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DECMP-TBP/煤油萃取模拟高放废液中的裂片元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叶玉星 吴冠民 朱文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实验测定了22%DHDECMP 42%TBP OK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Zr、Mo、Cs等裂片元素的分配比,并在微型离心萃取器(转鼓10mm)串联台架上进行了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裂片元素的工艺研究。采用6级萃取,2级洗涤,6级反萃,流比AF∶AX∶AS=1∶1.5∶0... 实验测定了22%DHDECMP 42%TBP OK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Zr、Mo、Cs等裂片元素的分配比,并在微型离心萃取器(转鼓10mm)串联台架上进行了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裂片元素的工艺研究。采用6级萃取,2级洗涤,6级反萃,流比AF∶AX∶AS=1∶1.5∶0.5,BF∶BX=1∶1,实验考察了裂片元素的各级浓度分布。对Zr、Mo的净化系数DF分别为3.2、18;对Rb、Cs、Sr、Ba,DF>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DECMP-TBP 煤油 萃取 模拟高放废液 裂片元素 处理 离心萃取器 萃取剂 N N—二乙胺甲酰甲撑膦酸二己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核研院王志鹏 多元创新 拓宽核燃料产业发展之路
2
作者 朱琳 杨烁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11-12,共2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核能在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核燃料循环、核燃料后处理等很敏感的军民融合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中,锕系溶液化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领域的前沿,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且高水平人才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核能在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核燃料循环、核燃料后处理等很敏感的军民融合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中,锕系溶液化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领域的前沿,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且高水平人才十分紧缺,迫切需要相关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清华大学核研院王志鹏多年来在核燃料循环后处理--锕系及裂片元素分离/提取方向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众多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循环 清华大学 核燃料后处理 溶液化学 高水平人才 锕系 快速成长 裂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铀燃料后处理中新萃取剂的研究 Ⅰ.双取代酰胺类的研究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沈朝洪 包亚之 +3 位作者 包伯荣 王高栋 钱军 曹正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4-100,共7页
合成并研究了10种双取代酰胺萃取铀、钍、裂片元素的情况,结果表明,取代己内酰胺的萃取性能优于非环状双取代酰胺。和1mol/1的TBP相比,取代己内酰胺萃取铀的能力比TBP强,萃取钍的能力和TBP接近。除OCLA外,酰胺对于铀钍的分离性能均比TBP... 合成并研究了10种双取代酰胺萃取铀、钍、裂片元素的情况,结果表明,取代己内酰胺的萃取性能优于非环状双取代酰胺。和1mol/1的TBP相比,取代己内酰胺萃取铀的能力比TBP强,萃取钍的能力和TBP接近。除OCLA外,酰胺对于铀钍的分离性能均比TBP好,酰胺对Zr-Nb的去污性能优于TBP。还初步探讨了酰胺类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酰胺 铀酰 裂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铀燃料后处理中新萃取剂的研究——Ⅱ.亚砜类的研究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包亚之 沈朝洪 +3 位作者 包伯荣 王高栋 钱军 曹正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研究了5种亚砜类萃取剂在稀释剂(煤油及芳烃稀释剂)中的溶解性及对钍、铀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二个具支链的烷基亚砜,即二(2-乙基己基)亚砜及二(1-甲基庚基)亚砜不仅与TBP一样可与煤油互溶,而且某些性能优于TBP。还对亚砜萃取剂结构与... 研究了5种亚砜类萃取剂在稀释剂(煤油及芳烃稀释剂)中的溶解性及对钍、铀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二个具支链的烷基亚砜,即二(2-乙基己基)亚砜及二(1-甲基庚基)亚砜不仅与TBP一样可与煤油互溶,而且某些性能优于TBP。还对亚砜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砜 裂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提取大量钍中微量铀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姆妹 李峥 +1 位作者 何淑华 张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9-165,共7页
采用浓盐酸溶解ThO_2和U_3O_8、以Dowex1×8阴离子交换树脂和Dowex50×8阳离子交换树脂作离子交换剂,研究了从大量钍及微量裂变产物(FPs)中提取微量铀的方法。考察了裂变产物元素Cs、Sr、Y、Zr、Nb、Ru、Rh、La、Ce、Eu的去污... 采用浓盐酸溶解ThO_2和U_3O_8、以Dowex1×8阴离子交换树脂和Dowex50×8阳离子交换树脂作离子交换剂,研究了从大量钍及微量裂变产物(FPs)中提取微量铀的方法。考察了裂变产物元素Cs、Sr、Y、Zr、Nb、Ru、Rh、La、Ce、Eu的去污效果。结果表明,用离子交换法可以实现从百克每升Th及FPs中分离出微量U。最优工艺条件是料液调至8mol/L HCl介质,大量Th和微量的FPs在8mol/L HCl-0.2mol/L NH4F洗涤条件下直接通过阴离子交换柱,而U吸附于树脂上,再用0.05mol/L HNO_3淋洗U。低HNO_3淋洗U后,直接过阳离子柱吸附微量Th,再用2mol/L HNO_3淋洗得到纯U。结果表明,U收率大于98%,产品中Th及FPs的含量均小于0.05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裂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吸收法铀浓度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吉永超 胡杰 +3 位作者 周建斌 洪旭 刘飞 方方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7-821,共5页
设计加工了一套γ吸收法实验室铀浓度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快速硅漂移探测器作为探头,^(241)Am作为放射源。通过配置浓度为10.25 g/L.50.25 g/L.90.23 g/L和124.30g/L的4组铀标准溶液,建立铀浓度工作曲线,并对系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 设计加工了一套γ吸收法实验室铀浓度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快速硅漂移探测器作为探头,^(241)Am作为放射源。通过配置浓度为10.25 g/L.50.25 g/L.90.23 g/L和124.30g/L的4组铀标准溶液,建立铀浓度工作曲线,并对系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实验测试表明:该装置可有效地避免铀溶液中裂片元素的γ射线和X射线对测量产生的影响;工作曲线的拟合线性度R^(2)=0.9996;对不同浓度铀溶液(10.25 g/L、90.23 g/L、252.796g/L)的精密度RSD分别为2.29%、0.49%.0.19%;相对误差为2.4%;连续测量10h,数据全部落在μ±3s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度 快速硅漂移探测器 裂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ThO2辐照靶件中微量233U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建 何遥 谢翔 《同位素》 CAS 2020年第6期329-337,共9页
为了从模拟ThO2辐照靶件中分离提取微量铀,系统考察了基于TBP萃取剂的溶剂萃取法和基于Dowex 1×8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法的工艺参数。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通过比较铀回收率、铀中钍及裂变产物的去污因子、分离流程耗时及废物产... 为了从模拟ThO2辐照靶件中分离提取微量铀,系统考察了基于TBP萃取剂的溶剂萃取法和基于Dowex 1×8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法的工艺参数。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通过比较铀回收率、铀中钍及裂变产物的去污因子、分离流程耗时及废物产生量等关键工艺参数,系统评估了这两种方法从钍中分离提取微量铀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小批量样品分离中(5~10 g ThO2),阴离子交换法优于溶剂萃取法,该工艺得到的铀产品中裂变产物的含量均小于0.01%,钍的含量小于0.02%,铀的回收率为98.3%。一次流程耗时约5 h,产生废物量约500 mL。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辐照ThO2制备233U的台架实验及分离装置的设计与加工提供关键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2 233U 裂片元素 溶剂萃取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