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组与阿腊德依克赛组新老关系新证:来自克-百油田424井、581井的证据
1
作者 刘凯 李永军 +4 位作者 彭南赫 张景 付浩 王鑫 王韬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8-1349,共12页
【研究目的】岩石地层组间原始接触关系是记录和佐证相邻两组地层新老关系的关键证据,也是建立和命名组级地层单位的充要条件。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层小区晚石炭世的哈拉阿拉特组与阿腊德依克赛组自建组以来接触关系不明,新老关素不清。【... 【研究目的】岩石地层组间原始接触关系是记录和佐证相邻两组地层新老关系的关键证据,也是建立和命名组级地层单位的充要条件。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层小区晚石炭世的哈拉阿拉特组与阿腊德依克赛组自建组以来接触关系不明,新老关素不清。【研究方法】本次于建组剖面南邻的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克-百油田)424井、581井石炭系岩心中识别出2套岩性截然、易识别、易区别的(上)海相细碎屑岩/(下)火山角砾岩沉积建造,岩心记录及测井电性资料均证实二者为整合接触。上、下2套地层分别与哈山一带建组剖面阿腊德依克赛组下碎屑岩段层位和哈拉阿拉特组之顶部层位可对比。【研究结果】于2井海相细碎屑岩中获得了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等Moscovian期孢粉组合,且该套细碎屑岩整合于锆石U-Pb年龄为306.2±5.8 Ma的火山岩之上,结合哈山一带露头区该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集中于303~295 Ma,故阿腊德依克赛组主体时代置于上石炭统Gzhelian阶。【结论】结合前人在581井东邻多井火山岩中获得的310.5 Ma的锆石U-Pb年龄,将这套以火山岩为主的哈拉阿拉特组置于上石炭统Kasimovian-Moscovian阶。该研究佐证了2组地层原始整合接触关系明确,新老关系清楚,也为石炭系的建造序列与沉积盆地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石炭统 阿腊德依克赛组 哈拉阿拉特组 新老关系 整合接触 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 包古图地层小区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白碱滩红山梁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
2
作者 王韬 李永军 +5 位作者 李海 付浩 郑孟林 黄家瑄 韩杨 徐淼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3-586,共14页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红褐色为主,层理不发育,多呈团块状、条带状,与火山熔岩共生或见于火山岩夹层中,未见海绵骨针;中部硅质岩为红色,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多见沉积纹层,海绵骨针丰富,与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泥质粉砂岩呈互层;下部硅质岩见红色、灰色,岩相学与岩性介于上述两类,显示过渡性。上部与下部硅质岩相对低SiO_(2)(71.90%、87.48%)、CaO(1.45%、1.28%)、P_(2)O_(5)(0.09%、0.06%)和δEu,高TiO_(2)(0.57%、0.2%)、Al_(2)O_(3)(13.47%、5.54%)、MgO(1.80%、0.94%)、Na_(2)O(3.93%、0.64%)、K_(2)O(2.05%、1.14%)、Na_(2)O/K_(2)O(1.35、0.40)、Al_(2)O_(3)/(Al_(2)O_(3)+^(T)Fe_(2)O_(3))(0.74、0.71)和Sc、V、Cr、Cu、Zn、Sr、Y、Zr、La、Ce、Nd、Yb、Lu、ΣREE、Th/Sc、Th/U值;中部硅质岩主量元素的含量及对应比值与之刚好相反,高SiO_(2)(91%)、CaO(2.14%)、P_(2)O_(5)(0.48%),低TiO_(2)(0.07%)、Al_(2)O_(3)(1.05%)、MgO(0.32%)、Na_(2)O(0.14%)、K_(2)O(0.14%)、Al_(2)O_(3)/(Al_(2)O_(3)+^(T)Fe_(2)O_(3))(0.37),显著贫在岩浆作用中相对富集的Sc、V、Cr等元素。相关比值及图解分析表明,本组火山作用由下到上经历了强→弱→强的变化过程。上部与下部硅质岩以火山成因硅为主,形成于靠近弧火山的弧后盆缘区,而中部硅质岩以生物成因为主,形成于火山休眠期的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红山梁组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宏远钼矿床赋矿斑岩岩石成因及其成矿启示意义
3
作者 任志 冷成彪 +3 位作者 李凯旋 王艳军 陈加杰 张兴春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0-2160,共21页
西准噶尔地区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构造背景极为复杂,经历了俯冲增生、洋盆关闭、走滑以及逆冲推覆等一系列演化阶段。西准噶尔地区的宏远钼矿床是一个还原性斑岩钼矿床,伴生有铜、钨等金属元素。本文对宏远赋矿斑岩体... 西准噶尔地区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构造背景极为复杂,经历了俯冲增生、洋盆关闭、走滑以及逆冲推覆等一系列演化阶段。西准噶尔地区的宏远钼矿床是一个还原性斑岩钼矿床,伴生有铜、钨等金属元素。