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表面配合物的研究综述
1
作者 刘效兰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38-42,共5页
本文从三元表面配合物的相关研究、生成与分类、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现状等几方面对液/固界面三元表面配合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三元表面配合物 配体 金属离子 固体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Ⅱ)表面活性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液晶和发光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斌 傅春艳 +1 位作者 苏忠民 刘景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2-1004,共3页
合成了一个新钌 ( )表面活性剂配合物 [Ru( bpy) 2 ( d1 9-phen) ]Cl2 ( bpy=2 ,2′-联吡啶 ,d1 9-phen=4,7-二正十九烷基 -1 ,1 0 -邻菲咯啉 ) ,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 合成了一个新钌 ( )表面活性剂配合物 [Ru( bpy) 2 ( d1 9-phen) ]Cl2 ( bpy=2 ,2′-联吡啶 ,d1 9-phen=4,7-二正十九烷基 -1 ,1 0 -邻菲咯啉 ) ,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和较高的量子效率 ,其与水的混合体系展示良好的溶致液晶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配合 溶致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Ⅶ)——Ni(Ⅱ)、Co(Ⅱ)草酸配合物的热分解及产物的催化性能
3
作者 汪信 忻新泉 戴安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镍(Ⅱ)、钴(Ⅱ)草酸配合物在氢气中热分解时产生CO_(2)和CO,并发生加氢催化反应.CoC_(3)O_(4)和NiC_(2)O_(4)的分解产物CO_(2)加氢活性很快降低;K2O等具有分散金属的作用。CoC_(2)O_(4)/Al_(2)O_(3)和K_(2)[Co(C_(2)O_(4))_(2)]/Al_(2)O... 镍(Ⅱ)、钴(Ⅱ)草酸配合物在氢气中热分解时产生CO_(2)和CO,并发生加氢催化反应.CoC_(3)O_(4)和NiC_(2)O_(4)的分解产物CO_(2)加氢活性很快降低;K2O等具有分散金属的作用。CoC_(2)O_(4)/Al_(2)O_(3)和K_(2)[Co(C_(2)O_(4))_(2)]/Al_(2)O_(3)体系具有Al_(2)(C_(3)O_(4))_(3)的分解特征。C_(2)O_(4)^(2-)在Al_(2)O_(3)表面能形成表面配合物,在Al_(2)O_(3)表面Co(Ⅱ)的还原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Ⅱ) 镍(Ⅱ) 钴(Ⅱ) Ni(Ⅱ) 气相色谱法 表面配合物 草酸配合 分解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曲线法研究铜-酪氨酸-金属氧化物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正斌 程风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采用E%-pH曲线法研究铜-酪氨酸-针铁矿、γ-AlOOH两个体系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E%-PH曲线为单向上升的峰型曲线,认为在上述两体系中均有I型三元表面络合物生成.
关键词 三元配合 酪氨酸 针铁矿 三元表面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氨基酸对Cu(Ⅱ)-粘土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效兰 张正斌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天然海水中氨基酸- 金属铜离子Cu(Ⅱ)- 粘土三元体系中三元表面配合物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⒀采用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法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氨基酸对铜离子Cu(Ⅱ)在高岭石上的交换吸附百分... 对天然海水中氨基酸- 金属铜离子Cu(Ⅱ)- 粘土三元体系中三元表面配合物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⒀采用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法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氨基酸对铜离子Cu(Ⅱ)在高岭石上的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S型曲线) 的影响有“左右摆动”规律, 认为体系中形成了三元表面配合物 SOHLM (新型(Ⅱ)类); 实验比较了三种氨基酸的影响⒀三元表面配合物的形成主要受固体粒子表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铜离子Cu(Ⅱ) 高岭石 三元表面配合物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氨基酸-固体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6
作者 程风云 张正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
研究了Cu(Ⅱ)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固体粒子(无定形Fe(OH)3、δMnO2)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在Cu(Ⅱ)色氨酸无定形Fe(OH)3体系中,色氨酸交换百分率E(%)pH曲线为单向上升的峰形.而... 研究了Cu(Ⅱ)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固体粒子(无定形Fe(OH)3、δMnO2)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在Cu(Ⅱ)色氨酸无定形Fe(OH)3体系中,色氨酸交换百分率E(%)pH曲线为单向上升的峰形.而在Cu(Ⅱ)酪氨酸δMnO2体系中,其E(%)pH曲线为一种新型的“S型”与“反S型”曲线的复合曲线.证实在上述两体系中均有Ⅰ型三元表面络合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固体粒子 三元 表面配合物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