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在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的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成龙 季杰 +3 位作者 熊继海 范敏 韩崇巍 万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59-2164,共6页
针对该新型系统的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基于热箱实验平台,实验研究分析系统该工作模式下运行的热特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冬季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房间室内空气温度存在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且温度分层造成的室内上下部的温差与投射... 针对该新型系统的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基于热箱实验平台,实验研究分析系统该工作模式下运行的热特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冬季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房间室内空气温度存在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且温度分层造成的室内上下部的温差与投射在系统集热模块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存在某种线性关系。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系统在冬季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依靠热虹吸作用可使集热模块上风口的空气温度加热至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 被动采暖 集热水 温度分层 热虹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气候资源潜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霍旭杰 杨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41-3147,共7页
以中国93个城市相同年份的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为统计依据,采用计算模型和统计方法获得南向垂直面总辐射和采暖度日数,分析近50 a内中国的南向垂直面总辐射资源和空气温度变化规律,计算并呈现全国范围的辐射温差比。结果表明,近50 a内中... 以中国93个城市相同年份的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为统计依据,采用计算模型和统计方法获得南向垂直面总辐射和采暖度日数,分析近50 a内中国的南向垂直面总辐射资源和空气温度变化规律,计算并呈现全国范围的辐射温差比。结果表明,近50 a内中国的南向垂直面总辐射资源显著下降,而年均温度和冬季温度则出现上升,相比于1971~1980年,1983~2012年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气候资源潜能降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向垂直面总辐射 采暖期天数 采暖度日数 辐射温差比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温材料(TCM)对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环境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森 陈滨 +1 位作者 赵汝和 孙姣姣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9-1464,共6页
分析了控温材料(TCM)在不同采暖方式及不同布置形式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利用吸热系数B分析了TCM对房屋热稳定的影响;比较了各布置工况的平均辐射温度及布置前后的不均匀辐射变化;研究了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太阳能采... 分析了控温材料(TCM)在不同采暖方式及不同布置形式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利用吸热系数B分析了TCM对房屋热稳定的影响;比较了各布置工况的平均辐射温度及布置前后的不均匀辐射变化;研究了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太阳能采暖系统停止工作的夜间,TCM可以抑制室温的波动;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白天工作时,增大北墙和顶棚的TCM布置量,夜间非采暖阶段增大东西墙的TCM布置量,更有利于提高房屋的热稳定性;东西北墙和顶棚布置TCM,比无TCM布置时的辐射不均匀度降低了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温材料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热稳定性 热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对太阳能采暖建筑外墙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桑国臣 程芳玥 +2 位作者 刘瑶 龙凯晨 崔晓玲 《太阳能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40,共8页
利用墙体热工系统理论,依据墙体传热的室外边界条件具有地区差异和表面特性差异的特点,选取拉萨、银川和西安作为代表性地区,通过以附加热阻百分率和附加热惰性指标为外墙表面热工参数的等效计算方法,讨论冬季采暖条件下改变太阳辐射吸... 利用墙体热工系统理论,依据墙体传热的室外边界条件具有地区差异和表面特性差异的特点,选取拉萨、银川和西安作为代表性地区,通过以附加热阻百分率和附加热惰性指标为外墙表面热工参数的等效计算方法,讨论冬季采暖条件下改变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对南墙节能量和内壁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南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可有效增大节能量,但会小幅降低内壁面温度的稳定性,这种影响在太阳辐照度最高的拉萨地区最为显著,其次为银川和西安,且随着墙体传热阻和热惰性指标的增大,节能量和内壁面波动幅度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敏感性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节能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等效计算 内壁面波动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太阳能炕系统运行模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蔚 季杰 +2 位作者 罗成龙 王艳秋 郭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6-812,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太阳能炕系统,该系统由提供被动采暖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提供主动采暖的太阳能炕系统组成。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为寻求最佳的运行模式,在3种运行模式下对系统进行实验测试。