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交替压裂裂缝间距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兆中 苏洲 +3 位作者 李小刚 张城 谢中成 邓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7,共7页
为使水平井交替压裂在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中形成大规模高效复杂体积缝网,需对交替压裂裂缝间距进行优化分析。从相邻2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叠加效应对初始水平主应力差的影响出发,建立了裂缝高度不同且缝内净压力也不同的物理模型,提出了交... 为使水平井交替压裂在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中形成大规模高效复杂体积缝网,需对交替压裂裂缝间距进行优化分析。从相邻2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叠加效应对初始水平主应力差的影响出发,建立了裂缝高度不同且缝内净压力也不同的物理模型,提出了交替压裂第一次压裂裂缝和第二次压裂裂缝临界裂缝间距及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的确定方法。分析发现:前两次压裂裂缝临界裂缝间距随储集层岩石泊松比增大而减小,随裂缝高度和缝内净压力增大而增大;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距第一次压裂裂缝的距离随储集层岩石泊松比增大而减小,随裂缝高度增大而增大,而缝内净压力对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的影响较小。通过实例,将改进后的方法与已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后的临界裂缝间距和中间裂缝最佳起裂位置较已有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出诱导应力场,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交替压裂形成高效复杂体积缝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压裂 复杂体积缝网 应力干扰 叠加原理 裂缝间距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非均质水平井分段压裂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栗铁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年第1期27-31,78,共5页
MS地区蓬莱镇组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性强,水锁伤害严重,多数井砂泥岩交互。针对水平并分段压裂布缝难度大,压裂液储层适应性差,压后效果差等难题,研究形成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基于独立渗流单元的裂缝间距优化技术;优化... MS地区蓬莱镇组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性强,水锁伤害严重,多数井砂泥岩交互。针对水平并分段压裂布缝难度大,压裂液储层适应性差,压后效果差等难题,研究形成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基于独立渗流单元的裂缝间距优化技术;优化出低伤害防水锁压裂液体系,残渣含量下降了17%-20%,润湿接触角从39.9°提高至91.5°,水锁伤害后气测渗透率恢复率从33.1%提高至71.98%;研究了液氮增能及伴注工艺,现场试验7口井,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100%,压后平均测试产量3.617×10^4m^3/d,是前期分段压裂的2.2倍,平均返排率为68.3%,较前期提高了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水平井 裂缝间距优化 启动压力 防水锁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气田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勇军 严焕榕 +2 位作者 刁素 黄禹忠 栗铁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1,64,共3页
SF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水平井分段压后平均测试产量为1.23×104m3/d,投产率仅46%,个别井出砂严重堵塞油管,且平均返排率为58.2%,未达到预期开发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亟待深入分析原因,通过深化储层认识和实验研究,认为储层多为砂泥岩互... SF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水平井分段压后平均测试产量为1.23×104m3/d,投产率仅46%,个别井出砂严重堵塞油管,且平均返排率为58.2%,未达到预期开发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亟待深入分析原因,通过深化储层认识和实验研究,认为储层多为砂泥岩互层,非均质性严重,采用均质模型进行裂缝间距优化不尽合理;储层存在中等水敏、较强的水锁伤害导致常规压裂液储层适应性差;水平井分段压裂施工时间长、分段破胶难度大、返排制度不完善是该气田水平井压后产量低、返排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开展水平井液氮伴注、纤维防砂优化、研究各段压后储层增能情况,制定水平井合理的返排制度,在提高返排速率的同时达到防止支撑剂回流,降低储层伤害和安全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水锁 水平井 分段压裂 裂缝间距优化 返排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