本文对宏远赋矿斑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石成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宏远赋矿斑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310.40±0.92Ma),具有高硅(SiO_(2)=72.43%~73.84%)、高碱(Na_(2)O+K_(2)O=7.48%~8.66%)、中等分异程度、准铝质到弱过铝质(A/CNK=0.92~1.09)以及钙碱性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对富集Rb、Th、U、K、Nd、Sm、Zr和Hf等元素,亏损Ba、Nb、Sr、P和Ti等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和明显的Eu负异常,与典型的弧岩浆特征类似,显示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176)Hf/^(177)Hf)i值具有较宽的变化范围,指示岩浆源区存在多组分混合,ε_(Hf)(t)大部分为正值,t_(DM2)(Hf)集中在0.77~1.44Ga之间,表明岩浆源区以新生地壳或幔源物质为主,但受到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此外,较高的εNd(t)值(+7.39~+7.88)、较低的(^(87)Sr/^(86)Sr)i值(0.7033~0.7038)、年轻的t_(DM2)(Nd)年龄(429~470Ma)以及较高的(^(207)Pb/^(204)Pb)i值、(^(208)Pb/^(204)Pb)i值和(^(206)Pb/^(204)Pb)i值,进一步指示岩浆源区以新生地壳或幔源物质为主,且受到俯冲洋壳沉积物的混染,并经历了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宏远斑岩形成于俯冲增生造山带的弧环境,对应于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这一特殊的构造背景为宏远钼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宏远矿床的特征介于Endako型与大别型之间,是一种在俯冲增生造山带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背景下形成的过渡类型钼矿床。宏远斑岩具有中等或偏低的氧逸度,钨含量远高于普通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岩体,与钼钨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显示出良好的钨成矿潜力。因此,在后续的研究和勘探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该类矿床中钨的矿化情况,特别是白钨矿的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钨成矿潜力 还原性斑岩钼矿床 宏远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沉积大地构造意义
4
作者 杜伟东 张欣松 +1 位作者 尹家一 纵瑞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8,共21页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期间,该地区沉积了一套由海相复理石到陆棚碳酸盐岩转变的盆地充填序列,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岩相变化以及物源分析可为重建西...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期间,该地区沉积了一套由海相复理石到陆棚碳酸盐岩转变的盆地充填序列,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岩相变化以及物源分析可为重建西准噶尔北部古地理格局以及古亚洲洋演化提供证据。本文对沙尔布尔提山地区的芒克鲁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分析、砂岩碎屑统计、主、微量元素分析,来探讨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芒克鲁Ⅱ剖面出露乌吐布拉克组与曼格尔组,剖面由底到顶依次出现盆地—斜坡背景层沉积、盆地浊积岩、陆棚边缘的异重流扇、陆棚、浅水颗粒滩的相序列,表现为向上变浅的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物以砂岩、砾岩和生物碎屑颗粒灰岩为主。砂岩成分以长石、岩屑为主,成分变异指数ICV=1.37,值大于1,指示了碎屑岩成熟度低。砂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轻稀土与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s/HREEs)在2.89~7.41,均值6.15。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综合显示其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火山岩及安山岩的混合源区,物源区以大陆岛弧与大洋岛弧环境为主。研究表明,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岛弧火山岩可能为盆地充填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盆地浊积岩向陆棚异重岩沉积的转变不仅代表了盆地充填的暂时性终止,也有可能代表了沙尔布尔提山地区在这一时期的俯冲碰撞活动基本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 复理石 岩相 物源 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上泥盆统红山梁组的建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永军 黄家瑄 +5 位作者 朱钊 王绪龙 彭南赫 郑孟林 杨高学 张越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5-1036,共12页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新发现一套晚泥盆世红色“硅质岩、粉砂质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海相沉积组合,与上覆包古图组深灰色—灰黑色含碳粉砂岩呈整合接触。经区域对比确认,该套地层显著有别于研究区乃至整...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新发现一套晚泥盆世红色“硅质岩、粉砂质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海相沉积组合,与上覆包古图组深灰色—灰黑色含碳粉砂岩呈整合接触。经区域对比确认,该套地层显著有别于研究区乃至整个西准噶尔构造带地层分区已发现的全部上泥盆统各组岩石地层,符合“野外可识别、界面可区别、区域可对比、图面可表达”的原则,据此新建红山梁组。本次于红山梁组枕状玄武岩、玄武岩、安山岩中分别获得365.9±5.0Ma、370.6±7.4Ma和374.6±3.6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佐证其时代为晚泥盆世。红山梁组与包古图组连续沉积之确认,消除了包古图组老于希贝库拉斯组这一存疑,建立了完整的下石统地层序列,新增了包古图地层小区泥盆纪的沉积记录,为区域沉积与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泥盆统红山梁组 海相红色硅质岩组合 新建岩石地层单位 锆石U-Pb年龄 包古图地层小区 西准噶尔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地区达尔布特蛇绿岩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高学 刘晓宇 +2 位作者 朱钊 李海 佟丽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I0002,共11页
