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褒姒形象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梁中效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褒姒形象是中华文明由原始共产制的"公天下"进入父权威家长制的"家天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它产生形成于西周到两汉时期;汉唐时代,褒姒是宫廷内外人们喜爱的美的化身。中晚唐之后,中华文明逐步衰落保守,强调宗... 褒姒形象是中华文明由原始共产制的"公天下"进入父权威家长制的"家天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它产生形成于西周到两汉时期;汉唐时代,褒姒是宫廷内外人们喜爱的美的化身。中晚唐之后,中华文明逐步衰落保守,强调宗法礼教的理学兴起,民族矛盾逐步尖锐,在此大的背景下,褒姒形象偏离了历史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姒形象 汉唐文明 褒姒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褒国褒姒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中效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7-41,58,共6页
三代时期的褒国是南国领袖,控制着秦蜀南北与汉水东西水陆大通道,深得周室重视,互为婚姻,从“太姒至于褒姒,可云世婚”。《诗经》中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等不实之辞,皆来自西周王室内部斗争的胜利者周平王一... 三代时期的褒国是南国领袖,控制着秦蜀南北与汉水东西水陆大通道,深得周室重视,互为婚姻,从“太姒至于褒姒,可云世婚”。《诗经》中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等不实之辞,皆来自西周王室内部斗争的胜利者周平王一派。周平王为了减轻“弑父篡位”的罪责,不遗余力地将污水泼向褒姒,以达到丑化其父周幽王的目的,为其杀父上位寻找借口。在《诗经》的影响下,从《国语》《左传》直到《史记》,逐步建构起了“褒姒灭周”的史学与文学文本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褒姒 《国语》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历史小说《褒姒》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3
作者 王平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10,共4页
新历史小说《褒姒》从历史的个人化角度重塑了褒姒的一生,其书张扬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精神。这种后现代主义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事件的个性化的消解,对历史的权威性进行挑战。其次,作者在男权中心的历史中,... 新历史小说《褒姒》从历史的个人化角度重塑了褒姒的一生,其书张扬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精神。这种后现代主义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事件的个性化的消解,对历史的权威性进行挑战。其次,作者在男权中心的历史中,重新塑造了褒姒这一女性形象与地位,对"红颜祸水"论的文化进行颠覆。最后,"人"与"人性"是《褒姒》的主题,作者对人性情感进行了诗意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姒 新历史小说 后现代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
作者 陈全方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4,7,共3页
汉中的褒河奔流于褒谷之中,谷口距汉中古城北二十公里。由谷口上溯九公里许,即褒姒故里,有褒姒舖在焉。褒姒本系古褒国一民间女子,以姒氏为姓,乃以褒姒”名之。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古城,在梁州褒城县... 汉中的褒河奔流于褒谷之中,谷口距汉中古城北二十公里。由谷口上溯九公里许,即褒姒故里,有褒姒舖在焉。褒姒本系古褒国一民间女子,以姒氏为姓,乃以褒姒”名之。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古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括地志》所记是唐时之褒城,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北距褒谷口十里。度其地望,褒国古城当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以东的周寨附近。周幽王五年(前779年),周伐褒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姒 寺村 谷口 城县 共叔段 唐时 周本纪 九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烽火戏诸侯
5
作者 李旭 《戏剧之家》 2011年第9期78-92,共15页
关键词 周幽王 褒姒 姬宜臼 申后 镐京 太子 董安 虢石父 申侯 都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