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胶囊型堵漏剂的制备及裂缝封堵层强化效果研究
1
作者 臧晓宇 邱正松 +2 位作者 郭鹏飞 钟汉毅 赵欣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1,共5页
针对钻井液漏失控制技术难题,以环氧树脂为芯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钻井液用微胶囊型堵漏剂。采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测试分析了微胶囊的形貌、粒度分布、化学结构和热... 针对钻井液漏失控制技术难题,以环氧树脂为芯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钻井液用微胶囊型堵漏剂。采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测试分析了微胶囊的形貌、粒度分布、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研究了微胶囊对钻井液流变性及裂缝封堵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微胶囊堵漏剂为球形颗粒,中位粒径(D 50)为120.3μm,和钻井液配伍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堵漏场景的需求。微胶囊通过与刚性堵漏材料接触挤压发生破裂,芯材释放并发挥化学胶结作用。裂缝封堵实验表明,微胶囊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堵漏配方的承压能力,形成的复合堵漏体系配方承压能力大于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微胶囊 堵漏剂 裂缝封堵 承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级宽度裂缝封堵层优化设计 被引量:24
2
作者 康毅力 余海峰 +1 位作者 许成元 唐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8-94,共7页
毫米级裂缝漏失一直是钻井堵漏的一大难题,封堵层的低承压问题不仅增大了堵漏材料的消耗量,而且还延长了钻井时间。为此,以封堵承压能力、累计漏失量、成封时间为指标,开展了2mm宽的裂缝封堵室内实验,评价了刚性颗粒、弹性粒子以及纤维... 毫米级裂缝漏失一直是钻井堵漏的一大难题,封堵层的低承压问题不仅增大了堵漏材料的消耗量,而且还延长了钻井时间。为此,以封堵承压能力、累计漏失量、成封时间为指标,开展了2mm宽的裂缝封堵室内实验,评价了刚性颗粒、弹性粒子以及纤维3种封堵材料协同堵漏效果,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材料协同封堵的机理。结果表明,刚性颗粒与弹性粒子组合形成的封堵层累计漏失量普遍大于400mL;弹性粒子与纤维材料组合形成的封堵层承压能力普遍小于6 MPa。3种材料协同组合封堵后承压能力提高到13 MPa,累计漏失量降为75mL。协同封堵过程中,刚性颗粒在裂缝狭窄处形成具有较高承压能力的骨架;弹性粒子在裂缝内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力作用于裂缝面并增强了裂缝面与封堵层之间的摩擦力,使封堵层更加稳定;纤维材料充填于颗粒之间并形成网络,增强了封堵层的致密性及整体强度。该成果为生产现场堵漏浆配方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级宽度 裂缝封堵 刚性颗粒 弹性粒子 纤维 承压能力 材料协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许成元 张敬逸 +5 位作者 康毅力 徐锋 林冲 闫霄鹏 经浩然 商翔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210,共9页
采用耦合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FD-DEM)方法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过程,采用自主研制的表征封堵层细观力链网络的光弹实验系统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承压演化过程,揭示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形成了堵漏材料优选与堵漏配方... 采用耦合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FD-DEM)方法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过程,采用自主研制的表征封堵层细观力链网络的光弹实验系统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承压演化过程,揭示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形成了堵漏材料优选与堵漏配方设计新方法,为提高裂缝性储集层漏失控制效果提供理论依据。CFD-DEM模拟结果表明,架桥概率是决定封堵层结构形成和裂缝封堵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临界架桥与绝对架桥加量指标,作为架桥材料加量设计的依据。随着绝对架桥加量的增加,架桥模式由材料粒径主导向粒径-摩擦力共同主导转变。光弹实验结果表明,细观力链网络是裂缝封堵层结构承压演化的内在机制并决定宏观封堵层强度,堵漏材料性能参数影响力链网络结构和强力链占比,进而影响封堵层承压稳定性。根据研究结果优选了新型高封堵强滞留堵漏材料、优化了堵漏配方,室内裂缝封堵实验结果表明可有效提高裂缝封堵效率与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储集层保护 裂缝封堵 封堵层结构 封堵强度 封堵效率 CFD-DEM模拟 光弹实验 堵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柔弹性裂缝封堵剂力学性能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天江 赵燕红 +1 位作者 宋昭杰 程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3,304,共5页