蛇绿岩是研究古大洋的主要载体和划分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记录了从大洋岩石圈的最初形成到最后洋盆闭合的诸多信息,是研究洋–陆转换过程的关键地质体。西准噶尔达尔布特蛇绿岩是北疆地区发育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蛇绿岩带之一,相关... 蛇绿岩是研究古大洋的主要载体和划分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记录了从大洋岩石圈的最初形成到最后洋盆闭合的诸多信息,是研究洋–陆转换过程的关键地质体。西准噶尔达尔布特蛇绿岩是北疆地区发育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蛇绿岩带之一,相关研究近年来取得了系列成果。①在萨尔托海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群,从而对此前铬铁矿的浅部成矿理论提出了质疑。②在蛇绿岩中识别出前弧玄武岩,它是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之一。③蛇绿岩中存在古海山物质组分,其中玄武岩具有OIB特征。④萨尔托海铬铁矿是深部地幔预富集和浅部再富集的结果。⑤达尔布特蛇绿岩形成于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并有地幔柱的参与。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深部物质循环过程、俯冲起始机制、陆壳增生机制和俯冲带型蛇绿岩成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蛇绿岩 海山 达尔布特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乌尔禾地区哈拉阿拉特组富斑碱性玄武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军 王盼龙 +4 位作者 支倩 黄家瑄 张新远 李伟 段丰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7-2055,共19页
新近于新疆乌尔禾之北的哈拉阿拉特组(后文简称“哈山组”)最底部发现的一套富斑玄武岩,斑晶含量高达30%~40%,成分全为斜长石,晶形粗大完好,聚片双晶发育,粒径8×0.3mm~18×3 mm。该富斑玄武岩总厚大于90m。如此厚度大、层位稳... 新近于新疆乌尔禾之北的哈拉阿拉特组(后文简称“哈山组”)最底部发现的一套富斑玄武岩,斑晶含量高达30%~40%,成分全为斜长石,晶形粗大完好,聚片双晶发育,粒径8×0.3mm~18×3 mm。该富斑玄武岩总厚大于90m。如此厚度大、层位稳定且组构特殊的玄武岩在本区乃至整个新疆北部地区极为罕见,鲜有报道。本文研究表明,哈山组富斑玄武岩斑晶主要为浅红褐色、灰白色长石,其中浅红褐色长石电子探针分析其属钠长石和中长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6±2Ma,属晚石炭世晚期;地球化学显示属碱性钠质系列,岩石具低的SiO_( 2)含量(48.84%~49.63%),较高的Al _(2)O_( 3)(17.78%~18.78%)、MgO(4.59%~9.29%)和全碱(6.62%~7.11%)含量,富钠贫钾(K _(2)O/Na _(2)O比=0.16~0.20)。相对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U、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正的ε_(Hf)(t)值(9.94~14.86)和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 _(DM2)=0.37~0.68Ga)。综上认为该富斑玄武岩具有N-MORB和弧岩浆系列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是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富斑碱性玄武岩所具有的“Nb、Ta亏损Ti不亏损”这一“初始岛弧”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包古图构造带进入晚石炭世后开启了一个新生弧-盆构造体系。哈山组最底部的新生初始弧富斑玄武岩与其之上的成熟弧埃达克质火山岩,记录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增生弧火山岩形成与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斑碱性玄武岩 地球化学 初始岛弧 增生弧火山岩 晚石炭世 新疆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组的岩石组合及其时限
8
作者 李永军 李伟 +5 位作者 王绪龙 段丰浩 朱钊 郑孟林 杨高学 张越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3-2063,共11页
包古图组是新疆西准噶尔增生造山带西北缘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重要沉积记录。确认其完整的沉积序列、岩石组合及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对解析本区晚古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新实测的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出露了岩... 包古图组是新疆西准噶尔增生造山带西北缘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重要沉积记录。确认其完整的沉积序列、岩石组合及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对解析本区晚古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新实测的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出露了岩石组合截然有别,色调区分性极强的两大套地层,上部深灰—灰黑色调“(含碳)细碎屑岩”与其下伏鲜红色调的“硅质岩-凝灰质硅质粉砂岩间夹中基性火山岩”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分属包古图组和红山梁组。