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裴松之《三国志注》献疑五则
1
作者 张寅潇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所撰《三国志》的基础上做了补阙、备异、惩妄、论辩等大量工作,使《三国志》更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点校精当,考证严谨,向来被作为学界通行本用以研究,但该书在句读、文字...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所撰《三国志》的基础上做了补阙、备异、惩妄、论辩等大量工作,使《三国志》更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点校精当,考证严谨,向来被作为学界通行本用以研究,但该书在句读、文字等方面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现以1982年修订本《三国志》为底本,将裴注五则疑误之处胪列于下,以供读者和整理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松之 诸葛亮 三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伍野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97-102,共6页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魏晋之际三国史研究的总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清代嘉庆以降,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9家之多。由于研究者均没有完全吸收其以往的成果,也没有确定完整的引书标准,因而研...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魏晋之际三国史研究的总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清代嘉庆以降,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9家之多。由于研究者均没有完全吸收其以往的成果,也没有确定完整的引书标准,因而研究的结果有多处重复,而数量则由140余种至255种不等。考证结果的巨大差距也导致了普及的混乱。本文在总结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裴注引书的六条标准,并根据标准辨析裴注引书为245种,另有11则出处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松之 《三国志注》 引书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治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0-66,共7页
以曹操生平为主线的《武帝纪》是《三国志》中非常重要的一篇,裴松之对该卷倾注大量心血,网罗材料,增益正文,并以审慎的态度分析各种征引材料所表述观点的得失,批评原作及他人相关史著中的非实录倾向,极力恢复和维护历史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 《三国志》 曹操 裴松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治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7-42,共6页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史注 ,裴松之不仅倾注大量心血网罗材料 ,增益正文 ,而且以审慎的态度分析各种意见的得失 ,批评诸葛亮研究中的非实录倾向 ,极力恢复和维护诸葛亮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 三国志 诸葛亮 裴松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城计”考略 被引量:2
5
作者 褚殷超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9,共3页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quo...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城计 诸葛亮 《三国志》 裴松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国赞《三国志裴注述》的成就
6
作者 刘治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林国赞酷好《三国志》,在反复研读中发现了许多前人不曾注意的问题,撰成《三国志裴注述》。与其他清代学者不同,在研究《三国志》的过程中,他以裴松之注为主线,对裴注的优劣得失进行全面的概括,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从而拓展了研究思路... 林国赞酷好《三国志》,在反复研读中发现了许多前人不曾注意的问题,撰成《三国志裴注述》。与其他清代学者不同,在研究《三国志》的过程中,他以裴松之注为主线,对裴注的优劣得失进行全面的概括,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从而拓展了研究思路,丰富了《三国志》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国赞 三国志 裴松之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裴注对刘知幾史学批评的影响
7
作者 刘治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刘知幾在《史通.补注》中对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提出了激烈的批评,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这是对裴注的否定。事实上刘知幾否定的只是裴注中的"补阙"部分,并不反对其中的"论辨"。而在论述史学价值、撰史准则和史书体例... 刘知幾在《史通.补注》中对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提出了激烈的批评,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这是对裴注的否定。事实上刘知幾否定的只是裴注中的"补阙"部分,并不反对其中的"论辨"。而在论述史学价值、撰史准则和史书体例要求及比较研究上,刘知幾则对裴注多有借鉴,是阳毁其注而阴效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注》 《史通》 史学批评 裴松之 刘知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农具类名物词论析
8
