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脂肪肝肝压缩率、灰阶强度与声衰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瑞军 南月敏 +4 位作者 王明花 姚希贤 张文云 甄景琴 殷春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 探讨观察诊断脂肪肝的肝压缩率、灰阶强度和衰减系数定量指标。方法 超声检查 40只正常家兔肝压缩率、灰阶强度及衰减系数 ;应用高糖、高脂、及酒精喂养后形成脂肪肝后 ,再次超声观察并对比。结果 随脂肪肝程度加重和脂肪性肝... 目的 探讨观察诊断脂肪肝的肝压缩率、灰阶强度和衰减系数定量指标。方法 超声检查 40只正常家兔肝压缩率、灰阶强度及衰减系数 ;应用高糖、高脂、及酒精喂养后形成脂肪肝后 ,再次超声观察并对比。结果 随脂肪肝程度加重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生 ,肝脏进行性肿大 ,肝压迫率进行性下降 ,声衰减增大。中重度脂肪肝、尤其脂肪性肝炎肝脏灰阶强度高于轻度脂肪肝组。结论 肝压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压缩率 灰阶强度 衰减系数 脂肪肝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水雾抑制预混可燃气爆炸超压的衰减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国庆 马亚男 贾海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6,共10页
为获得超细水雾作用下预混可燃气爆炸超压的衰减规律,基于自行搭建的超细水雾抑爆系统,开展了不同超细水雾通量抑制三种预混气(甲烷、丙烷、氢气分别与空气预混)爆炸的系列试验,以分析超细水雾通量对爆炸超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细... 为获得超细水雾作用下预混可燃气爆炸超压的衰减规律,基于自行搭建的超细水雾抑爆系统,开展了不同超细水雾通量抑制三种预混气(甲烷、丙烷、氢气分别与空气预混)爆炸的系列试验,以分析超细水雾通量对爆炸超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细水雾能够有效减弱预混气爆炸超压。随着超细水雾通量增加,在1.25 L爆炸管道中,甲烷、丙烷、氢气预混气的爆炸超压分别减小了17.26%、10.13%、9.50%;在14.4 L爆炸管道中,氢气预混气的爆炸超压减小了11.33%。基于量纲分析法和爆炸相似律,结合试验数据运用regress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推导获得了四个爆炸超压衰减模型。误差分析显示,超细水雾通量在0~1 kg/m^(3)范围内时A3和A5模型相对误差在±15%以内,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测试值吻合度较高。进一步结合另外两组试验数据,验证A3和A5模型的通用性发现,A5模型比A3模型更为准确,表明超细水雾通量在0~1 kg/m^(3)范围内时A5模型更可靠。爆炸超压衰减模型的建立可为抑爆设计提供依据,工程实践时可为爆炸冲击波危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预混气爆炸 超细水雾通量 爆炸超压 衰减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放电阻抗变化的锂电池存储容量衰减评估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明 李晓枫 +3 位作者 熊锦晨 刘王泽宇 罗阳 任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2-1062,I0020,共12页
随着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锂电池的寿命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桎梏。电池处于存储状态时也会发生性能衰退而影响寿命,因此,研究电池自放电过程中的阻抗变化以表征内部电化学反应与结构相变过程,对于电池寿命模型完... 随着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锂电池的寿命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桎梏。电池处于存储状态时也会发生性能衰退而影响寿命,因此,研究电池自放电过程中的阻抗变化以表征内部电化学反应与结构相变过程,对于电池寿命模型完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通过容量增量曲线对电池容量衰减的内因展开分析;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自放电过程中电池阻抗谱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弛豫时间分布法进行理论原理分析;最后,在电池自放电老化过程的原理推导的基础上总结电池容量衰减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实验数据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下电池容量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存储过程中,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膜内阻增大,且存储温度越高、初始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越大,相应的阻抗增加幅度越大。自放电过程电池老化主要原因是可循环活性锂离子的消耗和SEI膜的生长。同时该文推导出电池容量损失与时间近似呈0.5次方关系,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电池在不同初始SOC和不同存储温度影响下的容量变化模型,为锂电池寿命模型预测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自放电 弛豫时间分布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内阻 容量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用于矿井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继平 彭铭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5G,5.5G,WiFi6,WiFi7,UWB,ZigBee等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设计、规划和优化,需进行矿井电磁波传播分析。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是预测电磁波传播衰减的有效方法。分析研究了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 5G,5.5G,WiFi6,WiFi7,UWB,ZigBee等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设计、规划和优化,需进行矿井电磁波传播分析。