本文于包古图组底部和红山梁组顶部分别获得345.1 Ma和365.9 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限定其时代分别为密西西比亚纪和晚泥盆世。这一新发现,不仅确立了包古图组是区内石炭纪最老地层单位,佐证了包古图组老于希贝库拉斯组这一久争悬疑,而且使得区内密西西比亚系有了完整的地层序列,揭秘了石炭系最底部的沉积建造及其岩石组合,也为完整认识泥盆纪—石炭纪这一重要时期的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比亚系包古图组 岩石组合 顶底时限 锆石U-PB年龄 西准噶尔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南部晚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成因机制及其对准噶尔洋闭合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4
9
作者 支倩 任蕊 +4 位作者 段丰浩 黄家瑄 朱钊 张新远 李永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8,共19页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石炭纪岩浆岩类,了解它们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可为揭示准噶尔洋盆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和发展演化以及约束古大洋闭合时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报道了西准噶尔南部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晚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学、锆石U-Pb...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石炭纪岩浆岩类,了解它们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可为揭示准噶尔洋盆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和发展演化以及约束古大洋闭合时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报道了西准噶尔南部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晚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研究表明其岩性主要为安山岩、英安质安山岩、流纹英安斑岩和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中酸性火山岩年龄为308~305 Ma,为晚石炭世中晚期。中酸性火山岩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富钠贫钾,属于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系列岛弧火山岩。其中安山岩和英安质安山岩具有较高SiO_(2)(56.15%~66.13%)、Al_(2)O_(3)(16.03%~17.94%)、Na_(2)O(3.44%~5.59%)、Sr((364~576)×10^(-6))含量和Na_(2)O/K_(2)O(3.20~6.40)、Sr/Y(33.5~55.6)比值,贫MgO(1.59%~2.68%)、Y((10.0~16.0)×10^(-6))和Yb((1.08~1.83)×10^(-6))的特征,并且具有Eu正异常(δEu=1.09~1.22),属于典型的埃达克岩,是经俯冲的洋壳板片在石榴角闪岩相发生部分熔融而成,且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熔体在上升过程中未与上覆地幔橄榄岩发生明显交代作用;流纹岩和流纹英安斑岩具有高的SiO_(2)(69.59%~75.03%)和全碱(w(Na_(2)O+K_(2)O)=7.81%~8.89%)、极低的TFe 2O 3(0.94%~1.57%)和MgO(0.12%~0.97%)含量以及弱负Eu异常(δEu=0.63~1.00)等特征,为准铝质I型流纹岩,是下地壳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很可能有少量幔源岩浆混入。综合本文数据并结合研究区大量前人已发表的岩浆岩类研究成果,认为西准噶尔南部地区在晚石炭世中晚期仍处于岛弧弧后盆地演化体系,准噶尔洋的闭合时限可能至少推迟至早二叠世早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火山岩 晚石炭世 弧盆体系 西准噶尔南部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晚石炭世I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 O同位素特征:对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蕊 尹继元 +3 位作者 邱亮 陶再礼 杨帆 陈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6-1163,共18页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但它们的岩浆源区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Hf-O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但它们的岩浆源区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Hf-O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其与地壳生长的关系。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01.8±1.4 Ma和303.7±3.1 Ma,形成于晚石炭世。