈透镜状、脉状,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辉石岩、二辉岩和辉长岩,岩体从核心到边缘依次出现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的岩相分带特征。在岩体内已发现的镍铜矿化与橄榄岩和辉石岩关系密切。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大通沟南山岩体和柴达木大门口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458.3Ma、453Ma),可能为洋壳俯冲作用的产物。而牛鼻子梁岩体形成于晚古生代(402Ma),形成于区内构造演化过程中的碰撞造山晚期至造山后的张性环境。通过岩体野外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区内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地壳混染作用,显示出良好的镍铜矿形成条件。区内镁铁-超镁铁质岩石MgO含量为8.39%~31.15%,属含铜镍中等镁铁质岩石;m/f值介于2.0~4.6,平均值为3.8,属于铁质超基性岩类;Na_2O/K_2O平均值为2.4,这些含矿性指标均显示岩体具有良好的镍铜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潜力 成矿条件 铜镍矿 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柴达木盆地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石炭—二叠纪火山岩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国强 史基安 +2 位作者 张顺存 陈吉 贾艳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3-1004,共12页
中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在石炭纪—早二叠世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宽缓鼻状古隆起。石炭—二叠纪火山岩是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和出油气点,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 中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在石炭纪—早二叠世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宽缓鼻状古隆起。石炭—二叠纪火山岩是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和出油气点,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中拐地区在石炭—二叠纪时期主要存在4期构造运动,分别对应4个不整合面:1)石炭系与二叠系之间;2)二叠系佳木河组与下乌尔禾组之间;3)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与上乌尔禾组之间;4)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与三叠系百口泉组之间。通过对中拐地区石炭—二叠纪火山岩的全岩元素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为中-酸性的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及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为主,其中SiO_2的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含量达到了67%,判定中拐地区的石炭—二叠纪火山岩喷发环境应位于岛弧体系的大陆内侧,在喷发过程中经历过陆壳的熔融作用。结合前人对周缘火山岩的研究,认为石炭—二叠纪时期中拐地区由岛弧环境逐渐进入陆内演化阶段,三叠纪开始进入稳定的沉积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岩元素分析石炭-二叠系火山岩 中拐地区 准噶尔盆地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砂砾岩储集体岩相特征及识别技术——以川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蒋裕强 张春 +4 位作者 张本健 徐昌海 王猛 房龙 胡朝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6,共6页
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普遍发育砂砾岩储集体,具有成因类型多样、成分复杂、岩石结构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及不同砂砾岩体识别难度大等显著特点。为准确识别砂砾岩储集体,以剑阁、九龙山、白龙场、柘坝场及文兴场等地区为研究重点,以主... 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普遍发育砂砾岩储集体,具有成因类型多样、成分复杂、岩石结构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及不同砂砾岩体识别难度大等显著特点。为准确识别砂砾岩储集体,以剑阁、九龙山、白龙场、柘坝场及文兴场等地区为研究重点,以主要发育砂砾岩储层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下侏罗统珍珠冲段为目标层段,利用岩心观察描述、分析化验及测井资料,在深入分析砂砾岩岩相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相—测井相数据库,采用多种测井响应交会法和多元分析技术(包括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识别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主要岩相;根据不同砾岩相之间物性和岩石结构的差异,将砾岩相进一步细分为颗粒支撑砾岩(包括碳酸盐岩砾、石英砂岩砾、粗砾、中砾、细砾)、杂基支撑砾岩和混合支撑砾岩相。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上述方法测井解释符合率较高(符合率为81.7%),能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②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岩相之间易于区别,但砾质砂岩和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有时难以有效区别,另外粗砾与中、细砾区分效果也较差,仅具一定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砂砾岩体 岩相特征 岩心-测井相 多元分析技术 多种测井响应交会法 四川盆地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北部蚀源区铀含量特征及其地质、成矿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文青 刘池洋 +2 位作者 王建强 马奂奂 管彧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2-303,共12页
