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付静 孙宝江 +4 位作者 于世娜 孙鑫 马欣本 刘家军 楼一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4,108,共5页
对某油田断块含天然裂缝的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本实验在常规渗流实验岩心夹持器末端增加了一套回压控制装置,渗流实验过程中,通过给岩心施加不同的回压,模拟了储层在变压条件下的流体渗流情况。得到了裂缝性低渗透储层... 对某油田断块含天然裂缝的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本实验在常规渗流实验岩心夹持器末端增加了一套回压控制装置,渗流实验过程中,通过给岩心施加不同的回压,模拟了储层在变压条件下的流体渗流情况。得到了裂缝性低渗透储层岩心水相渗透率随回压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有明显的改造,裂缝开启前,储层渗流可以看作是基质岩石渗流,裂缝对渗流的影响不大;裂缝开启后,由于其渗流能力较强,将发挥主要的渗流通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渗流特征 回压 水相渗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郝明强 侯建锋 +2 位作者 胡永乐 刘先贵 杨正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4-728,共5页
在对低渗透储集层中发育的裂缝进行分组的基础上,以分形几何为工具描述单组裂缝分布,建立裂缝长度的幂律关系式。根据裂缝渗透率的定义,推导得到相互正交方向上的裂缝渗透率与考察尺度的关系表达式,再加上基质渗透率的影响,获得了储集... 在对低渗透储集层中发育的裂缝进行分组的基础上,以分形几何为工具描述单组裂缝分布,建立裂缝长度的幂律关系式。根据裂缝渗透率的定义,推导得到相互正交方向上的裂缝渗透率与考察尺度的关系表达式,再加上基质渗透率的影响,获得了储集层综合渗透率各向异性强度随考察尺度变化的关系式。研究表明,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中各向异性强度随考察尺度的不同而变化,同时说明,通常所认为的各向异性强度为常值这一观点仅是这一表达式的某种特例。以发育2组裂缝的储集层为例,详细讨论了各向异性强度随考察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夹角及长度初值比对各向异性强度的变化影响显著,基质裂缝渗透率比和基质各向异性强度对其的影响仅表现在某一尺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各向异 尺度效应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三维两相黑油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凯 郭肖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大量实验和现场数据表明,低渗透油藏中普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并且裂缝对应力的敏感比基质更强,文中在双孔、双渗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引入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双孔、双渗渗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全隐式联... 大量实验和现场数据表明,低渗透油藏中普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并且裂缝对应力的敏感比基质更强,文中在双孔、双渗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引入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双孔、双渗渗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全隐式联立求解以及实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 双孔、双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吞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2-84,91,共4页
大量实验证明,裂缝具有较强的压敏效应。低渗基质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得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非常困难,而注水吞吐对保持油层压力以及实现稳产具有明显优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裂缝性低渗油藏渗流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所编... 大量实验证明,裂缝具有较强的压敏效应。低渗基质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得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非常困难,而注水吞吐对保持油层压力以及实现稳产具有明显优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裂缝性低渗油藏渗流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所编制的数值模拟程序,分析计算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对该类油藏注水吞吐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的影响在生产后期,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也越大;应力敏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均影响产量,随着其值的增加,油井产量降低,当应力敏感系数增大到一定值后,产量的降低幅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注水吞吐 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pH响应型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欧阳传湘 刘骜烜 李晓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4-58,63,共6页