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是预测电磁波传播衰减的有效方法。分析研究了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在矿井的适用性:①矿井电磁波传播为有限空间特殊环境中远距离传播,与地面室内长方体简单环境中近距离电磁波传播不同。②矿井巷道四周为较厚的煤岩,对电磁波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巷道支护材料进一步阻挡了电磁波穿透,一般不考虑电磁波穿墙衰减。室内−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中的COST−Multi−Wall模型、Keenan−Motley模型考虑电磁波穿墙衰减,不适用于矿井。③矿井的基站和无线终端均在巷道内,为有限空间内部电磁波传播。室外−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适用于基站在室外开放空间、无线终端在室内有限空间的电磁波传播,不适用于矿井。分析研究了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对矿井不同场景(矿井辅助运输大巷、掘进巷道、拐弯巷道、分支巷道、综采工作面)中电磁波传播衰减的预测误差:利用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中的WINNER II模型、3GPP InH−Office模型、ITU−R P.1238模型、ITU−R M.2412 InH模型预测矿井电磁波传播衰减时,总的误差均值分别为9.3,8.2,9.9,7.7 dB,由于预测误差较大,这些模型不适用于矿井。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矿井特殊环境建立的矿井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因此,有必要针对矿井有限空间特殊环境,研究建立矿井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指导矿井通信基站和定位分站及其天线的设计和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信 电磁波传播 电磁波衰减 统计模型 基站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应力波衰减规律研究
5
作者 钱秉文 尹立新 +5 位作者 陈春林 马坤 胡玉涛 柏准 侯飞宇 周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7,共8页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产生和传播规律,开展了克级柱形93 W钨合金弹体以2.61~3.70 km/s的速度撞击实验,利用PVDF压电应力计测量了靶体内的应力波,并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分析了应力波的衰减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解决了P...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产生和传播规律,开展了克级柱形93 W钨合金弹体以2.61~3.70 km/s的速度撞击实验,利用PVDF压电应力计测量了靶体内的应力波,并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分析了应力波的衰减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解决了PVDF压电应力计的标定、埋设和保护等问题,测得了不同撞击速度条件下靶体内不同位置处的应力波形,可分析得到每个应力计处的应力波峰值、到达时间和波速;(2)通过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超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应力波峰值的衰减规律公式;(3)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应力波峰值的衰减系数为1.61±0.16,与炸药爆炸条件下混凝土靶应力波区(远场)衰减系数相当;(4)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成坑体积、成坑直径和应力波衰减规律分析得到的参数μ非常接近,说明通过其中一个问题分析得到的μ,可以用于其他问题的分析,为超高速撞击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撞击 应力波 衰减 钨合金弹 混凝土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随机裂缝介质横波散射衰减数值研究
6
作者 周浩 符力耘 +2 位作者 曹辉 俞军 邓继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679,共12页
声波衰减对裂缝识别更为敏感,因此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压裂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裂缝型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散射效应显著,但长波长假设下的等效介质理论无法准确描述散射导致的声波衰减.本研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二维... 声波衰减对裂缝识别更为敏感,因此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压裂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裂缝型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散射效应显著,但长波长假设下的等效介质理论无法准确描述散射导致的声波衰减.本研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二维随机裂缝介质上模拟了标量横波(SH波)的传播,并研究了裂缝尺度、密度以及交叉对横波散射衰减的影响.研究发现,裂缝长度l_(c)、裂缝密度γ和背景介质波数k_(0)可定量表征散射衰减.裂缝长度l_(c)小于背景介质波长λ_(0)的1/30时,可以忽略散射衰减;当k_(0)l_(c)/2<1时,衰减随着k_(0)l_(c)/2的增大而增大,反之,衰减随着k_(0)l_(c)/2的增大而减小;当l_(c)≈λ_(0)/3时,衰减最强.裂缝交叉会加强k_(0)l_(c)/2<1时的散射衰减,而减弱k_(0)l_(c)/2>1时的衰减.这种定量关系有助于理解多尺度裂缝的横波散射衰减特征,对声波测井和勘探地震中的裂缝识别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衰减 裂缝识别 裂缝散射 谱比法 多尺度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干冻融下渠基膨胀土裂隙发育与强度衰减规律研究
7
作者 姜海波 张军 +1 位作者 喻天龙 韩克武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200,共11页