中国西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蚀源区包括银额盆地周缘、北山盆地群周缘、三塘湖盆地周缘、准噶尔盆地周缘,主体位于中亚构造域中西部南缘(部)或与之毗邻区。通过对研究区1 416件中性、酸性及碱性岩浆岩样品的年龄和铀含量数据进行分区统计... 中国西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蚀源区包括银额盆地周缘、北山盆地群周缘、三塘湖盆地周缘、准噶尔盆地周缘,主体位于中亚构造域中西部南缘(部)或与之毗邻区。通过对研究区1 416件中性、酸性及碱性岩浆岩样品的年龄和铀含量数据进行分区统计处理,计算其在地史上的铀迁移量和古铀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石炭世—早三叠世(349~248 Ma),其次在中奥陶世—早泥盆世(470~396 Ma)。这分别与古亚洲洋开始俯冲消减(O_2-S_1)和最终关闭、中亚—蒙古碰撞褶皱带形成(C—T_1)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重大事件相对应。各区富铀岩石主要形成于早石炭世—早三叠世(334~250 Ma),其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在地域上,两者有从西向东时代变新的趋势。这亦与古亚洲洋关闭、中亚构造域形成西早东晚的演化特征相一致。各蚀源区岩石的铀含量不尽相同,综合对比和评价表明:北山柳园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阿勒泰—蕴都地区和东南部清河地区岩石铀含量与宗乃山区铀含量相当或更富;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区岩石铀含量偏富;银额盆地南缘雅布赖山、巴彦诺日公及庆格勒地区及其北部的沙拉扎山区,北山盐滩及马鬃山区,三塘湖盆地周缘,以及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阿勒泰西北区和西缘的北部区铀含量中等;其他地区铀含量相对较贫。研究区现今富铀蚀源区的大部地区,在晚三叠世开始隆升,此后进一步发展,为邻近中新生代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和铀物质,成为相邻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砂岩型、煤岩型及泥岩型铀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盆内深部烃源岩层富含铀元素,可降低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温度并增加烃源岩生烃总量,具有重要的地质、成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北部蚀源区 岩石今古铀含量 沉积盆地 砂岩型铀矿 烃源岩生烃 有机-无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伊尔山冲断-走滑构造演化特征与物理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鹤华 吴孔友 +2 位作者 裴仰文 郭文建 刘波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5,共10页
早期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构造带是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但其在新的过山二维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冲断-走滑构造的特征,"石炭系—二叠系挤压推覆"和"三叠系—侏罗系压扭走滑"两阶段形成了前陆冲断带完整的冲断... 早期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构造带是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但其在新的过山二维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冲断-走滑构造的特征,"石炭系—二叠系挤压推覆"和"三叠系—侏罗系压扭走滑"两阶段形成了前陆冲断带完整的冲断-走滑体系。通过物理模拟西北缘挤压、扭动两个阶段地层、断层性质和样式变化,证实了西北缘冲断-走滑构造体系的存在,总结其发育规律,归纳出平面"川"字型样式和剖面"从"字型模式。地质构造模式的建立为西北缘整体构造认识指出新的方向,同时对地震解释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 冲断-走滑 构造演化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疆地学断面的成果讨论中国西北盆-山区的地壳构造演化
19
作者 刘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2,共8页
本文从新疆独山子泉水沟地学断面的资料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等新疆南部不同地区的地壳结构构造,进而对中国西北盆 山地区地壳构造及演化的某些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中国西部 盆山地区地壳构造运动发生的主要原... 本文从新疆独山子泉水沟地学断面的资料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等新疆南部不同地区的地壳结构构造,进而对中国西北盆 山地区地壳构造及演化的某些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中国西部 盆山地区地壳构造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及上地幔的不均一性(包括结构构造的不均一性以及物质成分的不均一性)。强调了现代盆山构造面貌虽然是新生代的产物,但其形成从中生代就已经开始,是一个延续的历史过程;但二者又有所不同,目前的盆山构造格局已明显不同于中生代甚至古生代的盆山构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 地壳构造演化 新疆地学断面 -山构造 山区 不均一性 地壳构造运动 结构构造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新疆南部 物质成分 中国西部 历史过程 构造格局 中生代 独山子 昆仑山 上地幔 新生代 古生代 山地 面貌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顺利完钻
20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9-659,共1页
红参1井位于川西北阿坝藏族自治州海拔3600m的若尔盖大草原,是我国目前在青藏高原东部盆地进行勘探的第一口参数井。该井设计井深6000m,经过两年艰苦奋战,于今年8月12日顺利完钻。
关键词 松潘-阿坝地区 红参 藏族自治州 东部盆地 青藏高原 若尔盖 西北 参数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