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多发育微裂缝、非均质性严重、水窜严重,常规聚合物调驱技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难题,合成了一种具有pH响应型的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微观结构,并对其pH响应性、抗剪切性、流变性能、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 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多发育微裂缝、非均质性严重、水窜严重,常规聚合物调驱技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难题,合成了一种具有pH响应型的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微观结构,并对其pH响应性、抗剪切性、流变性能、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驱油实验评价了其提高采收率能力。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体系具有很强的pH响应特性及很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表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其线网状聚集态也揭示了其pH响应机理。平均封堵率为87.97%,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调剖性能,能大幅度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pH响应型聚合物深部调驱技术在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中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较强适应性,对同类油藏增油控水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pH响应型聚合物 流变 封堵 注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复合封窜体系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杨红 杨康 +4 位作者 刘瑛 沈振振 刘凯 刘芳娜 汪章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延长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天然微裂缝和人工裂缝交错,缝网复杂,同时受地层水矿化度高、Ca^(2+)质量浓度高和CO_(2)驱油过程中地层水呈弱酸性的综合影响,常规封窜体系难以适用,针对性开展了复合封窜体系... 延长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天然微裂缝和人工裂缝交错,缝网复杂,同时受地层水矿化度高、Ca^(2+)质量浓度高和CO_(2)驱油过程中地层水呈弱酸性的综合影响,常规封窜体系难以适用,针对性开展了复合封窜体系性能评价、注入参数和段塞尺寸及组合方式优化,并通过径向流注采模拟验证了体系的适应性。研究表明,质量分数为0.2%AOS+0.2%MX-20+0.4%HPAM泡沫体系综合性能最好,起泡体积为510 mL、半衰期为3940 s,较佳气液比、注入速度和注入量分别为3∶1、0.3 mL/min和0.4 PV;凝胶与CO_(2)配伍性良好,强度可满足对裂缝的封堵要求;复合封窜体系的较佳段塞尺寸及组合方式为0.1 PV凝胶+0.4 PV泡沫+0.1 PV凝胶。径向流模型验证实验表明复合体系在裂缝性低渗油藏的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渗透油藏 CO_(2)驱 复合封窜 CO_(2)泡沫 聚合物凝胶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脉冲注烃方式提高低渗透裂缝性灰岩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平 莫正科 +2 位作者 王茹芳 杜玉洪 李士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低渗透裂缝油藏直接注气容易产生气窜,采收率不高,使用实际岩心进行人工造缝,在长岩心中分别进行衰竭式开发、直接注烃气驱实验、注水实验和脉冲注气实验。细管试验表明,即使在破裂压力下注烃气也达不到混相,衰竭式开发可获得16.81%的... 低渗透裂缝油藏直接注气容易产生气窜,采收率不高,使用实际岩心进行人工造缝,在长岩心中分别进行衰竭式开发、直接注烃气驱实验、注水实验和脉冲注气实验。细管试验表明,即使在破裂压力下注烃气也达不到混相,衰竭式开发可获得16.81%的采收率;直接注烃气比衰竭式提高采收率20.17%;脉冲注气比衰竭式提高采收率35.04%,脉冲注气驱油效果比直接驱油好得多,是值得选用的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注烃方式 渗透裂缝灰岩油藏 采收率 储量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自发渗吸渗流作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许建红 马丽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4,共4页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依据的重要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岩心的渗吸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油藏的油层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依据的重要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岩心的渗吸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油藏的油层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毛细管力在吸渗过程中可作为驱油的动力;渗吸早期产油量高,约50 h后产油量明显降低,最后基本不产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岩心自发渗吸采出程度平均为12%,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大于2×10-3μm2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孔隙结构越好越有利于自发渗吸作用发生。由于岩心和油藏储层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对实验结果进行等比例关系处理,使实验值可以用来预测实际油田开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渗吸驱油 毛细管力 自发渗吸采出程度 等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云宝 卢祥国 +2 位作者 叶成 邓明胜 蔡绪恩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53,共5页
