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剑明 王丙信 +6 位作者 伏爱国 李琳 郭乾坤 吴镇宇 谭洪玲 马增春 赵映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9-2712,I0008,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和停止造模后自愈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1、2、3、4、5、6组,每组6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10周后改为标准鼠料喂...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和停止造模后自愈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1、2、3、4、5、6组,每组6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10周后改为标准鼠料喂养。分别于实验第2、4、6、8、10、14周将模型1—6组依次全部处死,正常组于第14周处死,观察各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大鼠肝指数、Lee's指数于造模第4周时开始升高,到第8周达到高峰,于第14周(即停止高脂饲料4周后)有降低趋势。在肝组织切片在病理学和形态学上,造模组大鼠于第2周肝脏开始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门脉炎症,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上述病理改变加重,于造模第6周开始有大鼠肝脏出现纤维化,并呈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变化。而第14周(即停止高脂饲料4周后)肝脏自然愈合在组织病理学上不明显。结论:高脂饲料喂养8—10周内可以成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且模型在停止造模4周内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肪肝 饮食 动物模型 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验证及规律探讨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燕萍 彭丹虹 +2 位作者 刘晓琪 谢蓉 李先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建立高脂血症,验证该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并探究大鼠在不同时点的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正常雄性8周龄SD大鼠3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 目的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建立高脂血症,验证该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并探究大鼠在不同时点的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正常雄性8周龄SD大鼠3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2组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时间为8周,每日计量各组饮食、饮水,4 d更换垫料并称重。分别在第4周、6周、8周末,动物禁食过夜并眼眶静脉丛采血,测定各组血脂四项水平。8周末动物处死,收集各组大鼠肝脏、主动脉进行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1组的日平均饮食量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2组的日平均饮食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组饮水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组明显增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组的体重增加,但只有模型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方面,与对照组相比,4周末、6周末模型组2组T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8周末模型1组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HE染色示对照组肝细胞排列正常,染色均匀,而模型组2组肝细胞大面积脂肪变,少数肝血窦内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主动脉HE染色示3组主动脉结构正常。结论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高脂血成立,所造模型为高胆固醇血症并伴有严重的脂肪肝。同时,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SD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实验过程中,血脂波动呈现一个升高-内适应-升高的状态。在造模过程中,如何克服动物厌食并胆固醇代谢内调节这个问题,是高脂饲料喂养成模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动物模型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构建大鼠脂肪肝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于鑫 张琦 +6 位作者 陈媛媛 赵相洋 贺一博 王钰鑫 李令政 陈爽 徐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5-27,共3页
奶牛脂肪肝是泌乳初期高产奶牛易患的一种主要代谢疾病,常伴随奶牛产奶量、繁殖能力和免疫力的下降。由于奶牛的经济价值,不宜直接用于大批量实验造模研究,因此应用小动物建立理想的动物脂肪肝模型对奶牛脂肪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 奶牛脂肪肝是泌乳初期高产奶牛易患的一种主要代谢疾病,常伴随奶牛产奶量、繁殖能力和免疫力的下降。由于奶牛的经济价值,不宜直接用于大批量实验造模研究,因此应用小动物建立理想的动物脂肪肝模型对奶牛脂肪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高脂饮食方法复制大鼠脂肪肝是研究动物脂肪肝常用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而高脂饮食主要是指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和高脂高糖饮食两种方式诱导大鼠产生脂肪肝,所以就目前关于这两种造模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奶牛脂肪肝的进一步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肪肝 饮食 大鼠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的造模周期与抗氧化途径的关联研究
4