为改善预交联凝胶颗粒稳定性差、易破碎,多轮次实施后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以含芳烃单体和特种共聚单体为主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得高强度柔弹性颗粒状的裂缝封堵剂。研究了该封堵剂的力学性能,并在长庆裂缝性见水油藏进行了现场... 为改善预交联凝胶颗粒稳定性差、易破碎,多轮次实施后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以含芳烃单体和特种共聚单体为主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得高强度柔弹性颗粒状的裂缝封堵剂。研究了该封堵剂的力学性能,并在长庆裂缝性见水油藏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裂缝封堵剂的硬度较小,柔韧性好,有利于施工泵注。低温环境下封堵剂邵氏硬度的变化小。在18数28℃下,封堵剂的邵氏硬度为18.6数18.9 HA。随温度升高,剪切应力加载对应封堵剂的应变增幅增大,储能模量降低。温度对封堵剂损耗模量的影响较小。封堵剂断裂伸长率为1352%数1358%,对应拉伸应力为1.20数1.56 MPa。封堵剂抗压形变能力较好,压缩应力增加,应变逐渐增大。地层水矿化度对封堵剂柔弹性的影响较小。封堵剂在安塞油田现场应用的效果良好,投入产出比1∶2.92,累计增油3768 t,有效改善了使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出现的问题。图6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封堵 力学性能 柔弹性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形状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康毅力 经浩然 +2 位作者 许成元 闫霄鹏 商翔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92,共12页
裂缝封堵层结构与裂缝性地层封堵承压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并常常决定着钻井防漏堵漏作业的成败。为研究颗粒形状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种不同形状的聚碳酸酯颗粒,模拟压力波动情况,开展裂缝封堵层剪切失稳的二维光弹实验... 裂缝封堵层结构与裂缝性地层封堵承压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并常常决定着钻井防漏堵漏作业的成败。为研究颗粒形状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种不同形状的聚碳酸酯颗粒,模拟压力波动情况,开展裂缝封堵层剪切失稳的二维光弹实验,获得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光弹图像,并运用Matlab处理光弹图像,析出强力链占比和强力链方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圆形颗粒为基础的裂缝封堵层中,加入椭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颗粒能够使裂缝封堵层力链结构更加多样,环状力链增加;当存在压力波动时,长条状颗粒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贡献优于正多边形颗粒,棱角状颗粒相比圆弧状颗粒更能分散力的方向,促使封堵层细观结构更趋稳定。研究发现,刚性堵漏材料中棱角、长条状颗粒占比40%左右时,堵漏效果最佳。基于该认识,调整了钻井防漏堵漏浆配方,增强了裂缝封堵层承压能力,现场试验一次堵漏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防漏堵漏 裂缝封堵 颗粒物质 几何形状 细观结构 力链 光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S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裂缝封堵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波 冯浦涌 +2 位作者 荣新明 姚二冬 周福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14147-14152,共6页
