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纳米颗粒表面覆盖度对非晶硅薄膜光吸收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宇 李华芳 +2 位作者 石嵩 唐仕川 王金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3-1206,共4页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系统在非晶硅薄膜的表面沉积不同覆盖度的银纳米颗粒,并研究纳米颗粒的表面覆盖度对非晶硅薄膜光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薄膜的晶格结构并不受影响。但是,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薄膜在...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系统在非晶硅薄膜的表面沉积不同覆盖度的银纳米颗粒,并研究纳米颗粒的表面覆盖度对非晶硅薄膜光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薄膜的晶格结构并不受影响。但是,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薄膜在近红外区域内对光的吸收范围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当纳米颗粒的表面覆盖度达到8%时,薄膜在近红外区域内对光的吸收范围达到了最大。这主要是由于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增强了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表面覆盖度 光吸收特性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CdSe/TiO_2多级空心微球光阳极中量子点覆盖度的提高
2
作者 王丽娟 李琦 +2 位作者 郝彦忠 申世刚 徐东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3-989,共7页
TiO_2多级空心微球(THHSs)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强的光散射效应以及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质,以此作为光阳极材料,可以显著提升CdS/CdSe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的性能。但基于化学浴沉积方法获得的这一类电池中量子点在光阳极表面的覆盖度通常... TiO_2多级空心微球(THHSs)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强的光散射效应以及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质,以此作为光阳极材料,可以显著提升CdS/CdSe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的性能。但基于化学浴沉积方法获得的这一类电池中量子点在光阳极表面的覆盖度通常不高(50%左右),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表面选择性吸附原理的多步沉积方法,选取特定分子(正十二硫醇)限制已有量子点的生长,通过二次沉积成功提高了CdS/CdSe在TiO_2多级空壳微球表面的覆盖度。使用此方法最终得到高达85.4%的覆盖度。结果表明,量子点覆盖度的增加有效提高了电池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使得光电流获得了明显的增加。同时,二氧化钛空白表面积的减小还可以抑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优化后的电池光电流密度为15.69 mA?cm^(-2),填充因子为0.583,电压为0.605 V,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覆盖度 二次沉积 CdS/CdSe量子点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吸附中心上微分吸附热曲线的模拟
3
作者 雷艳华 葛欣 +1 位作者 李明时 沈俭一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考察了一种气体吸附质同时在多种吸附中心上吸附时的吸附热和吸附量 ,在固体催化剂由两种吸附中心组成且均为Langmuir理想吸附的情况下 ,讨论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微分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变化的各种可能形状 ,并模拟了乙烯在Pt/... 考察了一种气体吸附质同时在多种吸附中心上吸附时的吸附热和吸附量 ,在固体催化剂由两种吸附中心组成且均为Langmuir理想吸附的情况下 ,讨论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微分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变化的各种可能形状 ,并模拟了乙烯在Pt/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表面 吸附热 微分吸附热曲线 模拟 吸附量 气体吸附质 表面覆盖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表面上吸附态溶菌酶的DSC和FTIR研究
4
作者 雷祖猛 耿信鹏 +1 位作者 戴丽 耿信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58-2061,共4页
联合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别研究了鸡蛋白溶菌酶(Lyz)在适度疏水吸附剂(PEG-600)表面上吸附和折叠时,不同盐(硫酸铵)浓度、表面覆盖度和变性剂(盐酸胍)浓度对无水环境的吸附态天然和变性溶菌... 联合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别研究了鸡蛋白溶菌酶(Lyz)在适度疏水吸附剂(PEG-600)表面上吸附和折叠时,不同盐(硫酸铵)浓度、表面覆盖度和变性剂(盐酸胍)浓度对无水环境的吸附态天然和变性溶菌酶构象变化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硫酸铵浓度和溶菌酶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吸附态天然和变性溶菌酶的吸热峰温度都逐渐降低,同时在较高温度下的微扰也增多。吸附发生后,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增多。在FTIR图谱中,吸附态变性溶菌酶在1400~1425cm^-1处的C—C拉伸振动峰和1650~1670cm^-1处的酰胺Ⅰ带特征峰都能明显观测到。但是,与之相比,相同条件下吸附态天然溶菌酶在1650~1670cm^-1处特征峰却几乎看不到。吸附态天然溶菌酶发生了结构丢失,表现得更加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态溶菌酶 表面覆盖度 盐浓 构象变化 DSC(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致液晶制备SERS基底的拉曼光谱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志辉 张申 +5 位作者 毛红敏 陆焕钧 李小平 胡五生 徐国定 曹召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6-815,共10页
在拉曼光谱测量中,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的微纳结构表面覆盖度对光谱一致性影响严重。为此,本文重点研究表面覆盖度对光谱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消除表面覆盖度影响的方法。首先利用溶致液晶软模板制备SERS基底,并分析表面覆盖度和拉... 在拉曼光谱测量中,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的微纳结构表面覆盖度对光谱一致性影响严重。为此,本文重点研究表面覆盖度对光谱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消除表面覆盖度影响的方法。首先利用溶致液晶软模板制备SERS基底,并分析表面覆盖度和拉曼光谱强度的关系,得到经验公式。然后基于该关系公式,以测量光谱平均强度对应的表面覆盖度作为基准覆盖度,将所有的测量光谱强度都归集到该基准覆盖度下,从而消除表面覆盖度对光谱强度的影响。最后,验证该方法在不同SERS基底和同一基底不同测量光斑大小下的有效性。拟合及实验结果表明:拉曼光谱强度和表面覆盖度呈指数变化关系;表面覆盖度法可以将不同基底的拉曼光谱变异系数减小到约6%、不同测量光斑下基底的一致性均提升约2倍以上,且基底的光谱变异系数随光斑的增大线性减小。总之,表面覆盖度法可以显著提升SERS基底的拉曼光谱一致性,从而实现各种物质成分的定量、可靠检测,极大促进SERS基底在多个检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溶致液晶 拉曼光谱 表面覆盖度 光谱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