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四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1
作者 顾美影 李振洲 +2 位作者 马盈慧 冷志巍 陈亚平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65-267,共3页
为应对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嫁接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生长相对较慢、成材晚、造林初期经济效益较低及西伯利亚红松林郁闭前的土地资源闲置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在白城市国有林总场到保保护站和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林药间作... 为应对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嫁接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生长相对较慢、成材晚、造林初期经济效益较低及西伯利亚红松林郁闭前的土地资源闲置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在白城市国有林总场到保保护站和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林药间作、林花间作、林粮间作、林林间作4种高效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西伯利亚红松林间作模式各有优劣,经济效益最高的是林粮间作模式,为79 770元/hm^(2),其次是林花间作模式,为75 210元/hm^(2),最低的是林药间作模式,为51 555元/hm^(2)。综合分析,林粮间作和林花间作的综合经济效益较高,提高了造林初期的林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了以短养长的目的,能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间作模式 经济效益 半干旱地区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格达奇区西伯利亚红松种源和单株遗传变异及选择
2
作者 刘会锋 孙璐 +4 位作者 张杰 刘霞 徐迪 刘桂丰 李慧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4,100,共6页
为选择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Loud.Mayr)优异种源和单株用于生产用种和种子园营建。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引种栽培的29年生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各种源生长、结实以及保存率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生长性状... 为选择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Loud.Mayr)优异种源和单株用于生产用种和种子园营建。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引种栽培的29年生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各种源生长、结实以及保存率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估算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依据生长性状并结合结实及保存率等性状选择优异种源及单株。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性状在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种源的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表型及遗传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24.26%~77.50%、12.31%~36.95%,其中,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各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均在0.93以上,受极强的遗传控制。在对各性状表型值和育种值进行多重比较的基础上结合遗传增益,筛选出托木斯克种源为优异种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4.02%、11.10%、36.94%。依据生长性状及遗传增益选出19株优良单株,其中,托木斯克种源8株,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平均值分别为9.41%、19.85%、57.66%;新西伯利亚种源筛选出11株,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平均值分别为8.55%、11.02%、27.05%。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保存率均在30%左右,相差不大,但结实率相差较大,选出新西伯利亚为该性状的优异种源,其结实率达1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种源选择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生长性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武威 吴昊晟 +4 位作者 杨东海 孙素芹 李士成 林玲 杨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以6个俄罗斯种源和1个蒙古国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引种20 a后的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大海林种源红松的生长差异。于2022年对林地内各种源树种的存活株数和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力,... 以6个俄罗斯种源和1个蒙古国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引种20 a后的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大海林种源红松的生长差异。于2022年对林地内各种源树种的存活株数和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力,同时将生长性状与各种源地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种20 a后,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保存率相差较大,树高、胸径和平均冠幅性状在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变异率均在20%以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红松生长状况优于西伯利亚红松,生长量较高的西伯利亚红松种源为乌兰乌德和托木斯克种源。根据生长性状与气候因子相关性表明,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特征与原产地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连续的冷-暖地理变异。影响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树高生长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经度,主要气候因子为1月份均温;影响胸径和冠幅生长的主要因子为7月份均温;影响各生长性状的主要限制因子为年均降水量。经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排名和生长指标聚类分析,乌兰乌德种源和托木斯克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生长较快且造林保存率高,其中,乌兰乌德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为1.65,其次是托木斯克种源为1.62。引种栽植20 a后,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特征具有差异,其中乌兰乌德种源和托木斯克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在帽儿山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引种的优先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引种栽培 红松 种源试验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和菌群结构
