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表面镀钛对金刚石锯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永伟 张新明 谢光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8-263,共6页
金刚石表面镀钛与否对Co基和Cu Sn基胎体抗弯强度、金刚石锯片切割性能的对比研究表明 ,金刚石表面镀钛可提高金刚石工具的寿命及切割效率。采用扫描电镜对抗弯强度试验样品断面和使用过的锯片刀头的观察分析 。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镀 工具寿命 切割效率 金刚石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表面镀铬工艺及其镀层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贵清 陈小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采用自制镀铬药剂,在1060℃×4h完成H13钢表面镀铬工艺过程;并对镀层进行磨损试验、硬度测试、耐腐蚀性试验和抗高温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未镀铬H13钢相比,表面镀铬的H13钢硬度显著提高,耐磨性和抗高温氧化性均得到明显改善,在N... 采用自制镀铬药剂,在1060℃×4h完成H13钢表面镀铬工艺过程;并对镀层进行磨损试验、硬度测试、耐腐蚀性试验和抗高温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未镀铬H13钢相比,表面镀铬的H13钢硬度显著提高,耐磨性和抗高温氧化性均得到明显改善,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大大正移,从而耐腐蚀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表面镀 耐磨性 抗高温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镀镍SiC_p/Al复合材料与可伐合金的真空钎焊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增 王西涛 牛济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4,81,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表面化学镀镍后增强相体积分数为55%的SiCp/6063Al复合材料与可伐合金真空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剪切断口形貌以及钎焊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镀镍后的SiCp/6063Al复合材料能够... 采用扫描电镜、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表面化学镀镍后增强相体积分数为55%的SiCp/6063Al复合材料与可伐合金真空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剪切断口形貌以及钎焊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镀镍后的SiCp/6063Al复合材料能够实现与可伐合金的真空钎焊,在550℃下保温20min能得到剪切强度为100 MPa的接头,其断裂性质为脆性断裂;钎料中的钛元素能够与复合材料中的SiC颗粒发生化学反应,达到钎料与基体的冶金结合;焊缝组织致密,钎料对可伐合金和镀镍复合材料的润湿性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可伐合金 真空钎焊 显微组织 表面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镀钛对TiC/TC4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4
作者 赵彦文 闫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4,共5页
为研究增强体表面镀钛对TiC/TC4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以酒精为分散剂对酸洗和碱洗后的钛合金颗粒进行真空微蒸发镀钛处理,获得镀钛后的钛合金粉。将质量分数大于99%的碳化钛粉和镀钛后的钛合金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压制成不同增强体表... 为研究增强体表面镀钛对TiC/TC4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以酒精为分散剂对酸洗和碱洗后的钛合金颗粒进行真空微蒸发镀钛处理,获得镀钛后的钛合金粉。将质量分数大于99%的碳化钛粉和镀钛后的钛合金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压制成不同增强体表面镀钛的TiC/TC4复合材料。测试其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并进行滑动摩擦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增强体表面镀钛处理的TiC/TC4复合材料硬度上升12.3HV,抗拉性能提高40 MPa,磨损量降低0.06 mg,动摩擦因数降低0.23,摩擦后不易脆性断裂,摩擦痕迹较轻微,耐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体 表面镀 TiC/TC4复合材料 耐磨性 钛合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梁远龙 姜国圣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金刚石体积分数、金刚石粒径及镀层厚度对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金刚石粒径的增大、...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金刚石体积分数、金刚石粒径及镀层厚度对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金刚石粒径的增大、镀层厚度的减小,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与文献数据的变化趋势相符,热膨胀系数受金刚石体积分数影响最大,金刚石粒径选在150~200μm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表面镀 导热系数 热膨胀系数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等离子无毒表面镀铬装置的研究
6
