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乳液聚合物裂解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毅飞 王莲芝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4-47,共4页
采用裂解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聚丙烯酸丁酯(PBA)、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PBA/St)、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共聚物(PBA/VA)三种乳液聚合物的热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其特征裂解碎片被检测,质谱定性可靠。结果表明,由于三种聚合物... 采用裂解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聚丙烯酸丁酯(PBA)、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PBA/St)、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共聚物(PBA/VA)三种乳液聚合物的热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其特征裂解碎片被检测,质谱定性可靠。结果表明,由于三种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不同,其裂解机理亦不相同。PBA、PBA/St以解聚机理裂解,其主要特征裂解产物是聚合单体;而PBA/VA以断袭机理裂解,主要特征裂解产物为醋酸、苯、苯甲酸丁酯等,裂解产物中的二、三单光裂解碎片,还反映出三种聚合物的链段结构序列不同,即PBA中聚合单体以头-头、头-尾两种方式键接;PBA/St以头-头一种方式键接;PBA/VA以头-头方式键接为主,亦存在少数头-尾键接链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乳液聚合 裂解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裂解色谱/质谱法研究茶叶的指纹图谱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敏 张铭光 +2 位作者 袁鹏 朱兰 钟汉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采用热裂解色谱/质谱法研究茶叶的指纹图谱,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对指纹图谱的影响.并采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等级的茶叶相关系数>0.900,不同等级的茶叶相关系数<0.820.为茶叶的品质鉴定... 采用热裂解色谱/质谱法研究茶叶的指纹图谱,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对指纹图谱的影响.并采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等级的茶叶相关系数>0.900,不同等级的茶叶相关系数<0.820.为茶叶的品质鉴定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科学的测试手段.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谱图信息丰富以及重现性好,使茶叶质量控制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指纹图 /质谱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色谱在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博宁 赵德智 刘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7-1129,共3页
综述了裂解色谱法在国内外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应用进展,介绍了直接裂解色谱法、裂解色谱-质谱法、指纹图谱技术在石油地质、油页岩工艺评价、分析硫化物、润滑油、橡胶领域和烟草化学方面的巨大作用。阐述了裂解色谱技术的局限性,并提出... 综述了裂解色谱法在国内外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应用进展,介绍了直接裂解色谱法、裂解色谱-质谱法、指纹图谱技术在石油地质、油页岩工艺评价、分析硫化物、润滑油、橡胶领域和烟草化学方面的巨大作用。阐述了裂解色谱技术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石油 化工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样中单体显微组分的激光微裂解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安阳 张志荣 +3 位作者 谢小敏 申宝剑 腾格尔 秦建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71-3479,共9页
镜质体和树脂体是煤中重要的有机显微组成,认识其化学组成及结构,对生烃潜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光学显微镜和优化的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云南红河古近系煤样中单个镜质体和树脂体的激光微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单芳... 镜质体和树脂体是煤中重要的有机显微组成,认识其化学组成及结构,对生烃潜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光学显微镜和优化的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云南红河古近系煤样中单个镜质体和树脂体的激光微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单芳烃、双芳烃、二萜类化合物和正构烯烃/烷烃对等在两显微组分中均有检出,且芳烃化合物和二萜类化合物分布非常相似;丰富的降海松烷和扁枝烷指示了裸子植物,尤其是针叶树脂的贡献;脂肪烃以及藿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不同,表明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能够区分同一样品中不同显微组分的成烃差异,从而对有效生烃组分的判识提供重要的分子证据。除此之外,还探讨了与传统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相比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质谱 显微组分 生烃潜力 裸子植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藿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铌酸在线催化裂化碱木质素热解蒸气的研究
5