伊拉克S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压裂是该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由于储层裂缝溶洞发育,非均质强,酸液滤失量大,作用距离有限,需要结合裂缝暂堵技术,实现对非均质储层的均匀改造... 伊拉克S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化压裂是该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由于储层裂缝溶洞发育,非均质强,酸液滤失量大,作用距离有限,需要结合裂缝暂堵技术,实现对非均质储层的均匀改造。根据该油田储层地质油藏资料,对裂缝尺寸进行分析,并将储层裂缝划分为微缝和常规缝。实验通过巴西劈裂,对储层标准岩心进行劈裂造缝,模拟了真实粗糙微缝(0.03、0.05、0.08 mm),然后采用3D打印岩板模拟了常规粗糙裂缝(1、2、3 mm),最后将粉末、纤维、颗粒合理配比作为暂堵剂对裂缝进行封堵,优选了裂缝封堵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微缝,纤维和粉末均能有效封堵裂缝,纤维相比粉末更易封堵微缝,封堵后承压均超过30 MPa;针对常规缝,采用纤维或纤维与颗粒组合可有效堵裂缝,封堵后承压均超过30 MPa。通过裂缝封堵实验,探索了碳酸盐岩缝内封堵规律,优选了暂堵剂配方,可为现场裂缝封堵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裂缝封堵 粗糙微缝 暂堵剂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7
作者 蒲磊 谢凌志 +3 位作者 徐鹏 陈欢 许明标 汪帮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封堵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同时存在颗粒混合行为和特征行为的转换。裂缝的封堵层构建位置对颗粒粒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颗粒的浓度影响着裂缝的封堵时间,流体的黏度容易改变裂缝内的封堵结构以及过高的泵速会破坏原有形成的封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封堵 颗粒特征行为 可视化实验装置 演化过程 堵漏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裂缝性储集层封堵层结构失稳机理与强化方法 被引量:30
8
作者 许成元 闫霄鹏 +2 位作者 康毅力 游利军 张敬逸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针对深层裂缝性储集层工作液漏失控制问题,以颗粒物质力学为基础,明确了裂缝封堵层多尺度结构,构建了深层裂缝性储集层高温、高压、高地应力环境下裂缝封堵层失稳模式,揭示了封堵层结构失稳机理。基于裂缝封堵层强度模型,提取了堵漏材... 针对深层裂缝性储集层工作液漏失控制问题,以颗粒物质力学为基础,明确了裂缝封堵层多尺度结构,构建了深层裂缝性储集层高温、高压、高地应力环境下裂缝封堵层失稳模式,揭示了封堵层结构失稳机理。基于裂缝封堵层强度模型,提取了堵漏材料关键性能参数,选用新型堵漏材料开展室内实验,评价了材料关键性能参数对裂缝封堵效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深层裂缝性储集层堵漏材料选择原则。研究表明,裂缝封堵层承压过程中,堵漏材料相互接触形成力链网络,决定宏观封堵层承压稳定性。摩擦失稳和剪切失稳为裂缝封堵层结构主要失稳模式。细观力链强度取决于微观尺度堵漏材料性能,粒度分布、纤维长径比、摩擦系数、抗压能力、抗高温能力、可溶蚀能力为堵漏材料关键性能参数。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所提取的关键性能参数优选堵漏材料,可有效提高深层裂缝性储集层漏失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裂缝性储集层 井漏 裂缝封堵 多尺度结构 强度稳定性 堵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超深井裂缝性地层致密承压封堵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强 袁和义 +2 位作者 刘阳 米光勇 罗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7,共9页
深井超深井裂缝性地层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钻井液漏失,桥接堵漏材料形成的裂缝封堵层在高温、高压、高地应力等复杂环境下失稳破坏加剧,导致堵漏成功率和裂缝封堵效果难达预期。基于多级多粒桥接堵漏的思路,以川西地区双鱼石区块超深井... 深井超深井裂缝性地层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钻井液漏失,桥接堵漏材料形成的裂缝封堵层在高温、高压、高地应力等复杂环境下失稳破坏加剧,导致堵漏成功率和裂缝封堵效果难达预期。基于多级多粒桥接堵漏的思路,以川西地区双鱼石区块超深井钻井常用的WNDK-1型架桥材料和耐高温橡胶颗粒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高温老化环境下堵漏材料性能评价与裂缝封堵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50℃钻井液中老化24 h后,WNDK-1型刚性材料的粒度分布未产生明显变化,摩擦系数最高降低1.89%,抗压强度降低1.15%;橡胶颗粒的粒度分布D90值增加3.55%,摩擦系数增加1.59%,抗压强度保持不变;将刚性材料、弹性材料和纤维材料以适当浓度与钻井液复配并进行裂缝封堵,形成的封堵层承压能力普遍高于13 MPa,且封堵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观察封堵失稳后裂缝内封堵层结构形态可知,高温老化环境下多级多粒桥接堵漏形成的封堵层主要发生摩擦/复合失稳和剪切错位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堵漏材料 高温老化 裂缝封堵 致密承压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强凝胶封堵裂缝性砂岩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宜强 魏铁军 景贵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SMA强凝胶封堵剂由主剂、交联剂和延缓剂组成,调节延缓剂用量可以控制其成胶时间(12~144h).