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分布预测与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云涛 丁文龙 +3 位作者 韩俊 黄诚 王来源 孟庆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87,共25页
构造裂缝是碳酸盐岩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能为致密灰岩提供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和储集空间。构造裂缝的发育受构造位置、岩性、地层厚度、温度、围压和构造破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局部构造应力导致的构造破裂是控制构... 构造裂缝是碳酸盐岩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能为致密灰岩提供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和储集空间。构造裂缝的发育受构造位置、岩性、地层厚度、温度、围压和构造破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局部构造应力导致的构造破裂是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主导因素。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与裂缝发育特征,采用在单井动态岩石力学参数标定下,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岩石力学参数反演功能获取非均质岩石力学模型,以提升应力场模拟中模型力学参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引入自适应边界条件约束方法,以自动获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最小时的最优边界条件,从而显著提升应力场模拟的精度与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储层张破裂率、剪破裂率、综合破裂率、水平两向应力差、应力非均质系数和断裂面滑动趋势系数等参数,定量表征了SHB16号断裂带及邻区的储层裂缝发育特征与活动性。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与断裂的活动关系密切,故定性或定量研究了水平两向应力差、距断裂的距离和断裂的垂向活动强度等参数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的控制作用,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定量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明确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规模储集体发育指标,将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从最优至最差的Ⅰ~Ⅳ类储集体,并明确了走滑断裂的变形方式和规模储集体发育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体中钻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地质模式。该地质模式不仅提升了基于应力场模拟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多参数分布定量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对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的定性或定量研究、规模储集体发育指标的构建以及单井储集体发育的地质模式的建立、对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勘探与开发进程的加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 构造应力场模拟 裂缝多参数分布定量预测 规模储集体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定量表征与分布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珂 张惠良 +3 位作者 张荣虎 王俊鹏 孙雄伟 杨学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52-668,共17页
综合采用岩芯及薄片观察、岩芯CT扫描及成像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的构造裂缝进行了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裂缝的成因与有效性,并基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构造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 综合采用岩芯及薄片观察、岩芯CT扫描及成像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的构造裂缝进行了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裂缝的成因与有效性,并基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构造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克深5气藏的构造裂缝以高角度和直立裂缝为主,岩芯裂缝开度为0~0.4mm,多被方解石充填,微观裂缝包括矿物颗粒的穿粒缝和破裂纹,开度为20~30μm;单井纵向上具有构造裂缝密集发育段和不发育段相间分布的特征;克深5气藏主要发育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3期构造裂缝,其中第3期构造裂缝是克深5区块工业规模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古构造应力场决定了构造裂缝的组系特征和数量,沿边界断层的左旋剪切应力造成了构造应力方位和构造裂缝走向由背斜西南部的近EW向过渡为东北部的近SN向;现今构造应力场不产生新的构造裂缝,但会降低先存裂缝的有效性;背斜高部位的构造裂缝线密度较低,但开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较高,单井平均天然气产能相应也较高,纵向上随深度增加,构造裂缝线密度增大而有效开度减小;不整合面对构造裂缝有效性的控制作用主要局限在距不整合面约为70m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构造裂缝 构造应力场 定量表征 分布预测 超深层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78
3
作者 周新桂 邓宏文 +3 位作者 操成杰 袁嘉音 毛晓长 肖玉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裂缝型油气藏油气产量占整个石油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 ,是 2 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 ,但目前致密储集体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定量预测评价 ,仍是石油地质界的前沿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 裂缝型油气藏油气产量占整个石油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 ,是 2 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 ,但目前致密储集体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定量预测评价 ,仍是石油地质界的前沿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 ,对裂缝及裂缝型油气藏预测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世界上大多数裂缝性油气田的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 ,对构造裂缝空间分布规律的合理预测评价 ,无疑对油气勘探开发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本文综述了储层裂缝研究现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裂缝系统 定量预测 评价方法 油气藏 油气勘探 空间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珂 戴俊生 +3 位作者 王俊鹏 田福春 赵力彬 郇志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3-113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是克拉苏构造带继克拉2气田和大北气田又一重点勘探领域,构造裂缝对改善该气田低渗透砂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构造裂缝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综合古今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以及构造裂缝参数... 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是克拉苏构造带继克拉2气田和大北气田又一重点勘探领域,构造裂缝对改善该气田低渗透砂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构造裂缝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综合古今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以及构造裂缝参数定量计算模型,对克深2气田的构造裂缝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预测,最后综合构造裂缝的岩心描述、成像测井解释以及定量预测结果,总结了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断层带是构造裂缝的有利发育区,多发育充填程度较高的网状缝;背斜高部位的构造裂缝走向复杂,线密度较低,但开度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较高且充填程度低,整体发育程度较强,背斜翼部及构造低部位的构造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较低;鞍部构造裂缝可密集发育,但较高的充填程度限制了该部位的天然气产量;垂向上随深度增加,构造裂缝线密度逐渐增大而物性参数逐渐减小,构造裂缝的整体发育程度逐渐降低。构造裂缝参数的定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整体上一致,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有一定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造裂缝 构造应力场 定量预测 分布规律 克深2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巴庙上古储层高角度裂缝测井识别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毓 王洪辉 +1 位作者 李楠 周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利用双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测井分析储层中高角度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评价裂缝特征参数(裂缝宽度、裂缝孔隙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岩心观察和具体的测试资料,建立适合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储层的高角度裂缝测井响应参数场,在此基... 利用双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测井分析储层中高角度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评价裂缝特征参数(裂缝宽度、裂缝孔隙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岩心观察和具体的测试资料,建立适合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储层的高角度裂缝测井响应参数场,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高角度裂缝进行精确识别和定量预测,分析和评价了塔巴庙地区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认识到塔巴庙地区高角度裂缝在层位上的分布由下至上有变差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山西组第二段和下石盒子组第一段。当计算裂缝宽度大于0.03 mm且裂缝孔隙度大于0.3%时,配合好的储层地质条件,一般都能获得工业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度裂缝 测井 裂缝识别和预测 测井响应参数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裂缝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珂 张荣虎 +2 位作者 戴俊生 郇志鹏 田福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4-58,共15页
储层裂缝对改善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等低渗透储层以及致密砾岩、火成岩、泥页岩等非常规低渗透储层的物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储层裂缝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储层裂缝的多种识别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几个关... 储层裂缝对改善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等低渗透储层以及致密砾岩、火成岩、泥页岩等非常规低渗透储层的物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储层裂缝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储层裂缝的多种识别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储层裂缝的识别技术是点(岩芯、薄片)、线(测井)、面(相似地表露头区)、体(地震资料)和时间(生产动态资料)组成的多维综合体系;储层裂缝的定性预测主要是根据裂缝与构造部位和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井间直接插值法、曲率法、能量法与岩石破裂法(二元法)、地震法、分形分维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和多参数判据法等,每种预测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因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才能实现储层裂缝的有效预测;储层裂缝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裂缝分布预测与精细表征、裂缝动态参数和裂缝三维地质建模等方面。最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进行储层裂缝预测及建模等工作时,应以明确储层裂缝的成因、演化及主控因素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裂缝识别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关键问题 动态参数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