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岩样品含有角闪石,高硅(SiO_(2)=67.8%~68.9%)、富碱(K_(2)O+Na_(2)O=9.36%~9.89%)、具有低的铝饱和指数(A/CNK=0.96~1.00),伴有低的Ga/Al值(2.27~2.34),Rb/Sr值(0.35~0.50),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同时,这些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等),和负的Eu异常(δEu=0.72~0.85),类似于典型俯冲相关的岛弧岩浆特征。这些I型花岗岩具有高的、正的锆石ε_(Hf)(t)值(+11.2~+14.5)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604~392 Ma),以及比地幔值略高的锆石δ^(18)O值(5.73‰~6.51‰)和高的锆石饱和封闭温度(T_(zr)=854~895℃),可能是新生下地壳在高温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在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发现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A1和A2型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墙,本文认为这些高温岩石组合的形成可能与晚石炭世的洋中脊俯冲及其相关板片窗作用有关。在洋脊俯冲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新生下地壳,促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I和A_(1)和A_(2)型花岗岩。西准噶尔造山带大多数下地壳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表明该地区在显生宙发生了显著的地壳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造山带 I型花岗岩 晚石炭世 洋脊俯冲 HF-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木哈塔依沉积变质型碳酸锰矿的发现、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
11
作者 全孝勤 张文璟 +5 位作者 常昊 仇喜超 李尚启 寇昭娟 雒鹏鹏 彭如盼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81,共12页
木哈塔依锰矿的发现,标志着西准噶尔地区锰矿的找矿新发现。该锰矿位于西准噶尔木哈塔依蛇绿混杂岩带北部,矿体赋存于硅质岩中,深部表现为含杂色角砾硅质岩,呈层状分布。据岩矿鉴定、物相分析、背散射及激光拉曼分析,地表锰为氧化锰,未... 木哈塔依锰矿的发现,标志着西准噶尔地区锰矿的找矿新发现。该锰矿位于西准噶尔木哈塔依蛇绿混杂岩带北部,矿体赋存于硅质岩中,深部表现为含杂色角砾硅质岩,呈层状分布。据岩矿鉴定、物相分析、背散射及激光拉曼分析,地表锰为氧化锰,未见碳酸锰;深部锰为菱锰矿及少量蔷薇辉石和变体锰三斜辉石,菱锰矿大部分赋存于构造热液细脉中。地表已圈定氧化锰矿体10余条,深部圈定4条碳酸锰矿体,碳酸锰产出部位为锰的原生层位。地表锰矿体沿走向规模较大,东西两侧延伸达2 km,且矿体在东侧出现膨大现象,矿脉显著增多。深部碳酸锰矿体平均品位为17.95%,达到了贫锰矿的一般工业指标,显示该区较好的找锰潜力。矿床类型为赋存于蛇绿混杂岩中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锰矿床,是西准噶尔地区新发现的锰矿类型。近年来,蛇绿混杂岩中发现锰矿的报道越来越多,增生型造山带中的大洋板片地层是古老大洋锰结核赋存的最佳位置,深海远洋放射虫硅质岩是大洋板片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木哈塔依锰矿 激光拉曼 地质特征 成因分析 沉积变质 蛇绿混杂岩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7
12
作者 郭丽爽 刘玉琳 +3 位作者 王政华 宋达 许发军 苏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 火山岩 锆石 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76
13
作者 高睿 肖龙 +3 位作者 王国灿 贺新星 杨刚 鄢圣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13-3434,共22页
西准噶尔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蛇绿混杂岩带、花岗岩、中基性岩墙在本地区广泛出现,表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极为复杂。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例如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和... 西准噶尔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蛇绿混杂岩带、花岗岩、中基性岩墙在本地区广泛出现,表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极为复杂。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例如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和岩石成因;I型和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热机制;中基性-酸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古应力场;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年代学格架和构造背景;西准噶尔显生宙地壳增生;西准噶尔基底特征和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等。