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人口的“被歧视”问题研究——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的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升 黄造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5,共10页
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工作生活中"被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获得较低、有拖欠工资等经历的流动人口更易感到"被歧视";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劳动过程中难以保... 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工作生活中"被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获得较低、有拖欠工资等经历的流动人口更易感到"被歧视";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劳动过程中难以保障的流动人口反而容易感到"被歧视";城市生活年限越长,流动人口越容易感受到"被歧视",与本地人交往增多并不会对"被歧视"弱化产生显著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不易感到"被歧视"。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特大城市北京,脱离流动人口自身能力品质的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保障社会报酬非差别性获得的制度完善依然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非表层"的社会交往关系、使用大众传媒等方式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在制度完善之外解决歧视问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被歧视 融入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利平 孙建萍 +2 位作者 吴红霞 牛桂芳 李玉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78,共4页
近年来,人体各系统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人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病耻感(stigma)是指“被剥夺全部社会认可资格的个人情况”,其本质是把一个整体或正常的人贴上标签、做上标记,标志着他们是不同的,导... 近年来,人体各系统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人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病耻感(stigma)是指“被剥夺全部社会认可资格的个人情况”,其本质是把一个整体或正常的人贴上标签、做上标记,标志着他们是不同的,导致他们在别人眼中贬值,被诋毁,是一种广泛的、消极的、刻板的社会现象[1],主要包括感知病耻感、实际病耻感和内在病耻感三个方面[2]:感知病耻感是指患者预期所能感觉的贬低歧视感;实际病耻感是指已经或正在经历的被歧视;内在病耻感是指患者对各种消极态度所做出的个人反应,内化为羞耻、低自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患者 病耻感 人体健康 消极态度 公共卫生问题 羞耻 低自尊 被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