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优化DeepLabv3+的混凝土梁裂缝分割及特征量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修杰
袁嘉豪
+1 位作者
岳学军
张伟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94-3803,共10页
目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裂缝分割模型存在着训练参数多、裂缝边缘分割粗糙、分割精度不足、缺少深度特征语义信息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对分割性能较好的DeepLabv3+模型进行研究,嵌入Non-local注意力机制,并改进了主干网络ResNet101...
目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裂缝分割模型存在着训练参数多、裂缝边缘分割粗糙、分割精度不足、缺少深度特征语义信息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对分割性能较好的DeepLabv3+模型进行研究,嵌入Non-local注意力机制,并改进了主干网络ResNet101得到优化模型DeepLabv3+(N-S),最后基于优化模型的输出并使用裂缝骨架提取的方法来量化裂缝特征参数。使用的数据集为自制的混凝土梁裂缝图像数据集,并对优化前后模型作对比实验,分析了模型在各项性能上优化的有效性,并使用实测数据来验证评估裂缝各项特征参数量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eepLabv3+(N-S)网络在数据集上的平均像素准确率(mean pixel accuracy,mPA)、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分别达到了88.86%、82.04%,较于原模型分别提高2.21%、2.54%,裂缝分割效果优于原模型,且裂缝样本各项特征参数量化的平均误差为+8.7%,低于原模型,可满足工程上的检测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分割
DeepLabv3+模型
NON-LOCAL
主干网络改进
裂缝特征参数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湿循环作用下云南红土裂缝发展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赵贵刚
黄英
+2 位作者
张浚枫
程富阳
周志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以干湿循环为控制条件,考虑初始干密度、增湿次数和脱湿次数等影响因素,采用室内试验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红土裂缝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化。控制初始干密度为1.20,1.30,1.40,1.50g/cm^3,通过增湿、脱湿的干湿循环及膨胀率等试...
以干湿循环为控制条件,考虑初始干密度、增湿次数和脱湿次数等影响因素,采用室内试验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红土裂缝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化。控制初始干密度为1.20,1.30,1.40,1.50g/cm^3,通过增湿、脱湿的干湿循环及膨胀率等试验方法,观察红土样裂缝的变化,并应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红土样的裂缝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初始干密度越大,红土样越容易开裂,干密度较小时(1.20g/cm^3)土样始终不开裂,随干密度增大(1.30,1.40g/cm^3),红土样在第3次增湿中开裂,干密度达1.50g/cm^3时,红土样在第2次增湿中开裂,增湿过程对红土样裂缝发展的影响显著大于脱湿过程的影响;红土样的膨胀率随浸泡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干密度为1.20,1.30,1.40g/cm^3时约8min膨胀基本稳定,干密度为1.50g/cm^3时约36min膨胀趋于稳定;对应红土样的裂缝条数、长度、面积和宽度等特征参数随增湿次数、脱湿次数增大而增大;随干密度增大,红土样的裂缝条数、长度与面积增大,裂缝宽度在干密度约1.30g/cm^3处存在峰值。干湿循环作用引起云南红土开裂的关键因素在于增湿过程中红土样的不均匀膨胀,红土裂缝属于膨胀裂缝,其发展过程包括裂缝孕育期(0~2次)、裂缝形成发展期(2~6次)和裂缝稳定期(6~8次)3个阶段,这3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影响了红土裂缝的发展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土
干湿循环
膨胀
裂缝
裂缝特征参数
裂缝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天然裂缝下气井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明强
段永刚
+2 位作者
刘宏
李晓龙
李建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53-57,共5页
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低渗致密气藏单井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含天然裂缝的致密气藏单井产量预测方法均是建立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之上,该模型对储层等效过于理想,难以描述实际裂缝特征参数对其单井生产的影响。提出以地质静态裂缝...