【目的】寒旱区湿干冻融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输水渠道易发生浅层失稳,是膨胀土输水渠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方法】以北疆伊犁河北岸干渠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试样进行湿干冻融循环效应的模拟和低应力直剪试验,分析试验过程中膨胀土的裂... 【目的】寒旱区湿干冻融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输水渠道易发生浅层失稳,是膨胀土输水渠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方法】以北疆伊犁河北岸干渠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试样进行湿干冻融循环效应的模拟和低应力直剪试验,分析试验过程中膨胀土的裂隙参量,探讨裂隙参量与膨胀土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裂隙参量对膨胀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显示:膨胀土试样的裂隙参量与黏聚力衰减率会随湿干冻融交替效应和密实程度的降低而增大,其力学性能会进一步劣化。湿干冻融循环效应下,膨胀土裂隙结构经历了快速开裂、稳步拓展、稳定发育过程,与黏聚力的快速衰减、缓慢衰减、稳定衰减阶段相对应。【结论】结果表明:抗剪强度与各裂隙参量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连通系数的变化趋势与黏聚力衰减的关联性最为密切,关联度为0.730~0.878,权重达到0.260~0.300,可定量表征湿干冻融循环效应下膨胀土的裂隙发育特征及强度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湿干冻融循环 裂隙参量 强度衰减 关联度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8
作者 万卫 薄景山 +1 位作者 彭达 李孝波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6-900,共15页
利用黄土高原44次地震的烈度等值线图等资料,选用椭圆限定模型,运用两次加权、两步回归法分别建立黄土高原西区和东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增加拟合限定条件,实现长轴和短轴在震中和远场的烈度值大致相等的要求。与其他区域的地震... 利用黄土高原44次地震的烈度等值线图等资料,选用椭圆限定模型,运用两次加权、两步回归法分别建立黄土高原西区和东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增加拟合限定条件,实现长轴和短轴在震中和远场的烈度值大致相等的要求。与其他区域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比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烈度衰减关系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距离处,黄土高原西区的烈度值高于青藏区,最大差值可达0.8;当震中距较小时,黄土高原东区的长轴和短轴烈度值均低于东部强震区,因黄土高原东区烈度的衰减速率较慢,随着距离增大,其烈度值逐渐超过东部强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限定模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电解槽关键组件衰减机理
9
作者 王帅 钱相臣 +2 位作者 章雷其 吴启亮 刘敏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04-3815,共12页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氢能,通过与电能耦合可以减少碳排放,并且促进电网实现能源转型。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是氢电耦合系统中关键的能量转换装置,其中基于质子交换膜技术的设备因运行时优异的波动适应性和很高的电流密度受到广泛关注,但成本...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氢能,通过与电能耦合可以减少碳排放,并且促进电网实现能源转型。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是氢电耦合系统中关键的能量转换装置,其中基于质子交换膜技术的设备因运行时优异的波动适应性和很高的电流密度受到广泛关注,但成本高和耐久性差是制约其进一步商业化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电解槽中关键组件,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层、气体扩散层(多孔传输层)和双极板的组成和作用。然后,分别阐述了各个组件的衰减机理,分析认为化学衰减是更为常见的机理,机械衰减和热衰减次之。其中,电解槽阳极处于高电位、高温、强酸性和强氧化性的恶劣环境中,碳材料耐久性大幅下降,金属材料需要涂覆贵金属涂层,进一步使成本提高。最后,本文总结了针对各组件的衰减缓解措施,并对未来材料调整优化的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解槽 质子交换膜技术 关键组件 衰减机理 缓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衰减系数对大跨径悬索桥抖振响应的影响
10
作者 卢斌 蔡松 +3 位作者 裘程辉 李加武 谢泽恩 王佳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研究传统指数衰减系数C_(y)设定的模拟脉动风场对大跨径悬索桥抖振响应的影响,首先以三座1000~2000 m级的大跨径悬索桥为背景进行频域法和时域法的抖振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风荷载非线性等因素的时域法抖振响应结果更加安全;在此基... 为研究传统指数衰减系数C_(y)设定的模拟脉动风场对大跨径悬索桥抖振响应的影响,首先以三座1000~2000 m级的大跨径悬索桥为背景进行频域法和时域法的抖振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风荷载非线性等因素的时域法抖振响应结果更加安全;在此基础上,基于时域法,分析了不同C_(y)取值时悬索桥各展向位置处的抖振响应,并与Davenport推荐的C_(y)=16时的抖振响应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悬索桥抖振响应并非单纯随C_(y)的改变而线性变化,在不同C_(y)取值下三座悬索桥跨中位置处的抖振位移响应RMS值始终最大.C_(y)为14时的主梁竖向位移、侧向位移及扭转角RMS最大值比C_(y)=16时的值大,分别大1.5%、14.6%和26.3%.用Davenport的建议值进行大跨度悬索桥抖振响应分析结果偏危险,在进行抖振响应最不利分析时,建议选取多组C_(y)值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悬索桥 指数衰减系数 时域法 频域法 抖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的浅埋隧道地表高铁振动信号时频与衰减特征分析
11
作者 贾宝新 翟紫薇 +3 位作者 张晶 周志扬 苑文雅 郑克楠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7-352,共16页
