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0
1
作者 陈子康 周云 +1 位作者 张季超 吴从晓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共11页
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节点和整体性研究方面,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和标准化情况,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节点和整体性研究方面,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和标准化情况,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和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节点 抗震性能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望喜 曹亚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强调了防连续倒塌子结构受力机制的复合与机制转移的全受力过程、楼板和空间受力对受力机制的影响;指出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相关的国内外规范在设计方法、界定倒塌范围、... 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强调了防连续倒塌子结构受力机制的复合与机制转移的全受力过程、楼板和空间受力对受力机制的影响;指出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相关的国内外规范在设计方法、界定倒塌范围、荷载组合、验收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以下差异值得注意,主要包括初始缺陷、节点/连接与结构体系的关联性、"等同现浇"的内涵与困惑、现有设计方法的适用性;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连续倒塌研究内容和重点应在整体稳固性分析与量化指标、节点和子结构试验、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设计方法等方面。这些问题的阐述可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连接 受力机制 整体稳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林兵 种迅 +3 位作者 霍璞 苗启松 陈曦 黄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6-285,共10页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纯框架结构(简称“抗震结构”),取底部中跨两层作为试验子结构,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开展了两结构的混合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模式和动力响应,揭示了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协同工作的减震机理。结果表明:减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的损伤模式基本一致,均为梁端、柱底先后出现塑性铰,减震外挂墙板未改变主体结构的损伤演化模式;试验过程中,外挂墙板本身以及墙板与结构连接处均未出现裂缝,墙板可将结构层间变形有效传递至消能器;设防、罕遇和极罕遇地震下,减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抗震结构分别减小了12.59%,17.68%和10.34%,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外挂墙板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U型金属消能器 混合试验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竖向支撑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炳生 侯晓祥 林成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292,共9页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竖向支撑,设计了2个不同高度的竖向支撑体系,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支撑在装配式构件安装施工荷载下的位移变化及杆件应力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荷载-位移、荷载-应变的变化与装配式构件安装加载方...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竖向支撑,设计了2个不同高度的竖向支撑体系,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支撑在装配式构件安装施工荷载下的位移变化及杆件应力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荷载-位移、荷载-应变的变化与装配式构件安装加载方式相对应。支撑顶部最大侧向位移为支撑高度的0.3%,竖向位移很小,支撑底部位移很小。立杆应变较大,为支撑体系的主要受力杆件。支撑破坏模式为底部杆件压屈破坏,支撑体系的极限承载力达到预期要求,验证了支撑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竖向支撑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静力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蚜虫算法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彦苍 刘筱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我国建筑业"十三五"期间重要战略之一,而框架结构则是其应用较多的结构体系。基于此,运用系统可靠度理论指导并借助高效率的寻优算法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我国建筑业"十三五"期间重要战略之一,而框架结构则是其应用较多的结构体系。基于此,运用系统可靠度理论指导并借助高效率的寻优算法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并以系统可靠度为约束条件,利用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智能优化算法—蚜虫算法对其进行建模求解,将求解结果与结构可靠度经典算法蒙特卡罗抽样方法进行对比,表明了此方法求解效率与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结构 蚜虫算法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伏焕昌 吴从晓 +2 位作者 张玉凤 邓雪松 张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7,共9页
基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困难,提出了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为了研究该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减震效果,对消能减震连接体系和现浇框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分析了消能器不同设计参数对该体系抗... 基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困难,提出了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为了研究该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减震效果,对消能减震连接体系和现浇框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分析了消能器不同设计参数对该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的抗震性能略优于现浇框架结构;该体系的抗震性能随阻尼器总高度和翼缘板厚度的增加而提高;腹板厚度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几乎没有影响;阻尼器不同材料强度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金属阻尼器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down方法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及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云 彭涵钰 +3 位作者 裴熠麟 张琴 陈太平 易伟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2,共15页
通过非线性静力Pushdown分析及灵敏度计算方法,对影响多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评估。首先以某牛腿-插销杆-角钢连接形式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子结构静载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该试... 通过非线性静力Pushdown分析及灵敏度计算方法,对影响多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评估。首先以某牛腿-插销杆-角钢连接形式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子结构静载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该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及失效模式均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在此基础上,对试验过程中的插销杆失效模式进行了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可通过增大螺杆直径或采用高强螺杆等方式增强插销杆的抗剪强度,从而有效提高结构二次防倒塌能力;其次,设计了一榀四跨七层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相应的现浇结构,分别对拆除首层中柱和边柱两种不同失效工况下剩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非线性静力Pushdown计算;并通过选取包含荷载、材料以及结构几何尺寸等在内的15个不确定性参数,利用Tornado图形法对各不确定性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柱和边柱失效工况下,该多层全装配式框架结构在压拱阶段的极限承载能力分别较现浇结构低约18.5%和22.8%左右;同时纵筋屈服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楼面恒荷载、活荷载及梁纵筋截面积等不确定性参数对采用该连接形式的整体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较大,而混凝土弹性模量、柱纵筋截面积、纵筋弹性模量、箍筋截面积以及梁宽尺寸等参数不确定性对结构性能影响相对较小,在结构设计阶段可忽略其变异性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现浇混凝土结构 抗连续性倒塌 Pushdown分析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静峰 王新乐 +2 位作者 李贝贝 王波 邓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2-80,共9页