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低渗致密气藏单井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含天然裂缝的致密气藏单井产量预测方法均是建立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之上,该模型对储层等效过于理想,难以描述实际裂缝特征参数对其单井生产的影响。提出以地质静态裂缝描述为基础的蒙特卡罗法模拟储层等效随机裂缝;利用非结构Voronio网格生成方法自动生成离散裂缝网络,进一步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利用控制体有限差分法将基质和裂缝系统渗透率分开处理建立了裂缝性气藏直井产量预测数值计算格式,采用全隐式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天然裂缝情况下,该方法预测产量结果与国外商业软件计算结果对比一致性好,验证了该方法预测致密裂缝性气藏产量的可靠性;气井产量与裂缝长度、数量间存在正相关性关系;裂缝与井之间夹角对气井产量影响显著,因此合理布井是高效开发裂缝性致密气藏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裂缝
裂缝特征参数
气井
流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呼和浩特地区压实红黏土收缩开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宏
何灵灵
刘海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1319,共9页
红黏土在工程应用中易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产生收缩变形甚至开裂现象,从而诱发产生诸多工程问题。在工程应用中掌握红黏土的收缩与开裂性能,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击实特性的基...
红黏土在工程应用中易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产生收缩变形甚至开裂现象,从而诱发产生诸多工程问题。在工程应用中掌握红黏土的收缩与开裂性能,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击实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红黏土在不同击实次数条件下的收缩特性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阐释了压实红黏土裂缝形态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最佳含水率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的特征;红黏土失水率曲线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干燥初期,试样水分迅速蒸发呈线性变化,随着干燥时间的延续水分蒸发量逐渐减少,失水率曲线趋于稳定;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试样收缩率增大,收缩指标(径向线缩率、轴向线缩率以及体积收缩率)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红黏土收缩几何因子小于3,表明其轴向收缩大于径向收缩,红黏土收缩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红黏土的裂缝特征参数(平均裂缝宽度、裂缝总长度、裂隙率)也随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试样击实次数的增加破坏了土体的黏粒结构,导致土体对结合水最大吸附能力减弱,降低了土体的持水能力,从而使土体的失水率、收缩率以及裂隙率增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增加击实次数以期改善红黏土的收缩与抗裂性是低效不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红黏土
失水率
收缩特性
裂缝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优化DeepLabv3+的混凝土梁裂缝分割及特征量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修杰
袁嘉豪
岳学军
张伟锋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94-3803,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S202110564060)
交通运输部规程编制项目《公路越岭隧道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粤交院﹝2021﹞研发YF-014,粤交院﹝2021﹞研发YF-015)。
文摘
目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裂缝分割模型存在着训练参数多、裂缝边缘分割粗糙、分割精度不足、缺少深度特征语义信息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对分割性能较好的DeepLabv3+模型进行研究,嵌入Non-local注意力机制,并改进了主干网络ResNet101得到优化模型DeepLabv3+(N-S),最后基于优化模型的输出并使用裂缝骨架提取的方法来量化裂缝特征参数。使用的数据集为自制的混凝土梁裂缝图像数据集,并对优化前后模型作对比实验,分析了模型在各项性能上优化的有效性,并使用实测数据来验证评估裂缝各项特征参数量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eepLabv3+(N-S)网络在数据集上的平均像素准确率(mean pixel accuracy,mPA)、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分别达到了88.86%、82.04%,较于原模型分别提高2.21%、2.54%,裂缝分割效果优于原模型,且裂缝样本各项特征参数量化的平均误差为+8.7%,低于原模型,可满足工程上的检测精度需求。
关键词
裂缝
分割
DeepLabv3+模型
NON-LOCAL
主干网络改进
裂缝特征参数
量化
Keywords
crack segmentation
DeepLabv3+model
Non-local
backbone network improvement
crack feature parameter quantification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湿循环作用下云南红土裂缝发展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赵贵刚
黄英
张浚枫
程富阳
周志伟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8031)
文摘