4
作者 姜奕冰 宋小双 +3 位作者 王占斌 王亮 邓勋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为西伯利亚红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的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α和β多样性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真菌间相关性... 【目的】研究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为西伯利亚红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的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α和β多样性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真菌间相关性,采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营养类群。【结果】(1)α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健康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与感病针叶相比,内生真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病斑等级的针叶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在发病后期针叶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相似度较高。(2)真菌群落LEfSe分析表明健康叶片样品组中的差异指示类群最多(19个)。(3)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与感病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相比,健康针叶中内生真菌群落结构较复杂,其中镰刀菌属占主要地位;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真菌群落结构也存在差异,其中在轻度染病的针叶中43.94%的优势内生真菌为拟青霉属;随着病斑等级的加深,优势内生真菌为穴褥盘孢属。(4)已染病的针叶与健康针叶相比,内生真菌营养类群发生明显变化,健康针叶内生真菌群落营养类型相对丰度较为均匀,随着病斑等级的增加,针叶内生真菌群落营养型从病理型向腐生型转变,且存在大量未知功能菌群。【结论】在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内,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健康的针叶内,内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指示类群最多。但是随着病斑面积的增加,针叶中的营养型内生真菌从病理型真菌向腐生型真菌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真菌多样性分析 西伯利亚红松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条件对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针叶脯氨酸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夏莹莹 毛子军 +1 位作者 马立祥 陈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以盆栽3年生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材料,设置4种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9%~31%(C),22%~24%(L),15%~17%(M)和渍水组(W),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当年生针叶和往年生针叶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 以盆栽3年生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材料,设置4种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9%~31%(C),22%~24%(L),15%~17%(M)和渍水组(W),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当年生针叶和往年生针叶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脯氨酸含量在不同叶龄和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红松当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往年生针叶,而西伯利亚红松则相反。总体上西伯利亚红松的脯氨酸含量高于红松;2)2树种在渍水条件下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红松在处理后一个月即出现胁迫反应,早于西伯利亚红松。土壤含水量在15%~17%时已对2种红松的往年生针叶产生胁迫,但对红松的胁迫程度大于西伯利亚红松;3)叶绿素积累与2种红松的耐水分胁迫能力相关性不大;4)西伯利亚红松的水分适应范围大于红松;2种红松的当年生针叶的耐水分胁迫能力均大于往年生针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西伯利亚红松 叶绿素 脯氨酸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光合与气孔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芳 陆志民 +5 位作者 王君 张世凯 李峪曦 李绍臣 张建秋 杨雨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2,共8页
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均为寒温带著名的成林树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与红松相比,西伯利亚红松具有更强的耐寒性。为探究低温胁迫下两树种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抗寒生理机理,本研究以5年生的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处理,3个... 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均为寒温带著名的成林树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与红松相比,西伯利亚红松具有更强的耐寒性。为探究低温胁迫下两树种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抗寒生理机理,本研究以5年生的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处理,3个胁迫温度(0℃、-20℃和-40℃)和3个胁迫时间(6、24和48 h),20℃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光合特性和气孔特性。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光合指标和气孔密度在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中的差异显著(P<0.05),低温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各光合指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温对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开度与气孔面积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胁迫前(20℃)和0℃低温胁迫下,红松中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西伯利亚红松,但在-20℃条件下胁迫6 h,西伯利亚红松各光合测定指标显著高于红松。随着温度的降低与胁迫时间的延长,两树种的各光合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红松中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西伯利亚红松,胁迫前(20℃),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均为椭圆形,随着温度的降低,两树种的气孔开度和气孔面积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西伯利亚红松 光合 气孔 抗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红松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传平 魏利 +2 位作者 姜静 刘桂丰 赵光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s, ISSR)技术,以引种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PinussibiricaDuTour)不同地理分布区的 19个种源为材料,筛选出 12个引物,获得总位点数 148条,其中多态位点数 136条,多态位点比率...