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丸表面覆盖率对Ti60高温钛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欣 蔡建明 +2 位作者 王强 宋颖刚 陆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3,F0003,共7页
采用新型的陶瓷弹丸,对Ti60钛合金进行相同喷丸强度和不同表面覆盖率(100%,200%,400%)的喷丸强化,研究了喷丸前后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场、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等表面完整性特征参数以及其对高温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 采用新型的陶瓷弹丸,对Ti60钛合金进行相同喷丸强度和不同表面覆盖率(100%,200%,400%)的喷丸强化,研究了喷丸前后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场、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等表面完整性特征参数以及其对高温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覆盖率对表面完整性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不同覆盖率喷丸Ti60钛合金试样具有显著差异的疲劳寿命。采用200%覆盖率喷丸,可以使钛合金Ti60保持较小的表面粗糙度(Ra=1.2μm),较大的尖端圆角曲率半径(相对磨削加工),较好的残余应力分布和稳定的强化层微观组织,这些较好的表面完整性状态使Ti60钛合金的高温旋转弯曲疲劳寿命提高了4倍左右;而采用其他表面覆盖率(100%,400%)喷丸时,Ti60钛合金的高温疲劳寿命提高了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表面覆盖率 陶瓷弹丸 表面完整性 高温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表面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欣 李四清 +1 位作者 孟震威 汤智慧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用不同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进行喷丸,研究了喷丸后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残余应力场以及经过200℃/1h保温后形变层组织状态等表面完整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0%覆盖率喷丸后,TC4钛合金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q均... 采用不同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进行喷丸,研究了喷丸后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残余应力场以及经过200℃/1h保温后形变层组织状态等表面完整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0%覆盖率喷丸后,TC4钛合金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q均比100%覆盖率增大,残余压应力场深度基本与100%覆盖率喷丸工艺相当,但残余压应力数值有所增大;经过200℃/1h保温处理后,由于温度和内应力的驱动,300%覆盖率喷丸后表面"强烈塑变区"发生位错运动和晶体自协调,使表面塑性形变层的残余应力松弛明显,而100%覆盖率喷丸未观察到以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表面覆盖率 TC4钛合金 位错运动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丸随机模型的表面覆盖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强斌 李亚东 +1 位作者 顾颖 倪金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7-1182,共6页
为了揭示金属结构表面喷丸处理过程中覆盖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喷丸随机模型的建模流程及靶材的喷丸后形貌,利用MATLAB软件开发了基于喷丸随机模型的覆盖率计算程序,并将此与传统覆盖率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直径为1.0 mm,速... 为了揭示金属结构表面喷丸处理过程中覆盖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喷丸随机模型的建模流程及靶材的喷丸后形貌,利用MATLAB软件开发了基于喷丸随机模型的覆盖率计算程序,并将此与传统覆盖率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直径为1.0 mm,速率为50 m/s的弹丸对构件进行喷丸处理,当弹丸数目N<20时,新方法(MATLAB法)与传统方法(PEEQ法和理论公式法)的计算结果较接近;随着弹丸数目的增加,在达到全覆盖之前,3种方法的计算覆盖率为C_(PEEQ)>C_(th)>C_(MATLAB);全覆盖时,3种方法所对应的弹丸数目分别为100、140和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表面覆盖率 随机模型 MATLAB程序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度和表面覆盖率对TC4钛合金室温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欣 许春玲 +2 位作者 李臻熙 裴传虎 汤智慧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8-143,共6页
