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确定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副热带季风建立和活动范围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
20
1
作者
廉毅
沈柏竹
+1 位作者
高枞亭
李尚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10,共8页
文中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1958—2002年ECWMF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618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作者确定的东亚夏季风(EASM)建立标准,探讨东亚夏季风在南海爆发以后继续向北和向东推进活...
文中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1958—2002年ECWMF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618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作者确定的东亚夏季风(EASM)建立标准,探讨东亚夏季风在南海爆发以后继续向北和向东推进活动范围、建立、持续和撤退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EASSM)的定义,计算其建立时间(候)和空间分布,发现EASSM除继续向北推进的方向外,在20°─25°N还有明显向东的分支,以及向西稍偏北的分支,107.5°E以西的季风建立等时线梯度十分密集,而以东的等时线梯度很小,季风建立的等时线的总体以110°─115°E为轴心、明显向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凸起的近于折线的分布,表明EASSM先在中国大陆建立,而同纬度的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夏季副热带季风后建立;(2)撤退的等时线则近于与建立的等时线相反分布,沿120°E的方向凸向南,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和近海地区先撤退;(3)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EASSM建立的概率等值线的空间分布,我们尝试定义了<35%概率等值线的地区为其影响的边缘地带,北边界始于黑龙江省北部48°N附近向东南经由黑龙江省南部和俄罗斯滨海省,穿过日本海止于日本北海道南部,其西边界由东北向西南沿中蒙边境止于青藏高原。20世纪90年代北部边缘地带与多年平均比偏南3─5纬度,而西部边缘变动较小,只向东偏了1个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西北太平洋地区
夏季副热带季风
建立和撤退
活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79~2013年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叶丽群
千怀遂
张灵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采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长期趋势和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一年中存在两次季...
采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长期趋势和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一年中存在两次季节转变,20°N^50°N海平面气压场冬夏季节转变的时间在第20候左右,而夏冬季节转变发生在第51候。并且海平面气压场的季节转换时间存在纬度差异与经度差异。通过趋势分析,发现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季型转变到夏季型的时间存在显著的趋势变化,并且在近35年内是趋于提前,其气候倾向率为-0.33候/10 a;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趋于延后,气候倾向率为0.25候/10 a。季节转换时间的Mann-Kendall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向夏的转换时间在1997~1998年间发生了突变;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尚未发现显著突变。最后通过对季节转换时间的小波分析与小波功率谱的显著性检验得出,冬夏季节转换的时间具有显著的15 a周期变化;夏冬季节转换时间8 a周期振荡最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气压场
纬向气压差
季节转换时间
小波分析
西北太平洋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RS/GIS支持下的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动态迁移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文宇
周成虎
+3 位作者
邵全琴
薛允传
仉天宇
戎太宗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90-93,共4页
根据1998-2001年的西北太平洋地区(35°N-45°N,140°E-170°W)巴特柔鱼资源调查与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柔鱼捕捞作业中心的迁移路线进行研究,并利用同期的SST、SWiFs遥感反演资料,借助GIS的功能,分析了柔鱼中心渔场形成与...