作者 李朋 谢剑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传统工程应用中的表面镀铬处理工艺对人体和环境是有危害的。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一种等离子无毒表面镀铬装置。利用等离子弧与特制喷枪送粉系统和数控技术,在金属零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分布均匀的合金层,实现等离子无毒镀铬。数控技术... 传统工程应用中的表面镀铬处理工艺对人体和环境是有危害的。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一种等离子无毒表面镀铬装置。利用等离子弧与特制喷枪送粉系统和数控技术,在金属零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分布均匀的合金层,实现等离子无毒镀铬。数控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不同零件的表面处理,增加了装置的适用性。通过对试验金属零件表面所形成的合金层理化检测表明:本装置已在基材表面形成厚度不超过2mm,表面峰谷差低于1mm的高铬合金层,且不会造成零件本体明显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等离子无毒 特制喷枪送粉 数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金属器件镀锌表面缺陷识别方法
7
作者 马栎 冯占荣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镀锌表面纹理、颜色以及亮度变化的复杂度往往较高,且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对金属表面的反射和阴影产生显著影响,当前固定的阈值选择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识别环境,影响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表面缺陷的识别效果,故提出了基于改进Otsu算... 镀锌表面纹理、颜色以及亮度变化的复杂度往往较高,且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对金属表面的反射和阴影产生显著影响,当前固定的阈值选择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识别环境,影响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表面缺陷的识别效果,故提出了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金属器件镀锌表面缺陷识别方法。首先,针对金属器件镀锌表面图像,根据结构张量提取图像的轮廓信息,利用Itti模型提取图像颜色和亮度信息,并分别生成各通道显著图。经规范化处理后,通过线性组合构成视觉显著图,用于初步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表面缺陷;然后,在常规的Otsu算法中,引入二阶振荡粒子群优化算法多次调整灰度阈值,利用最优的灰度阈值分割出缺陷区域;最后,利用加权马氏距离表示协方差距离,突出缺陷边缘像素特征,使缺陷兴趣区域更加显著,再采用连通区域标记的方式准确识别表面缺陷。实验结果表明,在金属器件镀锌表面缺陷人工智能识别中,该方法可以准确检索到缺陷区域,识别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由此可以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U算法 金属器件 表面 缺陷识别 二阶振荡粒子群优化算法 最优灰度阈值 GABOR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符道 张磊 +3 位作者 孙万昌 苏建奎 杨国利 王小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8-159,230,共3页
在碳纤维表面进行化学镀镍研究,探讨了碳纤维的去胶方法,并对粗化、敏化、活化配方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化学镀镍配方。结果表明:在400℃下灼烧30min,去胶效果比较好;用硝酸溶液进行除油,同时还能起到粗化作用;用硝酸银进行活化处理,可得... 在碳纤维表面进行化学镀镍研究,探讨了碳纤维的去胶方法,并对粗化、敏化、活化配方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化学镀镍配方。结果表明:在400℃下灼烧30min,去胶效果比较好;用硝酸溶液进行除油,同时还能起到粗化作用;用硝酸银进行活化处理,可得到致密镀层,镀层厚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前处理 表面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汽车钢表面合金镀层的性能
9
作者 陈媛媛 田博彤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4,29,共6页
采用热浸镀方法在第三代汽车钢表面制备了3种不同组分的合金镀层,研究了Al含量和Si元素添加对合金镀层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显微硬度、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0.6Al-1.6Mg、Zn-1.8Al-1.6Mg和Zn-1.8Al-1.6Mg-0.25Si合金镀层的主... 采用热浸镀方法在第三代汽车钢表面制备了3种不同组分的合金镀层,研究了Al含量和Si元素添加对合金镀层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显微硬度、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0.6Al-1.6Mg、Zn-1.8Al-1.6Mg和Zn-1.8Al-1.6Mg-0.25Si合金镀层的主要物相都为Zn、Al和MgZn2,在Zn-1.8Al-1.6Mg-0.25Si合金镀层中还出现了黑色的针状Mg2Si相,增加Al含量和添加Si元素后,合金镀层的晶粒更加细小、组织均匀性提高;Zn-0.6Al-1.6Mg、Zn-1.8Al-1.6Mg和Zn-1.8Al-1.6Mg-0.25Si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64.5、186.1、195.4 HV,不同组分的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从高至低顺序为Zn-1.8Al-1.6Mg-0.25Si>Zn-1.8Al-1.6Mg>Zn-0.6Al-1.6Mg,在合金镀层中增加Al含量或者添加Si元素都有助于提升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汽车钢 表面镀 合金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及其SEY抑制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永宁 王丹 +1 位作者 叶鸣 崔万照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为了有效降低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铝合金镀银表面的电子发射系数,提高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的微放电阈值。