采用多种喷丸强度和表面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进行喷丸。对比了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场和表面形貌,并分析了室温旋弯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残余压应力深度和最大残余应力位置随强度增大而增大,表面残余应力数值随喷丸强度增大而... 采用多种喷丸强度和表面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进行喷丸。对比了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场和表面形貌,并分析了室温旋弯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残余压应力深度和最大残余应力位置随强度增大而增大,表面残余应力数值随喷丸强度增大而减小。覆盖率较大时,表面出现金属折叠形貌。喷丸强化提高了旋弯疲劳性能。相比于磨削状态的中值疲劳估计量5.06×10^4周次,0.12 mmA强度喷丸后提高到5.12×10^6~5.28×10^6周次,而0.25 mmA强度喷丸后为3.28×10^6~4.23×10^6周次,疲劳寿命随强度增大而下降。覆盖率增大对于低强度(0.12 mmA)喷丸疲劳寿命无明显影响,而强度较高(0.25 mmA)时,当表面覆盖率由125%提高到600%时,疲劳寿命由4.23×10^6周次下降到3.28×10^6周次。在考虑外载表面应力集中和喷丸残余应力的前提下,计算了喷丸后实际应力较大的危险截面位置,并采用断口分析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喷丸 喷丸强度 表面覆盖率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分布的喷丸表面覆盖均匀程度与强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盛湘飞 李智 +1 位作者 周楠楠 程秀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7-232,共6页
目的提高喷丸表面覆盖率分布的均匀程度和强化效率。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单道次喷丸表面覆盖率在喷丸宽度方向上的分布特征,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对多道次喷丸表面覆盖率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喷丸强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单道次喷丸中... 目的提高喷丸表面覆盖率分布的均匀程度和强化效率。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单道次喷丸表面覆盖率在喷丸宽度方向上的分布特征,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对多道次喷丸表面覆盖率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喷丸强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单道次喷丸中,表面覆盖率在喷丸宽度方向上的分布近似呈正态分布。多道次喷丸中,相邻喷丸道次间距对表面覆盖率影响较大,道次间距越小,表面覆盖率越均匀,两者近似呈线性变化关系。当表面覆盖率均匀程度变化范围在0.91~0.99时,道次间距越小,喷丸强化效率越高。而且,喷丸强化效率受构件长度方向尺寸的影响,尺寸越小,不同喷丸道次间距对应的喷丸强化效率越接近。结论合理选择相邻喷丸道次间距,可在保证喷丸强化效率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表面覆盖均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态分布 喷丸 道次间距 表面覆盖率 均匀程度 强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滑表面的抑霜与融霜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 张帆 +1 位作者 林宏 王军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7,共8页
为解决低温高湿环境中超疏水表面防霜失效问题,通过超疏水表面粗糙基底灌注润滑油方法制作了超滑表面,并对其润湿特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设计并搭建了防冰霜系统和竖直融霜试验测试平台,对超滑表面、超疏水表面和纯铜表面的动态结霜... 为解决低温高湿环境中超疏水表面防霜失效问题,通过超疏水表面粗糙基底灌注润滑油方法制作了超滑表面,并对其润湿特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设计并搭建了防冰霜系统和竖直融霜试验测试平台,对超滑表面、超疏水表面和纯铜表面的动态结霜和融霜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滑表面可在基底多孔的粗糙结构中形成动态油膜层,能够有效减少霜晶形核吸附,防止“冰桥”形成,霜波传递速度与结霜质量均显著低于超疏水表面和纯铜表面,展现了优异的抑霜性能;在竖直融霜排液过程中,测试表面融霜效率与结霜质量呈正相关,超滑表面融霜水残留质量及表面覆盖率略高于超疏水表面,但远低于纯铜表面,具有良好的融霜排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滑表面 霜波传递 表面覆盖率 融霜排液 融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不透水表面扩张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昆 王桂林 +1 位作者 杨扬 罗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为分析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不透水表面覆盖率(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ISC)作为宏观地理指标表征昆明市城市化水平,以ρ(PM_(2.5))反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和空间数理统计研究了ISC与... 