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林分的更替改造模式
被引量:
3
1
作者
乔艳辉
王月海
+1 位作者
姜福成
夏江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3,119,共8页
[目的]探索最优的林分更替改造模式,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退化林分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衰退林分及各自不同更...
[目的]探索最优的林分更替改造模式,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退化林分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衰退林分及各自不同更替改造模式的生长、土壤及植被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①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更替改造的不同模式在郁闭度、林木保存率和生长状况方面差异较大,总体上混交林好于纯林,耐盐能力强的树种好于耐盐能力差的树种。②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的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在土壤理化性能上皆得到提高,均能提升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的pH值和含盐量;两种衰退林分经更替改造为不同模式后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随着林分模式的不同,其提高程度差异较大。③不同林分模式的植被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更替改造模式的生境好于衰退林分,出现耐盐能力较低的植物,其植被种类增多,但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耐荫植物出现,耐干旱耐盐植物种类减少。[结论]综合分析两种衰退林分更替改造不同模式的林分生长、土壤及植被,在衰退白榆林分的更替改造中,以竹柳刺槐白榆混交林模式为最佳,白榆纯林次之,刺槐纯林亦可考虑,竹柳纯林模式则不宜选择;在衰退八里庄杨林分更替改造的两种模式中,白榆纯林为最好,盐柳纯林最差,不宜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衰退林
更替改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改良土壤的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蕾蕾
朱清科
+4 位作者
赵维军
姚文俊
马欢
陈文思
卜耀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1-315,328,共6页
为研究衰退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分轻度、中度、重度3种衰退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衰退类型沙棘人工林0—60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提高。(2)轻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40—60c...
为研究衰退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分轻度、中度、重度3种衰退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衰退类型沙棘人工林0—60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提高。(2)轻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40—60cm土层土壤有效氮,0—20cm速效磷含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对20—40cm土层土壤有效氮含量有极显著提高作用(由14.23mg/kg增至22.39mg/kg)。中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20—60cm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显著提高作用。重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0—20cm土壤全氮含量的提高作用显著低于对照坡面。(3)3种衰退类型沙棘人工林对20—40cm土层速效磷含量的作用表现为中度衰退沙棘人工林最大,其次是轻度衰退沙棘林。其他土层则表现为随着衰退程度加深,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改良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退
沙棘人工
林
有机质
氮素
速效磷
速效钾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形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恰咛
朱清科
+1 位作者
任正龑
黄正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
[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拟合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棘更新恢复能力与各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坡向沙棘更新率差异显著(P=0.018),沙棘更新率均值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更新生长状况最好,半阴坡更新幼株数量大,存活率较高;(2)坡度对更新率无显著影响,但更新率在阴坡缓坡、极陡坡范围内出现峰值,在阳坡条件下随坡度上升而减小;(3)总体上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4)坡面微地形对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具有显著影响(P=0.038),缓台较好,陡坎较差。[结论]半干旱黄土区部分衰退沙棘人工林可自行完成天然更新,部分恢复困难,需人工辅助或重新栽植适合的树种。阴坡、半阴坡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生长状况较好且基本能更新成林,阳坡、半阳坡的生长状况较差且难以更新成林;阴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沙棘更新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上升而变小,阳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更新率的影响较小。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率因所处微地形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缓台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基本能更新成林,浅沟的沙棘幼株种群与所处的原状坡面上的更新状况相似,部分能更新成林,处于陡坎的沙棘幼株种群基本不能更新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人工
林
衰退
天然更新
地形因子
微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朔煤矿废弃地刺槐凋落物水文变化与养分归还潜力
4
作者
王东丽
石嫱嫱
+3 位作者
赵晓亮
宋子岭
柴书杰
李明清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5,共10页
[目的]研究平朔露天矿排土场20~30 a人工林凋落物的水文特征和养分归还潜力对其衰退变化的响应,为退化人工林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平朔矿区刺槐纯林与刺槐—榆树混交林不同衰退程度林分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存量、持水...