以干湿循环为控制条件,考虑初始干密度、增湿次数和脱湿次数等影响因素,采用室内试验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红土裂缝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化。控制初始干密度为1.20,1.30,1.40,1.50g/cm^3,通过增湿、脱湿的干湿循环及膨胀率等试验方法,观察红土样裂缝的变化,并应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红土样的裂缝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初始干密度越大,红土样越容易开裂,干密度较小时(1.20g/cm^3)土样始终不开裂,随干密度增大(1.30,1.40g/cm^3),红土样在第3次增湿中开裂,干密度达1.50g/cm^3时,红土样在第2次增湿中开裂,增湿过程对红土样裂缝发展的影响显著大于脱湿过程的影响;红土样的膨胀率随浸泡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干密度为1.20,1.30,1.40g/cm^3时约8min膨胀基本稳定,干密度为1.50g/cm^3时约36min膨胀趋于稳定;对应红土样的裂缝条数、长度、面积和宽度等特征参数随增湿次数、脱湿次数增大而增大;随干密度增大,红土样的裂缝条数、长度与面积增大,裂缝宽度在干密度约1.30g/cm^3处存在峰值。干湿循环作用引起云南红土开裂的关键因素在于增湿过程中红土样的不均匀膨胀,红土裂缝属于膨胀裂缝,其发展过程包括裂缝孕育期(0~2次)、裂缝形成发展期(2~6次)和裂缝稳定期(6~8次)3个阶段,这3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影响了红土裂缝的发展演化趋势。
关键词
云南红土
干湿循环
膨胀
裂缝
裂缝特征参数
裂缝
发展过程
Keywords
Yunnan laterite
wetting-drying cycles
expansion crack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crack
the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acks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天然裂缝下气井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魏明强
段永刚
刘宏
李晓龙
李建秋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西南油气田销售分公司
中石化河南油田工程院
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53-57,共5页
基金
973计划(2013CB228005)资助
文摘
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低渗致密气藏单井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含天然裂缝的致密气藏单井产量预测方法均是建立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之上,该模型对储层等效过于理想,难以描述实际裂缝特征参数对其单井生产的影响。提出以地质静态裂缝描述为基础的蒙特卡罗法模拟储层等效随机裂缝;利用非结构Voronio网格生成方法自动生成离散裂缝网络,进一步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利用控制体有限差分法将基质和裂缝系统渗透率分开处理建立了裂缝性气藏直井产量预测数值计算格式,采用全隐式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天然裂缝情况下,该方法预测产量结果与国外商业软件计算结果对比一致性好,验证了该方法预测致密裂缝性气藏产量的可靠性;气井产量与裂缝长度、数量间存在正相关性关系;裂缝与井之间夹角对气井产量影响显著,因此合理布井是高效开发裂缝性致密气藏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离散
裂缝
裂缝特征参数
气井
流动模拟
Keywords
discrete fractur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gas well flow simulation
分类号
TE1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呼和浩特地区压实红黏土收缩开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宏
何灵灵
刘海洋
机构
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
内蒙古综合交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13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68047)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MS523,2016MS0531)资助~~
文摘
红黏土在工程应用中易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产生收缩变形甚至开裂现象,从而诱发产生诸多工程问题。在工程应用中掌握红黏土的收缩与开裂性能,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击实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红黏土在不同击实次数条件下的收缩特性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阐释了压实红黏土裂缝形态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最佳含水率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的特征;红黏土失水率曲线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干燥初期,试样水分迅速蒸发呈线性变化,随着干燥时间的延续水分蒸发量逐渐减少,失水率曲线趋于稳定;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试样收缩率增大,收缩指标(径向线缩率、轴向线缩率以及体积收缩率)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红黏土收缩几何因子小于3,表明其轴向收缩大于径向收缩,红黏土收缩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红黏土的裂缝特征参数(平均裂缝宽度、裂缝总长度、裂隙率)也随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试样击实次数的增加破坏了土体的黏粒结构,导致土体对结合水最大吸附能力减弱,降低了土体的持水能力,从而使土体的失水率、收缩率以及裂隙率增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增加击实次数以期改善红黏土的收缩与抗裂性是低效不经济的。
关键词
压实红黏土
失水率
收缩特性
裂缝特征参数
Keywords
Compacted red clay
Water loss rate
Shrinkage characteristics
Crack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分类号
P64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TU446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优化DeepLabv3+的混凝土梁裂缝分割及特征量化
张修杰
袁嘉豪
岳学军
张伟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湿循环作用下云南红土裂缝发展研究
赵贵刚
黄英
张浚枫
程富阳
周志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考虑天然裂缝下气井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魏明强
段永刚
刘宏
李晓龙
李建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呼和浩特地区压实红黏土收缩开裂特性研究
张宏
何灵灵
刘海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