为解决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采集到的高铁振动信号底噪丰富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高铁振动信号降噪的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方法。首先,引入高阶调制算子推导高阶估算瞬时频率,结合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推导出高阶... 为解决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采集到的高铁振动信号底噪丰富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高铁振动信号降噪的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方法。首先,引入高阶调制算子推导高阶估算瞬时频率,结合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推导出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通过数值模拟多分量加噪信号验证该方法的抗噪性;随后,对高铁振动信号进行相关时频分析、处理,对比验证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的降噪效果和适用效果;最后,基于此方法对高铁振动信号的时频及衰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可为隧道场地高铁振动信号提供一种谱精度高、降噪效果好的时频分析方法,并为隧道场地中高铁振动的环境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振动信号 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 时频分析 降噪效果 衰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运行工况下燃料电池的功率衰减规律
12
作者 马立英 潘文龙 +1 位作者 侯永平 王要娟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探究重型卡车燃料电池在实际运行下的性能衰减规律,以实际运行工况下的电流数据为数据集,提取特征电流密度点,分析燃料电池堆的功率衰减幅度及速率变化规律。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衰减幅度及功率衰减速率,都随着循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 为探究重型卡车燃料电池在实际运行下的性能衰减规律,以实际运行工况下的电流数据为数据集,提取特征电流密度点,分析燃料电池堆的功率衰减幅度及速率变化规律。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衰减幅度及功率衰减速率,都随着循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随着负载的提高不断增大,且负载越大,衰减速率增大越快,但在高强度负载下,衰减幅度的增速略有放缓。分析结果揭示了性能衰减随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具体变化规律,为同类燃料电池车辆的性能分析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实际运行工况 特征电流密度 性能衰退 功率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潜能、制度环境与城市共同富裕——基于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的探讨
13
作者 吴柏钧 徐永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9,共19页
在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和共同富裕为统一分析框架下,以2005—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可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对城市共同富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并探讨两者的空间衰减边界以及制度环境的门槛调节作用。... 在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和共同富裕为统一分析框架下,以2005—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可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市场潜能、制度环境对城市共同富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并探讨两者的空间衰减边界以及制度环境的门槛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城市扩大市场潜能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进程,其传导机制为物质资本配置、产业结构优化及外商直接投资三种途径,而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最为突出;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而制度环境越完善,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城市规模的分类下,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进程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较于大城市及中等城市,市场潜能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超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更明显;市场潜能及制度环境对共同富裕空间外溢效应的有效边界分别为650公里、950公里,在此范围内两者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能 制度环境 共同富裕 空间计量 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匙孔传热与能量衰减的半物理半智能热源模型
14
作者 胡广旭 高靖 +2 位作者 刘洋 丁人杰 巩庆涛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7,共9页