笔者通过搜集前人的资料和数据,对西准噶尔区域发育的蛇绿混杂岩带、地层、古地理环境、花岗岩体和中基性岩墙群的总结,结合项目组野外与室内数据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与俯冲相关的弧后盆地,源区来自含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高程度部分熔融作用;(2)早石炭世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环境,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中二叠世花岗岩形成于板内环境;(3)I型花岗岩的成因与俯冲密切相关,而A型花岗岩和中基性岩墙产于后碰撞环境下;(4)A型花岗岩是下地壳受地幔底侵发生部分熔融并高度分离结晶的产物,中基性岩墙群普遍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可能产于受流体(或熔体)交代的残余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5)中基性岩墙群稍晚于寄主岩体而形成,但两者均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西准噶尔处于近南北向的拉张应力体系;(6)西准噶尔在泥盆纪为洋盆体系;早石炭世,俯冲-碰撞过程结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属于后碰撞环境;中晚二叠世处于板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晚古生代 大地构造 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OIB型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被引量:78
14
作者 朱永峰 徐新 +2 位作者 魏少妮 宋彪 郭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39-1748,共10页
克拉玛依西山的枕状玄武岩与浊积岩-凝灰岩共生,厚度大于400米的枕状玄武岩层被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硅质岩-凝灰岩覆盖,岩枕之间充填着硅质泥岩。锆石 SHRIMP 定年结果表明,枕状玄武岩可能在早寒武世形成(>517Ma,这套地层曾经一直被... 克拉玛依西山的枕状玄武岩与浊积岩-凝灰岩共生,厚度大于400米的枕状玄武岩层被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硅质岩-凝灰岩覆盖,岩枕之间充填着硅质泥岩。锆石 SHRIMP 定年结果表明,枕状玄武岩可能在早寒武世形成(>517Ma,这套地层曾经一直被认为属于石炭系)。枕状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117.4×10^(-6)~153.6×10^(-6))和配分模式与洋岛玄武岩(OIB)基本一致。枕状玄武岩中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Pb 和 Sr)的含量变化较大(明显偏离 OIB),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 和 P)相对 OIB 和原始地幔没有表现出明显异常[e.g.,(Nb/Ta)_(PM)=0.92~0.98,(Zr/Hf)_(PM)=1.08~1.18]。西准噶尔地区存在这套 OIB 型海相火山-沉积建造说明古亚洲洋在西准噶尔地区于寒武纪就已经存在。这套海相玄武岩岩枕中存在大量古元古代—新太古代(1883~2536Ma)岩浆锆石的事实说明,早古生代洋岛玄武岩岩浆源区存在古老大陆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状玄武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洋岛玄武岩(OIB)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一带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27
15
作者 田陟贤 阎军 +4 位作者 李永军 杨高学 田猛 佟丽莉 严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山南部的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主要由灰-灰紫色(气孔)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安山岩组成,属亚碱性系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9±8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早石炭世。Mg#介于23.82~50.4...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山南部的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主要由灰-灰紫色(气孔)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安山岩组成,属亚碱性系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9±8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早石炭世。Mg#介于23.82~50.45,全碱含量(NazO+K2O=3.74%~8.02%)较高且相对富钠,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Ν=2.87~13.41]且分馏较好[(La/Sm)Ν值均大于1(1.46~3.41)],重稀土分馏较差[(Od/Yb)Ν=1.46~3.48]。仅部分样品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2~1.47)。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K、Sr相对富集,其中Ba、K的富集尤为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Νb、Ta相对亏损,Ti轻微亏损,Zr、Hf略富集。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俯冲带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黑山头组火山岩时代的确定及构造环境信息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巴尔雷克一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 测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火山岩LA 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向坤鹏 李永军 +4 位作者 李钊 王冉 杨高学 段丰浩 李甘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3-855,共13页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阿腊德依克赛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玄武岩LA 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3.8±2.4 Ma,MSWD=0.82(95%置信度),时代为晚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51.05%~59.31%,T...