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密尔顿回路问题的DNA表面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朝鹏 成运 +1 位作者 李肯立 周旭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51,共4页
首次提出用DNA表面计算模型来解决无向图哈密尔顿回路问题。该模型基于哈密尔顿回路问题的解空间,将问题解空间的DNA分子固定在固体载体上,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然后通过相应的生化反应筛选出哈密尔顿回路问题的所有解。与已有的哈密尔顿... 首次提出用DNA表面计算模型来解决无向图哈密尔顿回路问题。该模型基于哈密尔顿回路问题的解空间,将问题解空间的DNA分子固定在固体载体上,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然后通过相应的生化反应筛选出哈密尔顿回路问题的所有解。与已有的哈密尔顿路径问题的其它模型相比,新模型具有错误率低,编码简易,读取方便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超级计算 表面计算模型 NP完全问题 哈密尔顿回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顾及坡度因子与极值的地表面积计算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程传录 蒋光伟 +2 位作者 田晓静 马新莹 王文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针对局部地形的非线性变化与图形的极值信息对地表面积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顾及坡度因子与图形极值的地表面积计算法,分析了地表面积计算理论与误差。最后以中国西部具有典型地貌特征的两县数据为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局部地形的非线性变化与图形的极值信息对地表面积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顾及坡度因子与图形极值的地表面积计算法,分析了地表面积计算理论与误差。最后以中国西部具有典型地貌特征的两县数据为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局部地形逼近具有一定的改进,宏观上与规格格网交叉对角划线法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文中推导的三角网面积传递误差可初步表明考虑局部地形坡度因子与极值的地表面积计算结果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表面计算 三角网 数字高程模型 破碎图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中大规模驻留时间求解 被引量:5
3
作者 罗丽丽 何建国 +3 位作者 王亚军 张云飞 黄文 吉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07-3212,共6页
采用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对大口径、微浮雕结构光学元件加工中的驻留时间进行了分析与求解,并对该算法开展了正则化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非负最小二乘法相比,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精度高、效率快。... 采用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对大口径、微浮雕结构光学元件加工中的驻留时间进行了分析与求解,并对该算法开展了正则化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非负最小二乘法相比,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精度高、效率快。采用该算法仿真加工平均振幅为1.177 6倍波长的大口径、微浮雕结构光学元件,误差面形均方根收敛至0.067倍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驻留时间 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 正则化 面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变形计算的椭圆抛物面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双表 马家驹 陈晓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75,共8页
弹性接触,特别是弹流问题中弹性变形的数值计算十分重要,为了给工程实际中重载和有限长滚子摩擦刚等收敛性差的弹流问题计算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利用压力曲面拟合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种弹性流体动力(弹流)润滑问题中表面弹性变形计... 弹性接触,特别是弹流问题中弹性变形的数值计算十分重要,为了给工程实际中重载和有限长滚子摩擦刚等收敛性差的弹流问题计算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利用压力曲面拟合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种弹性流体动力(弹流)润滑问题中表面弹性变形计算的椭圆抛物面法。这种方法不仅考虑到单元上的离散压力样本值与周围4个离散压力样本值的密切联系,而且采用的拟合函数也比较简单。其计算量界于Dowson-Hamrock(D-H)法和双二次拟合法的之间,而且存贮量又与这两种方法的相当。通过时半椭球和正态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表明,椭圆抛物面法的计算精度和数值稳定性都比D-H法和双二次拟合法的高。因此,椭圆抛物面法在弹流计算,尤其在收敛性差的重载弹流和有限长滚子摩擦副的弹流计算中都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变形计算 椭圆抛物面法 曲面拟合 接触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坐标的地理国情统计单元表面面积精确计算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成磊 赵荣 梁勇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4期47-51,共5页
针对目前地理表面积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坐标DEM数据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从算法的计算原理以及算法的流程步骤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怎样计算表面积。第一个方面包括基本面积计算单元的构成、三角形顶点坐标系转换、多边形边界处... 针对目前地理表面积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坐标DEM数据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从算法的计算原理以及算法的流程步骤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怎样计算表面积。第一个方面包括基本面积计算单元的构成、三角形顶点坐标系转换、多边形边界处理等。第二个方面的内容讲述了如何组织多边形范围内DEM高程点和多边形边界点计算地理表面积的过程。本方法直接使用地理坐标高程数据,避免了因投影产生的面积变化,且所构建的三角网完全贴合计算区域边界,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计算 地理坐标 DEM 地理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已加工表面质量分析系统