[目的]研究平朔露天矿排土场20~30 a人工林凋落物的水文特征和养分归还潜力对其衰退变化的响应,为退化人工林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平朔矿区刺槐纯林与刺槐—榆树混交林不同衰退程度林分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存量、持水特性、养分含量及归还潜力。[结果]①混交林重度衰退时凋落物蓄积量较正常林明显多49.4%(p<0.05)。②随衰退程度的增强,两种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吸水速率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前期吸水速率降低较快,后期变化趋缓。刺槐—榆树混交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持水率均高于刺槐纯林。③刺槐—榆树混交林的凋落物C含量是刺槐纯林2.11倍。刺槐纯林重度衰退时较正常林N,K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9%,0.13%(p<0.05)。刺槐—榆树混交林重度衰退时较正常林P,K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07%,0.04%(p<0.05)。不同林分不同衰退程度的C,N,K养分潜在归还量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矿区人工林衰退增强了其凋落物的持水性及养分归还潜力,有利于退化林地的改善,且刺槐—榆树混交林相对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人工
衰退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水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无性系林业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以杨树为例
被引量:
23
5
作者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随着林木育种和无性繁殖技术的进步以及森林工业的发展,无性系林业开始在世界人工林培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进入无性系定向选育、定向栽培、定向利用的时代。该文针对我国无性系林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并从...
随着林木育种和无性繁殖技术的进步以及森林工业的发展,无性系林业开始在世界人工林培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进入无性系定向选育、定向栽培、定向利用的时代。该文针对我国无性系林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并从无性系特性角度阐释了"三北"地区大规模发生的杨树"小老树"、严重病虫危害以及退化甚至死亡的原因。认为无性系林业不仅包括无性系选育和无性系造林,还应该涵盖无性系利用等内容。指出应充分利用无性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重视良种的适地适基因型栽培,为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选配适宜的主栽品种进行造林。同时加强重要树种无性繁殖技术标准的制定,以约束采取科学的无性繁殖技术和繁育制度进行良种生产,尽可能降低成熟效应与位置效应对无性系林业发展的影响。强调发展无性系林业要根据栽培环境条件和利用目标选择适宜品种,并突出良种和良法配合,重视林分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最佳配合下的经济成熟,保证整个产业链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尤其是提出了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的概念,即在同一无性系品种组成的人工林内,各植株的遗传组成和生活习性相同,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内各无性系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加大,当栽培环境不能满足林分生长需求时,如不能及时采取人工疏伐等措施进行密度调整,林分会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同时发生各无性系植株生长势衰退、病虫害加剧直至死亡等现象。建议国家应针对无性系人工林的特点,修订、完善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将杨树等无性系林业发展较好的用材或用材和生态兼用树种列入木本作物范畴,在无性系人工林达到经济成熟时及时通过间伐进行密度调控,或通过轮伐更新利用,避免在林分水肥等资源紧缺时,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引发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等问题,在有效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保证国家珍贵的宜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林
业
适地适基因型
主栽品种
无性系人工
林
群体
衰退
木本作物
经济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原因与特点
被引量:
15
6
作者
张增悦
姜准
+2 位作者
李甜江
肖智勇
李根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的原因与特点,对毛乌素沙地的人工林与天然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N及速效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地生产力、分株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人工林,但林分密度显著低于人工林;天然...
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的原因与特点,对毛乌素沙地的人工林与天然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N及速效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地生产力、分株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人工林,但林分密度显著低于人工林;天然林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人工林则为纺锤形;在影响林地生产力和分株生长量的因素中,土壤含水率起决定性作用。可见干旱缺水、养分贫瘠、密度过大均可导致人工林早衰,其中干旱缺水是主导因素;人工林早衰的主要特点在于分株变小(寿命缩短)、林地生产力降低、林分稳定性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毛乌素沙地
人工
林
衰退
森
林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被引量:
6
7
作者
肖建明
王生源
+2 位作者
乔占国
关利峰
薛丹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8期47-49,共3页
以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人工灌木林平茬年龄、平茬高度及平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沙柳造林后3~6a内应进行首次平茬复壮,进入丰产期后平茬周期以3~4a为宜,此时生物量收获最高;沙柳人工林平茬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c...