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s, ISSR)技术,以引种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PinussibiricaDuTour)不同地理分布区的 19个种源为材料,筛选出 12个引物,获得总位点数 148条,其中多态位点数 136条,多态位点比率为 91. 89%。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源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 26. 48%,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I)平均值为 0. 156 3);种源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Nm为 0. 246 1)和遗传分化(Nei指数平均值为 0. 106 8,Gst平均值为 0. 329 8);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 67. 02%,种群间占 32. 98%。综合UPGMA聚类分析、地理变异规律及生态类型,种源划分结果为:西萨彦 -阿尔泰山地生态区种源;东西伯利亚南部高原生态区种源;西西伯利亚平原生态区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径级的西伯利亚红松树干液流及蒸腾耗水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华 佘春燕 +3 位作者 白志强 李倩 刘端 韩燕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0-397,共8页
基于热扩散技术,采用TDP法连续监测了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径级西伯利亚红松的树干液流,分析其在生长季内(6~9月)的液流变化及蒸腾耗水特性,为阐明喀纳斯保护区优势树种水分循环机理,以及理解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水分... 基于热扩散技术,采用TDP法连续监测了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径级西伯利亚红松的树干液流,分析其在生长季内(6~9月)的液流变化及蒸腾耗水特性,为阐明喀纳斯保护区优势树种水分循环机理,以及理解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及其过程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径级西伯利亚红松在晴、阴、雨3种天气条件下的树干液流日动态变化均呈昼高夜低的多峰型曲线,但变化频率和变化幅度差异明显,日最大液流值的排序为晴天〉阴天〉雨天。(2)树干液流的发生较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不同径级西伯利亚红松的最大液流峰值滞后时间在30~207min。(3)西伯利亚红松的月平均树干液流的大小顺序为7月〉8月〉9月〉6月,且相同径级树干阳生面的液流速率均大于阴生面。(4)西伯利亚红松全株的蒸腾耗水量为7月份的最大,其值占整个生长季的61.8%;且大径级阳生面的蒸腾耗水总量(6 716.79g)和阴生面蒸腾耗水总量(4 649.08g)分别是相应小径级阳生面和阴生面的2.00和2.45倍。(5)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西伯利亚树干液流的主要因素,同时0~5cm和20~30cm土壤温度对其影响也较大。研究表明,西伯利亚红松在生长过程中,大径级树干的液流和蒸腾耗水量大于小径级,主要发生部位为树干的阳生面,且在7月份的变化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径级 树干液流 蒸腾耗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韦睿 滕文华 +3 位作者 赵光仪 彭红梅 穆怀志 刘桂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16,共3页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优良种源区内采集7个种源的种子,并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太平沟林场育苗、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造林。通过对各种源的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对照红松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7年生幼...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优良种源区内采集7个种源的种子,并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太平沟林场育苗、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造林。通过对各种源的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对照红松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7年生幼树高、地径的F值分别为12.59、4.13,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75%。根据幼树高、地径等性状多重比较结果,选出乌兰乌德为最佳种源,其幼树高、地径较生长量最低的后杭爱种源分别提高了44.95%、12.77%。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各个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理纬度对地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引种的种源范围内,西伯利亚红松的地径生长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影响这种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生长季节内,7月份的均温、相对湿度、年降水、5—8月降水等与苗高(幼树高)、地径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苗高(幼树高)、地径与种源的海拔高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西伯利亚红松这种地理变异呈现为连续的冷—暖变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引种试验 地理变异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光仪 李国范 侯爱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经一系列考察研究证实,我国50年代后期于大兴安岭发现的所谓“漠河红松”,应属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而并非红松P.koraiensis。天然红松实际上不入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主要覆被西、中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大兴安岭,仅偶见于西... 经一系列考察研究证实,我国50年代后期于大兴安岭发现的所谓“漠河红松”,应属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而并非红松P.koraiensis。天然红松实际上不入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主要覆被西、中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大兴安岭,仅偶见于西北隅,属首次发现。种的鉴定,除根据一般常用形态性状鉴别外,还以解剖镜、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对针叶表皮上的下陷气孔外口及其在角质层上的印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外口,乃至表皮细胞,也与红松明显不同,应视为一可靠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红松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红松与红松种子形态、种皮显微构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毛子军 袁晓颖 +1 位作者 祖元刚 赵光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5-158,共4页