6
作者 万熠 刘战强 +2 位作者 王遵彤 艾兴 吴齐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分析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有助于在零件加工时 ,获得规定的表面质量要求。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辅助已加工表面质量分析系统 ,可以快捷地检索到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工件表面加工硬化情况 。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已加工表面质量分析系统 表面质量 粗糙度 加工硬化 残余应力 数据库 MSI-C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抛光中金属表面的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涛 王杰 +2 位作者 姚涛 沈永辉 邢奔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8-1074,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激光抛光的作用机理,基于高斯热源对材料表面形貌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对表面形貌模型进行了理论表述,使用三种模型的二维投影进行曲线积分的方法拟合材料表面轮廓,提出利用计算过渡表面的方法,将建模对象由单... 为了更好地研究激光抛光的作用机理,基于高斯热源对材料表面形貌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对表面形貌模型进行了理论表述,使用三种模型的二维投影进行曲线积分的方法拟合材料表面轮廓,提出利用计算过渡表面的方法,将建模对象由单峰扩大到了整个光斑范围,利用外法线方向受定向激光辐照后升温去材的方法拟合表面的z轴向变化,通过z轴的变化来预测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最后使用ANSYS对不同形貌的材料表面进行激光辐照仿真,得出各种表面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不同的材料表面形貌对抛光效果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抛光 表面形貌建模 计算过渡表面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峰 徐领娣 +2 位作者 范镝 高劲松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79-2484,共6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光学表面的非球面碳化硅(SiC)反射镜,对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改性后的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 为了获得高质量光学表面的非球面碳化硅(SiC)反射镜,对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改性后的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的改性方法。然后,采用氧化铈(CeO2)、氧化铝(Al2O3)以及二氧化硅(SiO2)等各种抛光液对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的碳化硅样片进行抛光实验。最后,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技术对尺寸为650mm×200mm的表面改性离轴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进行加工。实验结果表明:CeO2抛光液的抛光效率较高;使用SiO2抛光液抛光后的样片表面质量最好;表面改性离轴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加工后的最终检测结果为:实际使用口径内的面形精度(RMS值)为0.016λ(λ=0.6328μm),表面粗糙度为0.85nm(Rq值)。反射镜的加工结果满足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非球面 碳化硅反射镜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抛光中模具磨损的计算机控制补偿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鸿钟 冯之敬 +1 位作者 赵广木 张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1-73,共3页
模具的磨损消耗对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的抛光工艺影响甚大 ,但在实际加工中不利于将工艺中断来重新调整加工的零点以对模具的磨损进行补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指数形式的模具磨损函数 ,并依此对 Preston方程进行了修正 ,达到了实时补偿... 模具的磨损消耗对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的抛光工艺影响甚大 ,但在实际加工中不利于将工艺中断来重新调整加工的零点以对模具的磨损进行补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指数形式的模具磨损函数 ,并依此对 Preston方程进行了修正 ,达到了实时补偿模具磨损的目的。通过实验确定了该函数磨损时间常数值并将该方法用于计算机控制的抛光和误差修正。实验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抛光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磨损 计算机控制补偿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抛光驻留时间求解中两类优化算法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云飞 何建国 +3 位作者 王亚军 罗丽丽 吉方 黄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39-3244,共6页
建立了基于矩阵计算的驻留时间计算模型,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建立了最小二乘和最佳一致逼近最优化求解数学模型,总结了两类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根据自研数学解法器,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这两类算法的计算特点。仿真结果显示,两种自研算法具... 建立了基于矩阵计算的驻留时间计算模型,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建立了最小二乘和最佳一致逼近最优化求解数学模型,总结了两类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根据自研数学解法器,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这两类算法的计算特点。仿真结果显示,两种自研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小二乘逼近算法计算效率有待提高,对外界扰动和计算模型等误差不敏感,最佳一致逼近算法计算效率较高,但对误差比较敏感。实际加工时,如果面形精度已经比较高时,建议多采用最小二乘逼近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 驻留时间 优化算法 最小二乘法 最佳一致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表面波纹误差的加工轨迹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小磊 张蓉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5,共6页