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阿腊德依克赛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玄武岩LA 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3.8±2.4 Ma,MSWD=0.82(95%置信度),时代为晚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51.05%~59.31%,TiO2为0.90%~1.33%、全碱K2O+Na2O为3.97%~8.07%,富钠贫钾(Na2O/K2O〉2)。A12O3为16.58%~19.84%、MgO为2.50%~5.01%,Mg#为35.04~47.62,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高(∑REE=41.12×10-6~73.93×10-6),轻、重稀土分馏较强((La/Yb)N=2.01~5.33),具轻微负Eu异常(Eu/Eu*=0.72~0.88)。相对富集LILE(Ba、Th、K和Sr),轻微亏损HFSE(Zr、Hf),Nb和Ta强烈亏损,Ti轻微亏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由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受俯冲带流体的影响,属于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火山作用的产物。西准噶尔东部增生造山作用滞后于西部,这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晚石炭世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走滑断裂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44
17
作者 陈宣华 聂兰仕 +3 位作者 丁伟翠 王学求 王志宏 叶宝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1-387,共17页
我国新疆西北部西准噶尔走滑断裂构造体系(简称"西准系")是中亚造山带巴尔喀什马蹄形构造的向东延伸部分,由于中生代成吉思-准噶尔断裂的右行走滑断裂作用而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西准系是一个多米诺式的走滑断裂构造体系,主要... 我国新疆西北部西准噶尔走滑断裂构造体系(简称"西准系")是中亚造山带巴尔喀什马蹄形构造的向东延伸部分,由于中生代成吉思-准噶尔断裂的右行走滑断裂作用而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西准系是一个多米诺式的走滑断裂构造体系,主要由达拉布特断裂、玛依勒断裂、巴尔鲁克断裂等三条NE走向的左行走滑断裂及其夹在它们之间的地块所组成,可能是晚古生代与走滑断裂相关的陆条弯曲(褶皱)作用的产物。同时,西准噶尔地区也是重要的晚古生代成矿带,产出有一些大型和超大型的金属矿床,包括包古图斑岩铜矿、哈图金矿、萨尔托海铬铁矿和杨庄铍矿床等。本文分析了西准系走滑断裂构造与元素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准噶尔成矿带元素与地球化学块体以及铜、金、钼、铬铁矿等矿床的分布,均受晚古生代西准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控制。其中,庙尔沟、红山岩体与金地球化学块体之间的反对称分布特征,说明了花岗岩类侵入体和金元素在达拉布特断裂左行走滑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物质调整与迁移作用。庙尔沟岩体的逆时针旋转运动,造成了环状断裂与裂隙系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Cu、Pb等元素风火轮式的分布形式。走滑断裂作用与岩体旋转运动的共同结果,导致了金元素沿断裂和裂隙的迁移与成矿,使得西准地区金矿床在断裂和裂隙中的发育。断裂构造体系与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有效指导西准地区未来矿产资源的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系 地球化学异常 构造地球化学 西准噶尔成矿带 中亚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成矿域多核成矿系统西准噶尔成矿带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被引量:51
18
作者 陈宣华 杨农 +2 位作者 叶宝莹 王志宏 陈正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5-338,共14页
西准噶尔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的东延部分,目前已发现有包古图斑岩型铜矿床、哈图金矿床、萨尔托海铬铁矿床和杨庄铍矿床等大型超大型矿床,是中亚成矿域内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北东向达拉布特断裂、玛依勒断裂、巴尔鲁克断裂... 西准噶尔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的东延部分,目前已发现有包古图斑岩型铜矿床、哈图金矿床、萨尔托海铬铁矿床和杨庄铍矿床等大型超大型矿床,是中亚成矿域内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北东向达拉布特断裂、玛依勒断裂、巴尔鲁克断裂等以及所夹的构造地块,构成了西准噶尔"多"字型构造体系(简称"西准系"),是控制西准噶尔成矿带铜-金-钼-铬等矿产形成与分布的成矿构造体系。西准系控制了西准噶尔成矿带和成矿亚带的分布,低级别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环状旋转构造、"入"字型构造、帚状构造等低序次构造体系,控制了矿田和矿床的形成与产出。其中,主要金矿床的产出可能受北东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如安齐断裂和别鲁阿尕西断裂)的控制,主要的斑岩型铜矿床和伴生金矿床的产出可能受次级帚状构造体系的控制,主要铬铁矿矿床的产出可能受次级"入"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西准噶尔成矿带具有重大找矿前景,有可能成为与巴尔喀什成矿带相媲美的斑岩铜-钼-金成矿带。根据断裂构造体系特征的综合分析,本文指出西准噶尔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床等的几个重要找矿远景区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成矿域 西准噶尔成矿带 构造体系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构造带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98