结果发现:当系统以... 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太阳能炕系统,该系统由提供被动采暖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提供主动采暖的太阳能炕系统组成。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为寻求最佳的运行模式,在3种运行模式下对系统进行实验测试。结果发现:当系统以晚上模式或下午模式运行时,运行过程中炕体所吸收的热量在之后的放热过程中无法充分释放,且炕面和空气温度的波幅较大;当系统以傍晚模式运行时,炕体能够充分发挥其蓄热优势,使炕面和空气温度的变化相对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暖 太阳能炕 蓄热 温度波动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季杰 罗成龙 +3 位作者 孙炜 何伟 裴刚 韩崇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该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和集热水工作模式。由系统工作在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系统房间内空气存在温度分层现象,测试期间上下位置最大温差为4.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该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和集热水工作模式。由系统工作在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系统房间内空气存在温度分层现象,测试期间上下位置最大温差为4.2℃,平均温差约为2.7℃;系统在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工作时对房间温度的提高作用明显,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期间系统房间平均温度达到24.7℃,相对环境温度升高平均达到19.9℃。通过系统以自然循环方式工作在集热水工作模式下的实验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实验期间在集热水工作模式下系统的热效率为52.8%,集热器单位面积太阳得热为4.16M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 被动采暖 集热水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型光伏集热墙体系统的冬季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李媛 谢运生 +2 位作者 罗成龙 邹武 万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5-270,共6页
以可对比热箱为实验平台,构建相变蓄热型光伏集热(PV-PCM-Trombe)墙体实验系统。通过冬季工况测试,实验分析该系统的光电性能和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间气温始终高于对比间气温和环境温度,且日平均环境温度越高,... 以可对比热箱为实验平台,构建相变蓄热型光伏集热(PV-PCM-Trombe)墙体实验系统。通过冬季工况测试,实验分析该系统的光电性能和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间气温始终高于对比间气温和环境温度,且日平均环境温度越高,实验间与对比间和环境温度的温差也越大,表明本系统可在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很好实现地建筑被动采暖;相变板在白天吸收太阳能蓄热,可使房间在冬季夜间维持更长时间的舒适温度;实验期间系统的平均光电效率约为13.71%,系统工作时其光电效率与开路电压存在强关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被动冷却 被动采暖 太阳能 集热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成龙 季杰 +2 位作者 孙炜 何伟 裴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8,405,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该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在冬季的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和在其他无需供暖时期的集热水工作模式.针对该新型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建立了与建筑耦合传热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该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在冬季的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和在其他无需供暖时期的集热水工作模式.针对该新型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建立了与建筑耦合传热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冬季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在外环境平均温度只有2.8℃的给定模拟条件下,系统可以使房间温度最高提高至27.4℃,系统被动采暖性能优异;在自然循环集热水工作模式下,在给定模拟条件下,系统集热效率为54.8%,太阳得热总量为4.32M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 太阳能被动采暖 集热水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道-中间隔热型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礼颉 罗成龙 +3 位作者 季杰 熊继海 范敏 席细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7-1232,共6页
以解决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问题为主要方向,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相变蓄热(PCM)墙体技术:双流道-中间隔热型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系统。通过可对比热箱实验平台实验测试分析。研究得到:非采暖期时,实验间空气温度各天的平... 以解决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问题为主要方向,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相变蓄热(PCM)墙体技术:双流道-中间隔热型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系统。通过可对比热箱实验平台实验测试分析。研究得到:非采暖期时,实验间空气温度各天的平均值依次约为25.5、25.3、22.7℃,对比间空气温度各天的平均值依次约为25.4、25.1、22.5℃,相比差别不大,这表明该系统可有效防止建筑出现非采暖期过热的问题。同时,在冬季,该系统可利用太阳能获得较好的采暖效果,实验结果得到环境温度平均为2.7℃时,全天实验间空气温度平均为13.5℃,最高为30.6℃。在非采暖期和冬季工作模式下,相变板内外表面的温度趋于相近,表明本实验系统的相变板内填充的相变材料在厚度方向可做传热上的均匀性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被动冷却 被动采暖 夏季过热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