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45
1
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2 位作者 宋成鹏 贺正军 刘小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 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岩相古地理 盆地结构构造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被引量:36
2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梁英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东海岸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分布差异 被引量:33
3
作者 孙海涛 钟大康 张思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7,共7页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对比盆地的勘探数据,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其成因。非洲东西部共发育30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类盆地是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与南...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对比盆地的勘探数据,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其成因。非洲东西部共发育30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类盆地是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与南北美洲、南极洲、印度分离的产物。板块分离过程的演化差异引起了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及油气分布差异。西非三角洲盆地和盐拱发育的含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深水区的油气资源量要远远大于东非,这是由于西非盆地形成时发育了巨厚的高品质烃源岩和塑性地层,且上覆有大型水系带来的巨厚碎屑岩沉积物,有利于烃源岩成熟及深水浊积砂岩、同生断层及变形构造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油气分布 三角洲 深水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一种被忽略的盆地类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锡奎 雍自权 +3 位作者 李国蓉 张小兵 邓广君 李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各种盆地分类中人们忽略了一种盆地类型,即“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这种盆地发育在大洋中脊,随着板块会聚已经俯冲到活动大陆边缘之下,大洋收缩到十分狭窄的程度但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性质,且由于俯冲板块的板块拉力和挠曲造... 各种盆地分类中人们忽略了一种盆地类型,即“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这种盆地发育在大洋中脊,随着板块会聚已经俯冲到活动大陆边缘之下,大洋收缩到十分狭窄的程度但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性质,且由于俯冲板块的板块拉力和挠曲造成的表层张力张性正断层活动较强烈。由于这种盆地是板块尚未碰撞时发育的,因此与前陆盆地还没有必然联系,随着板块碰撞和前陆盆地的形成,它可以演化成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广西“钦防海槽”和“十万大山”盆地区,由于早古生代的华夏古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古陆块,因此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武夷、闽台微陆块向华南古板块拼贴时,“钦防海槽”即处于“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其后经历了早泥盆世残留洋盆地、晚古生代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二叠世早期前陆盆地、中生代前陆盆地和新生代走滑断陷盆地的盆地性质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性质转换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钦防海槽 十万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20
5
作者 汪伟光 喻莲 聂明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5,共6页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发育、成藏要素以及盆地勘探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分布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西非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量远大于南美东部被动陆缘盆地,前者油气主要赋...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发育、成藏要素以及盆地勘探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分布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西非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量远大于南美东部被动陆缘盆地,前者油气主要赋存于盐上层序,以构造、构造-地层圈闭为主;后者以盐上层序为主,盐下次之,构造-地层圈闭居多。两岸被动陆缘发育的宽窄程度不同,西非大陆边缘宽、窄相间发育;南美东部则具中、南部宽北部窄的特点。总体上,西非沿岸盆地烃源岩品质及成熟度要优于南美东部沿岸盆地,且前者盐上多发育深水浊积砂体,油气运移主要受断裂的控制,以垂向穿层(盐岩)运移为主;而后者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可能广泛分布,油气运移兼有垂向和侧向运移,油气运移受断裂、不整合和岩性多种因素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西部 南美东部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 被引量:9
6
作者 温志新 万仑坤 +2 位作者 吴亚东 贺正军 汪永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3,496,共7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盆地都经过了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南段"裂谷层系发育型"盆地由于被动陆缘层系不发育,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中段含盐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沉积均可形成优质烃源岩,盐岩及海相页岩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双源-双盖型"成藏模式;北段转换型盆地漂移期海相沉积厚度大,"窄"陆棚、"陡"陆坡型盆地边缘形成了"漂移期浊积砂体群型"成藏模式。尼日尔高建设三角洲盆地形成了独特的"三角洲基浊积砂体型"成藏模式,内环滚动背斜带油气最富集,中环泥运动背斜带、外环逆冲挤压背斜带的浊积砂体中都有大油气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重点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30
7