作者 郅果果 邵冰杰 +3 位作者 冯奕源 朱砂 穆杰 王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通过胆碱缺乏的高脂饮食(CDHFD)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并观察喂养周期与抗氧化通路的关联性。方法:此次研究共耗时16周,分4个周期。检测不同周期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和抗氧化酶的表达量。结果:2~4周为模型大鼠肝... 目的:通过胆碱缺乏的高脂饮食(CDHFD)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并观察喂养周期与抗氧化通路的关联性。方法:此次研究共耗时16周,分4个周期。检测不同周期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和抗氧化酶的表达量。结果:2~4周为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的早期阶段,4~8周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阶段,8~16周是肝纤维化进展阶段。机制研究表明,随着喂养周期的延长,NAFLD大鼠肝脏中抗氧化酶Nrf2、SOD和GSH-Px的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不同造模周期能够成功诱导大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并且病理变化与抗氧化酶的表达量呈现时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肪性肝病(NAFLD) 胆碱缺乏的饮食(CDHFD) 动物模型 抗氧化 Nrf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睾酮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样伴糖脂代谢异常的小鼠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锦林 张冰寒 +4 位作者 龙江川 方容花 陈婕 刘东方 李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5-1372,共8页
目的:联合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和高脂饮食建立一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样伴糖脂代谢异常的小鼠模型。方法:将16只3周龄清洁级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干预6周:实验组(n=8)予皮下注射DHT+... 目的:联合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和高脂饮食建立一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样伴糖脂代谢异常的小鼠模型。方法:将16只3周龄清洁级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干预6周:实验组(n=8)予皮下注射DHT+高脂饮食干预,对照组(n=8)予皮下注射有机溶剂+普通饮食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小鼠动情周期、性激素水平、卵巢病理、体质量、血糖、血脂、皮下及内脏脂肪库等,判定模型成功与否。结果:干预完毕后,实验组血清DHT水平约为对照组的3倍(P=0.000)。连续观察14 d,实验组均无动情周期,而对照组均有规律动情周期。实验组动情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1),而动情前期(P=0.006)和动情期(P=0.000)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光镜下,实验组小鼠卵巢呈多囊性改变,颗粒细胞层数减少,膜细胞增生、厚度增加,未见黄体,而小窦卵泡(P=0.043)和大窦卵泡(P=0.000)数量明显增多,小窦卵泡中不健康卵泡比例(P=0.011)和大窦卵泡中不健康卵泡比例(P=0.001)也明显升高。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P=0.001)、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P=0.012)和腹腔胰岛素耐量实验(P=0.007)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增加的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5),其腹膜后(P=0.007)、子宫旁(P=0.006)和腹股沟(P=0.018)脂肪库的质量,以及血清甘油三酯(P=0.009)和总胆固醇(P=0.000)均大于对照组。结论:联合DHT和高脂饮食可诱导小鼠卵巢多囊样改变及动情周期改变,伴发糖脂代谢异常,为PCOS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双氢睾酮 饮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高脂饮食加链尿佐菌素建立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晓芳 赵长勇 +1 位作者 陈晖 王道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7-800,806,共5页
目的:高糖高脂饮食加链尿佐菌素诱导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并观察稳定性。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对照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组(STZ组)、高糖高脂饲养组(H.E组)和高糖高脂饲养+STZ组(H.E+STZ组)。STZ组... 目的:高糖高脂饮食加链尿佐菌素诱导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并观察稳定性。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对照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组(STZ组)、高糖高脂饲养组(H.E组)和高糖高脂饲养+STZ组(H.E+STZ组)。STZ组和H.E+STZ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35mg/kg。4周后监测体重、胰岛素、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葡萄糖耐量实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H.E组和H.E+STZ组大鼠空腹血浆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ISI较对照组和STZ组增高(P<0.01);STZ组及H.E+STZ组大鼠空腹血糖、AUC较对照组和H.E组升高(P<0.01);注射STZ后4周H.E+STZ组空腹血糖、TG、TC、ISI较对照组和STZ组高(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使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下降,并且辅以小剂量链尿佐菌素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稳定性好、效果好、造模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链尿佐菌素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肥胖及减重手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媛媛 葛圣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建立肥胖小鼠胃袖状切除术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20)和高脂饮食组(n=20),均喂养20周。20周后随机分为4个亚组:普通饮食假手术组,普通...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建立肥胖小鼠胃袖状切除术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20)和高脂饮食组(n=20),均喂养20周。20周后随机分为4个亚组:普通饮食假手术组,普通饮食手术组,高脂饮食假手术组,高脂饮食手术组。定期测量体重及空腹血糖,喂养20周后检测葡萄糖耐量、血脂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即开始显著高于普通饮食小鼠(P<0.05)。喂养20周后,与普通饮食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小鼠平均体重[(42.71±2.30)g vs.(32.23±1.73)g]、血糖[(8.82±0.51)mmol/L vs.(6.74±0.31)mmol/L]及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4.40±0.57)mmol/L vs.(2.31±0.35)mmol/L;血清三酰甘油:(2.26±0.25)mmol/L vs.(1.11±0.24)mmol/L]均明显升高(P均<0.01)。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存活率为100%,高脂饮食手术组存活率为70%(7/10),普通饮食手术组存活率为80%(8/10)。术后第1周,各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4周,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手术组小鼠较术前体重下降约20%;术后第3周,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体重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高脂饮食喂养20周可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进一步建立胃袖状切除术模型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饮食 胃袖状切除术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8