针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含水率上升快、效率低、开采难度大的特点。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超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细粉聚合物与交联剂有机铬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成胶情况,评价沸石颗粒调剖特性,优选出成胶特性及携液能力较好的... 针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含水率上升快、效率低、开采难度大的特点。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超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细粉聚合物与交联剂有机铬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成胶情况,评价沸石颗粒调剖特性,优选出成胶特性及携液能力较好的液固复合型调剖体系,并在大庆肇州油田州13合作开发区州164断块北部州30-28注水井进行调剖试验,分析州30-28井周围4口生产井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该液固复合体系调剖剂具有优良的封堵能力,注人井吸液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周围油井见到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推荐调剖体系聚合物为高分子细粉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10^4。固体质量分数为90%,质量浓度为1000~1400mg/L;m(聚合物):Tn(Cr^3+):30:1和60:1;沸石颗粒粒径为40~200目,质量分数为0.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聚合物凝胶 沸石 调剖剂筛选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见水油藏开发方式调整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娟 闫健 王瑞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长庆油田某区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水窜问题较为严重,油井普遍受高含水影响,造成油井产量低且递减速度快,急需进行开发方式调整.利用加拿大Geomodeling公司SBEDStudio模型建立该区地质模型,并采用MDS数模软件进行了几种开发... 长庆油田某区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水窜问题较为严重,油井普遍受高含水影响,造成油井产量低且递减速度快,急需进行开发方式调整.利用加拿大Geomodeling公司SBEDStudio模型建立该区地质模型,并采用MDS数模软件进行了几种开发方式调整后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采用裂缝注水和面积注水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开采;适度提高油藏压力水平利大于弊,有利于区块的油气生产,将油藏压力水平升至且保持在13~14MPa较为合理;行列注水并不是最好方式,应采用“行-点结合”的办法,并使注采井数比接近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开发方式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油藏试井模型与非稳态压力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建忠 姚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1,78,共4页
流体在裂缝性油藏基质岩块中的流动速度和压力梯度成二项式关系,基于此分析了二项式中各项式作用及意义,进行了裂缝性低渗透介质非稳态压力动态分析。建立了流体在裂缝性低渗透介质中的运动方程和双重渗透介质非稳态渗流数学模型,并采... 流体在裂缝性油藏基质岩块中的流动速度和压力梯度成二项式关系,基于此分析了二项式中各项式作用及意义,进行了裂缝性低渗透介质非稳态压力动态分析。建立了流体在裂缝性低渗透介质中的运动方程和双重渗透介质非稳态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形成了渗流方程的数值求解形式,对其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二项式系数对压力及压力导数有着较大的影响。α值和b值越大,等产量条件下压力及压力导数变化幅度越小、越缓;α值同时影响着窜流发生的时间和程度,而b值则主要影响窜流发生的时间;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决定着基质岩块向裂缝窜流的难易程度,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基质岩块向裂缝窜流的程度越低;而渗透率比对压力及压力导数的影响和普通油藏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非稳态压力 渗透率变化函数 流动速度 压力梯度 二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物理模型研制及实验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晓燕 郭程飞 +1 位作者 杨涛 李华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5-269,284,共6页
为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剂评价物理模型的模拟程度,设计了一种裂缝宽度可调、基质和裂缝流量可分别计量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了弱凝胶、预交联凝胶颗粒以及预交联凝胶颗粒-弱凝胶复合调剖体系对裂缝封堵... 为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剂评价物理模型的模拟程度,设计了一种裂缝宽度可调、基质和裂缝流量可分别计量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了弱凝胶、预交联凝胶颗粒以及预交联凝胶颗粒-弱凝胶复合调剖体系对裂缝封堵能力评价实验以及复合调剖体系提高低渗透裂缝性岩心采收率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体系在裂缝中的封堵能力均随裂缝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裂缝宽度大于0.69 mm后,弱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对裂缝基本不起有效封堵作用;随预交联凝胶颗粒浓度的降低,注入压力显著增加时对应的注入量增加、注入时间延长,最佳注入浓度为1000 mg/L;相同裂缝宽度下,复合调剖体系最高封堵压力值高于弱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且所需预交联凝胶颗粒的量相对较少。当复合调剖体系将裂缝完全封堵后,低渗透裂缝岩心的采收率由5.33%提高至45.58%,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渗透裂缝油藏 裂缝宽度 弱凝胶 预交联凝胶颗粒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乔家洼油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气窜控制方法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红 江绍静 +3 位作者 王宏 李鹏宇 南宇峰 杜晓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9,115,共6页