作者 汪伟光 童晓光 +1 位作者 张亚雄 成克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3期62-69,7-8,共8页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发育阶段完整,包括前裂谷、裂谷、过渡和漂移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发育盐下和盐上含油气系统。而西非油气主要集中于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盆地虽总体上与前者相似,但各成藏要素的发育与其差异仍然明显;并且,各演化阶段由南向北缩减,至西非中部尼日尔三角洲仅发育裂谷和漂移阶段,且以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气系统为主。通过着重探讨南大西洋两岸重点富油气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了各重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演化特征 油气地质 对比研究 西非 南美东部 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气田分布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3 位作者 胡湘瑜 陈辉 梁英波 吴义平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7,共7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在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及古地理恢复基础上,从研究区20个大气田分布特征入手,剖析了其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认为晚石炭世—侏罗纪多期裂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时...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在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及古地理恢复基础上,从研究区20个大气田分布特征入手,剖析了其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认为晚石炭世—侏罗纪多期裂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范围,其间大型海退型三角洲环境不仅带来了大量陆生腐植型有机质,而且提供了物性良好的储集砂体,同时裂谷期多期次继承性发育的大型垒式断块及背斜构造一直为天然气运聚的有利靶区。如果直接被后期白垩系被动漂移层系海相页岩高效封堵,能够形成大型天然气藏。该盆地群天然气剩余储量大、开发程度低;勘探领域广阔,预测>600m深水裂谷层系将成为新的储量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大气田 原型盆地 夭折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湘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及新项目评价资料,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入手,系统剖析了该区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大油气田3类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西非经历了早白垩世贝利亚斯期至巴雷姆期陆内裂...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及新项目评价资料,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入手,系统剖析了该区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大油气田3类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西非经历了早白垩世贝利亚斯期至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必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陆相、过渡期泻湖相及漂移期海相沉积体系。陆内裂谷湖相及漂移海相沉积形成了"下湖上海"两套优质烃源岩;过渡早期海侵砂砾岩,漂移期碳酸盐岩、三角洲、深水浊积砂体形成了多套优质储集层;过渡晚期盐岩及漂移期海相页岩分别为盐上及盐下大油气田形成了高效区域封堵。以此为依据,分别建立了南段"盐岩不发育裂谷型"、中段"盐岩发育双层型"及北段"高建设性三角洲型"3类大油气田成藏模式。该研究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我国石油公司在该类盆地新项目评价中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奋全 王黎栋 +3 位作者 于炳松 张光亚 温志新 徐海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6,79,共8页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现今全球发现油气田数量最多的盆地类型,也是控制油气形成最重要的盆地类型.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分别阐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和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被动大陆盆地的发育演化过程中为...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现今全球发现油气田数量最多的盆地类型,也是控制油气形成最重要的盆地类型.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分别阐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和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被动大陆盆地的发育演化过程中为油气形成提供连续稳定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烃源岩物源;提供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储层;提供保存烃源岩并且形成盖层和圈闭的蒸发盐;提供烃源岩保存及盖层形成的构造等.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盆地原型 油气形成 控制作用 墨西哥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红岩 于水 +3 位作者 胡孝林 沈野 李斐 马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总结了深水盐下油气藏的四个主要特征,对在该领域寻找油气田与进行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盐下裂谷期湖相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并且湖盆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盐下油气的富集程度;厚层、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是有效盖层;优质的湖相碳酸盐岩是盐下成藏的重要储层;裂谷期的构造高部位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并且其它油气成藏条件均较为优越,是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成藏的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深水 盐下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龚承林 王英民 +3 位作者 官宝聪 刘曾勤 张新涛 田世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9-425,共7页
深水油气勘探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 深水油气勘探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经历了四大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大陆开裂、大陆裂谷、新生大陆边缘、成熟大陆边缘),相应发育三个不整合(裂开不整合、分离不整合和陆裾转换不整合),可划分为四大构造层序(大陆开裂层序、大陆裂谷层序、新生大陆边缘层序和成熟大陆边缘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 构造演化 层序地层学 陆裾转换不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模式探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于璇 侯贵廷 +2 位作者 代双河 韩宇春 谢结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154,158,共9页
