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五种被动阻尼器的高层建筑侧移—扭转下随机风振响应的解析法
1
作者 王俊波 李创第 葛新广 《河南建材》 2014年第2期20-25,共6页
对带被动阻尼器的高层建筑考虑侧移-扭转情况下,随机风振响应和等效风载取值进行了研究。针对文献[3]获得了设置五种被动阻尼器的高层建筑,考虑侧移-扭转效应下统一非经典的结构运动方程,这里用复模态法解耦,并用随机振动方法,获得了带... 对带被动阻尼器的高层建筑考虑侧移-扭转情况下,随机风振响应和等效风载取值进行了研究。针对文献[3]获得了设置五种被动阻尼器的高层建筑,考虑侧移-扭转效应下统一非经典的结构运动方程,这里用复模态法解耦,并用随机振动方法,获得了带五种被动减振器的高层建筑考虑侧移-扭转反应基于现行规范Davenport谱随机风振响应的解析解,并给出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阻尼器 侧移一扭转 复模态法 等效风荷载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式被动电磁阻尼器及其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淑莲 郑水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97,共4页
为了简单可靠地增加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在线消除油膜振荡等故障并抑制振动,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式被动阻尼器在线增加系统阻尼的方法。被动阻尼器结构类似电磁轴承,当转子旋转时,在转子表面形成电涡流因而产生电磁阻尼,抑制转子振动,... 为了简单可靠地增加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在线消除油膜振荡等故障并抑制振动,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式被动阻尼器在线增加系统阻尼的方法。被动阻尼器结构类似电磁轴承,当转子旋转时,在转子表面形成电涡流因而产生电磁阻尼,抑制转子振动,但无需闭环控制,采用直流电流工作。增加直流电可以增加阻尼,但是电流增加会使系统的刚度减小,并且也会引起阻力距和阻尼器的发热,为了提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又要解决刚度减弱问题,在不改变电磁阻尼器结构和静态电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增加额外电路以增加阻尼的新方法,并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额外电路元器件的参数,改进后的阻尼器阻尼效果比原始的明显增加。把改进式被动阻尼器用于转子-轴承系统的油膜振荡在线消除,并与原始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比较,实验证明:同样条件下,改进式被动阻尼器增加外阻尼在线消除油膜振荡故障和抑制振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式被动阻尼器 稳定性 转子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对磁悬浮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瑾 蔡永飞 徐龙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4-747,共4页
采用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控制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首先,设计了一个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可以通过电流变化控制阻尼力。然后,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对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分析了不同阻尼下的不平衡响应仿真。最后通过系统高速旋转实验... 采用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控制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首先,设计了一个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可以通过电流变化控制阻尼力。然后,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对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分析了不同阻尼下的不平衡响应仿真。最后通过系统高速旋转实验,研究了不同阻尼器控制参数下该系统的不平衡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被动式电磁阻尼器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并降低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使转子成功越过一阶弯曲临界转速15 600 r/min,稳定运行在21 0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轴承 被动式电磁阻尼 不平衡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在线消除油膜振荡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淑莲 郑水英 汪希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采用非线性稳态短轴承模型,以多自由度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模态降阶和变步长的Newmark积分方法,对油膜振荡的各种影响因素、轴颈的涡动轨迹、频谱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外阻尼可以消除复杂的轴心轨迹以及降低半频涡动的... 采用非线性稳态短轴承模型,以多自由度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模态降阶和变步长的Newmark积分方法,对油膜振荡的各种影响因素、轴颈的涡动轨迹、频谱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外阻尼可以消除复杂的轴心轨迹以及降低半频涡动的峰值.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增加电磁阻尼在线消除油膜振荡的方法.在一个带有六圆盘的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给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施加电流,油膜振荡消除,关掉电源,油膜振荡又出现.阻尼器安装在轴的外伸端,无需改变机器结构,且不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轴承系统 油膜振荡 被动式电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电磁阻尼器特性研究
5
作者 郑水英 马振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1-774,779,共5页
