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低渗透层状气藏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东旭 王彩丽 +1 位作者 韩兴刚 苟宏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79,共3页
长庆碳酸盐岩气藏马五1亚段主力气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 ,气藏的储渗性能来自于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常规的测井解释结果无法对裂缝渗透率作出比较可信的确定 ,岩心分析渗透率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试井渗透率值没有考虑各有效气... 长庆碳酸盐岩气藏马五1亚段主力气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 ,气藏的储渗性能来自于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常规的测井解释结果无法对裂缝渗透率作出比较可信的确定 ,岩心分析渗透率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试井渗透率值没有考虑各有效气层段的实际产能贡献程度 ,计算的合层渗透率值掩盖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文章通过对实际分层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 ,认为小层产气贡献大小受有效厚度、孔隙度、电测基质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泥质含量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共同作用 ,采用多种统计方法拟合、回归 ,建立了气井小层产气贡献比例的预测模型。生产实践证明试井确定的地层系数比较真实 ,所建立的渗透率模型强调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 ,并体现出了某一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规律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气井生产历史拟合证实该方法确定的渗透率及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地层的实际渗透性 ,对评价气田动态指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低渗透层状气藏 渗透率模型 建模方法 裂缝-溶孔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