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丁晓华 潘玮华 +2 位作者 王松 郭宇 李胜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抽取胎龄≥32周且<37周的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KMC组和暖箱组,测定两组早产儿足跟采血时和采血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进行疼痛评分,并统计...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抽取胎龄≥32周且<37周的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KMC组和暖箱组,测定两组早产儿足跟采血时和采血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进行疼痛评分,并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母亲对护理质量的满意人数。结果足跟采血过程中KMC组早产儿心率低于暖箱组,血氧饱和度高于暖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MC组NFCS评分显著低于暖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MC组母亲对护理质量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暖箱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MC可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文 刘墨言 +8 位作者 岳少杰 高红梅 陶子荣 岳丽青 周阳 许景灿 李淇淋 胡蓉 刘玲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2期1771-1776,共6页
目的:帮助危重早产儿尽早康复,提高危重早产儿护理质量。方法:医院新生儿科联合医院感染控制科、产科、医务社会工作部等部门,通过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制定工作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等综合措施,探索建立了危重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方案并应... 目的:帮助危重早产儿尽早康复,提高危重早产儿护理质量。方法:医院新生儿科联合医院感染控制科、产科、医务社会工作部等部门,通过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制定工作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等综合措施,探索建立了危重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方案并应用于临床。结果:该方案的构建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早产儿生长发育及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医患沟通交流。结论:该方案的应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目前已在湖南省内47家医联体单位开展,并推广至全国多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危重早产儿 多学科合作 医联体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惠荣 马桂琴 李胜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35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112例,对照组113例,干预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后与母...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35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112例,对照组113例,干预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后与母亲进行1h的袋鼠式护理,并在随后住院的3d内每天进行两次1h的袋鼠式护理;对照组新生儿只进行常规护理。并采用鲍秀兰等建立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方法,于新生儿生后第4、15、28天对两组新生儿分别进行3次/例行为神经测评;并在出生后42d测量两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第4、15、28天的行为神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生后42d后的头围、身长和体重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神经行为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干预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丹 李于凡 陈丽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2期99-101,共3页
袋鼠式护理(KangarooMotherCare,KMc),又称皮肤接触护理(SkintoSkinCare,SSC),指新生儿母(父)亲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幼儿的方式,即由皮肤接触的方式,将新生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温度及... 袋鼠式护理(KangarooMotherCare,KMc),又称皮肤接触护理(SkintoSkinCare,SSC),指新生儿母(父)亲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幼儿的方式,即由皮肤接触的方式,将新生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温度及安全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疼痛干预 皮肤接触护理 应用 有袋动物 婴幼儿 安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在缓解婴儿注射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华维 李清 +1 位作者 刘建华 柴红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婴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在注射室接受肌内注射的婴儿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注射为干预组,双日注射为对照组。干预组在肌内注射前15~20min直至肌内注射后2min整个过程实施直立袋鼠式护理;对...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婴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在注射室接受肌内注射的婴儿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注射为干预组,双日注射为对照组。干预组在肌内注射前15~20min直至肌内注射后2min整个过程实施直立袋鼠式护理;对照组在接受肌内注射的过程中,不进行干预,常规给予肌内注射。分别记录两组疼痛面容、啼哭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干预组婴儿肌内注射时疼痛面容和啼哭开始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和啼哭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有效缓解婴儿肌内注射疼痛,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肌内注射 袋鼠式护理 疼痛 非药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在早产儿中的构建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芬 肖苏琴 +3 位作者 卢思宇 石绍南 周露 聂文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315-320,共6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早产儿的“袋鼠式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查阅文献,初步构建临床护理路径文本内容,形成专家函询问卷。再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10名医疗及护理专家作为函询对象,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函询。结果... 目的:构建适用于早产儿的“袋鼠式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查阅文献,初步构建临床护理路径文本内容,形成专家函询问卷。再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10名医疗及护理专家作为函询对象,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权威系数为0.85(>0.70);两轮函询护理条目变异系数分别为0.084和0.070,协调系数分别为0.253和0.318,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经讨论最终形成“袋鼠式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结论:构建的“袋鼠式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用于指导临床,规范袋鼠式护理,促进袋鼠式护理在临床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德尔菲法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5
7