提出了一种降低光学元件表面波纹误差的加工方法。从中高频误差的产生过程出发,在常用的光栅型加工轨迹的步进方向上叠加一个随机扰动,通过破坏轨迹的规则性分布,有效抑制了特定频率的中频误差。利用信息熵原理,对生成的随机轨迹进行分... 提出了一种降低光学元件表面波纹误差的加工方法。从中高频误差的产生过程出发,在常用的光栅型加工轨迹的步进方向上叠加一个随机扰动,通过破坏轨迹的规则性分布,有效抑制了特定频率的中频误差。利用信息熵原理,对生成的随机轨迹进行分析,得出其影响波纹误差抑制能力的关键因素——扰动幅值。在此基础上,对生成的随机扰动型轨迹进行平滑和改进,从而降低其对机床动态性能的要求,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优化后的轨迹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表面波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计算机控制表面 波纹误差 随机轨迹 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非球面镜面形加工环带提取
12
作者 岳孝悌 李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1,共4页
数控小工具是现代大口径非球面镜面研磨抛光加工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技术。在数控小工具加工实践中,当非球面面形精修到一定精度时,面形残差常常表现为环带形式,与相邻部分面形相差较大。为提高加工效率,可以针对这些环带使... 数控小工具是现代大口径非球面镜面研磨抛光加工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技术。在数控小工具加工实践中,当非球面面形精修到一定精度时,面形残差常常表现为环带形式,与相邻部分面形相差较大。为提高加工效率,可以针对这些环带使用小口径研抛工具进行单独修正,因此需要提取环带的位置和宽度。文章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加工方法,通过将面形残差的高度信息映射到色彩空间成为图像,然后使用K-Means聚类分割图像,选择目标区间,得到待加工环带,此时可以计算出环带的宽度信息用于确定研抛工具的大小;另一方面,对环带提取骨架得到位置信息,从而生成数控机床可用的加工路径。该方法应用于1.6m望远镜非球面主镜面形的处理,从中提取了待加工环带信息用于指导面形加工,经多次加工与辅助平滑修抛迭代,主镜面形RMS值优于1/40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造 镜面加工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图像处理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触控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德鑫 张茂军 熊志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04-2406,2410,共4页
多重触控技术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它在个人便携式信息产品、公共信息查询、教育、游戏、展览、指挥决策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多重触控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根据硬件平台的分类分析了... 多重触控技术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它在个人便携式信息产品、公共信息查询、教育、游戏、展览、指挥决策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多重触控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根据硬件平台的分类分析了该方向的进展情况,并对当前该研究方向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触控 人机交互 表面计算 多目标跟踪 手势定义 手势识别 身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路摄像头协同的多重触控系统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德鑫 张茂军 +1 位作者 熊志辉 刘青宝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07-1512,共6页
为解决多重触控系统中多触点遮挡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四路摄像头协同工作的多重触控系统,其中包括硬件层、图像处理层、图像理解层和应用层.硬件层由四路摄像头与多个红外二极管围成的矩形边框组成;图像处理层完成图像的获取和触点检测;... 为解决多重触控系统中多触点遮挡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四路摄像头协同工作的多重触控系统,其中包括硬件层、图像处理层、图像理解层和应用层.硬件层由四路摄像头与多个红外二极管围成的矩形边框组成;图像处理层完成图像的获取和触点检测;图像理解层实现触点的定位与跟踪;应用层完成与具体应用基于手势的交互.图片管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基于多指的复杂操作,在公共信息查询、指挥决策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触控 人机交互 表面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路摄像头分组重建的多触点定位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德鑫 张茂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499,共5页
针对多重触控技术中的多触点遮挡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4路摄像头协同的多触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矩形交互区4顶点处的4路摄像头同步获取交互区图像,检测目标触点,根据立体视觉中的极线约束和3维重建原理,将4路摄像头分组进行标定和3... 针对多重触控技术中的多触点遮挡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4路摄像头协同的多触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矩形交互区4顶点处的4路摄像头同步获取交互区图像,检测目标触点,根据立体视觉中的极线约束和3维重建原理,将4路摄像头分组进行标定和3维重建,得到4条代表触点方向的直线,最后利用双阈值拟合4条直线交点定位出触点位置。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多触点遮挡问题,可支持任意多个触点的精确定位,且成本低廉,便于安装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多重触控 人机交互 表面计算 多触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查找表的四路摄像头协同多触点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德鑫 熊志辉 张茂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1-253,282,共4页