以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人工灌木林平茬年龄、平茬高度及平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沙柳造林后3~6a内应进行首次平茬复壮,进入丰产期后平茬周期以3~4a为宜,此时生物量收获最高;沙柳人工林平茬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cm左右,平茬后生物量积累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退
灌木
林
沙柳
平茬复壮
平茬周期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林分的更替改造模式
被引量:
3
1
作者
乔艳辉
王月海
姜福成
夏江宝
机构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3,119,共8页
基金
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滨海盐碱地退化防护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LYCX07-2018-38)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恢复及重建关键技术研究”(2017GSF17115)
文摘
[目的]探索最优的林分更替改造模式,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退化林分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衰退林分及各自不同更替改造模式的生长、土壤及植被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①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更替改造的不同模式在郁闭度、林木保存率和生长状况方面差异较大,总体上混交林好于纯林,耐盐能力强的树种好于耐盐能力差的树种。②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的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在土壤理化性能上皆得到提高,均能提升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的pH值和含盐量;两种衰退林分经更替改造为不同模式后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随着林分模式的不同,其提高程度差异较大。③不同林分模式的植被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更替改造模式的生境好于衰退林分,出现耐盐能力较低的植物,其植被种类增多,但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耐荫植物出现,耐干旱耐盐植物种类减少。[结论]综合分析两种衰退林分更替改造不同模式的林分生长、土壤及植被,在衰退白榆林分的更替改造中,以竹柳刺槐白榆混交林模式为最佳,白榆纯林次之,刺槐纯林亦可考虑,竹柳纯林模式则不宜选择;在衰退八里庄杨林分更替改造的两种模式中,白榆纯林为最好,盐柳纯林最差,不宜选用。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衰退林
更替改造模式
Key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saline land
degraded forest
replac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mode
分类号
S756.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改良土壤的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蕾蕾
朱清科
赵维军
姚文俊
马欢
陈文思
卜耀军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榆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1-315,328,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及华北石质山地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38B0601)
文摘
为研究衰退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分轻度、中度、重度3种衰退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衰退类型沙棘人工林0—60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提高。(2)轻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40—60cm土层土壤有效氮,0—20cm速效磷含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对20—40cm土层土壤有效氮含量有极显著提高作用(由14.23mg/kg增至22.39mg/kg)。中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20—60cm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显著提高作用。重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0—20cm土壤全氮含量的提高作用显著低于对照坡面。(3)3种衰退类型沙棘人工林对20—40cm土层速效磷含量的作用表现为中度衰退沙棘人工林最大,其次是轻度衰退沙棘林。其他土层则表现为随着衰退程度加深,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改良作用减弱。
关键词
衰退
沙棘人工
林
有机质
氮素
速效磷
速效钾
pH值
Keywords
degrade sea-buckthorn forest
organic matter
N element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pH value
分类号
S156.9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形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恰咛
朱清科
任正龑
黄正佳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0-306,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07B02)
文摘
[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拟合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棘更新恢复能力与各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坡向沙棘更新率差异显著(P=0.018),沙棘更新率均值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更新生长状况最好,半阴坡更新幼株数量大,存活率较高;(2)坡度对更新率无显著影响,但更新率在阴坡缓坡、极陡坡范围内出现峰值,在阳坡条件下随坡度上升而减小;(3)总体上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4)坡面微地形对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具有显著影响(P=0.038),缓台较好,陡坎较差。[结论]半干旱黄土区部分衰退沙棘人工林可自行完成天然更新,部分恢复困难,需人工辅助或重新栽植适合的树种。阴坡、半阴坡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生长状况较好且基本能更新成林,阳坡、半阳坡的生长状况较差且难以更新成林;阴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沙棘更新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上升而变小,阳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更新率的影响较小。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率因所处微地形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缓台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基本能更新成林,浅沟的沙棘幼株种群与所处的原状坡面上的更新状况相似,部分能更新成林,处于陡坎的沙棘幼株种群基本不能更新成林。
关键词
沙棘
人工
林
衰退
天然更新
地形因子
微地形
Keywords
sea-buckthorn
plantation declining
natural renewal
topographic factors
microtopography
分类号
S793.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朔煤矿废弃地刺槐凋落物水文变化与养分归还潜力
4
作者
王东丽
石嫱嫱
赵晓亮
宋子岭
柴书杰
李明清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矿山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生态产业管理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5,共10页
基金
矿山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半干旱露天矿排土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植被与土壤演变及耦合机制研究”(CXZX-2024-14)
202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212410147039)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平朔矿区生态重建区域植被退化及防治措施研究”。
文摘