作者 毕叶 官祥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7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并在护理前15min和护理过程中检测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分别于出生后第3、15及30天,比较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袋鼠式护理前15min和护理过程中心率和呼吸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护理过程中血氧饱和度较护理前15min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间的MDI和PDI评分有差别(F=11.587,P<0.001)。两组患儿MDI和PDI以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发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头围、体质量及身长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提高早产儿的神经测评分数,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妍 连冬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8期1984-1987,共4页
综述了"袋鼠式护理"产生背景、有效性、安全性、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低出生体 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玉 李胜玲 +3 位作者 孙彩霞 刘艳红 费英山 高丹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无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生理指标,撤机后24h内的血气分析值,...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无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生理指标,撤机后24h内的血气分析值,撤机后7d内的撤机失败率及无创呼吸机带机时间。结果干预组在第1、3、5、7天实施袋鼠式护理2h时的呼吸、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撤机后24h内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_(2)及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带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提高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氧合能力,改善其呼吸功能,缩短带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无创机械通气 袋鼠式护理 呼吸功能 撤机失败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科护士出院后袋鼠式护理知识、态度和实践现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韩文娟 胡晓静 +4 位作者 吕天婵 李丽玲 季福婷 何嘉燕 陆春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护士出院后袋鼠式护理(PKMC)知识、态度和实践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5日—2022年10月31日选取我国23个省市、38所三级甲等医院、48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普通病房、新生儿过渡病房和家庭...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护士出院后袋鼠式护理(PKMC)知识、态度和实践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5日—2022年10月31日选取我国23个省市、38所三级甲等医院、48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普通病房、新生儿过渡病房和家庭病房的4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自行编制新生儿科护士PKMC知识、态度和实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455名新生儿科护士的PKMC知识得分为(9.26±2.14)分,态度得分为(42.54±4.53)分,实践得分为(27.69±4.46)分。不同培训背景的新生儿科护士PKMC知识、态度、实践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士PKMC知识得分较高、态度积极、实践水平较高,但知识不够全面,有必要开展PKMC相关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延续护理 知识 态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和积极感受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艳红 李玉 +3 位作者 李胜玲 王帆 孙彩霞 高丹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和积极感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及其母亲240对,随机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20对。常规护理组接受发育支持护理,袋鼠式护理组住院第2...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和积极感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及其母亲240对,随机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20对。常规护理组接受发育支持护理,袋鼠式护理组住院第2天在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袋鼠式护理13天;并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评价两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感受。结果:干预后,袋鼠式护理组母亲干预后的(PPUS)疾病不确定感总分[(63.4±5.6)vs.(82.2±10.0)]及其维度疾病状态不明确性、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得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PAC积极感受总分[(35.2±4.2)vs.(25.4±4.8)]及其维度自我肯定、生活展望得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以降低早产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积极感受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母亲 疾病不确定感 积极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改善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喂养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4
12
作者 熊小云 谢小华 +5 位作者 杨传忠 孙盼盼 陈丽莲 张剑 汪云云 邓丽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NICU体质量低于1000g、无创辅助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NICU体质量低于1000g、无创辅助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3周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实施袋鼠式护理,每天1次,每次3h,持续干预2周。结果干预组袋鼠式护理过程中无管道滑脱、呛奶等不良事件发生。干预组达到完全肠内外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前24h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调整性别、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日龄、分娩方式、产前激素应用、试管婴儿、宫内窘迫后,袋鼠式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P<0.01),提高出院前24h纯母乳率(OR=4.526,P<0.05)。结论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应用袋鼠式护理,可缩短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未成熟儿 完全肠道内喂养 母乳喂养 袋鼠式护理 经口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袋鼠式护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石昊宁 邵涵 +4 位作者 李进 赵宛莹 王鸿宇 杨晓 李京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 分析国内外袋鼠式护理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进展,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英文文献146... 目的 分析国内外袋鼠式护理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进展,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英文文献1464篇、中文文献1168篇,国内外年发文量前期呈上升趋势,近两年有所下降;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高危早产儿管理、护理效果评价、多元化联合护理模式探索。发展趋势呈现研究对象由个体向家庭转变;研究目标由生理调节向身心并重转变;护理模式由单一性护理向多元化联合护理转变。结论 与国际袋鼠式护理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尚缺乏多元化研究方向。我国可以借助国际研究热点及前沿扩充研究思路,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促进我国妇幼健康服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联合抚摸对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早产儿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月星 孙冬云 +1 位作者 陈梦思 孙荪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联合抚摸对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早产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选取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的70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联合抚摸对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早产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选取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的70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筛查,实验组在筛查过程中持续进行袋鼠式护理联合抚摸。使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局部脑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过程中疼痛的程度。结果 :在筛查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联合抚摸可有效减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时的疼痛程度,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袋鼠式护理 抚摸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呵护早产儿