为分析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不透水表面覆盖率(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ISC)作为宏观地理指标表征昆明市城市化水平,以ρ(PM_(2.5))反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和空间数理统计研究了ISC与ρ(PM_(2.5))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昆明ISC从9.36%增至16.37%,ρ(PM_(2.5))年均值从17.12μg/m^3增至28.63μg/m^3,并且二者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从乡镇尺度分析,乡镇ρ(PM_(2.5))和ISC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二者2015年Moran's I指数分别为0.58和0.29(P<0.001),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2=0.803,P<0.001).当乡镇ISC>5%时,有58.14%(25/43)的乡镇已污染[ρ(PM_(2.5))>25μg/m^3];当乡镇ISC>10%时,有71.43%(25/35)的乡镇已污染;当乡镇ISC>25%时,有100%(26/26)的乡镇处于污染状态;但当乡镇ISC<5%时,所有乡镇的ρ(PM_(2.5))都低于25μg/m^3.从站点尺度分析,所有站点旱季比雨季污染严重;主城区站点(ISC高)比城郊区站点(ISC低)污染严重,其中前者季节变化为冬天>春天>秋天>夏天,后者为春天>冬天>夏天>秋天;站点缓冲区ISC与ρ(PM_(2.5))的相关性显著(R^2=0.893,P<0.001).研究显示,未来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应当考虑城市不透水表面比例和空间分布,保证新型城市拥有足够的绿色空间,建设生态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表面覆盖率 PM2.5污染 城市化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形针肋表面冷凝液滴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雷刚 施娟 陈振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对6组不同几何参数的椭圆形针肋表面上的蒸汽冷凝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利用黑白二值化方法对针肋表面冷凝液滴的表面覆盖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横向肋间距和肋高对冷凝液滞留、表面覆盖率和液滴脱落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肋高较小时... 对6组不同几何参数的椭圆形针肋表面上的蒸汽冷凝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利用黑白二值化方法对针肋表面冷凝液滴的表面覆盖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横向肋间距和肋高对冷凝液滞留、表面覆盖率和液滴脱落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肋高较小时,随着横向肋间距的增加,针肋对冷凝液的滞留效应减弱;当肋高较大时,针肋对冷凝液的滞留作用变强,但是随着肋间距的增加,一些大液滴更难以脱落. 6组针肋板的表面覆盖率曲线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但发生大幅度下降的时间不同.随着横向肋间距和肋高的增大,表面覆盖率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时间均有所推迟.随着横向肋间距的增大,肋高对表面覆盖率平均值的影响逐渐减小.当横向肋间距较小时,肋高增大,液滴的脱落周期变短;当横向肋间距较大时,肋高的增大均使得脱落周期有所变长.实验结果可为针肋板的设计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形针肋板 冷凝液滞留 表面覆盖率 脱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超疏水表面的凝露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谷贵雨 盛伟 +2 位作者 郑海坤 郝晓茹 王蕊蕊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9,共8页
超疏水表面能减少液滴的附着,减少液滴存在带来的热阻增加,提高空调、发电和海水淡化的效率。本文实验研究了不同冷表面温度(2~8℃)、空气湿度(40%~80%)、倾斜角度(0°~90°)下,超疏水表面冷凝液滴的生长特性,分析不同工况对超... 超疏水表面能减少液滴的附着,减少液滴存在带来的热阻增加,提高空调、发电和海水淡化的效率。本文实验研究了不同冷表面温度(2~8℃)、空气湿度(40%~80%)、倾斜角度(0°~90°)下,超疏水表面冷凝液滴的生长特性,分析不同工况对超疏水表面凝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表面温度的降低,液滴平均半径和表面液滴覆盖率逐渐增大,冷表面温度越低,液滴生长速率越快;在不同湿度工况下,高湿度下超疏水表面液滴生长较快,但随着时间增加,低湿度下液滴生长半径将超过中高湿度,且低中湿度工况下冷表面液滴覆盖率远小于高湿度;随着倾斜角度增大,液滴临界扫掠半径逐渐减小,垂直表面相比水平表面液滴覆盖率减少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凝露 液滴 液滴半径 表面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涂料的新型薄膜及注塑成型表面装饰(IMD)技术将改变传统设计理念(二)
10
作者 Luca Saggese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IMD 表面装饰技术 注塑成型 薄膜 粘附力 表面覆盖率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