方法研究了铝基体上电化学镀银平板试样表面的两种粗糙化处理方法——微图形光刻法和直接湿化学腐蚀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 目的为了有效降低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铝合金镀银表面的电子发射系数,提高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的微放电阈值。方法研究了铝基体上电化学镀银平板试样表面的两种粗糙化处理方法——微图形光刻法和直接湿化学腐蚀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对两类表面处理得到的多孔平板样品的粗糙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流法对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SEY)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所获得的规则阵列圆孔表面和大深宽比及随机分布的粗糙表面均能够显著降低镀银表面SEY,并且工艺重复性好。与平滑银表面相比,抑制效果最好的圆孔阵列样品表面能将SEY的最大值从2.2降到1.3,E1值从50 e V增加到100e V;随机刻蚀结构能将平滑银表面SEY的最大值从2.2降至1.1,E1提升至300 e V。基于孔隙内二次电子轨迹追踪的蒙特卡洛理论模拟方法,对两种典型样品的表面二次电子陷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表面SEY特性模拟规律与测试数据一致。结论光刻和湿化学刻蚀工艺制备的银表面微形貌均能有效降低镀银表面的SEY,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能够提高卫星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微放电可靠性,并不会显著增加其插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表面 微波部件 微放电效应 二次电子产额 表面粗糙化 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杆表面化学复合镀Ni-P-PTFE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家梅 万德立 +2 位作者 宋亚东 尹仲松 孙绪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3,共3页
抽油杆表面化学复合镀Ni P PTFE是对传统的化学镀Ni P工艺进行改造而得到的新工艺 ,其镀液成分主要有硫酸镍、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络合剂、缓冲剂、稳定剂和自润滑微粒PTFE ,镀液pH值 4~ 6 ,温度 70~ 90℃。测定粘滞阻力的现场模拟实... 抽油杆表面化学复合镀Ni P PTFE是对传统的化学镀Ni P工艺进行改造而得到的新工艺 ,其镀液成分主要有硫酸镍、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络合剂、缓冲剂、稳定剂和自润滑微粒PTFE ,镀液pH值 4~ 6 ,温度 70~ 90℃。测定粘滞阻力的现场模拟实验表明 ,镀覆Ni P PTFE的仿抽油杆比常规镀Ni P的仿抽油杆在聚合物溶液中所受的粘滞阻力约小 2 0 % ,且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和耐蚀性 ,因此这种工艺对减少抽油杆磨损断裂事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表面化学复合 Ni-P-PTFE技术 研究 模拟实验 粘滞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涂镀层对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安装力矩的影响及选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俊旺 《南方农机》 2018年第9期186-187,共2页
通过对连接件轴向紧固力和安装力矩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螺纹紧固件的安装需保持一个有效的轴向夹紧力;在弹性范围内轴向夹紧力随安装力矩的增大而增大;而同样的安装力矩,扭矩系数大的轴向夹紧力反而小。高强度螺栓宜选择扭矩... 通过对连接件轴向紧固力和安装力矩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螺纹紧固件的安装需保持一个有效的轴向夹紧力;在弹性范围内轴向夹紧力随安装力矩的增大而增大;而同样的安装力矩,扭矩系数大的轴向夹紧力反而小。高强度螺栓宜选择扭矩系数小的涂层来增大轴向力,合理选择表面涂镀处理有利于提高综合防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螺栓连接 防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表面双金属MOFs结构的构筑
13
作者 李淑君 钱鑫 +5 位作者 张永刚 朱雪 张振江 吴昊男 蔡晨阳 朱小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6-1651,共16页
经高温热处理制备得到的碳纤维具有高惰性表面结构,导致其与基体之间的润湿性较差。为了改善碳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性能,本研究通过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在高模量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在纤维表面同时引入两种不同金属元... 经高温热处理制备得到的碳纤维具有高惰性表面结构,导致其与基体之间的润湿性较差。为了改善碳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性能,本研究通过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在高模量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在纤维表面同时引入两种不同金属元素,研究双金属MOFs的引入机制、形貌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MOFs材料呈一定取向的绣球状形貌,经退火后演变成疏松多孔结构,该结构可显著提高高模量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及界面黏结性;双金属MOFs的成核与生长取决于金属还原性,还原性越强、MOF生长速率更快,且沉积量更高;双金属MOFs结构的引入使得纤维电阻率下降至0.05×10^(−5)Ω∙cm,导电性能提升,独特的三维多孔结构也赋予高模量碳纤维高温环境下优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金属有机框架 金属离子 导电性 表面粗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钾(KCl)晶体保护膜的镀制