作者 王勇 《现代语文》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诸多农具类名物词,有的是对上古时期农具名物的承袭,有的是三国时期新发明或新改进的农具名物。这些农具名物大体可分为六类:一是耕作农具,如耒耜、犁;二是灌溉农具... 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诸多农具类名物词,有的是对上古时期农具名物的承袭,有的是三国时期新发明或新改进的农具名物。这些农具名物大体可分为六类:一是耕作农具,如耒耜、犁;二是灌溉农具,如翻车;三是耘草农具,如耨镈、锄;四是收割农具,如镰、铚、斧;五是加工农具,如箕、臼杵、碓、磨;六是称量农具,如升、斗。结合相关文献,考证其中农具类名物词的词义、特征、源流等,希望能够为农具类名物词研究、农具史研究、三国文化研究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类 名物词 《三国志》 裴松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考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泉 陈婧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2,共3页
历史,《汉语大词典》释为:“过去史实的记载。《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志》:‘(吴王)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 历史,《汉语大词典》释为:“过去史实的记载。《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志》:‘(吴王)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汉语大词典》 考辨 裴松之 三国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街亭斩马谡与蜀军的战斗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德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2期79-85,共7页
判断斩马谡的是与非,关键在于弄清导致街亭之败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所谓马谡“违亮节度”的罪名实难成立;马谡“依阻南山,不据下城”这种居高临下的处置,无论从兵法或街亭的地形上看都是对的。导致街亭之败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 判断斩马谡的是与非,关键在于弄清导致街亭之败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所谓马谡“违亮节度”的罪名实难成立;马谡“依阻南山,不据下城”这种居高临下的处置,无论从兵法或街亭的地形上看都是对的。导致街亭之败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对此诸葛亮心里比谁都清楚。马谡的责任,就其性质而论尚属指挥不力甚至是指挥不动的问题,因此,罪不至死。虽然诸葛亮斩马谡是为了不授魏延、吴壹辈以口实并以此为契机对蜀军严加整顿;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作法非但不能视为“明法”的典范,相反它正好暴露了封建政治家与封建法律的阶级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三国志 阶级局限性 封建政治 魏延 裴松之 孙武 兵法 将军 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壁之战拾遗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绳楠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一、巴丘遇疫与洞庭君山之游建安十三年,曹军以破竹之势,迅速占领荆州治襄阳。十月,占领江陵,主力自江陵浮江东下,将与孙权“会猎于吴”。《三国志》卷一四《郭嘉传》记曹军“于巴丘(今湖南岳阳)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郭嘉)在,不... 一、巴丘遇疫与洞庭君山之游建安十三年,曹军以破竹之势,迅速占领荆州治襄阳。十月,占领江陵,主力自江陵浮江东下,将与孙权“会猎于吴”。《三国志》卷一四《郭嘉传》记曹军“于巴丘(今湖南岳阳)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裴松之注引《傅子》记有曹操写给荀彧的一封信,信中说到: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之战 十三年 曹操 乌林 裴松之 三国志 水经注 孙权 郭嘉 元和郡县图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斗的“阿”不该读ē 被引量:1
12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18,共1页
阿斗的“阿” 不该读ē 龚嘉镇 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气势恢宏,是一部颇为成功的力作。但剧中将阿斗的“阿”读作ē,却实在令人遗憾。“阿”是个多音字,有两个随声分义的音项:ē、ā。阿ē,《说文解字·阜部》:“... 阿斗的“阿” 不该读ē 龚嘉镇 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气势恢宏,是一部颇为成功的力作。但剧中将阿斗的“阿”读作ē,却实在令人遗憾。“阿”是个多音字,有两个随声分义的音项:ē、ā。阿ē,《说文解字·阜部》:“大陵也。一曰曲阜也。从阜,可声。”秦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阿斗 阿房宫 《现代汉语词典》 说文解字系传 《史记·秦始皇本纪》 裴松之 魏晋时代 《三国志》 亲属称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南征新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本荣 《贵州文史丛刊》 1997年第1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诸葛亮南征 《三国志》 《华阳国志》 南中 战略地位 裴松之 遗址 《三国演义》 文韬武略 太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强不息”精神对诸葛亮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殿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诸葛亮 刘备 《三国志》 裴松之 奋斗精神 蜀汉政权 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复兴汉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大词典》首卷复审定稿札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骆伟里 《辞书研究》 1986年第6期36-43,共8页