8
作者 王键 赵辉 +2 位作者 李净 胡建鹏 李玉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6-220,共5页
目的 通过复制气虚血瘀证型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 ,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选用老年Wistar大鼠 ,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 目的 通过复制气虚血瘀证型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 ,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选用老年Wistar大鼠 ,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结果 通过对一般体征和微观指标的观测 ,发现模型大鼠基本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特点和现代医学脑缺血病理变化规律。结论 多因素复合作用可成功复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缺血 气虚血瘀证 病证结合 多因素 饮食 寒湿 病理变化 饥饿 证候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饮食结构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阳 肖丽 +2 位作者 耿爱文 咸建春 甘建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2-1686,共5页
目的采用高果糖、高脂、复合高果糖饲料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探讨最佳饮食结构。方法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果糖组、高脂组、复合组和对照组,比较造模4、8和12周各组间一般情况、肝功能、脂质代谢、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采用高果糖、高脂、复合高果糖饲料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探讨最佳饮食结构。方法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果糖组、高脂组、复合组和对照组,比较造模4、8和12周各组间一般情况、肝功能、脂质代谢、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病理学改变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小鼠各时间点体质量、肝湿重和Lee's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12周时复合组体质量增长较高脂及高果糖组更明显(P<0.05);H-E染色显示:造模组均有不同程度肝脏脂肪变,仅复合组肝小叶内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清检测结果显示:12周时复合组和高脂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增高;复合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NF-α、IL-6水平较高脂组、高果糖组升高明显。结论 12周的高脂、高糖饮食可成功构建适用于脂肪性肝炎研究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肪性肝炎 小鼠 果糖饮食 饮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高雪 安至超 +1 位作者 何其英 柳红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对诱发型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动脉结扎+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结扎单侧肾动脉后,DN... 目的探索不同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对诱发型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动脉结扎+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结扎单侧肾动脉后,DN1组及DN2组分别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或8周,其后予STZ 30 mg/kg腹腔注射,比较两组大鼠在STZ注射4周后及实验结束时的UAER,观察两组大鼠血糖、体重、HOMAIR、肾指数及肾脏病理等情况。结果 STZ注射4周后,两组大鼠均可出现UAER的升高,且DN2组UAER明显高于DN1组(P<0.01)。第12周末,DN1组与DN2组肾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系膜基质增多;肾小囊腔狭窄等病理改变。DN2组体重高于DN1组(P<0.01),肾指数低于DN1组(P<0.01),而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及UAER与DN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延长高脂饲料喂养时间能够加重DN肾损害,但有可能会推迟干预时间,因此在试验中应权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中大型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慧 徐放 +2 位作者 崔立强 杨丹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枢纽。AS导致的外周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然而对其新兴治疗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为预防和治疗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成功构建AS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枢纽。AS导致的外周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然而对其新兴治疗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为预防和治疗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成功构建AS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前基于高脂饲喂及球囊损伤方法建立的中小型AS动物模型相对成熟,但针对治疗相关研究的大型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本文综述构建一个理想的外周AS疾病中大型动物模型,为AS治疗研究的临床转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小型猪 饮食 机械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凯 侯红燕 +4 位作者 宋敏 董万涛 董平 王凯 张亚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7-630,共4页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年龄越大其患病风险越高。