激光焊热源模型目前主要以随几何区域分布能量密度的形式加载,其模型准确性与能量分布的几何区域尺寸密切联系,但缺少与激光工艺参数和物理机制的映射关系,难用于构建激光工艺装备的数字孪生技术.针对该问题,文中探索一种基于激光焊匙... 激光焊热源模型目前主要以随几何区域分布能量密度的形式加载,其模型准确性与能量分布的几何区域尺寸密切联系,但缺少与激光工艺参数和物理机制的映射关系,难用于构建激光工艺装备的数字孪生技术.针对该问题,文中探索一种基于激光焊匙孔传热与能量衰减的半物理半智能热源模型,首先,依据激光焊匙孔形成的传热物理机制,通过算法确定激光能量分布的非线性几何区域;然后,面向随激光沿材料深度方向的吸收率衰减现象,定义基于知识的非线性衰减曲线参量,用于表达激光能量的衰减部分规律,通过上述两者组合,实现半物理半智能热源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通过316L不锈钢激光焊的试验与模拟,验证了热源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探究了热源模型参数与激光功率、离焦量、焊接速度的映射关系,为激光焊接工艺数字孪生实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热源模型 匙孔传热 能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傅氏谱高频衰减参数kappa(κ)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陶正如 张孟骋昊 +2 位作者 赵一鸣 郝俊 肖培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加速度傅里叶幅值谱高频部分衰减开展了研究,先后提出了f_(max)和kappa(κ)两类常用的高频滤波器,在强地震动合成、地震动预测方程、地震区划和场地放大效应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工程地震领域,高频衰减参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加速度傅里叶幅值谱高频部分衰减开展了研究,先后提出了f_(max)和kappa(κ)两类常用的高频滤波器,在强地震动合成、地震动预测方程、地震区划和场地放大效应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工程地震领域,高频衰减参数κ是一个重要但了解甚少的参数,对其计算方法、应用、影响因素和物理机制等一直是研究热点。按照确定κ/κ_(0)所用的地震动频带范围,将研究方法分为有限带宽方法和宽频带方法两大类进行梳理,分析了近年的若干研究热点,包括Anderson和Hough方法适用性、土层非线性和地震动方向性的影响等。通过了解和掌握κ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提出更合理的确定方法奠定基础,以期降低地震动估计、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衰减 κ值 土层非线性 地震动方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策略
16
作者 高锋阳 苏红宇 +2 位作者 查鹏堂 强雅昕 刘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316-4329,共14页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衰变过程高度不一致,仅考虑单电源寿命衰减,无法保证系统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兼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优化策略。首先,上层根据历史工况建立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衰变过程高度不一致,仅考虑单电源寿命衰减,无法保证系统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兼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优化策略。首先,上层根据历史工况建立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预测模型对有轨电车工况进行预测;其次,在下层能量管理策略中分析等效氢耗,建立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寿命衰减连续表征模型,引入优化目标并配置权重,优化多目标函数;最后,将所提策略与传统等效氢耗最小化策略(ECMS)、外部能耗最大化能量管理策略(EE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整个工况结束时,所提策略比ECMS下的燃料经济性和系统效率分别提高了13.46%和5.2%,比EEMS下的双动力源寿命衰减率差值减小了95.42%、系统效率提升了2.4%,证明所提策略能在保证燃料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控制效果,延长系统运行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有轨电车 工况预测 能量管理 寿命衰减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衰减各向异性理论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世凯 蒲勇 +2 位作者 缪志伟 文晓涛 袁萌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天然裂缝对致密气和页岩气气藏的富集和高效开发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地震裂缝预测则是部署钻井前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受地表复杂的采集条件、多变的处理流程和目的层岩性突变等因素影响,地震波在振幅和速度上可能表现出“伪方位各向异性... 天然裂缝对致密气和页岩气气藏的富集和高效开发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地震裂缝预测则是部署钻井前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受地表复杂的采集条件、多变的处理流程和目的层岩性突变等因素影响,地震波在振幅和速度上可能表现出“伪方位各向异性”,导致传统的OVT域叠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的精度下降。在传统方位各向异性理论的基础上,从储层和裂缝对地震波的衰减出发,基于等效介质理论推导了衰减各向异性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和方位衰减弹性阻抗(QVAZ)方程;结合贝叶斯和组稀疏反演方法建立目标函数,经过求解弹性矩阵获得相应流体项和裂缝弱度等参数,并实现三维裂缝密度高精度预测。利用单井数据进行试算,明确了衰减各向异性对裂缝的敏感性;结合实际钻井和OVT宽方位地震数据,反演分方位衰减弹性阻抗得到裂缝密度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与钻井FMI成像测井解释的结果吻合度较高,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伪方位各向异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各向异性 叠前裂缝预测 方位衰减弹性阻抗 致密气 弹性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高龄”光伏出力衰减的配电网储能经济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海鹏 赵平 +3 位作者 李妍 侯青杏 汪光辉 李振兴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2,共8页