消能减震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改善其破坏模式。然而,目前对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尚缺乏试验研究。为了获悉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文章进行3榀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 消能减震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改善其破坏模式。然而,目前对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尚缺乏试验研究。为了获悉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文章进行3榀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和1榀现浇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采用整体式和暗牛腿式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观察和记录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对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骨架曲线和延性系数等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能量耗散系数E=1.464~1.759,延性系数μ=3.02~3.61,屈曲约束支撑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改善其失效模式;研发的支撑与梁柱连接节点的连接构造可以有效地实现屈曲约束支撑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受力。文中研究成果将为屈曲约束支撑在多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连接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2 位作者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佑发 黄振宇 陈铵旭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118,共10页
研究目的:山地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与常规结构有显著差别。本文针对一种典型的螺栓-钢板连接的干式连接装配式节点,基于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拆除构件法对装配式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山地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与常规结构有显著差别。本文针对一种典型的螺栓-钢板连接的干式连接装配式节点,基于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拆除构件法对装配式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提出了梁荷载系数、各层梁端轴力、各层梁端弯矩随失效节点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和柱底轴力、弯矩变化的影响范围,揭示了装配式掉层框架和现浇掉层框架在抗连续倒塌中的抗力机制差异;(2)采用动力非线性分析逼近两种结构的倒塌极限状态,得到了两种掉层框架在倒塌破坏模式上的差异;(3)装配式掉层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不如现浇掉层框架,并且由于节点受力性能的差异,装配式掉层框架在抗连续倒塌过程中的悬链线机制与现浇掉层框架不同,装配式掉层框架和现浇掉层框架在柱失效后产生主要抗倒塌承载力的楼层位置不同;(4)本研究成果可为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层框架结构 装配式 抗连续倒塌性能 拆除构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黏滞阻尼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计嘉伟 何文福 +2 位作者 尚自端 王琨 杨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9,共9页
提出了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并采用黏滞阻尼器提升整体抗震性能。为研究所提出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1个单榀装配式减震框架试件和1个单榀装配式框架试件开展拟动力实验,... 提出了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并采用黏滞阻尼器提升整体抗震性能。为研究所提出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1个单榀装配式减震框架试件和1个单榀装配式框架试件开展拟动力实验,对其破坏模式、塑性铰、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减震框架和装配式框架均发生弯剪破坏,破坏集中在接近柱中连接部位;与无阻尼器装配式框架相比,带黏滞阻尼器的装配式减震框架的正负向的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97%和82%;耗能能力和刚度也显著提高。结合框架受力状态来看,装配式框架柱中部为纯受剪状态,抗剪性能需求高,易发生脆性破坏。因此,建议加强柱中连接节点处的抗剪性能,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连接部位的咬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 抗震性能 动力试验 黏滞阻尼器 直螺纹套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新方法
13
作者 吕西林 卜凡夫 +1 位作者 姜淳 蒋欢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5,F0002,共12页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变形能力强、震后残余变形和损伤小的特点,结构在震后往往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本文针对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了“小震完好、中震基本完好、大震可修、巨震不倒”的四水准抗震...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变形能力强、震后残余变形和损伤小的特点,结构在震后往往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本文针对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了“小震完好、中震基本完好、大震可修、巨震不倒”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并提出一种性能化抗震设计新方法,即第一水准地震作用下基于力进行弹性设计,第三水准地震作用下基于位移进行弹塑性设计.然后,应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幢5层自复位框架结构,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对结构进行了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角钢 四水准抗震设防 抗震设计方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加速度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成都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
14
作者 昌毅 杨仁镪 +1 位作者 杨子健 李革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043-9051,共9页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θ_(max)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针对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方法利用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得各地震响应下的θ_(max),再对θ_(max)及其相对应的地震动进行对数线性拟合得到两者的关系式;针对成都市区域,该方法以成都市历史地震动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PGA计算公式,得到成都市各个工程场地位置的PGA。进而,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结构在充分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4个不同性能水准下的结构失效概率最高分别为94.1%、89.1%、74.7%和40.8%,且结构各性能水准的结构失效概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都是由西部向东部递减,因此可以适当加强西部地区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适当放宽东部地区的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以便节约经济成本。