针对延长油田靖边乔家洼油区由于储层微裂缝发育而出现的受益井区生产井发生CO_2气窜的问题,采用非均质人造岩心开展水气交替驱、小分子胺封堵后的CO_2驱和改性淀粉封堵后的CO_2驱实验,同时采用径向流模型开展了验证实验,以评价3类方法... 针对延长油田靖边乔家洼油区由于储层微裂缝发育而出现的受益井区生产井发生CO_2气窜的问题,采用非均质人造岩心开展水气交替驱、小分子胺封堵后的CO_2驱和改性淀粉封堵后的CO_2驱实验,同时采用径向流模型开展了验证实验,以评价3类方法抑制CO_2气窜的适应范围及在目标储层中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气交替驱、小分子胺封堵后的CO_2驱及改性淀粉封堵后的CO_2驱3类方法抑制CO_2气窜和提高CO_2驱油效率在储层中的渗透率级差适用范围分别为小于30、30~150、150~500;3类方法在目标地层的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气窜控制方法 裂缝渗透油藏 储层渗透率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驱室内评价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祖鹏 李宾飞 赵方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腰英台油田CO2驱油先导试验中,CO2过早气窜,降低了波及体积,影响区块产能。采用岩心切割技术制作了低渗透裂缝性岩心模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泡沫在低渗透裂缝性岩心中的封堵能力以及水驱或气驱后CO2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腰英台油田CO2驱油先导试验中,CO2过早气窜,降低了波及体积,影响区块产能。采用岩心切割技术制作了低渗透裂缝性岩心模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泡沫在低渗透裂缝性岩心中的封堵能力以及水驱或气驱后CO2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泡沫中各组分的作用机制以及泡沫调驱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采收率机理。研究表明,CO2泡沫能增加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阻力,有效降低驱替液流度,阻力因子在46~80之间;泡沫在裂缝中存在启动压力,它将影响泡沫在初始阶段的流动。对于水驱和气驱之后采用泡沫驱的岩心,采收率分别增加了26%和35%,揭示了泡沫在裂缝与基质间形成的横向压差是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泡沫封堵 提高采收率 泡沫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水气交注非混相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元新 崔文昊 +1 位作者 陈领君 曹晶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4-95,共2页
为解决低渗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出现含水率急剧上升的问题,开展水-气交注非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分析注入方式、气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驱+水-氮气交替注入段塞效果最好。气液比为1∶1-3∶1时,随着气... 为解决低渗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出现含水率急剧上升的问题,开展水-气交注非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分析注入方式、气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驱+水-氮气交替注入段塞效果最好。气液比为1∶1-3∶1时,随着气液比增大,最终驱油效率明显提高;温度对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的驱油效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该研究具有较好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水气交注 氮气驱 非混相驱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下弱凝胶体系调剖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承丽 王鹏 宋国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稳定剂浓度及氯化铬/乳酸摩尔比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高矿化度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弱凝胶体系配方,并对弱凝胶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3...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稳定剂浓度及氯化铬/乳酸摩尔比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高矿化度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弱凝胶体系配方,并对弱凝胶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32℃、地层水矿化度为29 500 mg/L条件下,优选出弱凝胶体系配方为:聚合物质量浓度2 000 mg/L,稳定剂质量浓度800 mg/L,交联剂质量浓度200 mg/L,三氯化铬/乳酸的摩尔比为1∶8;弱凝胶体系注入量越大(0.3~0.6 PV),低渗层采收率提高值越高,对于层间差异大的油层,或对于存在高渗透率的油层,加大注入凝胶量才能调整流量分配,注凝胶后的注入水更多的进入低渗透油层驱油,采收率提高值大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高矿化度 弱凝胶 交联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6油藏复合调剖体系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佳 王健 +2 位作者 倪聪 李勇凯 秦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5期44-48,共5页