根据1998-2001年的西北太平洋地区(35°N-45°N,140°E-170°W)巴特柔鱼资源调查与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柔鱼捕捞作业中心的迁移路线进行研究,并利用同期的SST、SWiFs遥感反演资料,借助GIS的功能,分析了柔鱼中心渔场形成与表层水温、叶绿素a海洋要素场之间的关系,揭示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的环境特征,以期为我国西北太平洋海区的鱿鱼生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西北太平洋地区
柔鱼
海洋捕捞业
海洋遥感技术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确定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副热带季风建立和活动范围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
20
1
作者
廉毅
沈柏竹
高枞亭
李尚锋
机构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5019
40575047)
+2 种基金
中国气象局科研重点项目"现代气候变化对吉林省西部荒漠化影响的监测和评估研究"
吉林省重点课题(20020417
990218)
文摘
文中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1958—2002年ECWMF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618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作者确定的东亚夏季风(EASM)建立标准,探讨东亚夏季风在南海爆发以后继续向北和向东推进活动范围、建立、持续和撤退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EASSM)的定义,计算其建立时间(候)和空间分布,发现EASSM除继续向北推进的方向外,在20°─25°N还有明显向东的分支,以及向西稍偏北的分支,107.5°E以西的季风建立等时线梯度十分密集,而以东的等时线梯度很小,季风建立的等时线的总体以110°─115°E为轴心、明显向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凸起的近于折线的分布,表明EASSM先在中国大陆建立,而同纬度的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夏季副热带季风后建立;(2)撤退的等时线则近于与建立的等时线相反分布,沿120°E的方向凸向南,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和近海地区先撤退;(3)给出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EASSM建立的概率等值线的空间分布,我们尝试定义了<35%概率等值线的地区为其影响的边缘地带,北边界始于黑龙江省北部48°N附近向东南经由黑龙江省南部和俄罗斯滨海省,穿过日本海止于日本北海道南部,其西边界由东北向西南沿中蒙边境止于青藏高原。20世纪90年代北部边缘地带与多年平均比偏南3─5纬度,而西部边缘变动较小,只向东偏了1个经度。
关键词
东亚-
西北太平洋地区
夏季副热带季风
建立和撤退
活动范围
Keywords
East Asia-Northwest Pacific region, Summer subtropical monsoon, Onset and withdrawal, Active domain.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79~2013年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叶丽群
千怀遂
张灵
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10013~~
文摘
采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长期趋势和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一年中存在两次季节转变,20°N^50°N海平面气压场冬夏季节转变的时间在第20候左右,而夏冬季节转变发生在第51候。并且海平面气压场的季节转换时间存在纬度差异与经度差异。通过趋势分析,发现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季型转变到夏季型的时间存在显著的趋势变化,并且在近35年内是趋于提前,其气候倾向率为-0.33候/10 a;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趋于延后,气候倾向率为0.25候/10 a。季节转换时间的Mann-Kendall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向夏的转换时间在1997~1998年间发生了突变;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尚未发现显著突变。最后通过对季节转换时间的小波分析与小波功率谱的显著性检验得出,冬夏季节转换的时间具有显著的15 a周期变化;夏冬季节转换时间8 a周期振荡最为剧烈。
关键词
海平面气压场
纬向气压差
季节转换时间
小波分析
西北太平洋地区
Keywords
Seal level pressure field
Zonal pressure gradient
Seasonal transition
Wavelet analysis
Northwest Pacific region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S/GIS支持下的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动态迁移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文宇
周成虎
邵全琴
薛允传
仉天宇
戎太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信息室
北京遥感信息研究所
出处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90-93,共4页
基金
863计划(863-818-11-03
2001AA633010)资助项目
文摘
根据1998-2001年的西北太平洋地区(35°N-45°N,140°E-170°W)巴特柔鱼资源调查与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柔鱼捕捞作业中心的迁移路线进行研究,并利用同期的SST、SWiFs遥感反演资料,借助GIS的功能,分析了柔鱼中心渔场形成与表层水温、叶绿素a海洋要素场之间的关系,揭示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的环境特征,以期为我国西北太平洋海区的鱿鱼生产服务。
关键词
GIS
西北太平洋地区
柔鱼
海洋捕捞业
海洋遥感技术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Keywords
Fishing ground, Migration dynamics, Ommastrephes bartrami, RS/GIS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确定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副热带季风建立和活动范围的一种方法
廉毅
沈柏竹
高枞亭
李尚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79~2013年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变化分析
叶丽群
千怀遂
张灵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RS/GIS支持下的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动态迁移研究
王文宇
周成虎
邵全琴
薛允传
仉天宇
戎太宗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