近年来,东非海上不断有大型天然气田发现,已成为国际能源勘探的新兴热点。东非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其勘探和研究程度很低。在调研大量区域地质和油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从油气成藏要素... 近年来,东非海上不断有大型天然气田发现,已成为国际能源勘探的新兴热点。东非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其勘探和研究程度很低。在调研大量区域地质和油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从油气成藏要素(烃源岩、储盖组合以及圈闭类型)入手,探讨了油气成藏模式,并对其勘探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非大陆边缘经历了4期构造演化,形成了裂谷叠加被动大陆边缘的双层系盆地结构;主力烃源岩形成于卡鲁裂谷期,主力储层形成于被动陆缘期,在大型三角洲发育区,油气保存条件最好,以构造和构造-地层圈闭为主;油气成藏模式受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构造变形的横向分带性以及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潜力分析 东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有利区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马中振 谢寅符 +1 位作者 耿长波 张凡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9-1396,共8页
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是南美洲大陆东缘的一个典型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盆地经历了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后裂谷(漂移)等4个演化阶段。盆地裂谷期发育的Lagoa Feia湖相黑色页岩为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在始新世(52Ma)时达到生油... 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是南美洲大陆东缘的一个典型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盆地经历了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后裂谷(漂移)等4个演化阶段。盆地裂谷期发育的Lagoa Feia湖相黑色页岩为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在始新世(52Ma)时达到生油窗开始生油,在中新世(22~8Ma)达到生油高峰。盆地主要发育上白垩统和第三系Carapebus浊积砂岩、下白垩统Macae组碳酸盐岩和Lagoa Feia组鲕粒灰岩以及前寒武系的Cabiunas组裂缝玄武岩等4套储集层。盆地过渡期发育的Alagoas组盐岩层是盆地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第三系层间泥页岩为盆地局部层间盖层。以主要含油气储集层为核心,盆地可以划分出下部、中下部、中上部和上部等4套主要的油气成藏组合,其中上部Carapebus浊积砂岩体成藏组合内已发现的可采储量占盆地总可采储量的80%以上,是盆地最重要的成藏组合。未来盆地最具潜力的勘探领域为Campos断层以东的Carapebus成藏组合的浊积砂岩体和Lagoa Feia成藏组合渗透性的鲕粒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os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石油地质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5
15
作者 客伟利 童晓光 +2 位作者 温志新 张光亚 王兆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7,共9页
通过对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的板块构造演化、地层层序发育、烃源岩—储层—盖层等石油地质要素开展详细分析,可知该盆地群先后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后裂谷期等3个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并在后期随着南亚大陆的整体向北漂移演变为被动大... 通过对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的板块构造演化、地层层序发育、烃源岩—储层—盖层等石油地质要素开展详细分析,可知该盆地群先后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后裂谷期等3个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并在后期随着南亚大陆的整体向北漂移演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根据区域板块演化与地层发育特征,可将该盆地群的地层划分为前裂谷、裂谷和后裂谷3套巨层序,在各个巨层序内部能够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6套成藏组合。从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的油气地质特征可知,深层的前裂谷巨层序内部二叠系—三叠系河道砂岩、裂谷巨层序内部的白垩系河流相、三角洲相河道砂岩、深水地区后裂谷巨层序内部的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的第三系河道、三角洲和深水浊积砂岩是该盆地群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板块演化 裂谷层序 深层与深水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的形成机理、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树青 李存贵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可以出现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和各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环境中。两种主要的拉伸盆地(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世界的油气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概括了拉伸盆地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可以出现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和各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环境中。两种主要的拉伸盆地(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世界的油气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概括了拉伸盆地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成藏特征。指出裂谷盆地能够形成大量油气藏的主要原因在于:裂谷阶段产生的封闭环境及高热流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和成熟,是成藏的物质基础;拉张作用形成的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很少遭受较大的后期改造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良好,也是这些地区富集油气的一个重要原因。低位域砂体是世界级储层和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主动裂谷作用 被动裂谷作用 地堑 沉积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里塔尼亚海岸盆地陆上勘探潜力评价
17
