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潜能、制度环境与城市共同富裕——基于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的探讨
1
作者 吴柏钧 徐永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9,共19页
在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和共同富裕为统一分析框架下,以2005—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可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对城市共同富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并探讨两者的空间衰减边界以及制度环境的门槛调节作用。... 在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和共同富裕为统一分析框架下,以2005—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可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对城市共同富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并探讨两者的空间衰减边界以及制度环境的门槛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城市扩大市场潜能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进程,其传导机制为物质资本配置、产业结构优化及外商直接投资三种途径,而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最为突出;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而制度环境越完善,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城市规模的分类下,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进程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较于大城市及中等城市,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超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更明显;市场潜能及制度环境对共同富裕空间外溢效应的有效边界分别为650公里、950公里,在此范围内两者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能 制度环境 共同富裕 空间计量 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衰减边界的视角
2
作者 汤慧敏 刘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345,共11页
农业低碳发展对中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驱动力。基于2005—2023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 农业低碳发展对中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驱动力。基于2005—2023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即“高—高”与“低—低”集聚;农业技术进步不仅能降低本地农业碳排放强度,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排;农业前沿技术进步与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均对本地及邻近地区农业碳减排有积极影响,但前者起主导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直接减排效果显著但空间溢出效应微弱,中西部地区虽呈现空间负相关性,但农业技术进步在推动碳减排上作用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倒U形”变化,400 km范围内逐渐增强,在400~700 km范围内显著减弱,超出700 km则不再显著。因此,要持续强化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消除技术扩散障碍,优化技术布局与资源配置,实施差异化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碳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集聚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衰减边界的视角
3
作者 姜芮 孟令航 刘帮成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159,共12页
创新要素作为驱动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衰减边界特征双重视角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对新质... 创新要素作为驱动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衰减边界特征双重视角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本地新质生产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外部区域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邻近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受到创新人才集聚的虹吸作用以及创新资本集聚的辐射作用;而经济相似地区则相反。空间效应衰减边界检验发现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创新人才集聚的负向溢出效应显现,而创新资本集聚的正向溢出效应趋于稳定;经济距离视角下,创新人才集聚的辐射作用在24000亿元阈值前后表现先降后升,创新资本集聚的虹吸效应随经济距离增加而增强。鉴于此,本文从不同创新要素集聚视角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要素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衰减边界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龙 江唐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破解金融排斥困境的核心途径,是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已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关注其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加缺乏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利用中...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破解金融排斥困境的核心途径,是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已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关注其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加缺乏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衰减边界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助于本地区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效带动了周边邻近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更换空间模型、替换空间矩阵以及改变研究样本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随地理距离持续扩大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且当城市间地理距离跨越260公里以后,空间溢出效应将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转型升级 数字金融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潜能、衰减边界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跃 伯娜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7,共11页
采用中国2000—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市场潜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市场潜能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2)分析了市场潜能... 采用中国2000—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市场潜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市场潜能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2)分析了市场潜能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出了市场潜能可以通过经济集聚、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机制来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3)市场潜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提升作用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递减态势。(4)市场潜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距离在650公里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显著有效区域,超过950公里后则出现明显的衰减。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从深化制度改革、强化作用机制和突破市场潜能衰减边界进行“空间重塑”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能 绿色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 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严太华 张凯越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2,40,共13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作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大议题。基于2006—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设立对区域内部发展差...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作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大议题。基于2006—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设立对区域内部发展差距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的设立能够同时缩小本城市及周边城市的区域内部发展差距,且主要通过激发创业活力、加速要素流动和推动产业协同集聚三种机制发挥作用。制度创新排名靠前的自贸区和非中心城市自贸区,对于缩小本城市以及地理位置相近城市的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均具有显著效果,而中心城市自贸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制度创新排名靠后的自贸区则不能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自贸区对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影响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周边160千米范围内,呈现出空间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石曼丽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共16页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本是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的关键载体,而高等教育集聚能够增强人力资本的知识要素与技术要素,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在对高等教育集聚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1...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本是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的关键载体,而高等教育集聚能够增强人力资本的知识要素与技术要素,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在对高等教育集聚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各省份高等教育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态势。第二,高等教育集聚不仅对本地区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相邻省域的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高等教育集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促进本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的创新效率提升。此外,本省份创新效率的提升也会对相邻省份的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各省份当期创新效率越高则下一期的创新效率越有可能提高。第三,高等教育集聚的溢出效应存在空间衰减特征。具体表现为:700千米以内高等教育集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700~1 400千米存在负向空间抑制效应,1 400千米后不再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第四,在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因此,应多以高水平院校为中心进行聚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聚产生的溢出效应,通过社会网络的外部性优势,努力突破高等教育集聚的地理距离限制,进而实现省域协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地理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视角 被引量:23
8
作者 常哲仁 郑梦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67,共15页
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时空双重固定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考察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地提升了本地区城... 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时空双重固定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考察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地提升了本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还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但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地理衰减特征,在312.2千米以内为空间溢出区域,687.2千米为空间溢出的地理阈值。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前,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无影响;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后,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提升了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而且也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存在虹吸效应,中部地区存在涓滴效应,西部地区既不存在虹吸效应也不存在涓滴效应;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能辐射邻近地区,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并不能直接影响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本文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区域布局、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绿色创新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地理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0,共8页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绿色经济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