[目的]研究平朔露天矿排土场20~30 a人工林凋落物的水文特征和养分归还潜力对其衰退变化的响应,为退化人工林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平朔矿区刺槐纯林与刺槐—榆树混交林不同衰退程度林分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存量、持水特性、养分含量及归还潜力。[结果]①混交林重度衰退时凋落物蓄积量较正常林明显多49.4%(p<0.05)。②随衰退程度的增强,两种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吸水速率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前期吸水速率降低较快,后期变化趋缓。刺槐—榆树混交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持水率均高于刺槐纯林。③刺槐—榆树混交林的凋落物C含量是刺槐纯林2.11倍。刺槐纯林重度衰退时较正常林N,K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9%,0.13%(p<0.05)。刺槐—榆树混交林重度衰退时较正常林P,K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07%,0.04%(p<0.05)。不同林分不同衰退程度的C,N,K养分潜在归还量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矿区人工林衰退增强了其凋落物的持水性及养分归还潜力,有利于退化林地的改善,且刺槐—榆树混交林相对占优势。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人工
衰退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水文特征
Keywords
coal mine wasteland
degraded artificial forest
litters
nutrient return quantity
hydrology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27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无性系林业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以杨树为例
被引量:
23
5
作者
康向阳
机构
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9B0201)
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2016BLREEE00)
文摘
随着林木育种和无性繁殖技术的进步以及森林工业的发展,无性系林业开始在世界人工林培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进入无性系定向选育、定向栽培、定向利用的时代。该文针对我国无性系林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并从无性系特性角度阐释了"三北"地区大规模发生的杨树"小老树"、严重病虫危害以及退化甚至死亡的原因。认为无性系林业不仅包括无性系选育和无性系造林,还应该涵盖无性系利用等内容。指出应充分利用无性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重视良种的适地适基因型栽培,为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选配适宜的主栽品种进行造林。同时加强重要树种无性繁殖技术标准的制定,以约束采取科学的无性繁殖技术和繁育制度进行良种生产,尽可能降低成熟效应与位置效应对无性系林业发展的影响。强调发展无性系林业要根据栽培环境条件和利用目标选择适宜品种,并突出良种和良法配合,重视林分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最佳配合下的经济成熟,保证整个产业链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尤其是提出了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的概念,即在同一无性系品种组成的人工林内,各植株的遗传组成和生活习性相同,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内各无性系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加大,当栽培环境不能满足林分生长需求时,如不能及时采取人工疏伐等措施进行密度调整,林分会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同时发生各无性系植株生长势衰退、病虫害加剧直至死亡等现象。建议国家应针对无性系人工林的特点,修订、完善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将杨树等无性系林业发展较好的用材或用材和生态兼用树种列入木本作物范畴,在无性系人工林达到经济成熟时及时通过间伐进行密度调控,或通过轮伐更新利用,避免在林分水肥等资源紧缺时,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引发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等问题,在有效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保证国家珍贵的宜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无性系
林
业
适地适基因型
主栽品种
无性系人工
林
群体
衰退
木本作物
经济成熟
Keywords
clonal forestry
matching site with genotype
main cultivated variety
population recession of clonal plantation
ligneous crop
economic maturity
分类号
S718.4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原因与特点
被引量:
15
6
作者
张增悦
姜准
李甜江
肖智勇
李根前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省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193/31070551/31570609)
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C15027)
云南省林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51600625)
文摘
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的原因与特点,对毛乌素沙地的人工林与天然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N及速效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地生产力、分株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人工林,但林分密度显著低于人工林;天然林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人工林则为纺锤形;在影响林地生产力和分株生长量的因素中,土壤含水率起决定性作用。可见干旱缺水、养分贫瘠、密度过大均可导致人工林早衰,其中干旱缺水是主导因素;人工林早衰的主要特点在于分株变小(寿命缩短)、林地生产力降低、林分稳定性削弱。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毛乌素沙地
人工
林
衰退
森
林
土壤
Keywords
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Mu Us Sand-land
plantation recession
forest soil
分类号
S72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被引量:
6
7
作者
肖建明
王生源
乔占国
关利峰
薛丹
机构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工作站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8期47-49,共3页
文摘
以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人工灌木林平茬年龄、平茬高度及平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沙柳造林后3~6a内应进行首次平茬复壮,进入丰产期后平茬周期以3~4a为宜,此时生物量收获最高;沙柳人工林平茬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cm左右,平茬后生物量积累最快。
关键词
衰退
灌木
林
沙柳
平茬复壮
平茬周期
毛乌素沙地
Keywords
decline shrub
Salix psammophila
stubble rejuvenation
stubble cycle
Mu Us Sandy Land
分类号
S753.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林分的更替改造模式
乔艳辉
王月海
姜福成
夏江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改良土壤的作用
刘蕾蕾
朱清科
赵维军
姚文俊
马欢
陈文思
卜耀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形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张恰咛
朱清科
任正龑
黄正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平朔煤矿废弃地刺槐凋落物水文变化与养分归还潜力
王东丽
石嫱嫱
赵晓亮
宋子岭
柴书杰
李明清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无性系林业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以杨树为例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原因与特点
张增悦
姜准
李甜江
肖智勇
李根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肖建明
王生源
乔占国
关利峰
薛丹
《防护林科技》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