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被动型脑机接口的自我与责任困境
- 1
-
-
作者
李珍
谢攀琳
-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多元物理主义框架下的心理因果性问题研究”(21FZXB06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及其实践的哲学研究”(21&ZD063)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数字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2023GZYB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被动型脑机接口在用户不执行特定心理任务的情况下,解码其自发的认知状态,与外部设备进行直接通信。当潜意识的心理状态被转化为输出信号并产生特定行动时,用户会对行动的责任归属产生疑惑:“这是我做的吗?”根据斯科特·雷诺兹的道德决策双过程模型,道德决策通常涉及有意识的推理过程,潜意识的大脑过程也会以反射模式匹配循环的方式在其中发挥作用。当然,被动型脑机接口使潜意识的大脑状态能够以一种新的、以技术为中介的方式影响行动,这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经由脑机接口诊断的大脑信号所代表的究竟是真实的自我,还是被测量技术、模型、算法所塑造的自我?用户在行动后可能会意识到潜意识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他是否会因此产生能动感?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在推进脑机接口实验哲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被动型脑机接口
自我
责任
行动
能动感
-
分类号
B82-5
[哲学宗教—伦理学]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