用人造岩心进行凝胶性能实验,50℃时成胶时间为72h,岩心封堵率大于99.9%,注水50PV后仍不低于99.8%,突破压力梯度一般不低于3、4MPa... SMA强凝胶封堵剂由主剂、交联剂和延缓剂组成,调节延缓剂用量可以控制其成胶时间(12~144h).用人造岩心进行凝胶性能实验,50℃时成胶时间为72h,岩心封堵率大于99.9%,注水50PV后仍不低于99.8%,突破压力梯度一般不低于3、4MPa/m.在玻璃填砂裂缝模型封堵实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SMA强凝胶可以有效地封堵裂缝,后续注入水液流改向,波及面积明显扩大.最后在SMA强凝胶封堵裂缝性长岩心驱油实验中,可以大剂量地注入SMA溶液,成胶后可以长时间地封堵裂缝,增加后续注水的利用效率,在初始水驱的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凝胶封堵 裂缝性砂岩 成胶时间 突破压力 可视化裂缝封堵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GF84区块CCUS气窜封堵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涛 张星 +3 位作者 马坤玉 韦雪 唐培忠 张代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胜利油田GF84区块为低渗透油藏,采出程度较低,CO_(2)驱是提高该区块采收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前期开发中注采井之间已形成明显的气窜通道,现阶段亟需进行气窜封堵,提高CO_(2)驱波及系数,实现均衡驱替。通过分析GF84区块气窜特征与开发矛... 胜利油田GF84区块为低渗透油藏,采出程度较低,CO_(2)驱是提高该区块采收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前期开发中注采井之间已形成明显的气窜通道,现阶段亟需进行气窜封堵,提高CO_(2)驱波及系数,实现均衡驱替。通过分析GF84区块气窜特征与开发矛盾,将气窜类型划分为“裂缝型气窜”和“基质型气窜”,并制定了“裂缝封堵”和“基质调剖”的治理策略。在明确气窜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发了硅盐树脂堵剂、CO_(2)气溶性发泡剂和高温冻胶堵剂,并形成了“硅盐树脂裂缝封堵+CO_(2)气溶性发泡剂、高温冻胶基质调剖”化学封堵分级调控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在GF84区块成功应用4口井,其中硅盐树脂裂缝封堵2口井,CO_(2)气溶性发泡剂基质调剖2口井,措施有效率100%,有效期在0.5 a以上。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油田CO_(2)驱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 气窜 裂缝封堵 基质调剖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封堵裂缝对岩心注采特征影响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峰 李华斌 +1 位作者 汲国庭 郭程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79-85,共7页
针对CQ油田弱凝胶体系开展了弱凝胶封堵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试验,研究了弱凝胶体系对不同裂缝宽度的封堵效果及对应岩心注采特征,并根据试验结果改进弱凝胶体系配方,达到了较理想的改善效果。弱凝胶封堵0.20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 针对CQ油田弱凝胶体系开展了弱凝胶封堵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试验,研究了弱凝胶体系对不同裂缝宽度的封堵效果及对应岩心注采特征,并根据试验结果改进弱凝胶体系配方,达到了较理想的改善效果。弱凝胶封堵0.20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与基质分液量比由1:0改善至0.04:0.96;水驱结束时,平衡压力0.60 MPa,基质采收率40.91%,裂缝采收率3.00%,综合采收率43.91%。弱凝胶封堵0.43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与基质分液量比由1∶0改善至0.10∶0.90;水驱结束时,平衡压力0.55 MPa,基质采收率38.25%,裂缝采收率4.15%,综合采收率42.40%。弱凝胶封堵0.98 mm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裂缝与基质分液量比由1∶0改善至0.85∶0.15;水驱结束时,平衡压力0.17 MPa,基质采收率21.38%,裂缝采收率7.90%,综合采收率29.28%。改进CQ油田弱凝胶体系,使得改进的复合体系封堵0.98 mm裂缝宽度后,基质采收率由改进弱凝胶体系前的29.28%上升至42.35%,相对增幅44.64%。通过现场的施工应用,复合弱凝胶体系调驱堵水后的对应采油井组采油量增加,含水率降低,措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体系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封堵裂缝 基质采收率 裂缝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漏失的桥塞堵漏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50