随着分布式光伏“高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大规模未配置储能的“高龄”光伏并网存在电压波动、弃光等问题,可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解决。为了提升储能配置的经济性,文中提出一种考虑“高龄”光伏出力衰减的配电网储能经济优化配置方法。分析... 随着分布式光伏“高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大规模未配置储能的“高龄”光伏并网存在电压波动、弃光等问题,可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解决。为了提升储能配置的经济性,文中提出一种考虑“高龄”光伏出力衰减的配电网储能经济优化配置方法。分析“高龄”光伏发电衰减率和投运年限对实际光伏出力的影响,构建光伏出力与储能额定功率及容量的数学关系,基于此建立含储能建设运营成本、网损成本和峰谷套利收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以及配电网节点电压偏移最小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在IEEE 33节点系统上进行求解。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储能建设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别降低33.91%和6.01%,证明了文中方法的经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配置 光伏出力衰减 储能全生命周期成本 “高龄”光伏 储能经济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铁矿物对场地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瑶 杨延梅 +2 位作者 尤迪 尚长健 贾永锋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8-1108,共11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活动导致的有机污染(如多环芳烃、卤代烃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高效防控石化污染场地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含铁矿物因其在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中广泛的分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活动导致的有机污染(如多环芳烃、卤代烃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高效防控石化污染场地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含铁矿物因其在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中广泛的分布、独特的晶体结构和活跃的表面化学性质等特点,是影响有机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因素。为全面理解含铁矿物对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含铁矿物的不同类型及性质,系统地从吸附、化学还原降解、生物降解三个方面介绍了含铁矿物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对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在吸附过程中,拥有高比表面积和表面羟基活性的含铁矿物更易作为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②在化学还原降解中,实际起还原脱卤作用的是含Fe(Ⅱ)的活性含铁矿物,其中马基诺矿和黄铁矿对污染物降解活性表现最佳。③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主要以Fe(Ⅲ)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参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其中,以水铁矿为代表的弱结晶性Fe(Ⅲ)矿物释放的Fe(Ⅲ)通常优先被铁还原菌利用从而促进铁异化还原,导电含铁矿物还能促进产甲烷过程中互养群落之间的直接种间电子转移从而提高降解效率。由于场地固有性质及污染物的多样性,未来建议系统研究铁氧化物、铁硫化物和含铁黏土矿物在多污染物共存下的作用机制,明确含铁矿物的赋存形态及性质对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的主要作用过程及其长期有效性,科学支撑场地自然衰减能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矿物 自然衰减 生物降解 化学还原降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研究木材表面裂纹对应力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楚敏 李明 +4 位作者 方赛银 赵家龙 沈志辉 张志恒 邓婷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共10页
木材中的裂纹对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探究应力波的能量变化规律对木材中裂纹深度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樟子松木材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试件上制作不同数量的裂纹,并且裂纹深度从0逐渐增加至90 mm,每次的增量为10 mm... 木材中的裂纹对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探究应力波的能量变化规律对木材中裂纹深度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樟子松木材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试件上制作不同数量的裂纹,并且裂纹深度从0逐渐增加至90 mm,每次的增量为10 mm。首先,利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传感器采集铅芯折断在试件表面产生的应力波,并对其进行时频特征分析。然后,基于离散小波分析,建立应力波在不同频段中的能量衰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暂态波中频率成分为125~250 kHz的AE信号占比显著减小;随着裂纹数量的增加,小波重构后的AE信号能量衰减模型中表示衰减程度的系数由0.73增加至1.09;此外,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频段为31.25~62.5 kHz的小波信号能量衰减明显缓慢;利用能量衰减模型确定的裂纹区域可以覆盖实际裂纹的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裂纹 声发射 能量 小波变换 应力波 区域定位 指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