所提出的方法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加速度 最大层间位移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失效概率 网格化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技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健新 翟越洋 赵茜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与传统现浇框架结构相比,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速度更快,但框架钢连接节点处存在应力突变,因此,有必要采用基于数字孪生的手段监测该实际工程结构的施工过程,以获得钢节点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基于BIM、有限元和传感器等技术搭... 与传统现浇框架结构相比,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速度更快,但框架钢连接节点处存在应力突变,因此,有必要采用基于数字孪生的手段监测该实际工程结构的施工过程,以获得钢节点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基于BIM、有限元和传感器等技术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智能建造框架,从物理数据收集、虚拟模型建立、模型信息交互3个方面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结构智能建造实现方法。在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实际工程建造阶段,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工程中关键点数据的实时监测,并将其与BIM和有限元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与修正物理模型中的框架结构受力情况,最终实现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表明,该数字孪生模型能有效对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基于传感器网络和时空参数分析的危险点预测,有效减少资源消耗,为该结构的应用提供有效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钢节点 数字孪生 虚拟传感器 智能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伟辰 张保证 +2 位作者 江佳斐 徐军林 邢琼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9,共15页
首先,系统总结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静力性能与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对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节点(墙板节点、梁板柱节点)和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装配整体式和全装配式2类混凝土结构均具有良好的... 首先,系统总结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静力性能与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对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节点(墙板节点、梁板柱节点)和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装配整体式和全装配式2类混凝土结构均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以及较好的静力性能与抗震性能;2)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强,总体抗震性能等同于现浇混凝土结构;3)全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变形能力更强,接头具有典型的半刚性特征。然后,基于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在白俄罗斯、俄罗斯、法国和我国多座城市地铁中的应用情况,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地下车站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最后,对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未来的发展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指出装配式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方法、高效连接方式和考虑土-结构共同工作的抗震性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地下车站 混凝土结构 连接方式 节点 整体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框架结构一致多尺度模拟方法与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浩 李宏男 付兴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为了在有限算力下尽可能提高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精度,且对结构的局部损伤特性和整体结构响应开展并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一致多尺度模拟方法。基于内聚力模型来考虑新旧混凝土的界面接触问题,采用组... 为了在有限算力下尽可能提高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精度,且对结构的局部损伤特性和整体结构响应开展并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一致多尺度模拟方法。基于内聚力模型来考虑新旧混凝土的界面接触问题,采用组合多点约束法实现多尺度模型的界面连接;结合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对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并通过参数分析得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区域细观尺度模型的合理取值范围;最后采用提出的一致多尺度模拟方法,分析了某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尺度模型耦合界面宜取在新旧混凝土交界面之外,建议长度为h/3~h(h为梁高),距离灌浆套筒端部至少留出1/2个套筒的长度;与宏观梁单元相比,采用一致多尺度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构整体响应更加精确且能够反映节点区域的真实塑性发展规律;提出的一致多尺度模拟方法可为复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及关键节点的精细化仿真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一致多尺度 内聚力模型 梁柱节点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管-对拉钢筋式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数值分析
18
作者 陈丽华 刘理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7,共11页
文章设计构造了一种新型外包钢管-对拉钢筋式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4个足尺节点试件,研究外包钢管厚度和在节点核心区设置补强板对节点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基于已有的试验研究结果,建立ABAQUS... 文章设计构造了一种新型外包钢管-对拉钢筋式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4个足尺节点试件,研究外包钢管厚度和在节点核心区设置补强板对节点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基于已有的试验研究结果,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进行模拟,对节点受力机理进行分析。模型中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钢筋双折线弹塑性模型、钢结构混合强化本构模型,并定义钢材柔性损伤。对比试验结果可知该模型准确地模拟出节点承载力退化以及滞回曲线的捏缩,验证了模型损伤准则的适用性。对模型的耗能与刚度退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对拉钢筋直径、外包钢管延伸高度、轴压比等参数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 对拉钢筋式 有限元分析 损伤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范力 吕西林 +1 位作者 赵斌 张继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05,共9页
本文对2个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梁柱节点的单层两跨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考察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类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当层间... 本文对2个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梁柱节点的单层两跨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考察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类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25时,结构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良好,结构体系破坏模式为柱底弯曲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 装配式节点 拟动力试验 抗震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新元 杜德润 王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的有限元模拟,对两榀组合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侧刚度、延性系数、耗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组合框架在承载力高于普通装配式组合框架的同时,延性也优于后者,耗能能力相较后者也有一定的提升,表明了将这种耗能钢连接节点应用于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 耗能钢连接 装配式 组合框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