Normal experiment methods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e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eed coats between Pinus sibirica and P. ko... Normal experiment methods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e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eed coats between Pinus sibirica and P. koraiensi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seeds of P. sibir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the measured seeds of P. sibirica was only 39 9% and 48 5% of that of P. koraiensis. The weight of outer seed coats of P. sibirica was 54 04% and 52 6% of their whole seed weight, which was lighter than that of P. koraiensis, while the weight of the seed coat of P. koraiensis was of 61 7% of their whole seed weight. Five layers were seen at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hard seed coat of P. koraiensi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xternal seed epidermis layer (external seed coat), epidermis layer, dense lithocyte layer, palisade layer and inner epidermis. There were four layers in the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 the external epidermis layer, epidermis layer, palisade layer, and inner epidermis. Thickness of outer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and P. koraiensis was 400 μm and 1 200~1 300 μm respectively.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a big hindrance and the permeability barrier in the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but not stronger than that of P. korai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种子形态 种皮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高寒山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造林研究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波 薛世清 +10 位作者 牟强 王广发 周翠福 苏波 王振明 王秀荣 赵俊昌 李凤兰 王安 程佳友 邵宝君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共3页
西伯利亚红松[pinussibirica.(Loud.)Mayr.〕主产于原苏联,它有着与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icc)相似的优良材质,营养丰富的果实。在产地主要成林树种中,按利用价值的总和衡量,西伯利亚红松最为珍贵。几年来的引种、... 西伯利亚红松[pinussibirica.(Loud.)Mayr.〕主产于原苏联,它有着与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icc)相似的优良材质,营养丰富的果实。在产地主要成林树种中,按利用价值的总和衡量,西伯利亚红松最为珍贵。几年来的引种、调查与研究,与红松相比较,西伯利亚红松极为耐寒、耐干旱瘠薄、耐水湿等,在长白山高寒山区,高海拔地带(海拔1300~1500m)表现出良好的生长与适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西伯利亚 红松 引种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延 冯启祥 +3 位作者 王卓晖 孙权 赵东宁 姜洪源 《吉林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2,6,共3页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红松球蚜药剂防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翠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81,86,共3页
随着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引种规模的扩大,过去危害红松(P. koraiensis)及偃松(P. pumila)的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也开始危害西伯利亚红松,已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技术是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引种规模的扩大,过去危害红松(P. koraiensis)及偃松(P. pumila)的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也开始危害西伯利亚红松,已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技术是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吡虫啉、氧化乐果、敌敌畏、溴氰菊酯4种药剂3种稀释倍数的喷雾防治试验及成本分析。结果表明:采用8 000倍液的吡虫啉35.0%悬浮剂喷施幼苗及嫩稍防治效果最好,其杀虫率接近90%。此外,375倍液的溴氰菊酯(2.5%乳油)及氧化乐果(40.0%乳油)的杀虫率也较好,接近或超过85%,敌敌畏的防治效果较差,杀虫率55%~71%。4种杀虫剂中防治成本最高的是溴氰菊酯,达到2 070.0元·hm^(-2)·次^(-1),最低的是吡虫啉,仅为175.5元·hm^(-2)·次^(-1)。根据杀虫效果及防治成本,确认吡虫啉为最佳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球蚜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温带地区西伯利亚红松苗木越冬防寒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翠丽 李士成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6期109-110,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大兴安岭寒温带地区西伯利亚红松苗木传统覆土防寒方法存在取土困难、用工量大、花费多等问题进行了防寒方法改进,将覆土防寒方法变为用防寒被防寒,并从材料、用工、成本、保存率及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防寒被... 本文主要针对大兴安岭寒温带地区西伯利亚红松苗木传统覆土防寒方法存在取土困难、用工量大、花费多等问题进行了防寒方法改进,将覆土防寒方法变为用防寒被防寒,并从材料、用工、成本、保存率及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防寒被防寒的优势,为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苗木防寒探索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地区 西伯利亚红松 苗木 防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红松与红松幼苗光合及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曼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33-35,共3页