出版《汉语大词典》是百年大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员量,自一九八四年四月起,在主编罗竹风同志的亲自主持下,对首卷初稿集中进行了复审定稿。《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大汉和辞典》等国内外现有汉语辞书,... 出版《汉语大词典》是百年大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员量,自一九八四年四月起,在主编罗竹风同志的亲自主持下,对首卷初稿集中进行了复审定稿。《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大汉和辞典》等国内外现有汉语辞书,已经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吸取现有辞书编纂成功的经验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稿 汉语大词典 札记 工具书 辞海 裴松之 左传 研究成果 现代汉语词典 疏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阔”词义补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凤珍 《辞书研究》 1988年第6期139-141,共3页
“契阔”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内涵丰富,意义繁复,使用频率高,在不少具体语言环境中,不易准确理解和说明它的意义。新版《辞源》“契阔”条下列有两个义项:(一)离合,聚散。偏指离散。引《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契阔”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内涵丰富,意义繁复,使用频率高,在不少具体语言环境中,不易准确理解和说明它的意义。新版《辞源》“契阔”条下列有两个义项:(一)离合,聚散。偏指离散。引《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及《文选·晋陆士衡(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准确理解 古代汉语 魏书 晋书 具体语言环境 古汉语词义 使用频率 义项 裴松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國志》發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吳金華 《文献语言学》 2017年第1期178-198,共21页
本文討論與陳壽《三國志》相關的四個問題:一是如何洞察《三國志》敘事的繁簡關係,二是如何理解陳壽同時代人譽《三國志》爲"實録",三是如何把握《三國志》的整體性來深刻理解其局部敘述,四是如何看待清人趙翼的"回護&qu... 本文討論與陳壽《三國志》相關的四個問題:一是如何洞察《三國志》敘事的繁簡關係,二是如何理解陳壽同時代人譽《三國志》爲"實録",三是如何把握《三國志》的整體性來深刻理解其局部敘述,四是如何看待清人趙翼的"回護"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國志》 陳壽 裴松之 劉知幾 《史通》 趙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在古代口语中的一个义项
18
作者 孙庆甫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0-60,共1页
古汉语中“来”一词,作实词时,有“至”、“还”、“及”、“麦名”“呼”等常见义项。作虚词时,可为语气词或助词,然未见有释作时间副词者。汉魏以来,“来”在口语中却有这种用法。“来”作时间副词“刚才”之释,多存在于对话中。试举... 古汉语中“来”一词,作实词时,有“至”、“还”、“及”、“麦名”“呼”等常见义项。作虚词时,可为语气词或助词,然未见有释作时间副词者。汉魏以来,“来”在口语中却有这种用法。“来”作时间副词“刚才”之释,多存在于对话中。试举《三国志·魏书》中二例。《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典略》云:“或谓彧:‘以君当事,不可不以某为权郎邪?’彧笑曰:‘官者所以表才也,若如来言,众人其谓我何邪?’”《方技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松之 时间副词 口语 义项 古汉语 语气词 复合虚词 三国志 实词 汉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安文学三考
19
作者 丁福林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40-345,共6页
曹丕《黎阳作》诗三首系年魏文帝曹丕《黎阳作》诗三首,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誉为“纵横成文,伤悲之心,慰劳之旨,皆寄文句之外。一以音响写之,此公子者,岂不允为诗圣”(见《古诗评选》卷二)。诗之写作时间,黄节《魏文帝诗注》考释云:... 曹丕《黎阳作》诗三首系年魏文帝曹丕《黎阳作》诗三首,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誉为“纵横成文,伤悲之心,慰劳之旨,皆寄文句之外。一以音响写之,此公子者,岂不允为诗圣”(见《古诗评选》卷二)。诗之写作时间,黄节《魏文帝诗注》考释云:“《魏志》:建安四年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七年,绍死,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秋九月,公征之。八年春三月,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八月,谭、尚争翼州,谭败乞降,公许之,引军还,冬十月,到黎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裴松之 三国志 系年 中古文学 陆侃如 曹操 邺城 黄节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曹操的人格裂变──鲁迅的曹操观及其理论基础
20
作者 邱永山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7期57-60,共4页
关于曹操的人格裂变──鲁迅的曹操观及其理论基础邱永山鲁迅先生不是专门的史学家,然而他对历史、尤其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却有着深刻的认识、卓越的见解。在对历史的审视和研究中,鲁迅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科学... 关于曹操的人格裂变──鲁迅的曹操观及其理论基础邱永山鲁迅先生不是专门的史学家,然而他对历史、尤其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却有着深刻的认识、卓越的见解。在对历史的审视和研究中,鲁迅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科学的辩证方法,把犹如一团乱麻般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鲁迅 人格裂变 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裴松之 三国志 研究历史 中国历史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