11
作者 李俊志 窦爽 肖继兵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6期4-5,共2页
通过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探明在旱地免耕系统下,相比于饲用作物,冬小麦残茬覆盖物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更长覆盖时间。基于小麦残茬覆盖率及其随时间的持续性,小麦轮作可为土壤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 通过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探明在旱地免耕系统下,相比于饲用作物,冬小麦残茬覆盖物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更长覆盖时间。基于小麦残茬覆盖率及其随时间的持续性,小麦轮作可为土壤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风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饲用作物 旱地免耕系统 土壤表面覆盖率 残茬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超声喷丸DEM-FEM耦合仿真分析
12
作者 闫锡超 张洪伟 +1 位作者 陈涛 常杰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67,共7页
为了研究超声喷丸工艺参数对TC4合金残余应力场及表面覆盖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商业软件采用静态方法建立了离散元与有限元(DEM-FEM)耦合的超声喷丸3维仿真模型,研究了超声喷丸工艺参数(振幅及丸粒直径)对TC4合金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采... 为了研究超声喷丸工艺参数对TC4合金残余应力场及表面覆盖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商业软件采用静态方法建立了离散元与有限元(DEM-FEM)耦合的超声喷丸3维仿真模型,研究了超声喷丸工艺参数(振幅及丸粒直径)对TC4合金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采用节点PEEQ值法和图像分析2种方法获得工件表面覆盖率,研究了振幅对表面覆盖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振幅和丸粒直径的增大,残余应力场的特征参量增大,表面残余压应力和最大残余压应力幅值分别可达到-691.83 MPa和-1047.97 MPa,残余压应力层深可达到0.61 mm;随着振幅的增大,表面覆盖率逐渐增大,增幅约为5%。与节点PEEQ值法和图像分析法相比,利用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可以快速获得超声喷丸后的表面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喷丸 TC4合金 残余应力 表面覆盖率 离散元与有限元耦合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固体颗粒对CO2吸收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素敏 马友光 +1 位作者 沈树华 朱春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6-360,共5页
利用恒温反应器研究了颗粒性质对CO_2在浆液中吸收的影响。实验选用三种溶剂:水、环己烷和大豆油,在其中分别加入不同性质的固体颗粒: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和硅胶作为研究体系。结果发现,水溶液中只有活性炭表现出了明显的吸收强化效果;... 利用恒温反应器研究了颗粒性质对CO_2在浆液中吸收的影响。实验选用三种溶剂:水、环己烷和大豆油,在其中分别加入不同性质的固体颗粒: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和硅胶作为研究体系。结果发现,水溶液中只有活性炭表现出了明显的吸收强化效果;而在环己烷溶液中则相反,活性炭失去了强化作用,Al2O3和硅胶却对吸收起到了促进效果。由此说明能够具有吸收强化效果的颗粒需要具有两方面的性质:憎溶剂性及对溶质较高的吸附容量。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增强因子随颗粒浓度的增加会渐进地趋于一个恒定值;搅拌速度提高强化因子会随之降低。表明强化因子与颗粒在气液界面的覆盖率有关,搅拌速度提高界面覆盖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强化 强化因子 表面覆盖率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12Cr马氏体热强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欣 钟平 陆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对12Cr马氏体热强钢1Cr12Ni3Mo2VN进行不同工艺的喷丸。研究了不同工艺产生的残余应力场分布和1Cr12Ni3Mo2VN钢室温及高温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喷丸强度和表面覆盖率共同影响1Cr12Ni3Mo2VN钢残余应力场分布;1Cr12Ni3Mo2VN钢室温疲劳性能... 对12Cr马氏体热强钢1Cr12Ni3Mo2VN进行不同工艺的喷丸。研究了不同工艺产生的残余应力场分布和1Cr12Ni3Mo2VN钢室温及高温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喷丸强度和表面覆盖率共同影响1Cr12Ni3Mo2VN钢残余应力场分布;1Cr12Ni3Mo2VN钢室温疲劳性能主要与喷丸强度有关,经过特定工艺喷丸后,室温疲劳性能提高了6倍;表面覆盖率对1Cr12Ni3Mo2VN钢室温疲劳性能影响较小,对高温疲劳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经过0.12A、100%覆盖率喷丸后,高温疲劳性能提高了2倍,表面覆盖率升高将导致1Cr12Ni3Mo2VN钢高温疲劳性能下降,当覆盖率提高到400%,高温疲劳寿命基本没有提高,与原始试样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喷丸 室温疲劳 高温疲劳 表面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效果评价中图像处理方法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储洪强 蒋林华 杨彪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0,共4页
