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载机动臂组合焊接变形的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先果 毕永泗 王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针对装载机动臂组合焊接生产中动臂板焊后所存在的角变形和扭曲变形,从理论和施焊现场工艺方面分析了动臂组合产生变形的原因,并通过对动臂组合焊接方法的正确选择、焊接顺序和焊接规范的优化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动臂组合焊接变形的问题。
关键词 贴角焊缝组合 角变形 扭曲变形 分段退焊 装载机动臂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动臂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伟 全威 +2 位作者 龚智伟 何继锟 王敏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装载机动臂在服役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裂纹直接影响作业安全。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在动臂铰孔处内壁建立半椭圆形的初始裂纹模型,分析计算在单个循环周期内载荷峰值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值。然后通过数值拟合来研究在... 装载机动臂在服役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裂纹直接影响作业安全。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在动臂铰孔处内壁建立半椭圆形的初始裂纹模型,分析计算在单个循环周期内载荷峰值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值。然后通过数值拟合来研究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幅与裂纹深度的对应关系,在绘制?K-a曲线后利用Paris公式预测动臂的裂纹扩展寿命。结果表明:应力强度因子幅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裂纹的初始长度也影响着动臂的裂纹扩展循环次数,呈现显著的反向变化关系。研究成果为装载机动臂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有助于疲劳寿命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动臂 力学仿真 有限元法 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扩展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仿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恩旭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针对装载机动臂能量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及再生系统,该系统采用蓄能器作为储能元件。首先分析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及再生系统工作原理,其次对元件进行数学模型分析,最后运用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 针对装载机动臂能量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及再生系统,该系统采用蓄能器作为储能元件。首先分析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及再生系统工作原理,其次对元件进行数学模型分析,最后运用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平台(AMESim)进行建模,以柳工ZL50C为仿真对象,在典型工况下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动力系统动臂油缸响应速度快,能量回收效率达到66.9%,能量再生效率达到81.5%。该混合动力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发动机为系统提供能量降低了21.3%,发动机油耗量降低了19.8%。该系统为装载机节能技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对于降低装载机作业成本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动臂 能量回收 液压式 能量再生 AME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泵控三腔液压缸驱动装载机举升装置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晓刚 王翔宇 +1 位作者 张红娟 权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10-418,共9页
装载机是一种频繁装卸货物的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其举升装置及其负载存在大量的重力势能,为回收利用这部分能量,提出闭式泵控三腔液压缸的装载机举升装置。将原有动臂非对称两腔液压缸改为对称液压缸,增加一个势能回收腔,并与蓄能器相... 装载机是一种频繁装卸货物的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其举升装置及其负载存在大量的重力势能,为回收利用这部分能量,提出闭式泵控三腔液压缸的装载机举升装置。将原有动臂非对称两腔液压缸改为对称液压缸,增加一个势能回收腔,并与蓄能器相连,直接回收与利用重力势能。闭式泵控液压系统通过伺服电机-定量泵驱动三腔液压缸,消除液压系统的节流和溢流损失,并通过采用速度-位置复合闭环控制策略提高举升装置的响应特性。首先对闭式泵控三腔液压缸举升装置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搭建其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控制策略;然后构建该装置的多学科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最后构建该装置的试验测试平台,进一步分析其工作与能耗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无蓄能器参与工作的闭式泵控系统相比,采用该系统,液压缸的平均工作压力由10 MPa降为6 MPa,一个工作周期内系统能耗降低21.2%;较原有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空载、半载和满载工况下能耗分别降低22.7%、20.9%和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液压缸 闭式泵控 装载机动臂 势能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容腔液压缸的装载机举升系统能效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翔宇 郝云晓 +3 位作者 杨敬 张红娟 权龙 王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94-3203,共10页
为消除装载机阀控液压系统在举升和下降过程产生的节流和溢流损失,并回收举升过程中积累的重力势能,提出由三腔液压缸和闭式泵控组合的高能效液压驱动系统。首先,将现有非对称液压缸中的柱塞杆改为中空结构,设计中空腔室柱塞腔与有杆腔... 为消除装载机阀控液压系统在举升和下降过程产生的节流和溢流损失,并回收举升过程中积累的重力势能,提出由三腔液压缸和闭式泵控组合的高能效液压驱动系统。首先,将现有非对称液压缸中的柱塞杆改为中空结构,设计中空腔室柱塞腔与有杆腔的面积相等,两腔室直接与液压泵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构成闭式泵控回路,第三腔室直接与蓄能器相连,构成液气储能单元;然后,根据工作原理和理论分析初步确定系统基本元件的参数,构建所提出的系统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验证系统的可行性;最后,搭建高能效液压驱动系统试验样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不同势能回收腔压力对系统能效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闭式泵控液压系统,不仅完全消除了节流损失,还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定排量液压泵,实现了动臂液压系统供需流量匹配;蓄能器与液压缸第三腔重力势能回收腔直接相连,下降过程中可直接回收利用举升系统动力势能,当此腔压力为5 MPa时,所提系统能量回收效率最高,可达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容腔液压缸 高能效 势能回收利用 装载机动臂 闭式泵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