19
作者 苏玉平 唐红峰 +1 位作者 侯广顺 刘丛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7,共13页
新疆西准噶尔沿达拉布特构造带出露几个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组成的花岗岩基(包括庙儿沟、阿克巴斯套、克拉玛依及红山等岩体)。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10000×Ga A/l比值大。锆石的LAI-CPM... 新疆西准噶尔沿达拉布特构造带出露几个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组成的花岗岩基(包括庙儿沟、阿克巴斯套、克拉玛依及红山等岩体)。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10000×Ga A/l比值大。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证实它们的形成时代均为~300Ma,与东准噶尔的碱性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一致。这些碱长花岗岩在成因类型上属A2型,形成于后碰撞的张性环境中。花岗岩的Nεd(t)=+6.42~+7.46,但众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不是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而更可能是由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质岩浆再经过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 岩石成因论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矿床类型、成矿系统和跨境成矿带对接 被引量:39
20
作者 申萍 周涛发 +3 位作者 袁峰 潘鸿迪 王居里 SEITMURATOVA Eleonora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303,共19页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地处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古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丰富多样,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乃至世界级的金属矿床,包括斑岩型铜矿床、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地处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古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丰富多样,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乃至世界级的金属矿床,包括斑岩型铜矿床、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Be-U矿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豆荚状铬铁矿等,这些矿床集中分布,形成多处成矿带,包括哈萨克斯坦的扎尔玛-萨吾尔、波谢库尔-成吉斯和北巴尔喀什等成矿带以及新疆西准噶尔的萨吾尔、谢米斯台-沙尔布提和巴尔鲁克-克拉玛依等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包含大型-超大型和世界级金属矿床的成矿带向东是否延入新疆西准噶尔?能否实现新疆西准噶尔找矿重大突破?都是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并结合作者工作基础上,根据成矿带的成矿构造环境、矿床类型、成矿特点和成矿时代,总结出成矿省至少发育九类成矿系统,即(1)奥陶纪-志留纪岛弧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2)奥陶纪岛弧VMS型多金属成矿系统;(3)泥盆纪岛弧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4)泥盆纪与蛇绿岩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5)早石炭世岛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成矿系统;(6)石炭纪岛弧斑岩型-矽卡岩型Cu-Mo-Au成矿系统;(7)晚石炭世弧后盆地与花岗岩有关的Be-U成矿系统;(8)早二叠世岛弧或岛弧和陆缘弧过渡弧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Mo-W成矿系统;(9)早二叠世岛弧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境内外相邻成矿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系统,二者可以对接,新疆西准噶尔三条成矿带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三条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构成了成矿省北部的扎尔玛-萨吾尔Cu-Au成矿带、中部的波谢库尔-成吉斯-谢米斯台Cu-Au-Be-U多金属成矿带和南部的北巴尔喀什-克拉玛依Cu-Mo-W-Au-Cr成矿带。新疆西准噶尔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条件,有望实现找矿勘探的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带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 中亚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