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煤模型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脱出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汤海燕 赵茂爽 +1 位作者 冯莉 曹泽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70-2376,共7页
选取苯甲酸和苯酚作为褐煤含氧官能团模型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泛函和6-311+G(d,p)基组,研究了羧基和羟基可能的脱出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含氧官能团脱出方式不同,脱出所需的能量也有差异;含有羧基物质的自催... 选取苯甲酸和苯酚作为褐煤含氧官能团模型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泛函和6-311+G(d,p)基组,研究了羧基和羟基可能的脱出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含氧官能团脱出方式不同,脱出所需的能量也有差异;含有羧基物质的自催化交联脱羧是相对容易发生的反应;考虑到水分子对含氧官能团脱出的影响,选取甲酸和丙三醇作为褐煤含氧官能团模型,研究了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及其反应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中水分子作为质子传递介质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一般1-2个水分子的催化效果较佳;同时研究了Na^+,K^+及其羧酸盐对丙三醇中羟基脱出反应过渡态结构和反应活化能的影响,表明Na^+和K^+均能与模型化合物形成络合物,稳定过渡态结构,降低活化能,其中Na^+的催化效果更佳;与单纯的离子相比,K^+羧酸盐催化效果变化不大,Na^+羧酸盐催化能力降低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含氧官能团 反应机理 活化能 褐煤模型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2O3催化褐煤衍生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脱氧制单体烃类化合物
2
作者 赵云鹏 司兴刚 +2 位作者 赵薇 曹景沛 魏贤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以钴铝类水滑石(CoAl-LDH)为前驱体,经焙烧和氢气还原制备了Co/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前驱体及催化剂的理化性质。以2-萘基醚为褐煤模型... 以钴铝类水滑石(CoAl-LDH)为前驱体,经焙烧和氢气还原制备了Co/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前驱体及催化剂的理化性质。以2-萘基醚为褐煤模型化合物,考察了Co/Al2O3催化其加氢脱氧制单体烃的性能。结果表明,Co/Al2O3-700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加氢脱氧活性,在温度250℃和氢气压力2 MPa反应条件下,反应90 min时2-萘基醚完全转化为单体烃(十氢化萘和四氢化萘)。2-萘基醚先加氢生成6,6′-氧代二(1,2,3,4-四氢萘),然后断裂C−O键生成四氢化萘和5,6,7,8-四氢-2-萘酚是主要反应路径。此外,Co/Al2O3-700对褐煤衍生苄醚和苯醚模型化合物加氢脱氧同样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2O3催化剂 加氢脱氧 褐煤衍生模型化合物 单体烃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xFF方法研究的褐煤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凤 李光跃 +2 位作者 卢金荣 李莹莹 梁英华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ReaxFF(reactive force field,活性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褐煤在1000K^2 000K下的热解过程,分析了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搜寻到了噻吩、硫酚和硫醚中硫元素迁移的基元反应以及热解产物中硫原子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 采用ReaxFF(reactive force field,活性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褐煤在1000K^2 000K下的热解过程,分析了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搜寻到了噻吩、硫酚和硫醚中硫元素迁移的基元反应以及热解产物中硫原子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热解产物中硫元素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会抑制硫从褐煤中逸出.在热解过程中,噻吩、硫酚和硫醚中的硫原子会通过硫自由基中间体进行相互转化.在热解结束时大多数硫原子以噻吩和硫醚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模型 REAXFF 热解 硫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