13
作者 赵正国 蒲晓林 +3 位作者 王贵 黄书红 向朝纲 杨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6,94-95,共3页
利用新研制的模拟裂缝封堵装置,开展了裂缝桥塞堵漏的实验研究,对比了不同形态裂缝的堵漏效果,分析了裂缝性漏失的桥塞堵漏规律。结果表明:新研制的裂缝堵漏实验装置有更好的模拟裂缝堵漏的能力,该装置模拟的裂缝具有较长的深度,实验完... 利用新研制的模拟裂缝封堵装置,开展了裂缝桥塞堵漏的实验研究,对比了不同形态裂缝的堵漏效果,分析了裂缝性漏失的桥塞堵漏规律。结果表明:新研制的裂缝堵漏实验装置有更好的模拟裂缝堵漏的能力,该装置模拟的裂缝具有较长的深度,实验完成后可以打开裂缝模块,观察堵漏材料在裂缝内的封堵位置和形态,探索桥接堵漏材料封堵裂缝的机理和规律;堵漏材料在裂缝"喉部"和"腰部"形成封堵段塞是堵漏成功的标志;裂缝的长度与裂缝壁面的粗糙度对堵漏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漏失 模拟裂缝封堵装置 桥塞堵漏 堵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安超 刘书杰 +4 位作者 蒋东雷 刘培锴 曾春珉 邱正松 刘钲凯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针对裂缝性储层承压封堵与保护储层技术难题,基于环氧树脂材料自降解机理分析,研制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并探究了固化剂及改性剂加量对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性能的影响。借助承压强度实验、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储... 针对裂缝性储层承压封堵与保护储层技术难题,基于环氧树脂材料自降解机理分析,研制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并探究了固化剂及改性剂加量对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性能的影响。借助承压强度实验、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储层保护实验仪等,开展了抗压强度、裂缝封堵及储层保护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在不同温度下最终降解率均能达到90%以上,120℃下96 h降解率大于95%,且通过调整改性剂加量可实现降解速率可调,使其匹配施工时间窗口;同时自降解堵漏剂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良好的抗压破碎率,在30 MPa下抗压破碎率仅为6.2%,结合粒度级配优选,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可有效封堵0.5~4.0 mm之间的裂缝,具有较好的裂缝承压封堵效果,储层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自降解堵漏剂降解8 d后,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99.1%,储层保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自降解堵漏剂 裂缝封堵 井漏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钻井液用石墨烯封堵剂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洪伟 黄国强 +3 位作者 吴红玲 杨崟 卢长博 程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2-466,共5页
在解决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和深层泥砂岩互层的储层伤害问题过程中,强化对微裂缝微孔隙的快速封堵是攻关方向之一。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纳米尺寸和片层状的膜结构,在封堵时具有低浓度、高效率的特点。以石墨为原材料,采用旋转剥离工艺技术... 在解决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和深层泥砂岩互层的储层伤害问题过程中,强化对微裂缝微孔隙的快速封堵是攻关方向之一。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纳米尺寸和片层状的膜结构,在封堵时具有低浓度、高效率的特点。以石墨为原材料,采用旋转剥离工艺技术,室内制备了一种稳定的石墨烯浆体材料。性能评价表明,该处理剂中值粒径D50在5μm左右,具有较好的降滤失和抑制页岩膨胀的效果,能有效强化对砂盘微孔隙的封堵。通过2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该处理剂与水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够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效果,有利于解决滤液侵入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裂缝封堵 石墨烯封堵 微纳米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壁强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在乐东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希金 谢仁军 +2 位作者 邱正松 李佳 高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2,共6页