为了简单可靠地增加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抑制转子的共振振峰,提出一种新型的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基于电磁学原理和阻尼器的工作条件,推导出转子涡动时线圈中波动电流的计算公式,得到了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非叠片... 为了简单可靠地增加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抑制转子的共振振峰,提出一种新型的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基于电磁学原理和阻尼器的工作条件,推导出转子涡动时线圈中波动电流的计算公式,得到了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非叠片转子系统电磁阻力矩的附加功耗问题,并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了静态电流和转速对阻尼器工作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随着静态电流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电流的增加,由阻力矩引起的附加功耗也迅速上升.这种阻尼器能有效抑制转子的共振振幅.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无需传感器和闭环控制,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电磁阻尼 转子 振动控制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控制优化被动黏滞阻尼器及混合隔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冠平 刘彦辉 +1 位作者 谭平 金建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
针对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控制算法优化被动黏滞阻尼器的策略。并将被动黏滞阻尼器安装于基础隔震结构形成被动混合控制结构,采用此被动混合控制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混合控制的控制效果,实现以更加... 针对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控制算法优化被动黏滞阻尼器的策略。并将被动黏滞阻尼器安装于基础隔震结构形成被动混合控制结构,采用此被动混合控制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混合控制的控制效果,实现以更加经济简便的方式解决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下隔震层位移响应过大问题。首先,将主动控制装置设置于隔震层形成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采用主动控制算法获取隔震层主动控制力与速度特性;其次,利用主动控制力与速度关系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被动黏滞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与速度指数,最后将设计出的被动黏滞阻尼器安装于隔震层,形成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以1栋7层基础隔震结构为受控模型,通过对主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与被动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仿真分析可知:主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9.41%、45.04%及55.54%;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分别为36.40%、44.30%及52.51%。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位移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效果的90%以上,被动混合隔震控制对于隔震层加速度响应的减震率能够达到主动混合隔震控制的60%以上,被动混合控制也同样实现了减小隔震层地震响应的同时不增加上部结构的响应。依据主动控制算法设计的被动黏滞阻尼器形成的被动混合控制结构能够基本实现主动控制的效果,说明依据主动控制设计被动黏滞阻尼器实现主动控制效果的思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主动控制算法 被动黏滞阻尼 混合控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冲程主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曹黎媛 李春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80-184,共5页
提出了基于可控冲程的主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简称为CS-APTMD)。CS-APTMD是在主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APTMD)的基础上,在主体结构与小质量块之间设置一个附加粘滞阻尼装置而构成;经定义CS-APTMD的最优参数评价准则,在频域内,数值研究了在... 提出了基于可控冲程的主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简称为CS-APTMD)。CS-APTMD是在主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APTMD)的基础上,在主体结构与小质量块之间设置一个附加粘滞阻尼装置而构成;经定义CS-APTMD的最优参数评价准则,在频域内,数值研究了在控制结构位移响应时质量比对CS-AP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以及冲程的影响;并与APTMD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分析表明,CS-APTMD的控制性能显著地优于APT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可控冲程 被动调谐质量阻尼 优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仿真的基础隔震-PTMD混合控制结构的抗震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强 邹祖军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研究顶层设置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基础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该混合控制结构的数学模型,应用双线型恢复模型描述橡胶垫隔震层的弹塑性特性.在SIMULINK环境下对混合控制结构进行仿真动力分析.通过具体结构的地震动力的时程反... 研究顶层设置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基础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该混合控制结构的数学模型,应用双线型恢复模型描述橡胶垫隔震层的弹塑性特性.在SIMULINK环境下对混合控制结构进行仿真动力分析.通过具体结构的地震动力的时程反应分析.经仿真分析表明,证实了混合控制制震效果优于单一的被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调谐质量阻尼 基础隔震 混合控制 仿真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