随着对肌少症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老年性临床疾病,也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挑战。肌少症的标志性症状是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或丧失,而不损失整体体重。与健康个体相比...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年龄越大其患病风险越高。随着对肌少症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老年性临床疾病,也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挑战。肌少症的标志性症状是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或丧失,而不损失整体体重。与健康个体相比,肌少症患者伴随其他疾病发病时,其临床预后可能更差,死亡率更高。因此,本病动物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国内外对于肌少症动物模型中衰老模型、衰老+高脂饮食模型、加速衰老模型、后肢卸载模型及基因敲除等动物模型以及其评判指标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衰老动物模型 衰老+饮食动物模型 加速衰老动物模型 后肢卸载动物模型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特点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时秋 左泽平 +6 位作者 李依林 田颖颖 裴海鸾 于尚玥 赵新月 刘闯 王志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4,共8页
目的考察两种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体重、摄食量、血脂变化趋势及肝组织病理变化,比较不同性别高脂血症模型的差异。方法大鼠采用两种高脂饲料喂养7~8周,建立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造模期间记录动物体重、摄食量和一般状态... 目的考察两种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体重、摄食量、血脂变化趋势及肝组织病理变化,比较不同性别高脂血症模型的差异。方法大鼠采用两种高脂饲料喂养7~8周,建立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造模期间记录动物体重、摄食量和一般状态,分别于第0、1~2、7~8周检测分析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变化;造模后取动物的肝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两模型高脂饲料喂养组比较,混合型高脂血症体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摄食量显著降低,总食物利用度升高,而高胆固醇血症摄食量升高,体重及总食物利用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造模结束时混合型高脂血症TC、TG水平升高,高胆固醇血症TC升高,TG不变,混合型高脂血症肝脂肪变性程度更强。同模型下雄性总体血脂变化、肝脂肪变性程度均重于雌性。结论两模型高脂饲料喂养组在体重、摄食量、血脂水平及肝病理观察均有差异,同模型雄性程度强于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性别差异 饮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新方法及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鹏飞 郭应坤 +5 位作者 张怡 沈梦婷 李湘 陈林 徐婷 文凌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索经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利用球囊损伤兔颈总动脉内膜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新方法并评价可行性。方法将兔经高脂饲料预喂养4周后,经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利用球囊损伤右侧兔颈总动脉内膜,再经高脂饲... 目的探索经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利用球囊损伤兔颈总动脉内膜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新方法并评价可行性。方法将兔经高脂饲料预喂养4周后,经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利用球囊损伤右侧兔颈总动脉内膜,再经高脂饲料喂养8周。利用磁共振仪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兔颈总动脉病变。结果本研究构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成功率为85%。在磁共振图像上,实验组颈总动脉血管壁增厚,明显强化,且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明显高于自身对照组。实验组颈总动脉血管壁内膜呈现动脉粥样化斑块的病理表现,而自身对照兔颈总动脉血管壁内膜正常。结论通过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行球囊损伤兔颈总动脉内膜联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强、造模用时短以及成模率高等优点。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内膜采用了独创的兔耳中央动脉穿刺入路,为构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球囊损伤 饮食 颈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卓贤研究员团队合作成果揭示饮食干预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机制
1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7-297,共1页
2022年7月4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孟卓贤研究员团队与国防科技大学朱凌云教授团队合作在《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了题为“Dietary intervention preservesβ-cell function in mice through CTCF-mediat... 2022年7月4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孟卓贤研究员团队与国防科技大学朱凌云教授团队合作在《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了题为“Dietary intervention preservesβ-cell function in mice through CTCF-mediated transcriptional re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DOI:10.1084/jem.20211779)。研究人员基于高脂饮食持续喂养的小鼠,利用胰岛灌流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系统描绘了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发病过程中胰岛β细胞的1相和2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和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能够重现T2D发病过程中胰岛β细胞数和功能发生动态变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院 胰岛素分泌功能 国防科技大学 基因表达谱 团队合作 动物模型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