采用LI-6400xrt光合仪测定西伯利亚红松和红松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响应曲线,并调查、比较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的树高生长量。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红松最大光合速率略大于红松;红松与外界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大;西伯利亚红松光补偿点比红松低;... 采用LI-6400xrt光合仪测定西伯利亚红松和红松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响应曲线,并调查、比较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的树高生长量。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红松最大光合速率略大于红松;红松与外界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大;西伯利亚红松光补偿点比红松低;西伯利亚红松树高生长量较红松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红松 光合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曼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7期113-114,共2页
2004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从东北林业大学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采用异砧嫁接方法嫁接到沙地樟子松容器苗上。现嫁接成活率为95%,圃地的栽植成活率为92%,林地的移栽成活率为95.4%,都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12a的引种试验表明,选择优良穗条... 2004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从东北林业大学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采用异砧嫁接方法嫁接到沙地樟子松容器苗上。现嫁接成活率为95%,圃地的栽植成活率为92%,林地的移栽成活率为95.4%,都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12a的引种试验表明,选择优良穗条异砧嫁接育苗,并在嫁接后加强管理,注意苗木的生长情况、越冬防寒及防治病虫害,引种就能获得成功。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对于丰富沙地地区的树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西伯利亚红松 引种 异砧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蒙克山西伯利亚红松试验林高生长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俊国 宋辉 +1 位作者 刘桂丰 赵光仪 《森林工程》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调查大兴安岭塔河蒙克山高寒地上的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林,其连年生长量稳步提高,19 a生平均树高3.75 m,2008年高生长平均已达51.2 cm,其生长量与生长在气候相对温和的"红松故乡"温带的小兴安岭东南坡带岭地区的近缘种红松... 调查大兴安岭塔河蒙克山高寒地上的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林,其连年生长量稳步提高,19 a生平均树高3.75 m,2008年高生长平均已达51.2 cm,其生长量与生长在气候相对温和的"红松故乡"温带的小兴安岭东南坡带岭地区的近缘种红松几乎相同。而试验区内的对照红松已经所剩无几,幸存的几株也呈灌丛状。说明西伯利亚红松是耐严寒、耐贫瘠、引种前景广阔的优良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大兴安岭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遗传关系的分子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阿衣加玛丽·库都热提 王红芳 +1 位作者 鲍蕾 葛剑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9-602,共4页
本研究利用植物的3套基因组(核、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索红松(Pinus koraiensis)与西伯利亚红松(P.sibirica)的遗传关系,查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神秘五针松"飞来松"的确切分类地位.研究发现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具有各自独特的叶绿... 本研究利用植物的3套基因组(核、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索红松(Pinus koraiensis)与西伯利亚红松(P.sibirica)的遗传关系,查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神秘五针松"飞来松"的确切分类地位.研究发现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具有各自独特的叶绿体、线粒体单倍型,部分核单拷贝基因也在物种间表现出明显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飞来松应属于西伯利亚红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西伯利亚红松 飞来松 分子标记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西伯利亚红松种源引种试验初步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计家宝 宋淑媛 +1 位作者 李开隆 刘桂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的】西伯利亚红松是材果兼优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的寒温带地区,种内变异丰富。开展不同种源引种试验,选出优良种源,为后期的大规模引种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该树种的种源区划,在主要种源区的7个采种点采集种子,... 【目的】西伯利亚红松是材果兼优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的寒温带地区,种内变异丰富。开展不同种源引种试验,选出优良种源,为后期的大规模引种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该树种的种源区划,在主要种源区的7个采种点采集种子,育苗及造林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7年生和9~18年生的树高,以及7、15和18年生的胸径,也调查了18年生时的保存率。针对调查的性状进行了种源间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开展了性状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进行了不同种源树高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等。【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在17%~65%之间,大多在25%左右,树高性状变异系数基本呈现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各项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大多数在70%以上。当年高生长量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相关分析表明:造林地的温度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因子,较高的年均温、3月及7月均温,不但促进西伯利亚红松当年高生长,尤其明显促进第2年的生长。树高曲线模型拟合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均表明:在引进的各西伯利亚红松种源中,托木斯克种源、乌兰乌德种源表现突出,被确定为优良种源,其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73%和3.09%、4.68%和9.50%。【结论】西伯利亚红松种源间的生长性状存在明显变异,造林地的温度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因子,较高的温度不但对当年高生长有利,也明显促进第2年的高生长;基于各种源树高曲线及多重比较,选择托木斯克种源和乌兰乌德种源为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引种 种源试验 优良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