14
作者 卢玉村 蔡邦维 《四川激光》 1981年第4期22-25,共4页
用真空蒸发法在KCl晶体表面镀上聚全氟乙丙烯(F_(46))或3M树脂保护膜层,其红外光谱透射曲线良好,抗潮解性能优良、能长期承受高能激光照射,得到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 晶体 保护膜 氯化钾 真空蒸发法 红外光谱 激光照射 护膜层 表面镀 K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抗空蚀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成龙 林英英 +1 位作者 王玥霁 黄伟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概括了金属材料空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评述了采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热喷涂技术、化学镀、电镀等表面涂镀技术制备的不同种类涂层的抗空蚀作用效果与机理,提出并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及未来抗空蚀涂... 概括了金属材料空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评述了采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热喷涂技术、化学镀、电镀等表面涂镀技术制备的不同种类涂层的抗空蚀作用效果与机理,提出并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及未来抗空蚀涂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空蚀 表面技术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Al_3Ni耐蚀合金镀层液态冷凝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主沉浮 张晓茹 +3 位作者 魏云鹤 于萍 张秀杰 张金岭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5-29,共5页
钢铁表面热镀Al3Ni耐蚀合金镀层工艺涉及Al3Ni合金由液态冷凝固化成镀层的过程。冷凝速度对微结构的影响是工艺中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F S多体势对液态合金Al3Ni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微观结构及其转变机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 钢铁表面热镀Al3Ni耐蚀合金镀层工艺涉及Al3Ni合金由液态冷凝固化成镀层的过程。冷凝速度对微结构的影响是工艺中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F S多体势对液态合金Al3Ni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微观结构及其转变机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不同冷速下各温度的双体分布函数;采用HA键型指数法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3Ni在两种冷速下均以非晶的形式出现,只是慢冷时体系的有序度略有升高,这为最终确定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Al3Ni耐蚀合金 液态冷凝 分子动力学模拟 钢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表面双辉等离子渗铜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青 景勤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219,226,共6页
对锆表面进行双辉等离子渗铜处理,得到连续的无明显缺陷的渗铜层。设计L9(34)正交实验,依据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铜层厚度,分析得出主要实验因素对渗镀结果影响程度排序为:极间距>时间>温度>气压。综合考虑渗镀过程实际情况及实... 对锆表面进行双辉等离子渗铜处理,得到连续的无明显缺陷的渗铜层。设计L9(34)正交实验,依据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铜层厚度,分析得出主要实验因素对渗镀结果影响程度排序为:极间距>时间>温度>气压。综合考虑渗镀过程实际情况及实验对比,给出了锆表面双辉等离子渗铜的较优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等离子表面 渗铜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排表面钝化处理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东亮 尹东海 +1 位作者 陆凯雷 金正祥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9-43,共5页
铜排经铜材钝化液化学处理后,在铜排表面形成无色、光亮的钝化膜,钝化膜将铜排基体与空气隔离,起到了一定的防腐蚀作用,耐中性盐雾试验高于48 h;在生成钝化膜的铜排表面再涂覆电接触保护剂,生成二次保护膜。该双层膜铜排与表面镀锡铜排... 铜排经铜材钝化液化学处理后,在铜排表面形成无色、光亮的钝化膜,钝化膜将铜排基体与空气隔离,起到了一定的防腐蚀作用,耐中性盐雾试验高于48 h;在生成钝化膜的铜排表面再涂覆电接触保护剂,生成二次保护膜。该双层膜铜排与表面镀锡铜排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相当,防腐蚀性能大幅提升,耐中性盐雾试验高于168 h,优于表面镀锡铜排,且环保安全。与铝排接触,钝化铜排导电性明显优于镀锡铜排,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材钝化液 铜排 表面镀 耐蚀性 电力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压铸件无氰镀铜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锌压铸件 铜工艺 无氰 锌合金压铸件 表面镀 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机械镀及机械镀锌概述
20
作者 徐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5,共2页
介绍了国外机械镀及机械镀锌技术的发展及动态,国内机械镀锌技术的现状。
关键词 机械 锌层 机械 表面镀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