在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利用Photoshop,自定义阈值二值化实现图像分割的方法以及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3种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电沉积效果的评价指标———试件表面覆盖率,从分割后的图像与用于计算试件表面覆盖率的图像比较来看,... 在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利用Photoshop,自定义阈值二值化实现图像分割的方法以及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3种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电沉积效果的评价指标———试件表面覆盖率,从分割后的图像与用于计算试件表面覆盖率的图像比较来看,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但是前两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最后1种计算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计算速度也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效果 试件表面覆盖率 图像处理 PHOTOSHOP 二值化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水剂作用下再生微粉对水泥浆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惟肖 刘加平 +3 位作者 李贞 于诚 朱江 李树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7-574,共8页
为提高再生微粉的工作性能,探究了减水剂作用下再生微粉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利用流变仪分析2种再生混凝土粉和1种再生黏土砖粉对浆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并基于Yodel模型,从减水剂平均颗粒表面覆盖率、颗粒最大堆积分数和... 为提高再生微粉的工作性能,探究了减水剂作用下再生微粉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利用流变仪分析2种再生混凝土粉和1种再生黏土砖粉对浆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并基于Yodel模型,从减水剂平均颗粒表面覆盖率、颗粒最大堆积分数和颗粒分布的角度,分析了再生微粉影响水泥浆体屈服应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基准水泥相比,再生微粉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在相同流动度的条件下,再生微粉的质量分数从10%提高至30%时,相比于水泥浆体,再生微粉浆体的减水剂需求量提高11.67%~71.72%,屈服应力下降17.77%~83.23%.再生微粉的掺入虽然增加了浆体的体积分数,使颗粒接触作用增强,但由于减水剂用量增加,致使平均颗粒表面覆盖率提高,颗粒间胶体作用减弱,最终导致浆体的屈服应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屈服应力 减水剂 表面覆盖率 最大堆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强度振荡的自动测量系统
17
作者 周铁城 陈可明 盛篪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65-268,共4页
本文介绍一套测量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强度振荡的简单而有效的系统,并以此对Si(111)衬底上同质外延Si时的RHEED强度振荡特性进行了观测。
关键词 高能电子衍射 自动测量系统 反射式 同质外延 外延层 分子束外延生长 石英晶振 象素点 HEED 表面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零件喷丸强化中的几个工艺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宝应 姚铁吉 乔明杰 《航空工艺技术》 1998年第6期30-31,共2页
在喷丸生产实践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零件表面覆盖率的影响因素、全覆盖时间的确定及检测方法、喷丸表面粗糙度特征及其评定、饱和曲线使用、强度验证等方面的工艺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强化工艺 喷丸强化 表面覆盖率 金属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刊中报
19
《湖南林业》 2007年第12期24-25,共2页
从十七大报告看百姓生活新图景;我国森林出现“空心化”现象:专家称不可满足于表面覆盖率提高;部分试点市明年将开征物业税:物业税出台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医改方案最早于年底出台;我国将建驻人太空实验室;
关键词 表面覆盖率 太空实验室 可满足 空心化 物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