作者 张志峰 蒋明月 +2 位作者 李淑君 王清文 张志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181,共10页
利用煅烧法制备了改性铌酸催化剂,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在650℃下对碱木质素进行了催化热解和热解产物分析,并对改性铌酸(Nb-350)进行FT-IR、BET、XPS、NH3-TPD分析表征,在铌酸作用下木质素的热裂解特性进行研究,探索... 利用煅烧法制备了改性铌酸催化剂,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在650℃下对碱木质素进行了催化热解和热解产物分析,并对改性铌酸(Nb-350)进行FT-IR、BET、XPS、NH3-TPD分析表征,在铌酸作用下木质素的热裂解特性进行研究,探索催化剂用量、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升温速率对碱木质素热裂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过程中改性铌酸中的结晶水减少; Nb-350的孔容增大,介孔比例增大,具有弱酸性位点;碱木质素的热裂解产物主要是芳香烃和酚类物质,如苯、甲苯、甲基苯酚、甲氧基苯酚等; Nb-350能很好的促进酚类产物的生成,产量可达85%以上;裂解温度650℃、时间40 s、4倍催化剂用量下更有利于提高酚类和芳香烃类产物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改性铌酸 催化 -/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四唑胍盐的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琼 安亭 +3 位作者 潘清 宁艳丽 樊学忠 赵凤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2,共7页
采用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固体原位池/红外和质谱(直接进样和热裂解-色谱-质谱联用方式)研究了偶氮四唑胍(GZT)的热分解行为,凝聚相产物和气相产物的变化,提出了GZT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GZT分解失重的第一阶段由偶氮四... 采用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固体原位池/红外和质谱(直接进样和热裂解-色谱-质谱联用方式)研究了偶氮四唑胍(GZT)的热分解行为,凝聚相产物和气相产物的变化,提出了GZT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GZT分解失重的第一阶段由偶氮四唑的放热分解反应和胍分解的吸热过程构成。在单独热作用下,GZT首先发生质子转移形成偶氮四唑和胍,然后分别分解。偶氮四唑的四唑环经过开环反应,可能形成中间产物叠氮四唑(CHN7),最终生成三聚氰胺和叠氮铵等高沸点物质。在离子源轰击作用下除了四唑环开环解离外,C—N azo也会发生断裂,进而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偶氮四唑胍盐 热分 机理 --质谱 固体原位池-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位、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热分解过程的Py/GC-MS与TGA-DTA/MS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新威 胡祖明 刘兆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9-354,359,共7页
通过裂解/色谱-质谱联用(Py/GC-MS)与热失重-质谱联用(TGA-DTA/MS)对耐高温纤维间位、对位芳香族聚酰胺(PMIA,PPTA)在惰性气体下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Py/GC-MS迅速升温得到的裂解产物与TGA-DTA/MS连续升温得到的降解产物有较好的对应,... 通过裂解/色谱-质谱联用(Py/GC-MS)与热失重-质谱联用(TGA-DTA/MS)对耐高温纤维间位、对位芳香族聚酰胺(PMIA,PPTA)在惰性气体下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Py/GC-MS迅速升温得到的裂解产物与TGA-DTA/MS连续升温得到的降解产物有较好的对应,3步降解的PMIA与1步降解的PPTA在过程上的差异反映在不同阶段降解与裂解产物的区别上。通过水解、均裂等反应机制对二者不同的热分解进行解释:在低分解温度时,运用水解机制解释了PMIA纤维3步的失重过程和低的耐热性;而随着温度升高,均裂机制增强,使得PPTA纤维在1 000℃时失重较PMIA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热失重-质谱 间位芳香族聚酰胺 对位芳香族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阻燃塑料热失重行为与分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关杰 徐敏 +3 位作者 苏立 徐金球 张承龙 白建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6,共5页
文章主要是研究废弃电子产品阻燃材料的热解回收方法;主要研究废弃阻燃塑料的热失重规律和热分解产物,以印刷线路板为原料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和热裂解色谱和质谱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热解实验。结果表明:热失重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182.294kJ/... 文章主要是研究废弃电子产品阻燃材料的热解回收方法;主要研究废弃阻燃塑料的热失重规律和热分解产物,以印刷线路板为原料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和热裂解色谱和质谱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热解实验。结果表明:热失重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182.294kJ/mol,指前因子为3.07×1011s-1,反应的温度区间为580K^600K;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反应的温度区间增大;当热解温度大于673K热分解较为完全,只是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低分子量产物的含量有较小范围的增加;热分解产物主要为苯酚、溴苯酚,也有小部分的双酚A,四溴代的双酚A,甲基苯酚及C1-C4烷烃和烯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塑料 热分析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纤维的热降解过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新威 胡祖明 刘兆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41,共7页
