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气候特征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莲梅 张庆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0,共11页
利用1958-200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较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夏季亚洲西风急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亚洲急流存在其南北位置、强度和沿急流Rossby波活动的变化,定义的西风急流扰动指数能较好地综合反映... 利用1958-200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较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夏季亚洲西风急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亚洲急流存在其南北位置、强度和沿急流Rossby波活动的变化,定义的西风急流扰动指数能较好地综合反映急流的这3种变化。沿西亚急流和东亚急流的Rossby波活动具有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受不同波列活动的影响。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WAJRA)受北大西洋涛动影响,而东亚急流Rossby波活动(EAJRA)与南极涛动有联系。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影响新疆夏季降水,东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影响100°E以东地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西风急流 东亚西风急流 Rossby波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沿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异常的波源和能量传播及转换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莲梅 张庆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用195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涡度源方程、Eliassen-Palm通量(EP通量)和非绝热效应的波能方程,分析了夏季沿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WAJRA)异常的波源、能量传播和转换特征,从大气动力学内部机制上进一步认识WAJRA异常的成因,... 用195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涡度源方程、Eliassen-Palm通量(EP通量)和非绝热效应的波能方程,分析了夏季沿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WAJRA)异常的波源、能量传播和转换特征,从大气动力学内部机制上进一步认识WAJRA异常的成因,提高对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机理的理解。研究表明,对流层高层位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负涡度源区和EP通量强辐散区为夏季WAJRA异常的波源区。当波源区位置和强度出现异常时,波源所激发东传的Rossby波活动也出现异常,从而导致WAJRA强弱变化。WAJRA强(弱)年冰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东)EP通量强辐散区激发Rossby波并沿2条路径向东传播,一支向东传播在乌拉尔山附近转向东南并在里海、咸海—新疆上空进入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传播增强(减弱),另一支直接向东南方向传播在地中海东部—黑海附近进入亚洲西风急流增强(减弱),此外,地中海上空EP通量辐散也增强(减弱),它们共同作用使得WAJRA增强(减弱)。沿西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简称西亚急流,指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的15°—60°E部分)非绝热加热产生扰动有效位能远大于基本气流动能向扰动动能的转换和基本气流有效位能向扰动有效位能的转换。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强年(弱年)伊朗高原及其北侧的西亚地区非绝热加热产生的有效位能增强(减弱)显著,是WAJRA增强(减弱)的能量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准静止波传播 能量转换 非绝热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西洋涛动对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莲梅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7-1196,共10页
利用1961-2003年NCEP/NCAR再分析和新疆75个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分析新疆夏季降水与沿西亚副热带西风急流Rossby波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关系,研究表明,夏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欧西亚和中亚的准静止波传播是联系NAO与沿西亚副热带西风... 利用1961-2003年NCEP/NCAR再分析和新疆75个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分析新疆夏季降水与沿西亚副热带西风急流Rossby波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关系,研究表明,夏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欧西亚和中亚的准静止波传播是联系NAO与沿西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波活动和新疆夏季降水变化的纽带。通过波作用量的动力学诊断分析,讨论了夏季NAO正、负位相异常年准静止波传播特征和差异,夏季NAO强弱活动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EP通量散度强度和位置异常,该区EP通量散度强度和位置异常导致强辐散中心在中高纬向东传播的准静止波和沿副热带西风急流准静止波活动变化,从而影响新疆夏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季降水 西亚西风急流 准静止波 北大西洋涛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新疆降水异常与印度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莲梅 肖开提.多莱特 张庆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4-572,共9页
利用1960—2003年6~8月新疆75个气象站降水量、印度地区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量与印度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印度降水变化与新疆降水异常联系的可能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印度降水与新疆夏季降水量之间存在显... 利用1960—2003年6~8月新疆75个气象站降水量、印度地区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量与印度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印度降水变化与新疆降水异常联系的可能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印度降水与新疆夏季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39。夏季印度降水变化与其西北侧的西亚—中亚地区对流层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从而与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中心东西振荡和高压西部强弱,西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西亚急流)强度和南北位置振荡,500 hPa伊朗高压南北和东西振荡密切联系,夏季印度降水变化通过与这些影响新疆降水的系统联系而与新疆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Eliassen-Palm通量(EP通量)的动力学诊断分析进一步表明,印度季风偏强(偏弱)导致南亚高压西侧由南向北进入亚洲西风急流入口处的波作用通量偏强(偏弱),使得西亚急流偏强(偏弱)、偏北(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夏季降水 印度降水 南亚高压 西亚西风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