作者 张永忠 何顺利 程日恒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2期30-32,46,共4页
毛里塔尼亚海岸盆地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东岸,是典型的中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海上已经发现2个油田,但在陆上尚无发现。通过对盆地烃源岩、储盖层、运移条件及圈闭等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对盆地陆上区域油气资源与勘探潜力进行... 毛里塔尼亚海岸盆地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东岸,是典型的中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海上已经发现2个油田,但在陆上尚无发现。通过对盆地烃源岩、储盖层、运移条件及圈闭等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对盆地陆上区域油气资源与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区内源岩生烃能力有限,可能的油气资源主要来自于西部海域成熟源岩。结合油气运移条件,认为本区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里塔尼亚海岸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石油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海岸构造演化及其对南、北主要富油气盆地控藏作用对比 被引量:9
18
作者 崔哿 金爱民 +4 位作者 邬长武 熊利平 丁锋 樊梦玫 史丹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东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属典型大陆裂谷层序和被动陆缘层序叠合的断坳型盆地,是在冈瓦纳大陆裂解及印度洋扩张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下形成的,均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漂移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三期构造演化。但是,南、北盆地在构造... 东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属典型大陆裂谷层序和被动陆缘层序叠合的断坳型盆地,是在冈瓦纳大陆裂解及印度洋扩张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下形成的,均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漂移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三期构造演化。但是,南、北盆地在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及石油地质条件、油气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盆地早期受特提斯洋海侵影响,沉积发育了侏罗系潟湖相盐岩、浅海相泥页岩,而南部盆地处于强烈火山作用区,二者油气富集规律存在差异,烃源岩、储盖组合由北向南年代逐渐变新,目前北部油气发现明显更为丰富。初步分析认为,构造环境不同使得烃源岩发育北富南贫,断裂及塑性岩体作用形成的通源断层和有利圈闭存在差异,导致了东非大陆边缘南、北部盆地油气成藏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海岸 构造演化 成藏规律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演化过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恒萱 温志新 +4 位作者 宋成鹏 刘祚冬 季天愚 沈一平 耿珂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3,共9页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塞内加尔盆地是近年来被动陆缘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基于板块学说,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恢复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演化过程,并展望了其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塞内加尔盆地可划分为3个演...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塞内加尔盆地是近年来被动陆缘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基于板块学说,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恢复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演化过程,并展望了其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塞内加尔盆地可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中三叠世裂陷期陆内裂谷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过渡期陆间裂谷盆地、中侏罗世至今漂移期被动陆缘盆地。受古构造和古气候的控制,裂谷层系较薄,且埋藏深,以陆相红色地层为主;陆间裂谷期广泛发育蒸发岩相;漂移期坳陷层序沉积厚度大,深水沉积体系是目前已发现油气田的重要储集层。②中部次盆深水区主要发育下白垩统阿尔布阶三角洲砂体,油气侧向或垂向运移形成下白垩统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超深水区发育上白垩统塞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浊积扇砂体,下部油气向上运移形成上白垩统海底扇岩性油气藏;毛里塔尼亚和卡萨芒斯盐盆主要发育中新统浊积扇砂体,盐底辟对油气运移和封闭具有重要影响,可形成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③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可预测尚未钻井的毛里塔尼亚、卡萨芒斯次盆可能也发育上白垩统海底扇岩性油气藏,且整个盆地陆架碳酸盐岩台地存在礁滩体油气藏,为下一步重点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原型盆地 陆内裂谷盆地 陆间裂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深水沉积 海底扇 浊积扇 礁滩体 塞内加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捞越盆地的盆地类型分析
20
作者 马良涛 赵聪会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2期27-32,共6页
针对沙捞越盆地盆地类型的不同观点,通过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沉降曲线的分析以及构造地质事件的恢复,得到以下认识:①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晚白垩世—晚始新世,拉让洋壳向婆罗洲基底俯冲,并在婆罗洲中部形成火山岛... 针对沙捞越盆地盆地类型的不同观点,通过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沉降曲线的分析以及构造地质事件的恢复,得到以下认识:①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晚白垩世—晚始新世,拉让洋壳向婆罗洲基底俯冲,并在婆罗洲中部形成火山岛弧的俯冲增生期;渐新世—早中新世,拉让洋壳俯冲消减完毕,路科尼亚地块与婆罗洲碰撞,并俯冲于婆罗洲基底之下,形成周缘前陆盆地的前陆盆地期;中中新世至今,南中国海开启、婆罗洲碰撞抬升引起盆地稳定沉降的被动边缘期3个阶段。②盆地所选井的构造沉降曲线具有早期缓慢沉降、晚期快速沉降这一前陆盆地的典型特征。③盆地构造地质事件复原图表明,盆地晚期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由此,认为沙捞越盆地为复合型盆地,即早期为前陆盆地,晚期则转化为大陆边缘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捞越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沉降曲线 周缘前陆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