运用裂解-色谱/质谱(Py-GC/MS)、热失重-红外(TGA-DTA/FT-IR)、热失重-质谱(TGA-DTA/MS)等联用技术分析聚对苯撑苯并双唑(PBO)纤维的热降解行为。其中,PBO纤维在Py-GC/MS中迅速裂解产生的碎片记录了分子链断裂的过程,而在TGA-DTA/FT-IR... 运用裂解-色谱/质谱(Py-GC/MS)、热失重-红外(TGA-DTA/FT-IR)、热失重-质谱(TGA-DTA/MS)等联用技术分析聚对苯撑苯并双唑(PBO)纤维的热降解行为。其中,PBO纤维在Py-GC/MS中迅速裂解产生的碎片记录了分子链断裂的过程,而在TGA-DTA/FT-IR、TGA-DTA/MS中连续升温的热降解特征及其释放物反映了纤维受热后分子链的断裂、重组等过程。升温到1 000℃时,在惰性气体中,PBO纤维的热失重剩余量为76.5%,而在空气中几乎完全失重,氧化作用对纤维的失重影响很大。在两种气氛下降解产物均以小分子物质为主,其中CO2占最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 热失重-红外 -/质谱 热失重-质谱 释放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墨烯对典型生物质热解产物分布作用影响
10
作者 李延吉 李想 +4 位作者 于梦竹 何强 倪蒙 杨天华 李润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可再生能源的转化与废物的利用问题,本课题利用热裂解-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研究分别以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分散液为原料制备Ni改性石墨烯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改性石墨烯促进了纤维素... 为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可再生能源的转化与废物的利用问题,本课题利用热裂解-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研究分别以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分散液为原料制备Ni改性石墨烯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改性石墨烯促进了纤维素热解主要产物1,6-脱水吡喃葡萄糖的生成,随负载量增加效果更明显;C1—C4烃类产率受改性石墨烯影响很大,C5—C8烃类产率略有提高;经改性石墨烯催化木质素热解产物中酚类产率明显提高,经6%Ni-GO催化酚类产率达最大;醇类产率下降,酚类产率上升表明改性石墨烯对羟基的脱除与重组具有一定影响。此外,改性石墨烯还促进了结构较为简单的长碳链产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产物分布 -质谱联用仪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热分解过程中的TG-FTIR与Py-GC/MS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超风 陈蕾 +3 位作者 于俊荣 诸静 王彦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对于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Cl-PPTA)薄膜样品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粉末样品,采用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和裂解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其热分解过程.由TG分析得到了样品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 对于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Cl-PPTA)薄膜样品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粉末样品,采用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和裂解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其热分解过程.由TG分析得到了样品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的特征性温度,表明在有氧情况下Cl-PPTA的热稳定性比PPTA好,而且在氮气气氛下高温残留率比PPTA高.在空气气氛下,ClPPTA热分解的主要产物为HCN、CO、CO2、NO2和H2O,且CO2吸收峰最强;将Cl-PPTA薄膜在氮气气氛下进行高温处理,对得到的产物进行IR分析,显示羰基吸收峰逐渐减弱且出现新末端基团或官能团;而高温下Py-GC/MS的结果表明CO2和苯环是Cl-PPTA主要的裂解产物;随着裂解温度的改变,Cl-PPTA气相色谱和质谱发生很大变化,这些裂解产物可以帮助分析Cl-PPTA薄膜的裂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 热失重-傅里叶红外变换光 -质谱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益王“秋波”琴的漆涂层材料与工艺分析
12
作者 包嫒迪 周理坤 刘曼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一张明代落霞式古琴“秋波”,据考证为明代受封于江西抚州的益王监制。清代以后,它被广东的文人琴士评为广东四大名琴之一。运用剖面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拉曼、光学光热红外显微光谱、热裂解-色谱质...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一张明代落霞式古琴“秋波”,据考证为明代受封于江西抚州的益王监制。清代以后,它被广东的文人琴士评为广东四大名琴之一。运用剖面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拉曼、光学光热红外显微光谱、热裂解-色谱质谱分析等科学检测手段,对古琴脱落的大漆残片进行了无机和有机成分分析,并对其工艺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大漆残片保存了两个时期的不同髹漆工艺,早期以蛋白质类和非/半干性油黏结剂混合黏土类无机矿物做灰胎,晚期以大漆和干性油黏结剂混合鹿角霜/骨灰做灰胎并掺加少量黄铜屑。将科学分析与古琴槽腹、琴背的铭文相印证,进一步明确了“秋波”琴明末斫髹、清末修复的流传历史。此外,运用盖蒂保护中心研发的ESCAPE数据分析方法,首次在中国传世古琴样品中明确鉴定出一般认为产自越南的野漆品种laccol,其为清代重修时广东中山的修琴师使用添加的。本研究立足于古琴文物实体,以详尽的科学实验为支撑,并参阅《太古遗音》《髹饰录》等文献,为明代益王琴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古琴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益王琴 大漆 -质谱 材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