针对多重触控技术中的多触点遮挡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四路摄像头协同的多触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矩形交互区四顶点处的四路摄像头同步获取交互区图像,检测目标触点,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交互区尺寸参数约束构建四条代表触点方向的直线... 针对多重触控技术中的多触点遮挡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四路摄像头协同的多触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矩形交互区四顶点处的四路摄像头同步获取交互区图像,检测目标触点,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交互区尺寸参数约束构建四条代表触点方向的直线,最后拟合四条直线交点定位出触点位置。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多触点遮挡问题,可支持任意多个触点的精确定位,而且成本低,安装方便,易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触控 人机交互 表面计算 触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对称非球面光学零件磁流变成形抛光的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小强 戴一帆 +1 位作者 李圣怡 尤伟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2,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代数算法的回转对称非球面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的驻留时间算法。该算法将驻留时间转化为工件自转的整数圈数,并且将抛光模对工件的材料去除效率体现到材料去除矩阵上进行计算。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最后,... 介绍了一种基于代数算法的回转对称非球面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的驻留时间算法。该算法将驻留时间转化为工件自转的整数圈数,并且将抛光模对工件的材料去除效率体现到材料去除矩阵上进行计算。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最后,利用该算法在自研的磁流变抛光实验装置上对一回转对称光学零件进行3次迭代加工,使其面形精度从8μm提高到0.5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驻留时间 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 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SiC反射镜的焊接加工和测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斌智 张忠玉 张学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SiC是目前空间用大口径反射镜的首选材料,随着空间光学系统的发展,出现了1m以上空间用SiC反射镜的需求。对该反射镜采用焊接拼接然后再进行加工可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作为演示实验件,首先,对直径为600 mm的焊接SiC反射镜进行了焊接拼... SiC是目前空间用大口径反射镜的首选材料,随着空间光学系统的发展,出现了1m以上空间用SiC反射镜的需求。对该反射镜采用焊接拼接然后再进行加工可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作为演示实验件,首先,对直径为600 mm的焊接SiC反射镜进行了焊接拼接,粗磨成型、精细研磨和粗抛光。然后,采用CCOS技术对反射镜进行了精抛光,并分析了加工过程中焊缝边缘优先去除的原因和抛光过程镜面变形对加工结果的影响。最后,反射镜面形收敛到RMS值1/20λ(λ=632.8 nm)。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焊接技术和加工工艺制造的反射镜可以满足空间反射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SiC反射镜 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 残余应力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与检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峰 范镝 +3 位作者 李锐刚 郑立功 高劲松 张学军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04-1008,共5页
为了获得高精度非球面碳化硅(SiC)反射镜,对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基底以及改性后碳化硅反射镜表面的加工与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非球面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技术及FSGJ-2非球面数控加工设备。采用轮廓检测法和零位补偿干涉... 为了获得高精度非球面碳化硅(SiC)反射镜,对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基底以及改性后碳化硅反射镜表面的加工与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非球面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技术及FSGJ-2非球面数控加工设备。采用轮廓检测法和零位补偿干涉检测法分别对碳化硅反射镜研磨和抛光阶段的面形精度进行了检测,并采用零位补偿干涉检测法及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最终加工完毕的碳化硅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测量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其中非球面碳化硅(SiC)反射镜实际使用口径内的面形精度(RMS值)为0.016λ(λ=0.632 8μm),表面粗糙度(RMS值)为0.8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碳化硅反射镜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运算的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石峰 戴一帆 +1 位作者 彭小强 宋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法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经过2次迭代加工后,有效口径为145mm的球面镜P-V值达到40.5nm(约为λ/15),RMS值达到5nm(约为λ/125),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5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 驻留时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