乐东区块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的凹陷斜坡带,属于典型的海上超高温高压区块,地层安全密度窗口窄,深层井漏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乐东气田的勘探与开发。针对该区块的井漏技术难题,通过井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块的漏失特征及漏失机理。基于... 乐东区块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的凹陷斜坡带,属于典型的海上超高温高压区块,地层安全密度窗口窄,深层井漏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乐东气田的勘探与开发。针对该区块的井漏技术难题,通过井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块的漏失特征及漏失机理。基于黏滞单元法,模拟了井壁强化作用前后的井周应力变化,并预测了预充填裂缝开度。基于新型可变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井壁强化材料粒径及浓度优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粒度匹配准则为D_(50)准则,合理浓度为5%。基于乐东区块抗高温油基钻井液,优化构建了井壁强化钻井液体系配方。综合评价表明,该井壁强化配方对钻井液的流变性影响较小,砂床滤失侵入深度仅为1.5 cm,1 mm动态裂缝封堵承压能力达12 MP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强化 裂缝开度 井周应力 可变裂缝封堵实验 井漏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压裂暂堵超分子凝胶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照阳 陈越美 +3 位作者 鲍晋 唐雷 唐嘉 赖南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7-775,共9页
基于超分子化学原理研制的超分子凝胶暂堵剂,其适用于地层温度在90~110℃页岩气藏,并且具有稳定时间可调、强度高、解堵易的特点,可实现微裂缝以及深部裂缝屏蔽暂堵。利用β-CD作为主体,以SES作为客体,通过添加助剂构筑了一种新型的温... 基于超分子化学原理研制的超分子凝胶暂堵剂,其适用于地层温度在90~110℃页岩气藏,并且具有稳定时间可调、强度高、解堵易的特点,可实现微裂缝以及深部裂缝屏蔽暂堵。利用β-CD作为主体,以SES作为客体,通过添加助剂构筑了一种新型的温度响应性超分子凝胶暂堵剂体系SCD12,通过表征手段证明了暂堵剂体系各组分之间存在超分子作用。并对其破胶残渣量、配伍性、流变、暂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暂堵剂体系SCD12在常温下为液态,黏度低而易于泵入。升温后能够迅速的封堵裂缝,即使破胶后黏度出现下降,仍然能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实现有效封堵。其动态封堵能力为168.06 MPa·m^(-1),封堵性能好,岩心伤害率为9.3%,可以满足页岩气开发的暂堵转向压裂要求,是一种具有应有前景的新型暂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凝胶 暂堵剂 温度响应性 页岩气藏 裂缝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加固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0,共3页
结合大连市疏西桥加固施工,介绍对既有桥梁采用裂缝封堵与补强加固的新技术。该技术对梁的箱底采用粘钢加固处理,同时对箱梁的底面裂缝进行压力注浆封闭处理。加固实践证明,该补强加固技术效果良好。
关键词 连续箱梁桥 补强加固 粘贴 钢板 裂缝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及钻井液对策
19
作者 白杨 杨震 +5 位作者 白浩成 王长勤 张鑫 陈玉杰 李欣荣 吴宏壮 《断块油气田》 2025年第4期685-691,共7页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了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通过钻井液流变实验、高温高压滤失实验、封堵性实验,优化了钻井液乳化稳定性能、降滤失性能和多级微纳米封堵性能,其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3 mL,PPA实验滤失量小于2 mL,填砂管实验侵入深度不超过2 cm,形成了稳定井壁高性能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ZBW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应用前相比,复杂情况损失时间下降了86.9%,日进尺提升了150.3%,平均井径扩大率降低了1.66百分点。该体系能够对吴家坪组地层微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实现低密度安全钻进,为该地区页岩气实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钻井液 井壁失稳机理 井壁稳定 裂缝封堵 吴家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