大安油田D26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优势通道明显,稳油控水技术难度大。针对此问题研制了预交联颗粒与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体系配方:SD-410颗粒(粒径1-3 mm)0.01 PV +HPAM浓度1400 mg/L+JQ-1浓度200 mg/L+FJ-1浓度200... 大安油田D26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优势通道明显,稳油控水技术难度大。针对此问题研制了预交联颗粒与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体系配方:SD-410颗粒(粒径1-3 mm)0.01 PV +HPAM浓度1400 mg/L+JQ-1浓度200 mg/L+FJ-1浓度200 mg/L+促凝剂CA浓度50 mg/L+热稳定剂ST浓度50 mg/L。该体系在原油中最高膨胀倍数可达3.79倍,突破压力2.77 MPa,具有良好的耐冲刷稳定性,且能够适应D26油藏80℃的平均油藏温度,有效封堵大裂缝,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复合调剖 预交联颗粒 二次交联凝胶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封堵裂缝对岩心注采特征影响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晓峰 李华斌 +1 位作者 汲国庭 郭程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79-85,共7页
针对CQ油田弱凝胶体系开展了弱凝胶封堵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试验,研究了弱凝胶体系对不同裂缝宽度的封堵效果及对应岩心注采特征,并根据试验结果改进弱凝胶体系配方,达到了较理想的改善效果。弱凝胶封堵0.20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 针对CQ油田弱凝胶体系开展了弱凝胶封堵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试验,研究了弱凝胶体系对不同裂缝宽度的封堵效果及对应岩心注采特征,并根据试验结果改进弱凝胶体系配方,达到了较理想的改善效果。弱凝胶封堵0.20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与基质分液量比由1:0改善至0.04:0.96;水驱结束时,平衡压力0.60 MPa,基质采收率40.91%,裂缝采收率3.00%,综合采收率43.91%。弱凝胶封堵0.43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与基质分液量比由1∶0改善至0.10∶0.90;水驱结束时,平衡压力0.55 MPa,基质采收率38.25%,裂缝采收率4.15%,综合采收率42.40%。弱凝胶封堵0.98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与基质分液量比由1∶0改善至0.85∶0.15;水驱结束时,平衡压力0.17 MPa,基质采收率21.38%,裂缝采收率7.90%,综合采收率29.28%。改进CQ油田弱凝胶体系,使得改进的复合体系封堵0.98 mm裂缝宽度后,基质采收率由改进弱凝胶体系前的29.28%上升至42.35%,相对增幅44.64%。通过现场的施工应用,复合弱凝胶体系调驱堵水后的对应采油井组采油量增加,含水率降低,措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体系 渗透裂缝油藏 封堵裂缝 基质采收率 裂缝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泡沫防气窜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祖鹏 李兆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2,共6页
腰英台油田CO2驱油先导试验中CO2过早气窜,降低波及体积,影响区块产能。采用岩芯切割技术制作了低渗透裂缝性岩芯模型,通过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不同CO2泡沫注入方式对低渗透裂缝性岩芯封堵能力的影响以及水驱或气驱后CO2泡沫驱提高采收... 腰英台油田CO2驱油先导试验中CO2过早气窜,降低波及体积,影响区块产能。采用岩芯切割技术制作了低渗透裂缝性岩芯模型,通过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不同CO2泡沫注入方式对低渗透裂缝性岩芯封堵能力的影响以及水驱或气驱后CO2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O2泡沫能增加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阻力,有效降低驱替液流度,阻力因子在4680;泡沫在裂缝中存在启动压力,它将影响泡沫起始阶段的流动。对于水驱和气驱之后采用泡沫驱的岩芯,采收率分别增加了26%和35%,揭示了泡沫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采收率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泡沫封堵 提高采收率 泡沫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交联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在杨家坝油田杨10-3井组的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朱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7,共3页
针对杨家坝油田杨10-3井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征和开发状况,进行了井组调剖的必要性分析,根据示踪剂监测结果研究了油藏窜流通道的方向和尺寸,分析了二次交联凝胶和预交联颗粒的调剖机理,研究了预交联颗粒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配... 针对杨家坝油田杨10-3井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征和开发状况,进行了井组调剖的必要性分析,根据示踪剂监测结果研究了油藏窜流通道的方向和尺寸,分析了二次交联凝胶和预交联颗粒的调剖机理,研究了预交联颗粒和二次交联凝胶的复合调剖配方,优化调剖施工参数。现场实施后杨10-3井注水压力由0上升至10.2MPa,截至2006年12月底,该井组增产原油1717.3t,有效注水量达6337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裂缝油藏 二次交联凝胶 预交联颗粒 复合调剖 杨家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