15
作者 陈芳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8期54-55,共2页
一、什么是袋鼠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最初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哥伦比亚儿科医生Rey和Martinez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针对早期新生儿的一种护理方式。袋鼠式护理,是指妈妈以类似袋鼠、树袋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儿的方式,将只穿尿不湿的婴儿直... 一、什么是袋鼠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最初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哥伦比亚儿科医生Rey和Martinez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针对早期新生儿的一种护理方式。袋鼠式护理,是指妈妈以类似袋鼠、树袋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儿的方式,将只穿尿不湿的婴儿直立式地贴在妈妈裸露的胸腹部,提供婴儿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早期新生儿 儿科医生 尿不湿 有袋动物 树袋熊 直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护士袋鼠式护理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章瑶 徐振丽 +1 位作者 朱冰花 徐鑫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43,共4页
目的翻译袋鼠式护理NICU护士评估量表(KCQ),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研制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袋鼠式护理评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eaton简洁法对KCQ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袋鼠式护理调查量表。选取68名NICU临床护士进... 目的翻译袋鼠式护理NICU护士评估量表(KCQ),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研制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袋鼠式护理评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eaton简洁法对KCQ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袋鼠式护理调查量表。选取68名NICU临床护士进行预测试,针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改后,对全国861名临床NICU护士进行正式测试,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中文版袋鼠式护理评估量表包含个人认知、知识、实施障碍和应用实践4个维度,共90个条目(量性79个条目,质性11个条目),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5,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1。结论中文版袋鼠式护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定我国NICU护士对袋鼠式护理的认知程度,且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袋鼠式护理 量表 护士 评估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袋鼠式照护对早产儿生理、行为和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7
作者 胡晓静 张玉侠 +3 位作者 庄薇 曹云 陈超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袋鼠式护理(KC)最早始于波哥大,当时早产儿的死亡率高达70%[1]。缺乏暖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同一台暖箱里面放置2名甚至更多的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母婴分离状态也使得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研究者发现将婴儿放到母亲裸露的皮肤上... 袋鼠式护理(KC)最早始于波哥大,当时早产儿的死亡率高达70%[1]。缺乏暖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同一台暖箱里面放置2名甚至更多的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母婴分离状态也使得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研究者发现将婴儿放到母亲裸露的皮肤上进行大面积的皮肤接触,不仅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还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2],20世纪80~90年代该研究结果得以广泛传播,很多NICU都纷纷开展了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神经发育 生理 照护 行为 皮肤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袋鼠式照护的评估与实施 被引量:34
18
作者 胡晓静 张玉侠 +3 位作者 庄薇 曹云 陈超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
袋鼠式护理(KC)最早始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当时早产儿的死亡率高达70%[1],缺乏暖箱是其原因之一。同一台暖箱里面放2名甚至更多的婴儿,增加了感染率;同时,母婴分离状态也使得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研究者发现将婴儿放到母亲裸露的皮... 袋鼠式护理(KC)最早始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当时早产儿的死亡率高达70%[1],缺乏暖箱是其原因之一。同一台暖箱里面放2名甚至更多的婴儿,增加了感染率;同时,母婴分离状态也使得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研究者发现将婴儿放到母亲裸露的皮肤上进行大面积的皮肤接触,不仅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还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2],20世纪80~90年代该研究结果得以广泛传播,很多NICU纷纷开展了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照护 皮肤接触 哥伦比亚 放弃治疗 母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综合医院产科护理服务品质的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茜 秦瑛 郭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S1期82-83,共2页
提升综合医院产科护理服务品质,努力探索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产科护理 产妇分娩 护理服务 护士专业 新生儿 袋鼠式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在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贲国平 丁晓芳 +1 位作者 葛春燕 储开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完成研究56例),对照组(60例,完成研究53例);在发展性照顾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完成研究56例),对照组(60例,完成研究53例);在发展性照顾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婴儿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医生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经口喂养康复、生化、免疫、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过渡时间,以及N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低于对照组,CD3^(+)和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儿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能提升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营养状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质量 发展性照顾 鸟巢护理 袋鼠式护理 非营养性吸允 吸吮能力 喂养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